喜欢本人文字的读者 >>> 欢迎选购本站电子书 <<<
手机版
一段杭州话视频
- 卢昌海 -
以下系本人 YouTube 频道同名视频之文字脚本
>>> 欢迎订阅本人频道 |
欢迎浏览更多脚本 <<<
下面的文字脚本跟录音并不是逐字对应的——因为杭州话的有些表述没有相应的普通话表述,
或虽然有字与字层面上的对应, 却不符合普通话的习惯。 这个文字脚本主要是给听不懂杭州话的读者作参考的,
因此虽试图贴近杭州话, 却作了一定程度的折中, 以便在大意不改的前提下, 维持普通话的通顺。
前段时间, 有网友在我的一段视频后面留言, 说现在会讲老杭州话的人越来越少了,
建议我讲两句。 我想了想, 好像确实是这么回事, 因为杭州已经有二三十年的时间, 外来人口相当多。
外来人口多到一定程度之后, 杭州话的通用性就下降了——因为你到店里买东西, 服务员如果是外地人, 你跟她讲杭州话,
她不一定听得懂; 你坐出租车, 驾驶员如果是外地人, 你跟他讲杭州话, 他也不一定听得懂。
这种杭州话不通用的场合碰得多之后, 哪怕是杭州人, 除非跟自己认识的其他杭州人讲话, 否则也就不再讲杭州话了。
像我现在回杭州, 出门基本上只讲普通话了。 其实不光现在, 十年前二十年前就已经是这样了。
最早的时候, 坐出租车还装模做样地讲两句杭州话, 倒不是说想要对方听懂, 而只不过是让对方晓得我是本地人,
不要乱开, 不要给我 “兜风”, 不过后来一方面是懒了, 另一方面呢是发现杭州的出租车还是蛮规矩的,
就直接讲普通话了。
所以现在不光是会讲老杭州话的人越来越少了, 就连我这种所谓的 “老杭州人”, 也越来越没机会讲杭州话了,
这样下来, 有可能连我自己都要忘记杭州话了——最起码是有可能会讲不好了。 这种事情并不是没有发生过,
除了特别小的时候之外, 我第一次长时间离开杭州是 1990 年前后, 可能是高三的时候到北京参加物理集训队,
也有可能是到大连参加一年军训的时候,
有一次突然发现杭州话有点讲不出来了。 这种事情后来倒是没再发生过——包括出国之后,
都没再发生过。 不过今后会不会再发生, 甚至于杭州话——长远来说——会不会消失, 我就不晓得了。
人员流动多到一定程度的国家, 好像一般来说, 确实是没什么互相听不懂的方言的。
不过就算不忘记, 退步大概是难免的。 比方说有些词汇——像开头提到的 “视频”——以前在杭州的时候从来没用过。
这种词汇过去二三十年以来其实是蛮多的。 这种词汇多到一定程度, 讲起来就会不太顺当了,
有时候就会干脆往杭州话里插普通话了, 就跟有时候往普通话里插英文差不多。
这跟一直就在杭州的 “老杭州人” 比起来, 恐怕就应该算是退步了。
另外, 现在回忆起来, 好像小时候讲杭州话基本上都是聊天, 极少讲一本正经的事情——大概是对小孩子来说,
一本正经的事情大部分是跟学习有关, 用普通话比较多, 因为学校里教的东西, 有蛮多是没有杭州话的,
就好比科学论文里的词汇大部分是没有文言文的。 不过这段视频虽然是尽可能不讲一本正经的东西,
但毕竟是一个人讲话, 跟聊天比起来肯定是更加一本正经, 这恐怕也会影响杭州话的成色。
但不管怎么说, 这是我第一次, 也有可能是最后一次, 对杭州话进行录音。
杭州人在海外不像广东人、 福建人、 上海人那么多, 我在美国这么多年, 碰到过的杭州人寥寥无几。
从这个比例来讲, 现在订我频道的几百个人里面, 杭州人恐怕没几个,
而且现在的杭州人有一些可能只不过是户口意义上的杭州人,
不一定听得懂杭州话。 所以这段视频应该是最没有人看的, 不过对我自己来说,
这段视频恐怕是最有纪念意义的。 另外顺便交代一下, 这段视频的背景是我高中时候在西湖边拍的一张照片。
>>> 观看视频 <<<
2025 年 5 月 13 日制作 2025 年 5 月 13 日发布 https://www.changhai.org/
本文的讨论期限为 10 天, 目前距讨论期满尚有 7 天, 欢迎您
>> 参与讨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