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站长主页 -> 繁星客栈 -> 听雪轩 (教育哲学论坛) -> [原]记忆与时间 May 14, 2024

[原]记忆与时间

用户登陆 | 刷新 本版嘉宾: 快刀浪子 星空浩淼 XXFF

青青鸟

发表文章数: 51
武功等级: 野球拳
     (第六重)
内力值: 121/121

[原]记忆与时间



最近看王浩的《哥德尔》,有两点印象深刻,一是哥德尔认为几何学根本上是源于物理学的,如果不考虑物理,则符合抽象思辨的空间就应当是欧氏空间。二是对于哥德尔所推导的场方程新解(空间均匀但各向不同性,存在闭的类时曲线可以作时间旅行),彭罗斯高度赞赏这个结果,并认为将在未来产生深远影响。哥德尔非常谦虚地声明自己是个广义论的新手,发表文章无非是想说明:这个领域远未被研究透彻,否则作为刚刚入门的新手如何能如此之快地取得新的成果?
对于第一点,其涉及到哲学上一个古老的认识论争执。对此我在想:究竟是人靠自身标定外部世界?还是外部世界厘清了人类的自身坐标?或是两者不断作用产生了人类自身的进化和对外部认识的深化清晰化?
对于第二点,则再一次验证了:数理方程总是能够蕴涵比建立它时所设想到的更多的意义,这也是数学的魅力所在。数学应当是更为贴近人类自身的形而上的东西,我们事实上更本质地依赖于它去标定外部世界。
因此,物理世界的各种特征,包括时空关系、量子论等都应当在数学世界得到相应的反映。比如对连续统问题,爱因斯坦认为对其的深入认识将会为解释超距作用提供基础。又比如,在处理超穷问题中使用排中律的合法性,我猜测其与量子论密切相关。
记得林家翘曾经说过,数学家与物理学家相似,也是在从猜测、归纳到实验验证中前进(前段时间,看到一篇小平邦彦的文章也是持此观点)。这样一来就非常有趣,我们可以将世界分为内外两部分,外部依靠物理的实验来验证,内部的依靠逻辑和数学的推导证明来验证。也许在多数的数学家看来,这两个世界处理问题的模式如此相象,可以认为人类在内外两个世界同步进行着彼此支持的探索。
言归正传,人类自身应当具备“天然”存在的秉性,所谓教育不过是唤醒(当然这也不是新鲜观点,说这些是强调我赞同此观点)。那么,与唤醒相应的就应当是“沉睡”的“记忆”。而对于记忆的分析和定义就应当作为研究上的一个重点(限于所学,我目前只看过一些通信理论中关于记忆问题的处理)。

记忆和时间的关系。
从主观角度讲,时间是对变化的体察,如果没有变化则我们无法感觉到时间的流逝。从客观上讲,没有相对参照下的变化,我们同样无法测量和记录时间。然而,所谓“变”必定是与“不变”相对应的概念,那“不变”者难道不是“记忆”么?所以,要深究时间就有必要研讨我们的记忆。
就视觉和触觉而言,对于视觉我们依靠光为媒介来实现,包括位移形变(简称形变)和色彩变化(简称色变)两类,对于触觉我们有关于力的测量以及关于温度测量。且在这两大类测量上我们建立起丰富的物理定律。我们可以以此为基础研讨记忆和时间。
下面举个数学上的证明作为说明,就是欧几里得关于不存在最大素数的证明,它被哈代及许多数学大家誉为数学证明的经典。
该证明使用的是反证法,即假设存在最大素数P,然后构造出一个由比P小的所有素数乘积加1的新数Q,即Q=2*3*5*。。。*P+1;因为此数不能被P以及小于P的任一素数所整除,所以它或者可被大于P的素数整除或者本身是素数。这与前P是最大素数的假设相矛盾,故而推出不存在最大素数。
我以为,在对记忆能力作出准确分析之前这个证明是可疑的(也许很多人认为这是忌人忧天,但我现在确实改变了以往对该证明的坚信不疑态度)。如果在构造Q时,在未到达P前或刚刚到达P时,就已经达到了我们记忆能力的上限,那么整个证明就无法成立。
再举个更极端的例子(当然属于实际无法达到的一种理想实验):如果取一秒光程作为我们在一维空间上的记录纸,以普朗克尺度作为我们在记录纸上的最小记录单元。那么这两者都是有限量,总可以得到一个最大记录态(尽管它是一个天文数字,但决不是一个无限数字)。如果这里的每个记录元上的记录态都不同(比如取素数频率的不同色),则我们所记录的信息就无法压缩。这时我们就可以看出,要确认一个数与另一个数相同或不同与记录下这个数要花费同样的时间,因为我们不可能超过光速去唤醒我们的记忆,而如果要进行压缩(比如将两秒记录压缩至一秒),则必须要牺牲一半以上的信息(保证信息记录不混叠的奈奎斯特定理该是个很好的说明)。当然,可以设想用比一秒多的时间去记录和比较更大的数字,但是在记录“变态”时我们是否有足够的信息容量?光速极限是否表明了某种记忆极限?特别是在构造象上述Q这样的由一系列不可压缩数字的连乘时,我以为需要认真对待这个问题。
写得太长了,不知道这样是否把问题说清楚了。


青青子矜 悠悠我心


发表时间:2006-06-11, 14:58:55  作者资料

大漠孤狼

发表文章数: 66
武功等级: 野球拳
     (第七重)
内力值: 131/131

Re: [原]记忆与时间



人类自身应当具备“天然”存在的秉性,所谓教育不过是唤醒(当然这也不是新鲜观点,说这些是强调我赞同此观点)。
----------------------------------------

人类的存在可能不会对宇宙的演化产生影响。但我想,没有人类,何谈人类社会的演化过程。现在社会复杂关系,不可能存在在1000年前人类头脑中。

比较赞同这样一个观点:一个层次的特点和规律和这个层次整体有关,不可能通过这个层次的组成部分的规律和特点来完全解释。


发表时间:2006-06-11, 23:32:10  作者资料

gage

发表文章数: 466
武功等级: 空明拳
     (第三重)
内力值: 415/415

Re: [原]记忆与时间



写得太长了,不知道这样是否把问题说清楚了。
============================
说得够清楚了。说到底,你这一套“理论”没有什么不可以否定。


繁星满目的夜晚
我举头四望
从此我知道
众星都离我远去


发表时间:2006-06-12, 00:17:08  作者资料

快刀浪子

发表文章数: 1200
武功等级: 天山折梅手
     (第五重)
内力值: 546/546

Re: [原]记忆与时间



据说哥德尔是个柏拉图主义者,不少数学家对数学也有类似的看法。

关于上面这个帖子的两个问题:
1、在日常生活中,引入温度概念可能需要触觉。而在物理理论中,温度概念是不依赖于触觉的。
2、关于那个数学证明。只需在理论上知道可以构造出Q就行了,无需真的把Q计算出来。不知道你为什么认为要计算出Q的具体数值?


冷风如刀,以大地为砧板,视众生为鱼肉。
万里飞雪,将苍穹作洪炉,熔万物为白银。


发表时间:2006-06-12, 03:48:19  作者资料

快刀浪子

发表文章数: 1200
武功等级: 天山折梅手
     (第五重)
内力值: 546/546

Re: [原]记忆与时间



::而在物理理论中,温度概念是不依赖于触觉的。

通过热平衡定律(或叫热力学第零定律)引入温度概念。这是与触觉无关的


冷风如刀,以大地为砧板,视众生为鱼肉。
万里飞雪,将苍穹作洪炉,熔万物为白银。


发表时间:2006-06-12, 07:30:33  作者资料

星空浩淼

发表文章数: 1743
武功等级: 九阳神功
     (第五重)
内力值: 617/617

Re: [原]记忆与时间



记得以前在《科学的美国人》见过关于时间之谜的话题(记得这个刊物有若干次专门谈到这个话题),其中谈到“心理时间”的时候,还举例谈到“记忆与时间”之间的关系:

你与恋人在一起,感觉时间过得很快,但是事后回忆起来,却感觉很有内容,时间“很丰富”,那是因为你当时的一切都保存在你的记忆中,信息量很足,所以事后感觉时间就长;反之,你在百无聊赖中度过一个下午,在当时感觉时间很长,很难挨,但是时候回忆起来却没有什么印象,此时那段历史在记忆中却很短,因为在你脑海里存储的信息量很少。


One may view the world with the p-eye and one may view it with the q-eye but if one opens both eyes simultaneously then one gets crazy


发表时间:2006-06-12, 07:55:20  作者资料

青青鸟

发表文章数: 51
武功等级: 野球拳
     (第六重)
内力值: 121/121

Re: [原]记忆与时间



回gage:请不要误解,只是写点想法不是什么“理论”,我清楚做理论的基本要求。我喜欢看这方面的书并非工作所需,主要为满足对这世界的好奇心,网络上交流些想法是为拓展或修正自己的认识。
快刀:你说的不错,我想是我的表达不清楚或不准确。其实我不是想否认不存在最大的素数,而是对那个证明不满意。我比较认可的是对递归类所使用的数学归纳法,群的方法。当然,在数学证明上要达到直觉上的公认无疑有时是困难的,远的象康托对角线法,近的象项武义开普勒猜想的证明,一直以来都有争议。
星空:信息量和心理时间的关系确实很奇妙。让我想起信息定义里对小概率事件使用长符号位数表达,百年一遇事件与日常频繁发生事件确实时间长度不同,这好象和心理时间有反差?


青青子矜 悠悠我心


发表时间:2006-06-12, 11:43:47  作者资料

星空浩淼

发表文章数: 1743
武功等级: 九阳神功
     (第五重)
内力值: 617/617

Re: [原]记忆与时间



另外,一些研究时间的专著中,还提到一个有趣的现象:梦里的时间跟现实中的时间是不同的。比如,你可以在一个很短的时间内做一个很长的梦,梦里经历的历史有可能如同演一场电影。有时一个晚上做一个梦,在梦里几乎“演练”了你的一生。

小时候,我们感觉时间过得慢,那时候我们精力旺盛,反应很快;三十岁以后,逐渐感觉时间越过越快,就像飞一样,此时我们反应迟钝,精力衰退。

我们自身的生理节奏越快,思维活动越快,就会感觉外界时间过得越慢。这就是心理时间的特征。


One may view the world with the p-eye and one may view it with the q-eye but if one opens both eyes simultaneously then one gets crazy


发表时间:2006-06-12, 22:18:34  作者资料

青青鸟

发表文章数: 51
武功等级: 野球拳
     (第六重)
内力值: 121/121

Re: [原]记忆与时间



说到生理节奏,最让人着迷的是胚胎发育中表现出的历史重演,胎儿从受精一刻到出生,将数百万年(可能更长)的进化历史象放电影一样,在短短十个月内再现。这个重演算是记忆释放吧?这是否构成了我们主观认识时间的生理基础?
记得看过一本胚胎发育学方面的书,将受精卵一分为二和一分为四时,可以培养出完整的后代(两个和四个),但在四分为八时就出现破缺,上面的主要是上半身,下面的主要是下半身,真是奇怪啊,这与时空对称破缺有关么?


青青子矜 悠悠我心


发表时间:2006-06-13, 02:01:34  作者资料

散热片

发表文章数: 289
武功等级: 太极剑法
     (第三重)
内力值: 370/370

Re: [原]记忆与时间



The persistence of memory




天哪!为什么数学家总是没完没了的完备性,纯粹性?


发表时间:2006-06-14, 00:54:35  作者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