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站长主页 -> 繁星客栈 -> 听雪轩 (教育哲学论坛) -> “生理感知限”与知识系构建间的关系 May 15, 2024

“生理感知限”与知识系构建间的关系

用户登陆 | 刷新 本版嘉宾: 快刀浪子 星空浩淼 XXFF

青青鸟

发表文章数: 51
武功等级: 野球拳
     (第六重)
内力值: 121/121

“生理感知限”与知识系构建间的关系



主观世界与外部客观世界间的相互作用被我们称之为“感”。这种“感”实际上是用我们自身拥有的元素去映射外部世界。人类知识系正是对这种映射结果的“外在标记”(这里强调“外在”是因为只有外在的信息才能被人用于交流,而内在记忆目前还无法直接交流)。

人类的知识是建立在映射原理之上的。我们感知一件事物,首要条件是存在一个“背景”,它是我们“能感”的基础。白纸黑字,我们能感到黑字是因为存在着白背景。如果我们能同时感到黑和白,那是因为已经存在的灰背景。
我们感知一件事物,还需要有一个被感知对象,即它是独立于感知主体之外的客观存在,同时它“浮现”在感知背景(这里感知背景是背景噪声)之上。当我们将这个对象定义为“实”时,其背景便被同时定义为“虚”。
我们感知外在对象,需要一种媒介来建立这种沟通,以达成外部世界与感知者内部世界的映射。沟通媒介可以是“声”、“光”、“字符”等等。

所谓“生理感知限”是指:我们每一个人所能够拥有的经验背景,只能建立在自身所固有的生理感知能力上。生理感知限构成了知识系的一个基本限制。

当我们使用文字符号进行交流时,要求交流者首先要具备对传递“媒介”的感知能力,此外还要具有相应的经验背景。如果其中有人缺乏相关知识背景,那首先想到的是教他,让其学习掌握这些背景知识以供交流时使用,这就是学习的作用。人们从幼年即开始的漫长学习,实际上就是为了增长背景知识。它可以帮助我们克服交流中可能出现的障碍。然而,学习只能增加其生理限内的经验知识,对于生理限外的知识,则无论增加多少学习时间也是无能为力的。例如,对于有红绿色盲的人来说,受本身固有生理感知能力所限,无法区分红色和绿色,也无法通过后天学习增加这种经验。同样,对于一出生就先天失明的盲人来讲,所有颜色、明暗等经验都不存在,也不可能通过后天学习去增加。如此就可以明白学习的作用和局限。

人类现在拥有庞大而又复杂的文字符号系统,它是人类主观世界与外部世界映射的标记约定。每个人在学习这个系统时也都是拿自身所拥有的感知元素与外部世界做映射后,寻找对应的标记符号。在这个学习过程就形成了一个重要的依赖,即由周期再现性来确认约定。
单就一个个体而言,整个符号系的定义是随意的,一个人可以使用任何一个他喜欢的符号去标记他所做的映射,比如用“马”这个字符去标记他看到的羊。同样,符号间的关系对单一个体而言也可以随意的,他完全可以按自己意愿去发明自己的语言。但这样做的代价是由此丧失了与他人交流的能力。所以,他要与人交流就必须遵守标记约定,寻找与既有符号相对应的映射关系。比如对“马”这个符号,老师拿出了马的图片,说:“马”,这时他就建立了一个“马”符号与带马图片的对应,当他在野外时,有人指着一匹白马说:“马”。这时他就又建立起“马”符号与活动的白马间的对应。如此反复经验,他就确立了马符号与马形象间的映射标记约定。由此就具有了与他人就“马”进行交流的能力。事实上我们每个人正是通过这种办法将自己的经验与人类现存知识体系相融合的。

再来看看群体问题。这里不谈现在世界上形形色色的众多语种所形成的地域人群划分,这里所关心的是由先天生理感知能力差异所形成的人群划分,因为这于讨论更有意义。比如说盲人群体,受教育者可以使用盲文交流。如果我们拿某种正常印刷语言例如汉语,与盲文做映射,就会发现存在非常多的汉语字符盲文无法翻译。对于“看”、“望”等动词,复杂形态变化以及丰富的色彩及明暗表达等,盲文无能为力,因为这对于特殊的盲人群体而言是无意义表达。但是我们也知道,由于训练和反复使用的关系,大多数盲人拥有比我们正常人敏锐得多的听觉和触觉,这就使他们可能具有较正常人更丰富的听觉、触觉经验,他们也可以将之符号化并交流。反过来要找到与之映射的正常印刷语词汇可能也会遇到困难。但可以肯定的是,这种盲文译不成正常语的情形较之正常语译不成盲文的情形一定少之又少。因为盲人所具有的特殊经验,正常人是可以通过学习掌握的,即对于正常人来说这不是先天障碍。同样地,对于色盲或色弱的群体而言,正常语汇中的一些色彩类表达让其无法理解,虽然他们使用的是正常人的文库,但是如果检查由他们的作文构成的字库集就会发现,这类对其无意义的表达就象是被过滤了似地消失了。

至此,在谈生理差异时举的都是有显著缺陷的例子,可以肯定的结论是:有缺陷者使用的字符集一定小于无缺陷者使用的字符集。

还有另外一种情形,那就是一些人拥有高于一般人的感知能力,从而被认为是具有“特异”能力的人,比如从事品酒师职业的人群,他们对味的感觉能力远高于常人,且这种能力是天生的,不能归之为训练的结果。显然在对味道的形容上,他们之间有非常多的共同经验,其对细微味觉差异的体察远非常人所能领会。对比之下,常人就象是有缺陷者一样,只是这时的有缺陷者由少数变成了多数,而一旦成为多数,似乎就是正常现象了,当然就不能容忍再使用“有缺陷”这样的字眼,而将那少数人称之为“奇人”、“天才”等等。

如此,我们这样就能从生理感知限的角度对人类知识系的形成有所认识。对于具有特异能力的人,在他表现出特异能力的方面,他会积累“异常”丰富的经验,以至于现存的知识系在此方面的标志符显的少得可怜,这会促使他创造新的标识符去表达他的独特经验。这样就带来知识系的扩充,当然这扩充的部分仅仅对和他具有同样特异能力的人有意义,而对于缺乏此能力的人来讲是读不懂的符号。人类的知识体系正是这样由各个不同方面具有特异能力的人不断扩充发展起来的。由于我们每个人都不是“完人”,或者说在大多数方面能力平平,所以,现存的知识系对大多数人是足够的,甚至有很多是多余的——看不出、学不会、读不懂,相当于无意义“噪声”。我们的感知能力制约了我们所能拥有的经验背景。如此看来,人类的知识就可以就此划分出两极,一端是由所有人都具有的生理感知能力所产生经验知识,另一端则是由部分人才具有的生理感知能力所产生的经验知识。前者是所有人生理感知能力所构成的“交集”,它是人类知识系得以锚固的基石。
----------
上述讨论仅限于生理感知限,而对于借助工具拓宽这种限制以及更为复杂的认知限问题则需要更细致的讨论。联想到对讨论这个问题有意义的个案有"海伦.凯勒","欧拉"(失明后),还有XXFF先生提到过的狼孩问题. 当然,依靠工具拓宽的例子就更多了,我们所有人在频谱仪面前都是有缺陷者.


青青子矜 悠悠我心


发表时间:2006-06-26, 04:24:12  作者资料

windowsxp

发表文章数: 138
武功等级: 罗汉拳
     (第五重)
内力值: 167/167

Re: “生理感知限”与知识系构建间的关系



楼主请注意:生理感知能力和思维感知能力(理解能力)是严重不能等同的,生理上的区别不好改变,但是智力上的差异却不仅仅是由大脑或神经系统的生理结构的差异决定的。


另外楼主如果补充对精神分裂和癔症的讨论会得到更加完美的文章。
例如就有这样的案例:一个人突然失明,他说看不到任何东西,但是他却可以自由的上下楼梯并且在行走过程中能够自动的避开障碍物。


在物理中,逻辑完全可能会支持错误的结论,因为人们并不了解自己假设的实际意义。


发表时间:2006-06-26, 09:24:03  作者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