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站长主页 -> 繁星客栈 -> 听雪轩 (教育哲学论坛) -> 回忆当年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日子(原创) May 15, 2024

回忆当年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日子(原创)

用户登陆 | 刷新 本版嘉宾: 快刀浪子 星空浩淼 XXFF

快刀浪子

发表文章数: 1200
武功等级: 天山折梅手
     (第五重)
内力值: 546/546

回忆当年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日子(原创)



看了星空兄的“忆当年的《自然辩证法研究》”,我也决定写一篇类似的回忆文章,是关于中学时代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时的经历。当年在学习这门理论时花了不少功夫,这经历对自己来说还是值得回忆的。

这里所说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其实就是高中的一门政治课,之所以给它打上引号,因为它并不是真正的马克思主义理论,而是按照中国的国情改造过的。下面所说的马克思主义主要是指这种“马克思主义”。

我也效仿星空兄的做法,将文章分成三部分,分别是:信任、怀疑、告别。


1、信任

从很早开始,我就对一些根本性的问题感兴趣,这些问题大多数与科学有关但又处在我们学习的每一门课程之外。这些问题有:宇宙的有限无限;人类的思维是怎么样的,我们怎样认识外部世界?因为科学研究要靠我们的思维,因此思维似乎更为根本,所以我对思维问题也有兴趣;读初中时注意到代数与几何之间有一个重要差别,很多代数题目都有固定的解题方法,象解方程一样,而几何证明却灵活得多(后来学了解析几何后,知道一些几何证明也有固定的解法,不过其实它是将几何问题转化成代数问题),我想知道是什么原因造成了这种区别。还有很多诸如此类的问题,当时就模糊地意识到这是些哲学问题。

因此到高二开了“哲学”课时,我对这门课的期望是比较高的,希望从它那里得到那些问题的答案。当时觉得有点奇怪,为什么把哲学放在政治课上上呢?一开始不知道这是什么原因,当学完这门课后也就知道答案了,这是后话。

因此与很多人对政治课的态度不同,我对这门课是很认真的。每次上课时都在认真看书,认真思考。但没过多久,就对这门课程感到有些失望了,因为它的内容与自己原来想象中的相差太远。不过也还是有一些兴趣的,虽然兴趣不是特别大。因为它对很多问题说得也比较有道理,将一些日常生活中的道理进行了系统的总结,所以看了觉得还是有些收获。

但随着学习的深入,我越来越感觉到课本上的理论太简单,那本来就是人人皆知的东西。比如总是讨论外部世界独立于我们存在、物体的运动是有规律的、量变引起质变这一类显而易见的问题。而深入一点的问题都没有说,比如讨论意识的本质时,只是说意识是大脑的机能,意识是对物质的反映,接着就讨论物质与意识的辨证关系,然后就是这些理论的指导意义,一切要从实际出发,要发挥主观能动性。我真正感兴趣的问题在这里根本没有讨论。

另一方面,课本中又有不少地方比较令人费解。比如它列出了辩证法的三大规律,也就是世界运动变化的三个根本规律,即矛盾的对立统一、量变引起质变和否定之否定。这些规律看起来没错(实际上这些规律都很含糊),但为什么把它们看作是根本规律呢?类似的规律似乎可以找出很多,而它们与三大规律又有什么根本的不同呢?再举一个例子,课本给我印象最深但又很费解的一个地方:在讨论矛盾的普遍性时有这么一句话,“物体在同一时刻既在同一地方又不在同一地方”这一对矛盾的不断生成和解决构成了机械运动,课本上还说这一看法解决了芝诺的“飞矢不动”悖论,真的很玄!让我想了很久都无法弄清楚这是什么意思。


2、怀疑

尽管如此,我还是没有对这些哲学理论产生怀疑,还以为哲学本来就是这样的。这个时候我在一本政治练习册中看到了一道有趣的题目,题目大意是这样的:英国的哲学家贝克莱说,存在就是被感知。请你用马克思主义哲学理论分析一下它的错误。里面还画了一幅讽刺的漫画,贝克莱闭着眼睛嘴里嚷着“存在就是被感知”,大踏步向悬崖走去。这幅漫画的意思是,就算他看不到悬崖,悬崖还是存在的,最后他还是要摔得粉身碎骨。

贝克莱的话其实是有些道理的,他的意思是说存在和被感知是一回事。比如说,在你面前存在一个苹果,也是说你可以看到它,可以触摸它等等。当你闭上眼睛时,感觉不到苹果了,它也就不存在了。如果你坚持说这个苹果仍然存在,这句话是什么意思呢?无非是说,它仍然可以被其他人感觉到,或者当你睁开眼睛的时候可以看到苹果。也即当说某个东西存在的时候,总是说它被感觉到了,存在和被感知根本就是同一回事,如果没有人感觉到它,它也就不存在了。对于漫画中悬崖的例子也可以做同样的分析。

虽然我觉得贝克莱的观点明显不对,但又不知道怎么反驳它。 就把题目的答案看了,原来答案是这样的:先把唯物论的观点说一次,即“客观世界是独立于我们而存在的,不依赖于人类的意识”之类的话,然后说贝克莱违反了这些原理,因此是错误的。但这个答案其实不过是说明了两者的观点不同而已,没有说清楚为什么贝克莱是错误的,因此根本不能让人信服。(后来发现其实几乎所有的辨析题都是这种思路。)

后来我想找到这个问题的答案,因此借了一些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书,准备更深入地学习。当时之所以没想到看其他的哲学书,是因为课本上有这样的话,在马克思之前的哲学都是错误的,马克思出现之后人类才有了正确的哲学,以后的理论只是对它的发展,而不会推翻它。那时我想既然要看就看正确的,再看那些错误的有什么意义呢。

这些书与课本其实是一样的,不过内容更多,说得更详细。在讨论每个问题的时候,总是先介绍一下西方哲学家的观点,然后再说马克思的理论,接着用马克思理论批判它们。不看还好,看了后我对马克思主义更怀疑了。虽然不能说那些被批判的哲学家就是正确的,但他们思考得更深入更细致,而那些所谓正确的理论其实很表面很肤浅。

看了这些书后,激发了我对西方哲学的兴趣。当时决定借一本西方哲学史来看看,因为看哲学史可以同时了解很多哲学家的观点,而又不用去啃那些令人望而生畏的原著。其实当时图书馆的西方哲学著作很少,根本就没几本,可能也没有自己感兴趣的。


3、告别

一看西方哲学史,我就意识到这才是真正的哲学,它讨论的才是那种根本性的让人感兴趣的问题,很多哲学思考是深刻而富有启发性的。不过我不感兴趣的理论也不少,因为自己喜欢的是那些比较靠近科学的哲学。当然,看了这本书并没有真正深入理解哲学史,对于很多哲学家都是只知道名字,并不真正明白他的理论是什么意思。但我却从这本书获得了很重要的信息:原来在哲学史上并没有恩格斯的位置(最多也只是介绍马克思的时候提一下他的名字),而马克思的理论属于社会哲学、政治哲学的那一类,这一类研究也不属于主流,明显不如认识论或语言哲学的研究影响大,政治课本显然大大地抬高了他们的历史地位。这时我明白了我们所学的哲学课跟其他政治课程其实没有什么区别,都是一种××教育。

与此同时,在课堂上已经学到了历史辨证法这一部分(这门课的内容分两部分,前半部分是唯物辨证法,后半部分是历史辩证法),它说的是社会发展的规律。我逐渐对所谓的马克思主义,特别是辩证法也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原来在前面一开始提到唯物论和辩证法都是为后面论证党的领导作铺垫的,从物质决定意识这一前提出发,通过一条迂回曲折的道路,最后达到了要由代表先进生产力的共产党来领导人民这一结论。辨证法是用来说明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矛盾和阶级矛盾等一系列矛盾的,它最终论证了阶级斗争、暴力革命的合理性。这时我才知道为什么要把所谓的辨证法三大规律看作是最根本的规律,为什么说矛盾是辨证法的核心概念,真是图穷匕现!原来唯物论、辩证法这些看似客观的理论都是为党的利益服务的!!其实很多马克思主义哲学书一开始就说哲学的本质是其党性,实际上这是告诉读者这一理论只是一种政治工具(但它紧接着又解释说马克思主义是客观真理)。这些一开始没有引起我的重视,只是后来才慢慢体会到。

此后我又把课本翻来覆去地看了好多遍,对一些话仔细琢磨,发现书上一些看似无关要紧或者比较无聊的话其实都有一些深意。比如它说人的本性是社会属性,而在阶级社会中人的本性就是阶级属性。我一开始理解不了,为什么说人的本性是阶级性呢?难道我和你的本性也是阶级性吗?后来认识到哲学理论的“党性”后,一切问题就迎刃而解了。这句话其实是说人是一种阶级斗争动物,进行阶级斗争也是人的最重要的活动,从属于不同的阶级将人分成了不同的类型。

可以看出作者为了这些理论花费了很多心思,努力让其成为有客观基础而又能自圆其说的理论体系。但如果仔细推敲的话,里面的破绽非常非常多,这种理论是不能成立的。(不过我对马克思的经济决定论思想,即把经济因素置于社会的中心位置,则比较欣赏。)


尾声

现在回想起来,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这门课的收获挺大的,既懂得了什么是真正的哲学(虽然是以间接的方式),也训练了自己的阅读能力。不过在课程结束后,我很少看西方哲学著作,只是看过几本哲学史、哲学家传记和哲学家的文选。主要是因为那些原著看起来费劲,并且思辩的成分过多,更重要的是因为西方哲学流派太多,各说各的,我没办法在那里找到想要的答案。直到几年后由于一个偶然的机会才阅读了一些名著,但总的来说阅读量还是很少。


冷风如刀,以大地为砧板,视众生为鱼肉。
万里飞雪,将苍穹作洪炉,熔万物为白银。


发表时间:2006-07-11, 10:15:59  作者资料

卢昌海

发表文章数: 1617
武功等级: 北冥神功
     (第一重)
内力值: 602/602

Re: 回忆当年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日子(原创)



好文章!会思考的人在各种情况下都有可能获取有价值的东西。当年李敖坐牢的时候唯一能读的东西是蒋介石文集,结果他仔仔细细地读了(用他的话说是比蒋介石本人读得还仔细),为后来批蒋积累了大量素材。有时不得不佩服那些教马列的教师,天天讲那些稍有头脑就可以看到破绽的东西,也能讲得理直气壮。


宠辱不惊,看庭前花开花落
去留无意,望天空云卷云舒


发表时间:2006-07-11, 11:28:27  作者资料

littlebird

发表文章数: 658
武功等级: 龙爪手
     (第三重)
内力值: 306/306

Re: 回忆当年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日子(原创)



其实我们当初学习时,都在跟着书上思路走,老师也跳不出来.

比如唯物主义吧,当我们冷静下来想一想后,就会发现漏洞百出:

你说世界是物质一元论,那好,
请回答:
究竟什么是物质?书上说物质是由原子构成的,那原子又是什么?追问下去还是没有答案.
对于物质,书上完全回避其神秘的面纱,然后说是"客观存在性",这种解释太说不过去了太虚无飘渺了.

究竟什么是意识?意识是什么都搞不清是什么,你怎么能把意识归为物质,如果你强行说意识是物质,那是什么样的"物质"?
我们的精神活动忽然变成了神经网络的"电流脉冲"或者"涌现特征"啦,真是见鬼,原来人的精神世界就是电流脉冲.

物质和意识是什么都搞不清,怎么能说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


当其独断地宣称,世界是物质的,等待我们的命运自然就是物化,工具化和经济化.


我们都在行走, 日出日落,看着远方的帆船,看着孩子们骑着车在田野上欢笑,回家原来是那样开心!


发表时间:2006-07-11, 15:00:04  作者资料

西门吹牛

发表文章数: 469
武功等级: 空明拳
     (第三重)
内力值: 416/416

Re: 回忆当年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日子(原创)



嗯,不错!
其实马哲作为众多哲学中的一个学派,当然不是一无是处,里面还是包含不少有趣的真理。只是我们的教材是为政治服务的,教的东西被歪曲过的。


一舞剑气动四方,天下英雄莫能挡
形踪飘忽疑无影,冷面郎君傲雪霜


发表时间:2006-07-11, 22:24:17  作者资料

星空浩淼

发表文章数: 1743
武功等级: 九阳神功
     (第五重)
内力值: 617/617

Re: 回忆当年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日子(原创)



呵呵,对于高中生而言,马哲里面还是有不少让人感兴趣的东西。我一直讨厌死记硬背,地理历史考的班上倒数(当时,我们湖北重点中学要求,文科要学完高中所有化学,理科要学完所有高中地理和历史,只是高考不考而已);但是我的政治课学得很好,跟我的物理数学同等突出,因为我对哲学和对物理数学一样感兴趣,对它我是靠理解不是靠死记硬背,所以班上有些地理历史几乎考满分的,政治没法考过我。

我认为马克思理论的正确性与价值,是这样排的:
马哲>政治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

“政治经济学”伪得很厉害,而“科学社会主义”完全属于伪科学


One may view the world with the p-eye and one may view it with the q-eye but if one opens both eyes simultaneously then one gets crazy


发表时间:2006-07-11, 22:46:00  作者资料

Julian

发表文章数: 44
武功等级: 野球拳
     (第五重)
内力值: 116/116

Re: 回忆当年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日子(原创)



回楼主
这么多内容,我就先回应这句
“人是一种阶级斗争动物,进行阶级斗争也是人的最重要的活动,从属于不同的阶级将人分成了不同的类型。”
其实阶级是什么,根据我的知识,我认为阶级是按照资源的分配程度划分的,分配少的阶级在无法满足需求下就必须采取行动夺取分配多的阶级,而分配多的阶级因为所占资源多,因此能依靠资源优势维持自己的资源,比如组织军队,组成政府管理。因为双方都会无法满足需求,于是必然产生斗争。当然在生产力发展的情况下,分配形式会发生变化,阶级也会随之改变。

回littlebird
你说:“我们的精神活动忽然变成了神经网络的"电流脉冲"或者"涌现特征"啦,真是见鬼,原来人的精神世界就是电流脉冲.”
的确,如果直接认为“人的精神世界就是电流脉冲”就过于简单,但不可否认“电流脉冲”是组成人的精神世界的一部分。

如果按我的知识认为,人脑是化学反应和物理电流等组成的复杂结合信息回路。而我们现在所发明创造的电脑其实是模仿人脑甚至生物神经的信息结构。如果将脑简单化分析,其实可以看到许多判断和循环这些基本信息处理。当然我们的脑要比电脑要复杂许多,但原理是一致的。就好像化学基于物理,生物基于化学和物理一样,由于前者比后者复杂,使我们对前者的研究更为困难,但不可否认前者是后者的发展。

就“自我意识”而言,“我”其实是脑中的判断,如何区分“我”和其他人,比如“我”的手,当手被刺时,因为受到外界刺激通过一系列的信息处理脑产生痛的信息,于是判断是“我”的手被刺,然后发出信息使“我”的手离开刺手物体。可以看到属于“我”的身体有两个特征,一就是“我”的身体会受外界刺激产生信息传到“我”的脑中,而其他人的身体受外界刺激产生信息传到“我”的脑中;二就是“我”的脑可以控制“我”的身体运动,但不能控制其他人的身体的运动。

我相信人一出世是没有“自我意识”的,即使有也是不完整的。因为“我”的概念需要与其他人作比较作判断才能系统形成的。在人的成长中不断与其他人和外界的接触,逐渐形成“我”的概念,“自我意识”也逐渐形成。

如果按照马哲对物质的定义,即客观存在,的确可以认为意识是物质。但如果将物质定义为“硬件”,那我认为意识是物质运动的反映,也可以说是“软件”,但并不是电脑上所说的“软件”,而是非常庞大复杂、动态变化的信息的有机结合体。

回星空浩淼
对于“马哲>政治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这种看法,我也认同。
但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排列。我先说,其实教育中的内容一定程度也包含了政治成分。其“科学社会主义”是在真正的“马哲”的基础上的政治加工,当然也会包含着统治阶级的思想,因此内容也就不容易客观。而马克思经济学最主要的观点是,资源是可以发展成满足需要的,它强调的是发展,而西方即资本主义经济学认为资源是有限的,而人和社会的需求是无限的,如何分配有限资源就是资本主义经济学所考虑的。从这里可以看到资本主义经济学较为符合现在,但资本主义经济学是比较短视,需要其他理论补充,马克思经济学是补充之一。

至于马哲,可以说是世界观、方法论的一套体系,而这体系是建立在一定的知识上和经验上,而且也经历了众人的实践,当然会存在相当程度的正确性。


发表时间:2006-07-12, 00:05:33  作者资料

星空浩淼

发表文章数: 1743
武功等级: 九阳神功
     (第五重)
内力值: 617/617

Re: 回忆当年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日子(原创)



楼上的分析得有道理


One may view the world with the p-eye and one may view it with the q-eye but if one opens both eyes simultaneously then one gets crazy


发表时间:2006-07-12, 00:23:48  作者资料

萍踪浪迹

发表文章数: 1983
武功等级: 深不可测
内力值: 645/645

Re: 回忆当年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日子(原创)



::信任、怀疑、告别。
==========================================
我初中一年级开始接触,我就告别这个所谓的“哲学”了,后来当然一直被逼着学了
我从没有信任过,当然就从来没有怀疑过。
而是一开始就排斥。


漫漫长夜不知晓 日落云寒苦终宵
痴心未悟拈花笑 梦魂飞度同心桥


发表时间:2006-07-12, 05:22:06  作者资料

萍踪浪迹

发表文章数: 1983
武功等级: 深不可测
内力值: 645/645

Re: 回忆当年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日子(原创)



后来被逼急了,就想:知己知彼,百战不殆。
所以以看猴戏的心态去看那些“哲学”


漫漫长夜不知晓 日落云寒苦终宵
痴心未悟拈花笑 梦魂飞度同心桥


发表时间:2006-07-12, 05:47:21  作者资料

Julian

发表文章数: 44
武功等级: 野球拳
     (第五重)
内力值: 116/116

Re: 回忆当年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日子(原创)



现在再对楼主的正文表述我的看法
“信任->怀疑->告别”这一过程,其实每个人、甚至人类认识世界的过程,只是对“告别”这点不太赞同。这过程是,首先发现一个规律,然后在实践中产生怀疑,然后经过修改补充成新的规律,而这个过程将不断重复地进行下去。为什么我不认同“告别”,因为无论如何否定某个规律,它也已经成为个人的思想体系的一部分,尽管认为不合理,但在个人行为中仍然会体现出来。其实对于各种理论,我不认为哪个理论是对是错,对错只是本人使用理论实践时产生的结果是否对本人有利还是不利而已,我的看法是所有理论都有适用的地方,只不过各自理论所使用的范围不同而已。有的理论包含另一些理论,有的理论与另一些理论存在交集和区别,有的理论与另一些理论完全没有交集。但为什么有些理论会逐渐消失或应该说不被人接受?其实将理论看作生命体就会明白,理论之间并不是通过“斗争”继续存在,而是通过人们的实践和检验,就好像生物进化需要环境一样。我觉得现在的理论就好像以前海洋中物种大爆发一样,在环境中不断淘汰,逐渐形成少数的特定形式。我并不是说理论是有生命的,而是理论的发展与生物进化很像。我在这个类比中还看到我们现在的理论是很低级的,但同时看到它们的发展空间是很大的。

我再对“存在即被感知”发表一下看法。对贝克莱的讽刺漫画,我觉得的确是反映了现实,但我并不觉得有讽刺意味,相反这漫画还证明了“存在即被感知”的这句话。我们先看看“被感知”是什么意思,“被感知”表面意思就是我们身体功能感知到,但实质是该存在在现在对我们的影响。漫画中因为贝克莱闭着眼睛,所以悬崖对贝克莱的现在是没有任何影响,当然闭着眼睛的贝克莱当然就不能认为悬崖存在,但当他掉下悬崖,那悬崖就被贝克莱感知,于是贝克莱才能确定悬崖的存在。现在科学家特别是西方的认为宇宙(universe)的概念是我们所观测到的宇宙,也就是有限的宇宙,但在哲学概念上宇宙是无限的,如何解决宇宙无限和有限的矛盾。其实就是“存在即被感知”这句话。在我们无法观测到的地方,也就是那个地方和事物无法对我们造成影响,那我们只能以不存在来解释,如果认为存在但又无法观测证实,那些存在甚至连猜想也不是,只能是幻想。就正如闭着眼睛的贝克莱和悬崖的关系,既然看不到那他又如何猜想前面存在着什么,如果硬要他才猜,那他只能幻想前面是道路是宫殿是狮子群是...,他可能要幻想一万样事物才会想到是悬崖,如果他连悬崖也没见过,那他永远也想不出来。

再深入“存在即被感知”这句话,就发现话中存在两个对象,一个是存在,另一个是感知者。再用闭着眼睛的贝克莱和悬崖例子,悬崖的确现在没有影响闭着眼睛的贝克莱,但看到悬崖的人是被悬崖影响了(从视觉上),当然就被看到悬崖的人认为存在,这和闭着眼睛的贝克莱认为悬崖不存在是没有矛盾的。感知者是对意识事物而言,并不全面,我作了修改后,这感知者应该修改为被影响者,那被影响者就可以是所有事物。“存在即被感知”修改为“存在即影响”后,那些对于没有影响我们,即我们无法感知的事物的存在就好理解了。那些存在虽然对我们没有造成任何影响,但它们是宇宙的一部分,它们必然影响着宇宙,于是这些客观存在的存在和我们认为它们不存在就完全没有矛盾。而马哲中谈到的物质的概念相信就是对宇宙产生影响的所有事物。但我们以我们感知为基础,于是无法感知还是认为其不存在,只有其影响我们使我们感知,我们才认为其存在,可见“存在即被感知”对于我们而言是完全适用的。


发表时间:2006-07-12, 23:32:20  作者资料

number

发表文章数: 1
武功等级: 野球拳
     (第一重)
内力值: 60/60

Re: 回忆当年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日子(原创)



看来Julian对马哲还是很有好感的,不过思路比较混乱.


发表时间:2006-07-13, 01:39:51  作者资料

Julian

发表文章数: 44
武功等级: 野球拳
     (第五重)
内力值: 116/116

Re: 回忆当年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日子(原创)



回number
请问“存在即是被感知”是属于马哲的东西吗?而且我没有完全赞成哪个理论,也没有否定哪个理论。如果说我对马哲有好感那也没什么,因为我的思考模式很像马哲,但我不能说“我”哲,只好用马哲代替,那大家会比较明白。

如果评价“思路比较混乱”,这也是我知道的,不过请指出哪里思路比较混乱。因为我想得很快,没有经过严谨地语言分析,如果哪里不明白我可以补充。而且作为指点我可以明白自己思考的缺陷而改进。如果只是一句“思路比较混乱”,你不觉得是trivial吗?如果能有详细分析思路混乱,那我在这里先表示感谢。


发表时间:2006-07-13, 03:47:06  作者资料

快刀浪子

发表文章数: 1200
武功等级: 天山折梅手
     (第五重)
内力值: 546/546

Re: 回忆当年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日子(原创)



to julian网友:
你把客观存在的事物与我们认为其存在的事物区分开来
而贝克莱的看法是,对一个物体,只有我们直接感觉它时才能说它是存在的,在没有直接感知时就不存在了


冷风如刀,以大地为砧板,视众生为鱼肉。
万里飞雪,将苍穹作洪炉,熔万物为白银。


发表时间:2006-07-13, 04:23:38  作者资料

快刀浪子

发表文章数: 1200
武功等级: 天山折梅手
     (第五重)
内力值: 546/546

Re: 回忆当年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日子(原创)



简单地说,马哲认为物质不依赖于意识,贝克莱认为物质依赖于意识,你认为马哲所说的物质包括了贝克莱所说的物质。
现在的问题是物质究竟依赖不依赖于意识?

ps:这里我对贝克莱的观点过于简化了


冷风如刀,以大地为砧板,视众生为鱼肉。
万里飞雪,将苍穹作洪炉,熔万物为白银。


发表时间:2006-07-13, 04:34:01  作者资料

快刀浪子

发表文章数: 1200
武功等级: 天山折梅手
     (第五重)
内力值: 546/546

Re: 回忆当年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日子(原创)



::那些存在虽然对我们没有造成任何影响,但它们是宇宙的一部分,它们必然影响着宇宙,于是这些客观存在的存在和我们认为它们不存在就完全没有矛盾。

既然那些存在对我们没有造成任何影响,你又怎么知道它们必然影响着宇宙?


冷风如刀,以大地为砧板,视众生为鱼肉。
万里飞雪,将苍穹作洪炉,熔万物为白银。


发表时间:2006-07-13, 04:54:08  作者资料

青青子衿

发表文章数: 14
武功等级: 野球拳
     (第二重)
内力值: 87/87

Re: 回忆当年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日子(原创)



当年一个教德国哲学选修课的教授发起飚来
说中国那些所谓搞马克思的人,有多少人完整看过马恩的全集,有多少是用德文看的?


发表时间:2006-07-13, 10:25:07  作者资料

大漠孤狼

发表文章数: 66
武功等级: 野球拳
     (第七重)
内力值: 131/131

Re: 回忆当年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日子(原创)



真是佩服快刀兄的探索精神。

我是这样对付马列之类的课程的:不背,不读,拿起一支笔,把问题和答案抄写几遍。等到考试时,脑子不想,不分析,看着考题,写出答案。

初中用这个方法效果还行,因为那时题目简单。大学就有点不好用了,因此挂了1次。后来考验则全军覆没。

这样做的结果是,从来不能把一个马列哲学问题对别人“说”明白,仿佛手是受脊柱而不是大脑控制一样。现在想来,可能是把问题存在潜意识里,流毒更大。


发表时间:2006-07-15, 00:50:29  作者资料

青青鸟

发表文章数: 51
武功等级: 野球拳
     (第六重)
内力值: 121/121

Re: 回忆当年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日子(原创)



“有一个名词在国内几乎做到了无上尊严的地位;无论懂与不懂的人,无论守旧和维新的人,都不敢对它表示轻蔑或戏侮的态度。那个名词就是‘科学’。”(胡适)
-------
社会学非要冠以社会“科学”,本身就反映了一种认识上的误区,这点对于长期处于落后状态的中国更成为一种思维惯性。

社会学更关心的是“平等”、“正义”、“自由”等与科学并不相属的范畴。如果从这一点出发去学习和回顾马列,自会看到其理论的非凡之处。


青青子矜 悠悠我心


发表时间:2006-07-15, 04:59:35  作者资料

littlebird

发表文章数: 658
武功等级: 龙爪手
     (第三重)
内力值: 306/306

Re: 回忆当年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日子(原创)



楼上说得很对,我也有这一想法,自然科学与社会文化思路大不一样,有一个词"科学主义"来描写中国这一现状,再贴切不过.

纠正文中的一个小错误:

其实,社会和政治哲学在西方是非常非常受重视的.这方面的大师很多,最有名的有韦伯(德国),罗尔斯(美国),伯林(英国),哈贝马斯(德国),利奥塔(法国),阿伦特(女,德国)
波普尔和哈耶克也在这方面作过很有影响的工作.

另外,我觉得存在与感知的问题,如果能结合量子力学的问题来评论会更有意思,但量子力学我确实还没搞懂,还得以后抽时间读,不急,真的很想读读玻姆,贝尔,多伊奇等,还有很被大家抨击的范弗拉森的模态解释,那些书还在山中自开自落,与吾同归于寂.


我们都在行走, 日出日落,看着远方的帆船,看着孩子们骑着车在田野上欢笑,回家原来是那样开心!


发表时间:2006-07-15, 12:31:03  作者资料

Julian

发表文章数: 44
武功等级: 野球拳
     (第五重)
内力值: 116/116

Re: 回忆当年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日子(原创)



回快刀浪子
对于你前两个问题其实质就是“存在”是客观主观,“物质”是唯物唯心的问题。但这并不是什么大的矛盾,原因我之前已经说明,但没说清楚,我在这里补充。其实是马哲和贝克莱对“存在”和“物质”在概念上存在区别。区别就是客观存在的事物与我们认为其存在的事物,也就是两者对“存在”的概念一个以宇宙为被影响者,一个以人为被影响者。而讨论是以概念相同的情况下才能进行的,在概念不相同的情况,讨论当然无法继续,或者说继续的无目的性。

再使用闭着眼睛的贝克莱和悬崖,其实讽刺画家漏了一个重要的起点,就是贝克莱在闭着眼睛之前是否看到前面的悬崖?如果没看到,那就是你的“既然那些存在对我们没有造成任何影响,你又怎么知道它们必然影响着宇宙?”,于是贝克莱认为悬崖不存在。但如果之前已经看到前面的悬崖呢?那闭着眼睛的贝克莱还会认为前面的悬崖不存在吗?他是认为前面的悬崖存在的,因为当他走到悬崖掉下去使之感知,悬崖还是存在的。一样事物对另一个事物的影响并不是静止的,而是存在时间段,即使贝克莱闭着眼睛,其影响也还是存在,也还是被感知。

再举一个你的例子,在你面前放下一个苹果,然后你闭上眼睛,我将苹果吃掉了,在不知情的情况下你认为那苹果是“存在”还是“不存在”。无论作出什么回答都有可能产生不符合实际的情况,因为你无法感知。这里也可以看到物质存在的判断也是需要感知的。
“存在”“物质”作为人类为了了解世界而创造的符号,到底这些词起着什么作用?一方面了解世界形成世界观,另一方面世界观下产生的价值观和方法论又影响行动。而无论怎样的世界观都是为了有利于行动。在作为存在局限性个体的行动,我们不是必需而是不得不使用“存在即被感知”。我的看法就是不将它们对立看待,而是因为角度不同,产生的看法不同。而我看重的不是对错问题,而是在实际中运用的问题。

“既然那些存在对我们没有造成任何影响,你又怎么知道它们必然影响着宇宙?”这句话有点像“你又不是那些鱼,你又怎么知道它们是高兴呢?”。这句话是在马哲上说的,我也使用马哲的内容,就是任何物质都在运动着,没有物质是绝对静止的。既然物质都在运动,而物质又是属于宇宙的一部分,那就推导出物质必然影响宇宙。既然认为物质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那物质的运动也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那物质影响世界也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这里也顺便回应青青子衿,我们的看法并不是建立在了解知识的多少,而是在运用的知识的多少。你的意思是如果没有知道或明白书面意思就不应该进行讨论。你的意思很像黑格尔的“小逻辑”中有个很有意思的例子,就是“在没有学会游泳以前勿先下水游泳”,但黑格尔是认为思想的“矛盾发展”即思维形式考察思维形式自身,故必须由其自身去规定其自身的限度,并揭示其自身的缺陷。我们在自己运用的知识上讨论以达到进步,讨论是进步的其中一个手段。当然对于了解其他知识也是需要,但并不成为不能讨论的理由。

以上是上周所写,因为IP被挂,所以现在才回。以下是对新回复的看法。

我们如果查查词典就可以看到“科学”的概念,即反映自然、社会、思维等的客观规律的分科的知识体系。至于客观不客观是需要实践证明,所以去掉客观的修饰,“科学”其实是规律的分科的知识体系。“文化”如果查词典会发现有一段很长的解释,又广义又狭义,我简单地概括就是,建立在生产力,社会关系,以及社会所处的环境上的生活工作思考等的习惯,其习惯反映的就是一种规律。所以“社会科学”只是对社会中的规律进行归纳总结并进行分科的知识。

但西方的社会科学和我国的社会科学有很大的区别。最大的区别就是对个人和团体的约束性。究其原因就是生产力、社会关系以及历史,如果写下来将是很长的边幅。虽然有区别,但并不代表它们并不是科学,只不过研究者是否存在科学的态度就是另一个问题了。

对于“平等”、“正义”、“自由”这些内容是相对而言的,并不存在绝对,所以才会使人感到与自然科学有区别,但自然科学的内容也是相对的,没有任何理论是可以适合任何范围。所以“平等”、“正义”、“自由”并不是将社会研究和科学分离的成分,恰恰是说明社会研究也是科学的一部分。


发表时间:2006-07-16, 22:30:26  作者资料

青青子衿

发表文章数: 14
武功等级: 野球拳
     (第二重)
内力值: 87/87

Re: 回忆当年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日子(原创)



我不是这个意思吧


发表时间:2006-07-21, 10:42:42  作者资料

zhangch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