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站长主页 -> 繁星客栈 -> 网友原创作品集 -> 胡吹武侠 | November 21, 2024 |
胡吹武侠
- 星空浩淼 -
“男看金庸,女看琼瑶,不三不四的看三毛”。我看过余杰、昌海兄侃武侠,发现对武侠小说的感受多少有些英雄所见略同。我是通过看“王实味:前文革时代的祭品”第一次知道余杰的,正如我是通过“我看国学”第一次知道王小波一样。我是先看到作品,觉得不错,之后再去了解作者的。华罗庚把武狭小说称为“成年人的童话”,的确很确切。当然对此我还有另一种解释:在那个时候,人们对武狭小说不象现在这样认同,把时间花在看武侠小说上,更是容易被看作不务正业。因此华罗庚一方面实在忍不住地想看,另一方面传统观念使他在看的同时有些精神负担,所以本能地找了个“成年人的童话”这句一不小心成了名言的东西作为借口,自我开脱。 武狭小说鼎盛时期,至少有上百人参与创作,但值得一看的,还是金庸和古龙,梁雨生次之,温润安排第四(而且温是模仿古龙)。后来黄易要想不重复前人的,只能另辟溪径,所以他以科幻、神话或玄幻(运用易经八卦五行之说)和色情来作为工具。黄易的书我看得少,感觉他擅长描写战争大场面,仿佛自己是个很懂行的军事家一样,这一点他在金庸古龙之上。古龙有不少作品中途零星的让人代笔,所以即使同套书里面都可能质量参差不齐,其中写的好的无疑才是古龙本人的。古龙的小说开始看时要有点耐心和宽容的心态,别较真,权作娱乐。而后就会发现要比开始的感觉好多了,远不是开始所认为的那样简单,于是看法就会改变。古龙的小说适合二十岁以上的男孩看,中学生尤其会是不喜欢看的。另外冒充古龙的赝品太多,不少人看到赝品觉得不好看。要看就看他的代表作。 金庸和古龙的小说,让后人感觉他们把能想到的都写完了。金庸和古龙的作品形成武狭小说世界的二维完备空间,它们是完全不同的风格,因而是线性无关的,构成武狭小说空间中的两根坐标轴。也只有金庸和古龙的作品才能构成武侠小说空间中唯一的一对坐标基。后来上百人写武侠小说,结果不是模仿金庸就是模仿古龙或者二者兼而有之,所以这些人的作品都属于这个武侠小说空间中的元素,而没有超出这个空间之外,它们都能用金庸和古龙的作品这对坐标基进行完备的线性展开。直到后来,作为“新新派”的黄易作品,倒是形成了额外半维空间的坐标基,从而将原来金庸和古龙的二维武侠小说空间拓展为由金庸、古龙和黄易三人形成2.5维的“分维空间”。 当你有空闲、心情放松之时,既可以欣赏金庸的武狭小说,也可以享受古龙的作品。但是,当你心情烦燥苦闷、需要暂时的精神寄托之时,你只能看古龙的武狭小说,这时候你也只有看古龙的武狭小说的耐心。而且只有这种心境下你才能真正体会古龙作品里面另外一些方面的东西——也许在精神上这是古龙在写自己的结果。金庸的小说主要带给你愉悦和娱乐,笔墨细致,有血有肉,需要细细地、慢慢地品味。古龙的小说是一根筋,但意境十足。然而不仅仅是这些。那里对人生的感悟、简练的文字笔墨中灵光时现,内容手法上虽然有着武狭小说所固有的那种夸张,但其中所体现的生活本质却是真实的。当你正处于生活逆境中挣扎时,看他的小说有着全然不同的感受,也许这时候你与作者有心灵相通的共鸣之感。我能力有限,难以细致描述这种感觉。金庸的小说老少皆宜,而古龙的小说只适合于成年人看,小孩看到的不过是纯粹的热闹表面。 我在大学开始时,觉得武狭小说纯属消遣读物,跟“文学”“艺术”是不沾边的,而且觉得看武侠小说是一种堕落行为,浪费光阴。后来我看了,进去了。看完天龙八部,我对武狭小说的看法全变了。萧峰之死,当时带给我一种心灵震撼。艺术应该是多种多样的,武狭小说跟传统小说是不同,但这不是拒绝承认它是一种艺术的理由。把传统小说写得好的人,不一定有能力把武狭小说写得那样令人入迷。武狭小说以它的高度娱乐功能见长,能把情节写到那么吸引人,这本身就是一种艺术,是一种通过理想化来愉悦心灵的艺术,是“娱乐艺术”。 大学时,我主要看金庸的作品,古龙的也看了一些。那时感觉古龙描写的江湖之诡异,当真是匪夷所思。工作之后,苦闷之时,把古龙的所有代表作都看完了。我喜欢里面不少作品。比如我喜欢他的七种武器系列里面的《离别钩》。但这时候看古龙的作品,感受已经跟在大学时代不同了。人生的阅历和沧桑,带给你观赏这种作品以新的注脚和心境。那《萧十一郎》,有古龙本人的人生痕迹。《欢乐英雄》,令人产生人生感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