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站长主页 -> 繁星客栈 -> 听雪轩 (教育哲学论坛) -> 《易经》与中华文化(zz) | November 22, 2024 |
《易经》与中华文化(zz)
用户登陆 | 刷新 | 本版嘉宾: 快刀浪子 星空浩淼 XXFF |
XXFF 发表文章数: 480 |
《易经》与中华文化(zz) 9月3日上午,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作为“2004文化高峰论坛”发起人之一的杨振宁老先生,在本次论坛上出人意料地做了一个题为《易经对于中华文化的影响》的演讲,他来研究《易经》与中华文化的关系,大家颇为关注,并引起学界许多质疑。看到论坛有对“易经”的思考,转给大家评论。 《易经》与中华文化(zz) 杨振宁 我的题目是易经对于中华文化的影响,以下几分钟要讨论一些观点,精简、比类、天 人合一,联想,取象这么多观念很短时间不能讲得通俗,但是主要讨论三点。 第一易经影响中华文化的思维方式,所以这个影响是近代科学没有在中国萌芽的重要 原因之一,这也是我所以对于易经发生兴趣。 第二是易经是汉语成为单音语言的原因之一。 第三是易经影响了中华文化的审美观念。 我是研究物理学的,没有研究过历史学考古学语言学语音学美学哲学等等。可是对于 这样一个复杂的中国文化的成因,我近年来发生了兴趣,所以大胆的今天在这个场合跟大 家谈谈我自己的一些想法。易经大家知道是中国非常古老的一个文献,据说是夏朝已经有 了最早的易经叫连山,商朝有了比较晚一点的归藏,我们现在所看见的易经是西周时候的 周易。所以易经的历史是孕育了前后经过一千多年,我想这个结论是大家可以同意的。 易经里面64卦开始是乾卦和坤卦。如果问易经怎么形成的,这个说法可以接受,最早 中国发展了占卜,因为要对占卜作为系统性了解就发展了卦符,乾坤所有64卦都有卦符, 乾就是六个连线坤是六个断线,有了符以后还得有个名字卦名是有音,单有音还不够,后 来有一个字,这前后发展的次序我不是研究考古学的,我想这个想法很可能多少是对的。 可是我们知道的孕育易经的年代也正是汉语汉字开始形成的年代,这个阶段我想是大 家都会接受的。这些卦是象,这是周易里面自己讲,是浓缩了的观念,以卦符卦名将天地 人的变迁分类,这几句话可以说用今天的语言来描述到底易经做了什么事情,我自己觉得 这个讲法是合理的。所以浓缩化、分类化、抽象化、精简化、符号化这些是易经的精神。 而我认为这种精神贯穿到几千年以来中国文化里面每一个角落。 分类精简的例子,今天大家知道中医的理论其中重要一点就是把疾病或者是医药分成 阴阳、寒暖、表里,这个分类的观念做一个大前提讨论中医的理论,这就是从易经的精神 传统所遗留下来的,像这样的例子我们可以举很多。 那么现在我们集中讨论近代科学为什么没有在中国萌生。这已经有很多人讨论了,这 里面有很多归纳出来的道理,比如在这写下了五个。第一个中国的传统是入世的不出世的 ,换句话就是比较注重实际的,不注重抽象的理论架构,这是一种可以说通的道理之一。 第二个科举制度。第三个观念认为技术不重要的,所以这个观点可以用奇技淫巧,这 是传统的中国观念对于技术不重要。第四是中国传统里面无推演式的思维方法。第五有天 人合一的观念。第四跟第五两点跟易经有密切的关系。 传统中华文化有底下两个性质,没有发展推演式思想方法采取天人合一的哲学观念, 我认为这二者都是受易经的影响。如果我们归纳一下觉得今天的近代科学的思维方法是怎 么样?是有两条路,一条路是归纳法、一条路是推演法最终的目的跟方法都是要达到自然 规律,归纳的方法达到自然规律可以说从广大的现象要想上升到一个自然的规律这个是一 个归纳的步骤,可是近代的自然科学还另外有一个重要的一条腿就是推演的方法,推演的 方法是从一个浓缩了的观念把它推演出来现象,近代的科学是把这两个结合起来所发展出 来的。 我现在来举一个例子,归纳跟推演怎么在近代科学里面并用,我现在举一个就是怎么 在19世纪中叶推导出了Maxwell方程,Maxwell是电磁理论奠基人,在1865年前后写了三篇 文章,这三篇文章给了世界Maxwell方程。第一篇文章里面是用归纳法,他有这样一句话, 这是我的翻译,我们必须利用物理学不同分支之间的相似处。他那时候要研究电学跟磁学 基本的数学结构,那么那个时候对于这个结构是很不清楚的,他说我们可以用已经知道的 物理学别的分支,比如流铁力学在那时候相当发展了,有完善的理论基础,他说我们要用 这个做一个例子,也许可以得出来一个结论,电学跟磁学的结构与流铁力学的结构有相似 的地方,换句话说他这所用的是趋向比类方法。到了第三篇文章用了推演方法,用了刚才 趋向比类的办法写出一些方程式,然后他把这些方程式拿来推演一下得出来一个惊人的结 论,他说这样子用趋向比类的方法写出的方程式会发现有电磁波,而且它的速度可以用方 程式算出来,算出来以后说了,此速度与已知光速如此相近,我们有理由相信光既是电磁 波,因为在那以前电磁跟光是分别的东西,他现在说不是分别的,光就是电磁合起来的结 果,这个结论对于世界的影响我想是没法估计的,今天发电机,电话、无线电、电视网络 通信激光等等都改变了人类的历史,而所有的这许多都基于Maxwell方程式,我们再讲一下 怎么得到这方程式,既用归纳法又用推演法,这样一个重要的事情在近代科学里面,思维 方法是结合了两点。 那么中华文化怎么样呢?我要特别加强讨论的,中华的文化有归纳法,可是没有推演 法,中华文化的归纳法来源是什么,如果看易传,易者象也,易象者意想也,就是要立一 些卦符要贯彻一些观念,把它趋向比类,所以观物取象这是易经的精神,所以归纳法向上 要想求得整体的观念,这个是贯穿在易经的精神里面,可是缺少的是推演的办法。易经的 精神分类、精简、抽象化是归纳法的精神。中华文化没有发展出推演法,我们怎么可以证 明呢?我想非常好的例子是去看一下徐光启,在明朝末年是一个大学者,他是一个大臣而 且是一个大学者,大家知道他是最早把几何合着翻译,只翻译了前六章,后来没有再翻译 下去,他们最早翻译的原版,现在在国内还有几本,我曾经在北京图书馆去请他们给我看 ,他们所藏的几何原本就是徐光启的翻译,这是历史上一个非常重要的事情。 徐光启翻译前六章以后,在他的文章里面包括序里面就讲了他的感受,几何原本翻译 欧几里德的几何学这是人类历史上一个大贡献,可以说第一次把推演法变成规律化,这个 影响是不可以倒立计,近代力学开启是牛顿写的……(英语),如果你翻译一下你就发现 他写的方法完全是照着欧几里德几何原本方法,是由公理有定理,然后有证明等等。它是 照抄欧几里德的推演法的形式,所以我们可以知道,推演法对于近代科学的产生有多大的 重要性,事实上有意思的一件事情就是徐光启翻译欧几里德的几何原本的时候,牛顿还没 有出生,他比1687年牛顿的早了八十年,可惜这翻译有两百多年没有在中国发生应该有的 影响,所以推演法没有在中国的生根。徐光启在翻译了以后他曾经写过几句话,一个是讲 几何原本里推演逻辑的方法是欲前后更置之不可得,就是一条一条推论不能次序颠倒,这 跟中国传统不一样的,中国传统对于很多事情都讲出来,次序没有关系,要你体会出来最 后的结论,徐光启了解到推演法一个特别的精神就是欲前后更置之不可得。比如有这样几 句很有名的话,以至晦,实至明,似至繁,实至简,似至难,实至易,如何一个在中学读 过几何原本的时候都知道的,看起来非常复杂,但是是非常简单的,这是社会科学跟自然 科学很大的分别,社会科学讨论的东西不是一下子连起来的,你要从乱七八糟的东西里抽 出精神,整个事情就是一个归纳法在自然科学里面,虽然有归纳法可是也非常重视有一个 推演法,这一点我觉得所谓三似三实,徐光启的话已经很明显讲了出来。 那么下面要讲另外一个可能,就是很多人认为,是中国没有在中华文化里面,是很早 就有天人合一的观念,比如天人一物,理一分殊。每一卦都包含天道地道与人道在内,换 句话天的规律跟人世的规律是一回事,所以受早年易经思维方法影响,把自然跟人归纳成 同一理,所以根本就有这句话,叫内外一理,内者是人世间的事情,外者自然间的事情, 要把这两个归纳成一体。我们知道有名的王阳明格竹子,是要用人世间的理追求自然界的 理,这样当然格不出近代科学近代科学一个特点就是要摆脱掉天人合一这个观念,承认人 世间有人世间的规律,有人世间复杂的现象,自然有自然界的复杂现象,这两个是两回事 ,不要把它合在一起。当然我讲这句话会使得很多人觉得,尤其是研究中国哲学的人觉得 你对于中国的传统哲学攻击太厉害了,我没有这意思,因为天人合一的内涵不止是内外一 理,是远超过内外一理。从天人合一产生观念是天人和谐,天人和谐对于中国传统的思维 ,对于中国的社会的影响,比因为太植根于天人合一,所以没有发展出近代科学的影响还 要重要,而且从今天的立场讲起来,我们可以问底下这个问题,太用西方的办法,西方的 办法是摈弃了天然合一的观念,是不这样发展下去将要有天人对立的现象,我想这是一个 非常重要的题目,不过不是我今天所能够讨论的范围之内。 我讲第二点,易经是汉语成为单音语言的原因之一。世界上原始语言与成熟语言几乎 都是复音的,单音的语言是极少有的。我不是研究语言学的,我至少不晓得有任何一个别 的原始的语言或者成熟的语言是像汉语这样单音的。我们知道这是从考古学证据16000年以 前在江西的居民已经采集野生稻为主要的粮食。所以在一万多年以前已经开始形成了中华 文化。我们应该相信他们已经有语言,而且根据刚才讲的,世界上绝大多数原始的语音, 以及成熟的语音都是复音的,所以我们有理由可以假设,古代的我们的祖先,他们所用的 语言也是复音的语言,后来怎么变成单音的汉语,假如刚才的假设是对的,从复音的汉语 变成单音的汉语这中间一定有一个很长的过程,而且一定有它的道理,因为这不是简单的 事情。我有一个大胆的假设是受了卦名的影响,卦名是单音的,因为有一个卦在那要起个 名字最简单的用了一个字,所以就乾、坤,这是单音统治者用的,念起来有分量,这就形 成了一个价值观,影响到后来整个汉语的发展,在座有语言学的专家,我想我这个讲法很 大胆的,希望不被语言家批评的体无完肤。 我们可以看易经里面字,包括卦名跟底下的卦词,元、亨、利、贞、吉、凶、阴、阳 、日、月、天地,这有了易经要把它的意义给它讲出来是用一个有声有色有分量的讲出来 ,所以就发展了这种字,这种字发展出来了对于整个语言文字都会产生重要的影响,所以 我刚才说我猜想汉语、汉字所以变成单音的语言文字与易经有密切的关系。这不但影响了 汉字形成,而且促进了汉字今天的发展成为单音的语言。 第三点讨论易经怎么影响了中华文化的审美观念。易经在这个方面的影响我想是极广 的,包括汉语,文法文学艺术、书法等等。比如汉语的形成,汉语里面有字,字平常翻译 成英文Word,这不是英文的Word,英文的字翻译中文是一个词,通常是好几个字,比如现 代,比如说所以,这些都是两个字或者三个字,可是在西方的语言里面它是一个词,所以 我们应该把词和字分开,词有了还有成语,所以汉语、汉字、汉文里面有字词跟成语这次 序。汉语本来的词绝大多数一个或者两个字的,如果说外祖父怎样,是一个复杂的观念, 是从祖父推演出来的,玉蜀黍不是中国本来的,玉蜀黍这个观念是后来北美洲被西方人发 现以后玉蜀黍才传到全世界,洞庭湖是三个字其实是洞庭跟湖,成吉思汗更是意音。我这 里面讲的精简的观念贯彻在中国汉语汉字成因里面,所以希望只用一个字或者两个字不大 用三个字传统是这样子。我觉得这个可以讲成是一个观念,这个观念是精简为美,精简为 美与整个中国的文化有密切的关系,你比如说是中国的诗比西方的诗来得短,为什么呢? 如果你在很短几个字里面,比如56个字就可以讲出来很复杂的观念,很复杂的情感,为什 么要写更多的呢,所以中国诗比起西洋诗来是短,这个我把它归纳成一个观念,是和中国 有精简为美的主体观念。 19世纪开始翻译元素名字的时候也只用一个字,氧、硫、镭,这些在英文里面都是复音的,在中国翻译都变成一个单音的,这与整个历史的传统,我认为是从易经来的有密切的关系。 世界所有的语言都自共同的深层文法开始的,这与人类的历史的发展与动物从哺乳动物发展到人类整个的发展过程有密切的关系,然后在深层的文法之上,各个不同的语言各个不同的语系是各自发展,不过其中都有一些深层共同的地方,这是一个大的发现。那以后发现汉语最少严格文法规则,也最少用介词,我们用的“的、地、得”等都被省去了,这也是精简为美的例子。西方人说汉文是电报型的文字,这话很对的,道理就是因为要精简。 对于中国文学的影响,一个词的形成必须要有,因为单音字一共只有一千多个包括了四,所以必须用两个或多个字来表达复杂的意思,这就变成中国的汉语汉字汉词形成独特的一点跟别的语言不一样的。比如用风来制造出来词,风气风云风流风景风光风雨风俗风云。用气风气起运气概气势空气,这些不同的词,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的点,我们可以说这是中文的一个特点,是联想式的词,是把不同的观念联合起来变成了一个新的比较准确的观念。气字在不同的词中意思不一样,可是是互相关联的,他们都是从气比较模糊的观念延伸出来的。这是汉语汉文的一大特点。我们知道联想在世界任何文学里都占重要的地位,但在汉文学中占特殊的地位,我认为与汉词成因有极大关系,云想衣裳花想容,秦时明月汉时关,这些诗词美是因为把联想的观念放到诗意里面,全世界晓得联想是诗形成的元素重要的之一。但是在汉文学里占据特殊的位置。所以说汉文学是联想的文学,我想西方人会特别同意的,我们再分析一下刚才讲风云,风云是怎么形成的,是有一个风的观念有一个云的观念,这两个结合起来出了一个风云的观念,风云观念跟风不一样,跟风有关系,跟云不一样可是它自己有一个观念,换句话就是把一些比较不完全定义出来的不同观念放到一起的时候出一个理想,这理想是一个新的观念,这与印象式的绘画也是这回事,印象式跟以前不一样的,每一个点不那么准确,但是放在一起的时候就产生了每一个元素所不能达到的意想,这我觉得是中国汉文学里非常重要的一个特点。所以可以说中国的语言是一个印象派式的语言。 我们刚才讲了易经讲了取象比类观物取象归类这都跟刚才将的有密切的关系。 再讨论一下易经对艺术的影响,易经的里面的象不仅是形象的象还包括精神,传统艺术所追求就是这个精神的象。这个我觉得为什么向这个方向追求也是受到易经思维方法的影响,传统美学把这个象提升到最"高境界,这个是跟西方的艺术发展,从最开始时候就有一个分别。我们再回想一下开始讲浓缩化、分类化抽象化精简化符号化是易经的精神。我认为这些精神贯彻了中华文化每一个角落。 至于说对书法的影响,这更是非常清楚了,书法在传统的中华文化中占极重要的位置,而书法是其它文化所没有的。我一个好朋友是一个书法家,雕塑家、文学家、文学评论家他在一本中国书法理论体系里面说中国文文化的核心是哲学,中国文化核心的核心是书法,我完全同意他这句话,就是因为书法是把易经的精神更抽象化了,这完全符合传统的易经的精神。 书法跟易经的浓缩化符号化的精神与汉字的成因都有直接的关系,易经的精神对汉语汉文跟中华文化都有巨大的影响,也直接引导出来天人合一的思维方式,在这一点上阻碍了近代科学的萌生。 刚才提到了好多观念,经典比类趋向归纳汉字汉语联想天人合一,你想想所有的这许多都环绕着易经里面所开始的一个思维方式,好谢谢。 XXFF
|
||
XXFF 发表文章数: 480 |
Re: 《易经》与中华文化(zz) 看到何祚庥先生的评论,转给大家评论!(ZZ) 何祚庥 最近在网上看到了杨振宁先生在2004年9月3日,在人民大会堂的一个演讲,《易经对中华文化的影响》。演讲中鲜明提出,“《易经》影响了中华文化中的思维方式,而这个影响是近代科学没有在中国萌芽的重要原因之一。”此言一出,舆论哗然。尤其是《易学》研究者,纷纷指责杨教授的“失言”。如果问我的意见,我以为杨振宁先生对《易经》批评,恰好打中了某些“易学”研究者的要害!一个重要理由是:“《易经》文化”在中国社会生活中已传承并弘扬了几千年,其规模之大,影响之大,超过了存在于中国文化中的任何一种思想体系。然而中国的科学却落后了!当然,中国科学落后的根本原因,在于中国曾长期处于先进生产力受压制的局面,社会生活没有出现强烈的发展科学的要求;但是,从思想层面来说,就不能不追问一下:中国的传统思维模式里,是不是有重大缺陷?! 《易经》的思维模式有两大明显的缺陷。一是宣扬神秘主义,二是美其名曰整体思维,其实是笼统思维。没有进行具体分析,就要去“辩证”地综合。典型的例子,是在中医理论中的阴阳、五行等等“玄而又玄”的说法,而且还要认为深得《易经》思维之妙!为什么从总体来说,中医的医疗效果不如西医?为什么中医理论多年来没有什么进步?为什么一些中医理论研究者,其研究目的就是要“证明”《黄帝内经》的正确?如果2000年前的《黄帝内经》已经穷尽了医学的一切,那么还有什么当代医学的进步? 某些“《易经》思维”的鼓吹者,还喜欢批评“西方”科学缺少了整体思维,仿佛这是“西方”科学的一大短处。其实这纯系“无的放矢”,是厚诬了当代的西方科学!举个例子,当代的物理学,其研究粒子之小,不仅仅深入尺度为10-8厘米的原子、分子,而且还深入到“基本”粒子,深入到尺度为10-16厘米的层子,亦即夸克,深入到胶子;但当代物理学同时又研究宇宙之大,其空间之远,远远超出过100亿光年的距离,其时间之久,久到约137亿年以前曾发生的一次宇宙大爆炸,并且还正在向大爆炸前宇宙的研究迈进。有兴趣的是,正是基于宇宙演化过程的深入的研究,从而首先从理论上给出只有三代中微子的科学预言,然后在西欧的超大型正负电子对撞机上,得到了完全的证实。所以,“宇宙之大”和“粒子之小”的研究,竟然如此巧妙地结合在一起!如果说,当代的西方科学已经建立起尺度大到4×1020厘米之大的科学的宇宙论,还能说“西方”科学缺少了整体思维?!相反,我们却看不到在“《易经》思维”,亦即“笼统思维”模式下的“宇宙”论,有什么“科学”的成果?也许有些人会批评我们是对古人的苛求!当然,我们不应以今人的眼光去要求古人,但是,为什么你们却在那里颂古而非今! 一切从客观实际出发,这是现代科学的基本思维模式;一切从臆想笼统出发,这是古代易经的基本思维模式。 两种思维模式,导致两种不同的结果。 很愿意借此机会,作一次支持杨振宁教授的发言。 XXFF
|
||
可见光 发表文章数: 421 |
Re: 《易经》与中华文化(zz) 何祚庥能有这样的言论,倒是难得,跟他过去言必称马列的风格完全不符 生活充满七彩阳光,是为可见光
|
||
快刀浪子 发表文章数: 1200 |
Re: 《易经》与中华文化(zz) 何祚庥说得太好了,笼统思维就是笼统思维。整体科学也是讲求严密分析的,跟所谓的分析科学的不同关键在于研究对象的不同,后者研究的是个体,前者是研究的是很多个体的集合 应该把周易当作一种历史文化来研究,而不是奢望从中发现什么深刻的东西,超越现代科学的东西。那时候连科学的门在哪里都没有找到呢 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 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