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站长主页 -> 繁星客栈 -> 镜 厅 (人物传记论坛) -> 数学大师陈省身(1)zz November 22, 2024

数学大师陈省身(1)zz

用户登陆 | 刷新

轩轩

发表文章数: 1352
武功等级: 易筋经
     (第二重)
内力值: 567/567

数学大师陈省身(1)zz



数学大师陈省身(1)
1999年10月17日,南开大学80华诞庆典大会上,当88岁高龄的陈省身出现在庆典贵宾席上时,全体与会者看到英姿依旧的老校友,立刻报以雷鸣般的掌声。陈老先生发表了简短动情的演说,那鼓舞人心的话语,一次又一次赢得师生们的热烈欢迎……
1
陈省身1911年生于浙江嘉兴。因那年是辛亥年,所以号“辛生”,名字则出自中国的古训——“吾日三省吾身”。他的童年时代是在故乡度过的,江南水乡,地杰人灵,他自幼聪慧过人。
父亲陈宝祯在外地做宫。一次回家过年,教给儿子阿拉伯数字和数学算法。父亲走后,陈省身把家里那套《笔算数学》拿来,无师自通地做起书中的题目。
陈宝棋是陈氏家族的独生子,陈省身是他的长子,所以祖母格外宠爱这个长孙,祖母不舍得把他送进学校念书,曾请一位先生到家来教。9岁那年,陈省身考入秀州中学预科一年级。这时他已能做相当复杂的数学题,并且读完了《封神榜》、《说岳全传》等书。
1922年秋天,父亲到天津法院任职,全家迁往天津,住在河北三马路宙纬路,那年陈省身11岁。第二天年年初,他进入离家较近的扶轮中学(今天津铁路一中)。扶轮中学是交通部办的学校。它得天独厚,经费充裕,师资阵容强大,特别是拥有多位优秀的数学教师。校长顾赞庭很重视数学,并亲自教授几何教课。陈省身在班上年纪虽小,却充分显露出他在数学方面的才华。他成了扶轮的优秀生。
父亲的同乡、老同学钱宝琛于1925年到南开大学任教。钱先生专攻数学史,也教其它课。他独身一人在津,住在南大教师宿舍,空闲时常到陈家做客,这使陈省身对数学更加感兴趣。他学得很灵活,数学成绩往往能把他的总分数提高许多。他还喜欢写作,在扶轮校刊上经常发表作品。新体诗《纸鸢》反映了这位少年追求自由的性格:
纸鸢啊纸鸢!

我羡你高举空中。

可是你为什么东吹西荡的不自在?

莫非是上受微风的吹动,

下受麻线的牵扯,

所以不能平青云而直上,

向平阳而直下。

但是可怜的你!

为什么这样的不自由呢?

原来你没有自动的能力?

才落得这样的苦恼。
扶轮是四年制学校。1926年陈省身毕业,面临着进入哪所大学的抉择。那年正值军阀混战,铁路中断,陈省身无法外出投考,便报了北洋大学和南开大学。北洋规定:四年制学校毕业生只能报考预科,入学后补读二年。而南开无此限制,只要考试通过即可。因而钱宝琛一再鼓励他以同等学力报考南开。他昕从钱先生的指教,从南开中学借来一本在扶轮没有学过的解析几何教材。那年盛夏天气炎热,恰值祖母逝世,家中大办丧事,和尚念经,亲友吊唁……就在那样的环境里,他自学了三周便去参加考试,被南开大学录取了。后来钱先生告诉他,他的数学成绩居全体考生第二名。
2
陈省身考入南开大学理科,第一年不分系。这时他还不到15岁,是全校闻名的少年才子,学得轻松自如。大同学遇到问题都要向他请教,他也非常乐于帮助别人。一年级时有国文课。老师出题做作文,陈省身写得很快,一个题目往往能写出好几篇内容不同的文章。同学找他要,他自己留一篇好的,其余的都送人。到发作文时他才发现,给别人的那些得的分数反倒比自己那篇要高。
他不爱运动,喜欢打桥牌,打得很有水平。
图书馆是陈省身最爱去的地方,常常在书库里一呆就是好几个小时。他看书的门类很杂,历史、文学、自然科学方面的书,他都一一涉猎,无所不读。
入学时,陈省身和他父亲都认为物理比较切实,所以打算到二年级分系时选物理系。但由于陈省身不喜欢做实验,既不能读化学系,也不能读物理系,只有一条路——进数学系。
成为数学大师以后,一位台湾记者问他:当年为什么决定学数学,陈省身谦虚而风趣地回答道:“当时我中英文都不好,又不会做实验,就只好读数学了。”
数学系主任姜立夫,对陈省身的影响很大。数学系1926级学生只有五名,陈省身和吴大任是全班最优秀的。吴大任是广东人,毕业于南开中学,被保送到南开大学。他原先进物理系,后来因姜立夫的魅力所吸引,转到了数学系,和陈省身非常要好,成为终生知己。
姜立夫为拥有两名如此出色的弟子而高兴,开了许多门在当时看来是很高深的课,如线性代数、微分几何、非欧几何等等。
南开大学的数学藏书在全国可说是首屈一指。陈省身一向喜欢博览群书,所以对许多名著都翻阅过,并读了不少杂志上的论文。开卷有益,这为他日后做学问打下了扎实的基础。
二年级时,姜立夫让陈省身给自己当助手,任务是帮老师改卷子。起初只改一年级的,后来连二年级的都让他改,另一位数学教授的卷也交他改,每月报酬10元。第一次拿到钱时,陈省身不无得意,这是他第一次的劳动报酬啊!考入南开后,陈省身住进八里台校舍。每逢星期日,他从学校回家都要经过海光寺,这里是日本军营。看到荷枪实弹的日本鬼子那副耀武扬威的模样,他心里很不是滋味,情不自禁地快步走开。再往前便是南市“三不管”,是个乌烟瘴气的地方,令他万分厌恶。从家返回学校时,又要经过南市、海光寺,直到走进八里台校园,他才感到松了口气。
3
吴大任的哥哥吴大业是南开大学商科的学生,堂兄吴大猷是南开大学物理系的高材生。因他们兄弟三人学业成绩全都优秀,故有“吴氏三杰”的美称。
陈省身同吴大猷虽不同系也不同年级,但有些课程,如数学和德文是在一个班上的,而且两人都是理科学会(即理科学生会)的委员,所以也成了好朋友。俩人互称“董先生”。几十年后,吴大猷在美国到陈省身家,陈省身让自己的孩子们称他“董伯伯”,外人会感到莫名其妙,原来“董”取自德文“笨伯”一词的首音,这是他俩自己创造的。他们彼此之间这种称呼一直永远延续了下来。
当时的理学院,学生人数不是很多。以陈省身、吴大猷为中心,形成了一个十分友好、十分快活的集体。在这个集体里有吴大任、张景廉和几名女生,她们是杨石先的堂妹杨照、叶恭绍(后来成为全国著名儿科专家)和那对亲如姐妹的一年级学生——陈受乌和阮冠世。
大学生活充满欢声笑语,充满青春气息,自然也免不了相互打趣和戏谑了。在一次理科师生同乐会上,几个女生编了一个节目,把老师和同学的名字编成了谐音。例如:姜立夫人(姜立夫)、饶毓太太(饶毓泰)、吴大人(吴大任)、软贯柿子(阮冠世),而陈省身的谐音最令人捧腹——“陈婶婶”!
1930年陈省身、吴大任大学毕业。当得知清华大学从这一年起创办研究院,并开始招生,二人决定报考,结果双双考中。
4
清华从1930年起创办研究院,规定三年毕业后授予硕士学位,成绩优异者可派往国外留学两年。那年清华共录取了十几名研究生,数学系两名。吴大任因父亲失业,家庭困顿不能来校,只有陈省身一个人,无法开班。学校决定暂缓一年,改聘陈省身为助教。
1931年,吴大任经过艰苦奋斗,终于攒够家里3年的生活费,回清华复学。陈省身又同吴大任再次同学,共同读研究生。
陈省身随导师孙光远教授学投影微分几何,可以说一切顺利,很有成就。而吴大任却感到并不理想。导师给他的研究课题,他不感兴趣。恰巧后来南开大学数学系需要一名助教,1933年他便回母校任教了。
德国汉堡大学数学教授布莱希特是20世纪最伟大的数学大师之一。1932年春天,他到北京大学讲学,题目是《微分几何的拓朴问题》共分六讲。陈省身和吴大任每次都去听讲,并作详细笔记。在南开上学时,姜立夫曾采用过布莱希特的著作作为教材。布莱希特的著作简要深刻,趣味无穷。因此陈省身、吴大任再听大师的演讲并不感到有什么困难。布莱希特对陈省身的影响十分巨大。后来他获硕士学位毕业时,由于成绩优秀,本可派往美国留学,但他因景仰布莱希特而申请去了德国汉堡大学。这一选择对陈省身的学术生涯具有决定性的意义。
陈省身在清华还有一件重要的事情,那就是在这里决定了他的终身大事。清华数学系一位叫郑桐荪的教授,他的女儿郑士宁相貌秀美,性格温柔,当时在燕京大学生物系读书,比陈省身小4岁。郑桐荪对才华横溢的陈省身十分赏识。他的心意被他的同事、数学教授杨武之(杨振宁之父)看出,终于促成了这桩美满婚姻。当然,他们的订婚是在1937年的长沙,结婚则于1939年的昆明。不过清华却为这对年轻人的相识和相恋创造了条件,也可以说清华是陈省身、郑士宁的爱情摇篮。


http://zhangxuanzhong.blogone.net
我的主页
(2004-06-01 13:58:27) 轩轩
super star


发表时间:2004-12-03, 23:10:34  作者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