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站长主页 -> 繁星客栈 -> 风雨亭 (人生情感论坛) -> 境界里的三场雪 November 24, 2024

境界里的三场雪

用户登陆 | 刷新 本版嘉宾: 鱼无双 liuliu 一行

雪云居

发表文章数: 205
武功等级: 逍遥拳
     (第三重)
内力值: 193/193

境界里的三场雪



境界里的三场雪 (1)

《红楼梦》、《水浒》、《三国演义》、《西游记》,这是中国人老幼妇孺皆知的四大名著。说实话,我记得自己好象是囫囵吞枣地看完了其中的一两个:好象是《水浒》在初中看完的,《三国演义》和《西游记》忘记了到底看没看完,反正《红楼梦》是没有完全看完的。后来,这些书又翻来覆去的复习,现在想来好象也没有一个能从头复习完的。所以,在后来读到诗经上的“靡不有初,鲜克有终”这句话时,从我们的祖先在日常行止中提炼出真知灼见的能力中真是感到了中华文化的博大,我这一不小心,就被两千多年前就系好了的丝缕牵动了自己的精神脉络,宛如先贤正坐在对面,说的就是我。其实,这样的事何止这一件。
以上都是闲话。一天,也许是看的次数多了,心有所感,我忽然想到,在《红楼梦》、《水浒》、《三国演义》中,都各有一场雪的描写。这三场雪,环境不同,人物心情不同,在小说情节中起的作用也是不同的。当然《西游记》里唐僧在过通天河时也有雪,可是那场雪在其中的作用对小说情节的描写实在影响太小,好象没有什么可以阐发的意义。所以以下我就只对这三场雪发发议论,也算是一个体会。
我觉得这三场雪分别和当时的人物和心情融合一体,组成了一个独立的片段,形成了一个完整的精神世界。这就像人生在不同时候所达到的阶段,就叫境界里的三场雪吧。
第一境界:林教头风雪山神庙(以及雪夜上梁山)----这是一个人处于人生迷茫的阶段。
从八十万禁军教头到被刺配的犯人,在这巨大的人生变故中形成的旋涡中,还没有调整好下一步的方向。
在大相国寺结识鲁智深后,就发生了从被陷害到被刺配的整个过程。野猪林
被救,结识小旋风柴进,后通过柴进关系,看管天王堂。虽然此时林冲已经很掺了,可是他的敌人并没有放过他,于是这场风雪--小说情节的需要,同时也是一场冲击林冲心理的风雪--来临了。
正在林冲自己觉得似乎可以有一段稳定时期的时候,李小二的信息在他心里激起了复仇的波澜。这场风雪起码是林冲性格变化的一个分野:在此前,虽然身遭陷害,却仍保留着逆来顺受的性格;在此后,他的性格就有了明显的变化,已经没有了人生退路,只有一直向前。以后在水泊能火并王伦,就是此时性格变化的一个结果。
林冲和差拨在去草料场交接的路上,就纷纷扬扬,卷下一天大雪来。交接后,林冲发现草屋四下崩坏,又被朔风吹撼,摇振得动,烤了会火,觉得身上寒冷,想起刚才老军所说的二里路外有市井,就想去沽些酒来吃。
行不上半里多路,看见一所古庙,林冲顶礼道:“神明庇佑,改日来烧纸钱。”此时,是林冲在心理上最需要有所寄托的时候,后文中正是在此庙里听到了陆虞候他们的谈话。所以让人觉得,正是这冥冥中的一场大雪(当然加上破败的草屋),使林冲离开了草屋,而大雪又压塌了草屋,而这个半路上偶然发现的古庙正好救了他。林冲在顶礼拜古庙时到底是怎么想的呢?我记得好象在京剧和电视连续剧中,都有一段他的心理描述,特别是在京剧中那段文采斐然的唱段,令人一唱三叹,可惜我记不得了。在英雄末路的时候,又遇上这让人触动离愁别绪的大雪,即使不是文人骚客,又怎么能不令人生出无限的慷慨。况且林冲并不单纯是个赳赳武夫,从在梁山下的朱贵酒店里题诗即可看出他的才情。在走投无路的情况下最能看出一个人的内心世界。
林冲从沽酒到返回草料场,这节描写得很有诗意。“又行了一回,望见一簇人家。林冲住脚看时,见篱笆中,挑着一个草帚儿在露天里。”有些水村山郭酒旗风的味道。“店主道:“即是草料场看守大哥,且请少坐;天气寒冷,且酌三杯,权当接风。””,写出店主的古道热情。然后“便出篱笆门仍旧迎着朔风回来。看那雪到晚越下得紧了。”真是一副漫天皆白,雪里行人点如缀的图画。
在这之后,林冲就宿古庙,然后得以手刃仇人高太尉的帮凶。然后雪夜上梁山,在朱贵酒店里留下了一首诗:“仗义是林冲,为人最朴忠。江湖驰誉望,京国显英雄。身世悲浮梗,功名类转蓬。他年若得志,威镇泰山东!”从中可看到林冲性格有逆来顺受到生长出反抗精神的变化。
所以这场雪使林冲部分的报了仇,在以后宋江的庇护下,也不可能彻底的杀高太尉。但这雪也刷亮了双眼,照亮了心底,使林冲不再是畏头畏尾,瞻前顾后,而是像后面写的那样敢做敢为,仗义打抱不平。
是这大雪照醒了林冲。
待续

境界里的三场雪 (2)
第二境界:司马徽再荐名士,刘玄德三顾草庐----既有对事业前途的忐忑不定,又有求贤若渴的心情和对未来的信心。
在三顾茅庐以前(以及在这以后的一段时间里),刘备一直是漂泊不定,寄人篱下,没有固定的根据地,打一枪换一个地方。诸葛亮的出现使他彻底扭转了这种局面。
刘备是在一个非常偶然的事件中得知诸葛亮(以及庞统)的信息的。蔡瑁设计谋害刘备,伊籍告急,刘备出襄阳西门,的卢马跃过檀溪。刘备精神恍惚,似醉如痴,从刚才惊心动魄的刀枪剑戟的铿锵声中,忽然进入一个清歌牧笛,松竹古琴的仙境。这个情节非常重要,刘备从此不论在思想上还是都进入了一个新境界。
司马水镜在分析刘备“何故至今犹落魄不偶”的原因时说:“关、张、赵云,皆万人敌,惜无善用之之人。若孙乾、糜竺辈,乃白面书生,非经纶济世之才也。”指出帅才的重要,又在口风中露出伏龙、凤雏,以致使刘备以后把这个时刻记在心上。以后遇到的徐庶及其所初露的锋芒令刘备喜出望外,而徐庶在离开时对诸葛亮的高度评价更增强了求贤的渴望。
一顾茅庐时,刘备从山畔田间听到的歌曲和卧龙冈清景异常的环境,以及和童子的对话中,初步认识了诸葛亮:“庐中先生独幽雅,闲来亲自勤耕稼:专待春雷惊梦回,一声长啸安天下”。三顾时已经是水到渠成,所以二顾就是一个转折点。
此时正值隆冬,“行无数里,忽然朔风凛凛,瑞雪霏霏:山如玉簇,林似银妆。”在张飞提意见时,刘备说:“吾正欲使孔明知我殷勤之意。”其实,雪天能使人发诗兴,生别绪,动离情,抒慷慨,也就使人心底自然生出对人生事业的忧虑与憧憬,犹如雪中需要送炭的心情一样。
一顾时,遇到了博陵崔州平的闲谈。这二顾中,开始在雪中路傍酒店听到了颍川石广元和汝南孟公威高歌,卧龙之弟诸葛均的拥炉抱膝之吟,这些人已是胸有丘壑,器宇不凡,那孔明是何等样人,就更激起刘备对其本人的渴求之情。而这雪就像一个催化剂,纷纷扬扬的漫天大雪,让刘备心中既有期盼,又有不安。
两次不遇,使刘备心中十分惆怅,在留信之后就要无奈地离开时,又听到了孔明岳父黄承彦的吟雪的声音:“一夜北风寒,万里彤云厚。长空雪乱飘,改尽江山旧。仰面观火虚,疑是玉龙斗。纷纷鳞甲飞,顷刻遍宇宙。骑驴过小桥,独叹梅花瘦!”
去时漫天的白雪加上满腔热情,再被路傍酒店的高歌和茅庐中的抱膝之吟等催化,生出无限希望;而离去时,怀着不舍的无限惆怅,依旧是漫天雪,却是一首小巧的宁静淡泊的吟雪诗,其中无穷的韵味,令人咀嚼不已。特别是最后两句的后面,隐然是一个一树梅花后的高士。
这使我想起陆游的一首诗:“衣上征尘杂酒痕,远游无处不消魂。前身合是诗人未,细雨骑驴入剑门。”这是在雨中写的的,但同样是很有韵味的。陆游一生不遇,故有此悄然隐世之心。而孔明若并没有由此出世,也许就成为一个真正的隐士了。虽然司马水镜曾有言:“卧龙虽得其主,不得其时,惜哉!”
但这是一场在背后让人抱有希望的雪。

境界里的三场雪 (3)
第三境界:琉璃世界白雪红梅----是一个理想化的世界,所谓良辰美景,赏心悦目,才子佳人,赋诗填词,真正的四美俱,二难并。
在第三十七回,在探春的倡议下,成立了海棠社。到第四十九回时,有三个相关的因素促成了又一次结社诗会:一是香菱的刻苦学习做诗并有成,二是大观园里新来了一批能诗的新人,三是最主要的因素,可巧又下雪。
这个时期基本上是大观园最盛,人最多最齐的时候,是大观园走向全盛的一个阶段。
正是因为天下雪,大家商议起诗社,地点就选在芦雪庵。此时此地,冰雪儿女,都与雪有联系,似乎是一个不食人间烟火的仙境。
宝玉在醒来时,“天亮了就爬起来.掀开帐子一看,虽门窗尚掩,只见窗上光辉夺目, 心内早踌躇起来,埋怨定是晴了,日光已出.”这是一个曲折的描写,作者并不是直接说天下了大雪,而是欲明先隐,像造景一样形成曲折。结果起来一看,“原来不是日光,竟是一夜大雪,下将有一尺多厚,天上仍是搓绵扯絮一般”。宝玉行走其中,自己如在玻璃盒内一般。同时发现了栊翠庵中的十数株红梅,如胭脂一般。为下文的向妙玉借梅打下伏笔。
做诗前,有一个对比,湘云和宝玉吃鹿肉,以及林黛玉对此的态度,虽然是玩笑,却也反映了二人的处世态度。
王熙凤平常虽然泼辣无赖,在此时的起句却是“这句虽粗,不见底下的,这正是会作诗的起法.不但好,而且留了多少地步与后人。”
这些众人的连句,基本上都是公子佳人的书房闺阁之作,似乎没有什么现实意义,只是追求诗意。但这只是我的鄙陋之见,也许红学专家们并不这样看。
诗完成后,最妙的是让宝玉访妙玉乞红梅,为什么有这个情节?我觉得是因为妙玉并没有直接参加这个诗社,而妙玉又是红楼十二钗中的重要人物,当然不能缺少了她,而作者安排的这个情节又是如此的合乎情理。小说中没有宝玉访妙玉乞红梅的细节,而电视剧根据宝玉的诗增加了这个情节。“酒未开樽句未裁,寻春问腊到蓬莱。不求大士瓶中露,为乞嫦娥槛外梅。入世冷挑红雪去,离尘香割紫云来.槎桠谁惜诗肩瘦, 衣上犹沾佛院苔。”我觉得诗中有仙气和隐士气,这是不是和宝玉以后的出家有关?
大观园里的雪,是在理想国里的雪,理想的境界是不可能长久的。这个世界写的越好,越不近人间,和以后的败落,以及其中人物命运的对比就越大,就越让人感到悲剧的沉重。鲁迅先生曾说:“悲剧就是把有价值的东西毁灭给人看。”信哉斯言!这种境界也许是那些宝玉、黛玉和妙玉们永远追求的目标。
大观园里白茫茫的大雪,永远的宝哥哥和红楼裙钗,在人们的心中永远地定格在了这理想的雪国里。


王国维在《人间词话》曾提出了诗词的三种“境界”理论,把做事业和学问的过程分成了“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立志)、“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的人憔悴”(追求)、“众里寻她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成功)三个境界。当然不能把这三场雪机械的和它进行对比,因为他们表现的思想并不一样。这里面各有各的意蕴,若有觉得有兴趣的,请大家思之。


数学和物理学的精确与深邃,历史的变幻,唐诗宋词的典雅,中国古代哲人的睿智,都是我内心渴望追求的。
知无可奈何而安之若素,德之至也!


发表时间:2005-06-28, 21:51:39  作者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