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站长主页 -> 繁星客栈 -> 烽火台 (时事见闻论坛) -> 新华社:“博导”不应有终身制 | November 22, 2024 |
新华社:“博导”不应有终身制
用户登陆 | 刷新 | 本版嘉宾: M31 like |
Tom 发表文章数: 420 |
新华社:“博导”不应有终身制 新华网北京7月11日电 (记者张宗堂)北京大学日前宣布改革博士生导师选聘制度的一个引人关注之点,就是“博导”指导的博士生连续几年不能正常毕业,学校将取消指导老师的“博导”资格。这是北大在博士生导师选聘制度上的重大变革。这意味着,“博导”这个在我国 有着诸多光环的称谓,也将有进有退,打破终身制。 我国自实行学位制度以来,高校一直实行严格的博士生指导老师选聘制度。“博导”一般是本学科、专业的学术带头人,是本学科内学术造诣深、学术水平领先的教授、研究员或者相当专业技术职务的人员。由于博士生导师是在教授的基础上选聘的,很多单位为表示尊重,也给予了“博导”高于教授的特别待遇。这样就在事实形成了在教授之上的又一个阶层--“博导”。久而久之,“博导”除了代表一个人在学术上的造诣外,更成了一种很高的荣誉。而且,“博导”的桂冠一旦戴上,就没有再取下这一说,形成了事实上的“博导”终身制。 事实上,这种“博导”选聘制度所带来的弊病日益显露。最主要的问题是,一些老师成为“博导”后,便做起了“太上皇”,人际交往、社会活动大量增加,但在学术上却停滞不前,距离“博导”的要求越来越远,虽已得不到学术同行甚至是学生的认可,但“博导”的帽子却照戴不误。其实,在国外,不论是教授、副教授,还是讲师,只要符合有博士学位、有科研项目和科研经费、所在学校有博士学位授予权、本人有相当的学术水平等,就能带博士生。在那里,博士生导师仅仅是一个流动的工作岗位,而不是什么终身制的待遇。 没有竞争就没有生命力,“博导”也不例外。打破“博导”终身制,让有资格的人都能参与竞争,让“博导”们能进能退,是势在必行之举。
|
||
卢昌海 发表文章数: 1617 |
Re: 新华社:“博导”不应有终身制 这是个令人头痛的话题: 1. 实行终生制吧,很快就人浮于事,同时还有不学无术的人 (比如膳食科长之类) 试图混到终生职位上把寄生虫做到地老天荒。 2. 实行竞争制吧,很快催生出成吨的垃圾论文,同时象 Andrew Wiles (证明 Fermat 大定理的数学家) 这样有时几年不发一篇论文的人立马得下岗。 3. 没经费吧,教授被迫去搞副业赚钱糊口,且容易积劳成疾、英年早逝。 4. 给很多经费吧,有人开始研究家里的浴室设备该用什么档次的大理石之类的问题 (这是听朋友说的,不一定有代表性)。 以上除了 3 以外,每一点都有很多理由来实施。我记得 1 和 2 之争已经有年头了,可结果总是不尽人意。 谁都知道应该把终生职位及最好的待遇给真正具有一流素质,并且真正将学术视同生命的优秀人才,让他们永远不要再为生计而发愁。可难就难在在一个讲政治、讲贿赂、讲关系、假作真时真亦假的环境下怎么才能找到这样的人才。越是好的条件,争的人就越多,争的手段就越五花八门,而一旦找错人损失也就越大。 宠辱不惊,看庭前花开花落 去留无意,望天空云卷云舒
|
||
追忆 发表文章数: 693 |
Re: 新华社:“博导”不应有终身制 自古人事总有不能十全十美。 关于昌海兄所说的: 第一点就好比为了不杀错“好人”总得放过一些“坏人”,让不学无术的人有机可乘; 第二点就好比为了不放过“坏人”可总须带杀几个“好人”,宁可错杀一千也不愿放弃一个漏网之鱼,最后将什么“弊端”都倾出! “博导”本身不仅仅是一个学历的象征,其实更重要的是荣誉的象征,这项荣誉让他在生活中的各个领域里“无所不能”,什么事情一旦牵涉到待遇问题,他都有实惠、优惠、加免费的享受,弄的“博导”成了一个“招牌”,成了学术界的那些不学无术的人梦寐以求的“摇钱树”! 个人觉得如果有一天,“博导”的“终身制”如果大量的引入一些滥竽充数、打假冒充的“低素质”人物,那他的这项制度也必将要面临瓦解,制度的设定必将走到“由能者居之”的局面,这也将是一项好的“变革”的开始!
|
||
星空浩淼 发表文章数: 1743 |
Re: 新华社:“博导”不应有终身制 我们学校有的导师一次带一百多个研究生(例如计算机专业),那些研究生从进校到毕业,可能连导师地面都没有见着,更别说指导了。导师光凭带研究生的津贴,都是收入很丰了,更别说有些研究生相当于在导师所办企业免费打工,或者导师同时在几个企业或单位兼职(带几十个研究生还能兼职,怎么样?还能依靠学生垃圾论文一年几十篇...气死你!)。 现在许多学生读研,其实等同于没有任何导师,连写出的论文导师都不看,更别说审了,学生相当于通过免费打工获得“学位”这一“名分”,导师则利益自己的身份来无偿剥削,学校把学生当消费品,成了卖文凭的合法场所。 还有没有尚未腐败的领域?...救救中国... 唯有与时间赛跑,方可维持一息尚存
|
||
like 发表文章数: 526 |
Re: 新华社:“博导”不应有终身制 “4. 给很多经费吧,有人开始研究家里的浴室设备该用什么档次的大理石之类的问题 (这是听朋友说的,不一定有代表性)。” 太有代表性了.刚见杨福家一篇批国内大学乱盖大楼的文章,其中引述相关者的话的大意是:科教兴国,政府和银行大力支持,踊跃给钱给地,然后盖楼就成了科教界人士受了钱和地以后把钱花出去把成绩摆出来见效最快的必然选择.这种说法道出了国内投到科教(别的就不说了)上的财力物力的也许是最大块部分都化作砖头泥块兼木毁钢耗的热潮的简单原因.盖楼整房一大好处是可以走吃工程的生财大道,但此原因不能用来掩盖更成问题的原因:科教兴国喊起来容易,干起来不会.大管理者不会,小管理者不会,科研者也不会. 准确地说是会者太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