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站长主页 -> 繁星客栈 -> 烽火台 (时事见闻论坛) -> 三峡大坝:自主创新的中国地标 | November 22, 2024 |
三峡大坝:自主创新的中国地标
用户登陆 | 刷新 | 本版嘉宾: M31 like |
Tom 发表文章数: 420 |
三峡大坝:自主创新的中国地标 三峡大坝:自主创新的中国地标 科技日报 7月19日 □科技日报评论员 三峡大坝从无到有,以气吞山河、横锁大江之势,成为矗立在中国版图上的新地标,成为烙在中华民族脊梁上的新图腾。当我们回眸三峡大坝一路走来的风雨历程时不难发现,还有一面迎风飘扬的旗帜,那是自主创新的旗帜。 三峡工程是我们的地理标志。走在盛夏的三峡大坝上,你不能不被这样一幅壮丽奇景所吸引:一边是平静柔美的广阔平湖,巍巍大坝截断了巫山云雨,昔日长江水顿失滔滔,温顺地依偎在大坝前。但在另一边,刚才宛若处子的湖水已成汹涌澎湃的群龙闯江,江水从泄洪孔洞激射而出,震耳欲聋,水雾漫天。站在大坝上放眼四周,到处都是“世界之最”。世界上最大的混凝土重力大坝,最大坝高185米,大坝轴线全长2.3公里;主体工程的混凝土浇筑量2600多万立方米,如果用这些混凝土修筑一条20米宽、0.5米厚的道路,从广州铺到北京还用不完;这条大坝完成后,水库正常蓄水位将达175米,也就是说,要比上海吴淞口长江出海口的水面整整高出175米。三峡工程当之无愧地成为现今世界上最大的水利枢纽工程。 三峡工程也是我们的民族标志。长江三峡可谓见证了民族兴衰。建设三峡,开发长江是几代人的梦想。自1919年孙中山先生提出了建设三峡的设想以来,多少仁人志士为之辗转反侧。为了它,中国人思考了一个世纪,中国人研究了一个世纪。然而,旧中国积弱积贫,宏图难展。只有在走上改革开放之路、具备了一定国力的当代中国,才能实现“高峡出平湖”的千古之梦。三峡工程成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物理象征。三峡工程凝聚了民族精神。为了三峡工程建设,百万移民顾大局、识大体,搬出了世代居住的家园;全国各路建设大军创造了一个个人间奇迹;无数的科学工作者早已将心血洒在这片热土;三峡工程的建设是中国人民集中力量办大事,艰苦创业的最好体现。 三峡工程更是我们科技自主创新的标志。三峡工程是当今世界上最大的水利枢纽,无论其建设规模还是技术难度均居世界前列。显而易见,科技是整个三峡工程的先导和基础。据不完全统计,三峡工程建设已有十余个科技项目获得国家级科技成果奖,200多个科技项目获得省部级科技成果奖,各种发明专利达700余项。三峡工程不仅为我国带来巨大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还为世界水利水电技术和科技发展做出了有益贡献。 依托重大工程的自主创新让我们收获良多。无论是依靠自身研发能力所解决的“大江截流和混凝土防渗墙施工技术”、“永久船闸高边坡施工技术”,还是引进国外技术之后消化吸收并再创新的“70万千瓦大型水轮机组”及“三峡工程管理信息系统”,乃至集各家之所长的“大坝混凝土快速施工技术”,这些为三峡建设立下汗马功劳的科技成果无不处处闪现着三峡人的智慧,体现着三峡人的创新精神。 三峡工程有很多“独门秘籍”。与国内外大型水电工程相比,三峡工程有很多问题是独一无二的,在国际上也没有现成的参考答案,这就只有依靠自己的科技创新来解决。在1997年三峡大江截流之时,三峡建设者们创造了多项世界纪录:截流流量最大;截流水深、截流时抛投强度均居世界之最。对此,三峡科研人员创造性地采用“预平抛垫底、上游单戗立堵、双向进占、下游尾随进占”的施工方案,解决了深水截流的一系列技术难题。 三峡工程提倡“拿来主义”。三峡工程是一个全方位开放的工程,不仅注重依靠国内的力量,而且注重吸收国外的先进技术、先进管理经验,引进国外的先进设备。比如,通过三峡工程重大装备进行的科研攻关及国际招标过程中引进技术,国内企业可以独立开发、设计和制造70万千瓦以上的大型混流式水轮发电机组;可以制造交直流500千伏输变电成套设备,目前,我国的水电制造业和输变电制造业已进入了国际先进行列。 通过吸引外国直接投资引入世界先进技术,进而提高我国整体技术水平,即“以市场换技术”,这是20世纪80年代以后我国吸引外资的重要目标之一。该战略对我国产业发展,生产能力和生产技术水平的提高起到了很大的推动作用。但与此同时,我国某些产业的自主研发和创新能力却进展缓慢,甚至形成了技术依赖症。那么,今天“以市场换技术”是否依然有效?“三峡模式”是个成功典型。引进技术、分包制造、进行技术培训,是我国企业掌握引进的核心技术的重要环节。在现阶段,我国某些产业的技术引进是必要的也是必须的。自主创新要在引进国外先进技术基础上,积极促进消化吸收和再创新。技术消化和创新才是企业的根本出路,不如此就会陷入“引进—消化—再引进”的恶性循环中。 三峡工程还善于打“组合拳”。在拳击比赛中,威力最大的莫过于“组合拳”。曾在2000年创造混凝土浇筑世界纪录的“大坝混凝土快速施工技术”就是这样一套集各家之所长的“组合拳”。为保证三峡大坝混凝土高强度高质量施工,三峡建设者突破传统观念束缚,优化资源配置,选定以塔带机为主,辅以高架门机、塔机和缆机的综合施工方案。从传统常规的吊罐浇筑改变为混凝土一条龙连续生产工艺。 邓小平在1982年曾说过,“真想搞建设,就要搞点骨干项目”,“小项目上得再多也顶不了事”。三峡工程的实践表明,实施国家重大工程,是实现关键技术领域创新跨越的突破口,是坚持重大战略任务牵引、通过科技自主创新的局部跃升带动全局突破的战略工程。
|
||
THANXm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