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站长主页 -> 繁星客栈 -> 听雪轩 (教育哲学论坛) -> 中医不属于物质科学范畴 November 22, 2024

中医不属于物质科学范畴

用户登陆 | 刷新 本版嘉宾: 快刀浪子 星空浩淼 XXFF

Tom

发表文章数: 420
武功等级: 拈花指
     (第八重)
内力值: 404/404

中医不属于物质科学范畴



科学时报 6月2日 4版 作者:李晋悦


医学不应该是物质的医学,它离不开生命,而医学的目的不是针对病,而是针对人。所以,一切离开生命体本身对疾病做出的研究数据,都是准确的,而却不一定是正确的;是科学的医学,却不是生命的医学。“中医不属于物质科学范畴,我们应该做的是用科学的方法充实自己,但不应该用科学的标准来限制自己。”

提到中医,很多人都会想到鲁迅在《呐喊·自序》中的一段记述:“我有四年多,曾经常常,——几乎是每天,出入于质铺和药店里……开方的医生是最有名的,以此所用的药引也奇特……多不是容易办到的东西。然而我的父亲终于日重一日的亡故了。”后来,鲁迅学习了格致、算学以及看了《全体新论》、《化学卫生论》等书,记起以前医生的议论和方药,“便渐渐的悟得中医不过是一种有意的或无意的骗子”。

鲁迅在83年前写下的这段话影响有多大也许很难评估,但在过去近一个世纪内,那几乎成为中医走向衰落的谶语。当今的现实是,在西医的耀眼光环下,中医的公众信任度不断下降,越来越多的人对中医的能力持怀疑态度,越来越少的人得病时求助于中医。而解放后“中医现代化”、“中西医结合”等运动也并未能让中医得到振兴,反而使其处于更加困惑、路越走越窄的境地。

近日有消息说,国家的中长期发展规划,已经将中医纳入其中,又有人告诉记者,香山科学会议也将举办两次中医论坛。一切现象表明,中医在国家的支持下正试图摆脱这种尴尬的境地。

那么我们该如何看待中医呢?

他们是中医大夫吗

记者的母亲是个笃信中医的人,每每生病家中必飘出苦涩的草药味。有一次,记者陪母亲去甲级医院看中医门诊,大夫详细问了母亲的症状后,开出了一系列的化验单,记者大为不解,这和西医别无二致,并劝说母亲不要再看中医了。母亲也有些忿忿并说:“以后我还是找咱家门口的那个小诊所里的老中医吧。”至于家门口的老中医,年近古稀,并口口相传地招来了一部分固定的患者,包括母亲在内。鉴于母亲这么“迷信”这位大夫,记者也曾经试探过一次。他没问有什么不适症状,号号脉看看舌苔,就给开了服尽是些“奇花异草”的方子,记者半信半疑,回家后这个方子也就石沉大海了。

现在的中医究竟是什么,这些年来,留给大多数人的印象就是:中医大夫也会开刀看化验单,中医门诊似乎是各大医院一个可有可无的装饰品。中医的阵地几乎被西医全部吞噬,同时它的名誉也正在消失殆尽。“我们现在几乎没有好的中医大夫,这是让中医失去诚信的原因。”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中医药发展战略课题组的贾谦说:“1911年,清末民初中国人口只有4亿,有80万中医大夫分布在各地,而西医大夫顶多几百个。1932年,西医大夫增加为4000个,而1949年西医大夫猛增到8万多,当时的注册中医还有27万多人。今天,国内西医注册人数大约175万,中医约27万人,而这27万人中,凑合能算是中医大夫的不到10%,剩下的90%已经被西化,开化验单、看检查报告,然后是开西药、中成药,基本不开中药方子,所以他们基本上不算是中医大夫,充其量是‘西医的辅助人员’。”

正在北京中医药大学读研究生的赵某告诉记者,对自己将来要从事的行业很迷茫,“当初我在大学4年的学习里对中医充满了热情和信心,可是一年的实习下来,我几乎都彻底绝望了,对中医的热情也所剩无几”,因为“我在医院所看到的中医并不是我想象的那样,一发烧中医大夫就要上西药”。

我们所看到、所认识的中医和中医大夫,能不能代表真正的中医?浙江大学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主治中医师唐云说:“应该说,‘中医现代化’的模式,造就了一大批用中药的医生,在这些用中药的医生手里,中医只剩下了西医理论下的中药简单罗列和组合,这只是用中药的医生,而不是中医师。”

中医教育的怪现状

历史文献中记载了颇多的名医故事,扁鹊对齐桓公的司外揣内、见微知著本领,张仲景的五味神方,华佗的刮骨疗毒……仿佛几经成为一方神话湮灭在历史中。当人们习史触及那些神奇功效时,则仿佛别处刮的什么风,不痛不痒的。

“现在的中医界有一个怪现象”,广西中医学院教授刘力红表示,“也是一个可怕的现象,就是对中医经典的教育正在逐步减弱”。据中医院校的学生说,很多中医院校都已将经典改为选修课。尽管中医教育已经培养出大规模的专科生、本科生甚至研究生,但“为什么我们的学生都缺乏自信,为什么在西医面前抬不起头来?”天津中医学院的哈孝贤感慨万千。

中医高等院校1956年开始筹办,至今已经近50年,目前在校生要同时学习两套教材,既学中又学西。“在形式上,(中西医教学)没有什么区别”,哈孝贤表示,“(中医教育)实际上是模仿了现代医学的教育模式”。刘力红认为,现代科学领域可以划分为三方面:基础学科、技术学科和应用学科,而现代医学在理论与应用之间有一个庞大的技术中介,整个现代科学的物理、化学、生物学都在为这个中介服务,使得西医的理论应用显得十分方便明了。但是中医呢?

几千年来,中医的传承主要依靠师徒相授的方法。熟读经典是学习中医的敲门砖。“古文为载体”,贾谦说,“使得千年以来信息的传递十分准确”。但是这种模式决定了中医的传统学习并不具备技术中介支撑,其理论的应用、理论价值的实现要靠师徒相处过程中,徒弟自己领悟。“中西医在理念上有本质的不同”,中医研究院的陆广莘表示,“西方医学是针对疾病的学问,而中医是针对‘人’的学问”。他认为,现代医学长期被技术统治,不断发展的是针对疾病的诊断能力。而中医并不仅仅是看病的技巧,从古至今中医有三个任务。第一,养生;第二,保健;第三,才是治病。中医认为,上医是养生的医生,医未病之病;中医以保健为主,医欲病之病;下医才是医已病之病。正所谓上医医国,中医医人,下医医病。

天津中医学院的哈孝贤表示,“所以现在的中医教育,也仅仅停留在培养下医的阶段”,而正在提倡的科研、中西医结合、现代化教育,都是用现代科学这个“漏斗”来过滤中医,那么滤不过去的是什么?就是上医,是道。

与学校培养出来的中医比,国内也有相当一部分民间医生。杜鹃是北大哲学系的研究生,由于学习哲学逐步接触到了中医,继而热爱上了中医。她说自己正在学中医,“只不过我是自己拜师学艺,我的老师也是个民间医生”。杜鹃目前的学习重点就是研读中医经典:《黄帝内经》、《伤寒论》以及《金匮要略方论》。“中医是种智慧,它不是一目了然的、能按部就班的‘手册’,很多认识是要在与老师耳濡目染的学习中顿悟出来的”,杜鹃说,自己可能还要跟老师学几年,与中医药大学的赵某比,她似乎显得自信得多。

真伪科学之辩

翻翻史料,常见一些近现代著名人士对中医的见解,梁漱溟说中医“其实还是手艺”;鲁迅也“便渐渐悟得中医不过是一种有意或无意的骗子”。民国时期更是掀起了反中医的高潮,一度把中医行医纳入非法之列。

近年来,关于中医之辩则集中在科学与伪科学之间,那么中医究竟是不是科学,它们为什么被排斥?

“我不认为中医是不是科学是个可成立的问题。”陆广莘说,“那么医学又是什么?它追求的目的又是什么?”

事实上,中西医在医学目的上追求不同的侧重。陆广莘认为,西方医学以疾病为研究对象,以病因病理病位为目标对象,构架了疾病分类学知识体系。它致力于向微观层次发展,期望能够努力发现疾病和确诊疾病,并致力于直接对抗性地消除病因、纠正病理、清除病灶,最终实现征服疾病和消灭疾病的目的。由于这种针对疾病的思想,现代医学非常重视技术发展,提高了精益求精的疾病诊断能力,同时也带来了日益昂贵的医疗费用,造成了世界性的医疗危机。

“这就仿佛北京的路,任你加宽路面多少,也不能彻底缓解交通堵塞的现状”,而中医的眼界是针对整个人的,“好比政府从宏观来制定合理的政策,开车人的自我选择才能从根本上解决交通问题”。

所以,中医的目的是调动人体内的自康复能力,而不是简单地用药物杀死病毒。1908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获得者俄国科学家梅奇尼科夫发现,锥虫红能杀死锥虫。可是如果杀死同量的锥虫,在人体内锥虫红的药量仅为实验室药量的1/6,那么省去的5/6药量哪里去了呢?“那就是人体内的自康复能力。所以西医强调的正是这1/6,用剂量药物杀死病毒,忽略了生命体本身的防卫、调节、自我修复能力——也就是这5/6。而中医的精神就是发现这个5/6,依靠和发展这个5/6。这就是中西医的最大不同。”陆广莘说,医学不应该是物质的医学,它离不开生命,而医学的目的不是针对病,而是针对人。所以,一切离开生命体本身对疾病做出的研究数据,都是准确的,而却不一定是正确的;是科学的医学,却不是生命的医学。

中科院院士朱清时在一次中医论坛上也曾经说“中医真好,就是缺乏统计学数据”。中医为什么不能回答这些问题?陆广莘表示:“中医是个性化的,其治疗是因人而异的,总结和归纳是不符合中医特色的,医生面对的是动态的生命,而不是物,这与西方医学有着本质的区别。”

“人们习惯于用物质科学的静止标尺来衡量强调动态中医,当然是不能圆满的”,所以“中医不属于物质科学范畴,我们应该做的是用科学的方法充实自己,但不应该用科学的标准来限制自己”。


发表时间:2005-07-23, 09:15:50 作者资料

THANXm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