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站长主页 -> 繁星客栈 -> 听雪轩 (教育哲学论坛) -> 关于幸福的理论(荒唐兄请进) | November 22, 2024 |
关于幸福的理论(荒唐兄请进)
用户登陆 | 刷新 | 本版嘉宾: 快刀浪子 星空浩淼 XXFF |
快刀浪子 发表文章数: 1200 |
关于幸福的理论(荒唐兄请进) 2002年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卡尼曼在做诺贝尔演讲时,特地谈到了一位华人学者的研究成果,他就是芝加哥大学商学院终身教授、中欧国际工商学院行为科学中心主任奚恺元教授。奚教授用心理学来研究经济学、市场学、决策学等学科的问题,是这个领域的主要学者之一。日前,奚教授在复旦大学和中欧工商学院发表演讲,采用大量的实例阐释了前景理论与传统经济学的区别,以及心理学对传统经济学的修正。下文是演讲中的精彩片段。 ----------------------- 想不想换一个工资更高的工作? 当然想。 为什么要追求更多的工资呢? 为了生活更富裕。 那么生活更富裕为了什么呢? …… 归根究底,人们最终在追求的是生活的幸福,而不是有更多的金钱。因为,从"效用最大化"出发,对人本身最大的效用不是财富,而是幸福本身。 传统经济学认为增加人们的财富是提高人们幸福水平的最有效的手段。但奚教授认为,财富仅仅是能够带来幸福的很小的因素之一,人们是否幸福,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很多和绝对财富无关的因素。举个例子,在过去的几十年中,美国的人均 GDP 翻了几番,但是许多研究发现,人们的幸福程度并没有太大的变化,压力反而增加了。这就产生了一个非常有趣的问题:我们耗费了那么多的精力和资源,增加了整个社会的财富,但是人们的幸福程度却没有什么变化。这究竟是为什么呢? 奚教授指出,人们到底是不是幸福,取决于许多和绝对财富无关的因素。鉴于前人的研究基础上,奚教授正在发展一种新的、严格的理论来研究如何最大化人们的幸福。和经济学( Economics )相对应,奚教授把这种科学叫做"幸福学"( Hedonomics )。这个理论提出:我们的最终目标不是最大化财富,而是最大化人们的幸福。 那么除绝对财富外,还有哪些因素在影响我们的幸福呢? 时间性的比较和社会的比较可以给人们带来幸福感。比如你最近在上海的市中心买了一套别墅,你觉得很开心。但实际上你觉得开心只有很少一部分因为你住在这样的房子里给你带来的,更多的是因为比较而产生的。从时间性比较来说,如果你以前住在阁楼里,那么现在你住别墅你会感到非常幸福。如果你以前住的是花园洋房,那么你不会感到特别开心。从社会性比较来说,如果你和你周围的人,你的朋友同事进行比较时发现,其他人都还住在普普通通的公房,而你现在有自己的别墅,你当然会很开心。如果说你周围的人现在已经都住在更好的地方了,那么你就算住在别墅里感觉舒服,你也不会非常开心。 幸福的另外一个来源是脉冲式的变化所带来的。如果一个人一直过着优越的生活而没有什么变化,他是不会比一般人幸福的。也就是说,舒适并不是幸福的重要因素。而如果一个人本身生活水平不是特别高,但是他时不时地会有一些起伏变化,比如旅游、探险等,这些脉冲式的快乐则能使人感觉到更加幸福。(评点:美国人是世界上最富有的,但据调查欧洲人普遍感到比美国人幸福,欧洲人虽然住的房子比美国人小、开的车子也比美国人小,但他们省下了钱来度假。不一样的生活方式,产生了不同的幸福感。这是一个很好的教益,公司不妨鼓励员工好好利用每年的休假,员工感到幸福的同时,对公司的认同感也会提升。)奚教授又举了一个简单而耐人寻味的例子,现在到年底了,许多公司都会发放奖金给员工。比方说有两种选择,一是发1200 元现金给员工,另一种是发给员工两张上海最好的法国餐厅的就餐券,价值1200 元。哪个更好呢?肯定是前面一种更实惠,而且如果把这两种方法给员工选择的话,人们也会选择前面一种。但如果你把这两种奖励分别给两组员工(他们不知另一组所获奖励),则是拿到后者(1200 元就餐券)的员工在多年后还会津津乐道谈起此事,长久的快乐记忆有助于增加员工愿为公司效力的凝聚力。 同样的道理在员工报酬方面是很有用的。假定你是一家公司的CEO,你有两种支付员工报酬的方式。一种方式你可以给员工支付定额的高薪,另一种方式你可以给员工相对低一些的工资,但是时不时给他们一些奖励。客观来讲,你的公司第一种方式中花的钱更多,但是奚教授指出,你的员工会在第二种方式中更高兴,而这个时候公司花的钱还更少!(评点:当然,如果你的公司现在已经采取的是类似第一种的支付定额高薪的方式,那么现在要转换成第二种支付方式已晚,因为降低工资总是让员工很不开心的。)我们无法讳言这样的现实:追求财富是人的本能。人人都在希望自己的钱包变得更鼓,人人都希望自己有朝一日成为富翁。 但我们同样无法回避这样的事实,社会资源的总量是有限的,至少在现在这个阶段,我们不可能期望人人都成为富豪。富裕阶层与弱势群体之间的贫富鸿沟也不可能完全消失。 从这个意义上,"终极目标是幸福的最大化"的论断,为我们打开了一扇新的视窗。绝对财富的鸿沟无法填平,而幸福感却会将可能被每一个人所拥有。我们关注财富人生,希望财富增加的时候,幸福感也能与日俱增。我们同样关注弱势群体,希望每一个普通百姓都拥有幸福。增加全社会的幸福感,这是政府的责任,也理应成为社会上每一个成员自发的追求。当然,社会在进步,满足感和不满足感都是相对的,不以偏概全,新经济学可以引导看事物好的一面,不把坏的一面放大,来让人们获得幸福感。 冷风如刀,以大地为砧板,视众生为鱼肉。 万里飞雪,将苍穹作洪炉,熔万物为白银。
|
||
sage 发表文章数: 1125 |
Re: 关于幸福的理论(荒唐兄请进) "终极目标是幸福的最大化"的论断 this is an almost trivial, but absolutely correct statement
|
||
荒唐 发表文章数: 440 |
Re: 关于幸福的理论(荒唐兄请进) Sage兄说得很对。强调幸福最大化的哲学思想至少已经存在了近百年。 不过能够脚踏实地地去研究什么样的措施才能够真正对社会实现幸福最大化有帮助,是很有意义的。 我相信,在一个健康社会,任何一个阶层的幸福最大化都应该是其它阶层幸福最大化目标的内在需求。如果社会中某些阶层的幸福最大化建立在损害某些阶层幸福最大化的基础上,那么这个社会就必然存在很严重的矛盾。 ---------- 不要说现在这个阶段不可能人人成为富豪,我认为这种事情永远也不可能发生。 一个人是否是富豪,不能看其拥有财富的绝对数量。 我认为更准确的方法是看为他服务的平均人数(不妨称为受益指数,我胡乱定义和命名的概念,对这种事情,我也只是外行:)),包括直接和间接的服务。为你提供服务的人,对你的受益指数有正的贡献。全职服务对受益指数的贡献相对于兼职服务要更大。 在我看来,底层大众的受益指数通常远远小于1,他们提供服务超过他们所得到的服务。中等收入的阶层受益指数接近于1,而富豪阶层的受益指数则很巨大。 类似于受益指数,还可以定义奉献指数,相当于你对其它人提供的服务。你对其它人提供的服务,有些是你自己直接创造的,有些是你转发别人的服务。其它人对你提供的服务,也可能会被你截流,成为你个人的利益。那些大企业老板,通常是把大量人的服务转发到社会的人,他自己截流的部分相对于转发的部分来说,比例通常不大。 受益指数减去奉献指数,不妨称为服务净剩余。整个社会的总服务净剩余等于0。因此,永远不可能全部都成为富豪。 ↑↑↑↑↑↑↑↑偶瞎猜的,错了请不要骂偶,多谢!↑↑↑↑↑↑↑↑
|
||
本科吹牛 发表文章数: 269 |
Re: 关于幸福的理论(荒唐兄请进) “归根究底,人们最终在追求的是生活的幸福,而不是有更多的金钱。因为,从"效用最大化"出发,对人本身最大的效用不是财富,而是幸福本身。” 我倒认为人最终追求的是没有得到的东西,所以以得到与否来判断幸福与否,则是永远幸福不了了。 我认为幸福是一种感悟 心地要善,脸皮要厚
|
||
荒唐 发表文章数: 440 |
Re: 关于幸福的理论(荒唐兄请进) 我倒认为人最终追求的是没有得到的东西,所以以得到与否来判断幸福与否,则是永远幸福不了了。 我认为幸福是一种感悟 ------------------ 幸福是一种感悟,那么如何让更多的人拥有这种感悟,是一个伟大的问题。 我觉得吹牛兄所说的是如何解决个体心理问题的手段,而这个社会需要解决的是群体心理的问题。 在一个不良的环境中能够自己顿悟的人,实际上是很少的。因此,幸福的程度才出现了显著的地域性差别。 ↑↑↑↑↑↑↑↑偶瞎猜的,错了请不要骂偶,多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