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站长主页 -> 繁星客栈 -> 听雪轩 (教育哲学论坛) -> 中国教育最缺的是什么? November 22, 2024

中国教育最缺的是什么?

用户登陆 | 刷新 本版嘉宾: 快刀浪子 星空浩淼 XXFF

littlebird

发表文章数: 658
武功等级: 龙爪手
     (第三重)
内力值: 306/306

中国教育最缺的是什么?



中国教育最缺的是什么?

向 真

  面对中国的历史和现状,人们脑海中一直在思考的一个重要问题是:中国教
育最缺的是什么?

  远的不说,新中国成立五十多年来,执政党和政府为教育事业制订了不少的
方针政策。作为教育主管机构的教育部,也为学校和社会教学实践订立了一份又
一份的大纲和要求。但是,如果对这些政策规章略作分析的话,就会发现,中国
的教育在培育人才方面,极大地忽略了一个最基本的东西,那就是学生的批判性
思考(Critical Thinking)能力。

  我记得,六十年代的一份教学大纲中提到过培养学生“两个基本能力”的要
求,即“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基本能力”。但是,该项要求不但提得非常笼统,
而且在实际贯彻中,往往将“分析问题”能力解读为按上级权威规定的要求来分
析问题的能力;将“解决问题”的能力变成为模仿性地重复知识应用。这样的结
果,自然是学生在限定的范围内思考,将衡量知识的标准仅仅限于卷面上的分数
和升学率。因此,中国学生的一个普遍缺陷是知识面窄,实际工作能力(包括动手
能力、独立工作能力)差,缺乏开拓精神和创新力。而背书好和考试成绩突出则为
中国学生的两大特色。

  中国教育此种问题存在已非一朝一日。教育界也有不少人士大声疾呼改进。
但路在哪儿?

  再看一下现在被视为新时代教育指南的那些条条,上至《全国教育事业“九
五”规划和2010年发展规划》,下至《小学生守则》和《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
所倡所导都是些要求学生“做什么”(大至爱党爱国,小至不随地吐痰),而完全
忽略了培养学生懂得“如何做”及探索“为何要如此做”之点。一句话,政府的
教育基点只是要求学生按规定而行,不要求甚至不允许探究“所以然”的独立思
考。结果,从小接受不随地吐痰的教育,但长大后却不知如何保护环境生态;背
书包时懂得过马路不闯红灯,有资格驶车后却唯我先行;小时一再被告诫“不说
谎话”,踏入社会则融入“造假”大军;学校里说的是要“自己能做的事自己做”,
在家里却成了“小皇帝”......社会上许多问题其实根在学校教育。

  中国的教育不改革,社会改造难有成效。而教育改革,最重要的是要改变教
育思想。要从旧的那种把学生培养成XXXX接班人的“模子型”思维中解放出来,
以科学精神来建立一种为诱发人性健康发展的教育思路。中国大陆现在也有人在
探讨素质教育,但依笔者之见,就生活在社会之中的人来说,最重要的素质就是
批判性思考能力。有了此种能力就能分辩是非真伪,为发展其他能力打下最重要
的基础。此种素质应该从少年儿童起,就注意培养和诱发。

  那么,批判性思考能力到底是什么?又包含哪些具体内容?如何著手培养诱
发?这些问题都是值得所有关心中国教育的人士潜心探讨的。

  现今国际教育界人士对于批判性思考能力比较一致的定义是:批判性思考能
力是指这样一种思考能力,它能有目的地和正确地来对待、分析和证明某种观点,
并能解释该种观点的真实含义,最后达到带效地解决某种问题的结果。因此,从
更通俗的角度来说,批判性思考能力是指人们在面临外部世界、外界事件和自己
需著手解决问题时,所表现出来精神方面正确的知识、能力、态度、习惯和专长,
并通过解决各种问题而不断增长自己新的知识。

  批判性思考能力可依次序而分为六种阶段来探讨,即解释、分析、评估、推
理、解说和自律。

  解释阶段就是从自己所具有和掌握的广泛经历、状态、数据、事件、判断、
习惯、信仰、规定、进程及标准等方面找出值得理解和表达的含义和意义。这一
阶段又可分为归类、意义的解码和澄清含义等过程。举例来说,认识自己面临的
问题;不抱成见地从别人的作品或文章中找出客观存在的看法或缺陷;从他人的
作品中分滤出主要思想和次要思想,从而大致上能把它们作出分类;用自己的话
语来概述他人的观点,甚至能澄清某种标记、图表或图像的含义,最终得出原作
者的目的、主题或观点。再例如,在“解释”阶段中,对学校教育中时常提到的
“党”、“国”、“公德”和“社会责任”等等的理解不再停留在字面上,从而
有独立的和深层的意义解码。

  分析阶段就是对已被表达的那些为了说明信仰、判断、经验、理由、讯息或
意见而提出的命题、问题、概念和描述之间所意欲或事实存在的推理关系进行定
位。此阶段又包括核实对方观点、审察和分析其论据等过程。例如,分析就某种
事件所出现的不同解决办法的相同之点和不同之点。又例如,在读某篇社论时,
找出其主要论点和所提供的论据,甚至找出“言下之意”,并将自己的结论作一
清晰的表达,列出支持或反对的论据,并安排好句、段、章之间的陈述结构。在
教育的实例中,面对每一个口号或概括性提法,不被其形式上的陈列所局限,而
是去探讨深层意义。

  所谓评估就是对他人有关看法、经历、状态、判断、信仰或意见等方面所作
的声称或其他描述手段的可信程度作出估计,并对他们所提出的命题、描述、问
题或其他形式的声称所具有的意欲或事实存在的推理关系的逻辑性强弱程度作出
估计。例如,判断文章作者或演讲者的可信程度;比较不同解释方法的长处和短
处;决定信息来源是否可靠;判断两个命题是否互相矛盾;判断所获的证据是否
足以支持所立的结论。在评估阶段特别要注意以下诸点:第一,可信性最重要的
特徵是有限范围,所谓的证人可靠只是对某一事件而已;同理,机构的权威也只
就某一领域而已。第二,论证的结论是否成立在于论据是否有力,而非论证者的
地位多高或自信心如何强烈。第三,要判断所列论据是否与结论相关。在教育实
例中,不能按官员的地位高低来看待其“指示”的价值高低;教育需按其本身规
律而自立,不能随政治运动的起伏而摇摆;教育不能被当作党派政治的工具,“
教育为无产阶级政治服务”这种合糊提法应该受到质疑。

  推理就是指为了达到有充足理由的结论,为了形成推测和假设,为了考虑相
关的信息,为了从数据、命题、原则、证据、裁决、信仰、意见、概念、描述、
问题或其他形式的表达中得到升华,而对各种因素进行定位和确认。推理阶段包
括排列证据、设定可选性和得出结论。在教育实例中,如为新的方针列出理由。

  解说就是说明自己的理由,并用证据、概念、方法论、标准论及上下文含义
考虑等术语来支持自己的理由说明。解说阶段包括提出结论、述说程序的合理性
和陈述论据等过程。

  自律,即是自觉地监察自己的认知活动过程,监察在认知活动中所使用的种
种材料,特别监察在分析和评估阶段中所应用的技能,包括不断对自己提出问题,
不断获得确证和不断修正自己的理由和结论。自律包括两个重要方面,即自我测
定和自我修正。例如,不断检查自己对某一问题的看法是否因个人的利益影响而
产生偏见;对自己所采用的数据和材料要加倍核实;不要将自己的观点强加在对
方身上;对参考资料作出精读和泛读的安排;对发现的问题(证据、推理过程或结
论)作出及时修正。

  可见,批判性思考能力就是以上诸方面的有机合成。

  当一个人具有批判性思考能力之后,就会表现出各种极其有用的品质:

  ----不满足现状和现成的答案,对范围广泛的各种各样题材产生出探究的兴
趣;

  ----一直关注和衡量自己是否对各种事物都有所了解和获得了充足的信息;

  ----时时准备使用批判性思考能力来处理事物;

  ----相信理性的科学探究过程,对权威和传统的信条会提出质疑和挑战;

  ----自信具有理性能力并可应用;

  ----思想开放而能接受多元观点;

  ----在考虑多种方案和多样意见时有极大的灵活性;

  ----能充份理解别人的意见(包括与自己相同或不相同的);

  ----能公允评价各种观点所具列的理由;

  ----能公正地觉察自己可能存在的偏见、成见、陈规等消极因素;

  ----在衡量、形成和选用判断时讲究慎重;

  ----在发觉有充足理由和根据来推翻自己原来观点的时候,会真心实意地采
取行动加以修正。

  由此可知,批判性思考能力是人们最有价值的才能之一。而强调培养批判性
思考能力的教育就是一种关于学会如何学习的教育,一种以被教育者为中心的教
育,一种废弃灌输式教学的教育。这种教育经常要求学生思考“这是什么”、“
真的这样吗”、“为什么会这样”、“能否有其他变化”、“如何著手做”、“
如何做得更好”、“种种的理由是什么”这样一层深过一层的问题。这种教育不
会再要求被教育者天真盲目地接受所谓的权威。这种教育不仅仅是一种手段,而
且本身也是一种目的。批判性思考能力在教育中占主导之后,其他有关知识的方
法、原则、理论的教学就能取得更好的效果。

  相比之下,没有批判性思考能力的人,往往是权威的跟随者。他们对任何事
情都不感兴趣,也不对事实感兴趣;宁愿不思考任何东西,不敢提问,也不敢表
示怀疑;对自称掌握知识和理由的权威不敢提出反问;不相信理性是探究事物和
解决问题的方法,对自己是否具有理性能力缺乏信心;思想闭塞,在判断他人论
据的时候往往表现出不公正态度而又极力否认自己有成见和偏见;在需要作判断
时要么仓促行事,要么久拖不决,从来不情愿去考虑另一种意见;他们不善于为
自己思考,却要依赖别人为他们思考;他们总是往好处想,过份怀有希望而大多
落空;他们相信某种东西,不是因为真实地存在,而是希望如此存在,冀求如此
存在或以为如此存在。中国目前教育所造就的多是此类人。

  中国教育的现状显示,别说对学生的批判性思考能力的培养,就是教师队伍
本身也是有意无意地抹杀了该种能力的重要性。教师被要求“唯命是从”,上面
要求教什么就只能教什么,结果不仅使大批教师真心想的与实际做的无法认同。
久而久之,教育界就普遍出现了“双重”人格,不但“师道”受损,而且也误了
他人子弟。这种错误格局的责任在于政府的教育思想。

  我们可以作如此设想,如果五十多年来中国的教育一直突出批判性思考能力
的培养,那么还会出现“一致通过”、“不理解也要执行”、“无限忠诚”、“
一句顶万句”那种绝对观念所造成的危害?还会出现“人云亦云”的“群体思维”
和“随大流”的潮流?还会出现“全民下海”、“全民直销”和“全民炼功”的
“全民”局面?可知,教育重要,培养具有批判性思考能力的教育最重要。在批
判性思考能力面前,中国的出路在于教育,教育的成功就在于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考能力。

  如果,执政党真的想把国民公益福利作为从政第一优先的话,真的想把教育
目标锁定在提高国民素质的话,那么,就不能目光短浅地一心要把学生培养成一
党一派的接班人,而是要把学生培养成思想和心理健全的人,这就应该在教育中
强调批判性思考能力的培养。


我们都在行走, 日出日落,看着远方的帆船,看着孩子们骑着车在田野上欢笑,回家原来是那样开心!


发表时间:2006-05-13, 12:14:38  作者资料

流形

发表文章数: 69
武功等级: 野球拳
     (第七重)
内力值: 133/133

Re: 中国教育最缺的是什么?



很吸引人的一篇文章


中国教育改革的步伐严重滞后于经济改革

教育理论远远发达与教育实践
中国教育最缺的是什么??这一类的问题其实早就在理论上搞明白了。

缺的就是一股力量,一股改革的力量,一种化可能为现实的力量。
国家的教育机器受教育之外的因素影响太大了。




思想独立意识的培养,提问能力的培养,怀疑不盲从气质的培养等如果能够做得好的话,
批判能力自然就有了。

写论文其实就是培养思想独立性,批判性得比较好的方法。
在大学里应该要求每两个月就写一篇文章,而在中国四年只写一篇文章。

学生的选拔应该以调查,讨论,推荐,面试等等方式来进行。
当然这首先要求必须在制度上杜绝不公平现象的发生,这是最难做到的


发生发生发生 方法鬼画符后风格翻跟斗感感到飞过海后搞活交换机立刻


发表时间:2006-05-13, 22:12:42  作者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