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站长视频 | 往昔追忆 | 浮光掠影 | 科学园地 | 技术广角 | 笑傲江湖 | 翻译作品 | 站长微博 | 评论选录 | |||||||||||||
Welcome to Changhai Lu's Homepage |
关于余秋雨的一封网友来信
:: 前一篇主题:电脑写字笔? ::
卢昌海 |
关于余秋雨的一封网友来信 [文章类型: 转载]
刚刚收到一位未署名的网友写来的信件,就我的旧作“随笔之余秋雨篇”提出商榷,我把它转在这里以便大家可以一起讨论。
卢老师: 您好,很冒昧给您写信,实在是因为看了您的文章有话想说。 读您的文章,受益良多,还没都读完,没法一一细说了。但看了您关于余秋雨的评论,觉得有点堵。先声明,我从来没在网上发过批评或者辱骂余秋雨的帖子,我不喜欢跟文人争论,但看您是学物理的,我才想跟您说点自己的看法。 您对于别人够宽容的,余秋雨的那些错误都能原谅,这让人佩服。但附注中有一点,您说:“另一类很轰动的批评是针对他在文革期间的所作所为。 不过这方面大家各执一词, 谁也无法举出过硬的证据。 比如批评者指责他参与了 ‘石一歌’写作组, 但因为那是写作组而非单一作者, 因此谁也无法举出余秋雨写过的具体不良文句加以指控 (即便举了, 只要不是手迹, 也未必有说服力)。 这方面的争论在近期内估计不会有结果。”我不知道怎样的才算有说服力?他署名的文章都不能作数?那该怎么看待他的那段历史?起码不能随便就抹煞了吧?并且再跟现在他的那些文章比较一下,你就不觉得他文章中随处可见的“矫情”?比较有名的是《胡适传》,您可以搜索一下看看,余秋雨是如何在其中施展他的才华的。不要说余秋雨是迫于形势啊?!余杰在一篇文章《余秋雨,你为何不忏悔》里面有过一些更深入的批评,不排除余杰有哗众取宠之嫌,但他指出的那些不会都是捕风捉影吧?(还有其他一些人的文章,也不乏考证,比如张育杭的文章,不能说他们都在造谣吧?把各方的批评和余秋雨自己的表现对照一下,再看看他的文章,不知道您会是什么感觉?我们说不以人废文,那要看是什么样的文吧?) 宽容是美德。但对于犯了错误,别人指出之后还死不认账的人,我咋觉得宽容就是包庇、纵容呢?中国正是因为太多宽容的人了,我们才会像王小波所说的那样:我随时承认自己是一只猪,来换取安宁。不仅在革命时期,似乎历来如此。 一点浅见,贻笑方家。 顺祝安好! 喜欢看您文章的人 2010-08-31 宠辱不惊,看庭前花开花落
|
||
卢昌海 |
Re: 关于余秋雨的一封网友来信 [文章类型: 原创]
之所以将信件转在这里,是因为那篇文章发表这么久,我也的确有一些新的感想。趁这个机会简单罗列一下,欢迎大家拍砖:
1. 近年来余秋雨的某些言论,比如“含泪劝告”等确实让我大跌眼镜,甚至让我自己都觉得我那篇旧作有点不合时宜了。这里首先要说明的是:我旧作对他的评价不代表对那些新近言论的赞赏。 2. 余杰那篇“忏悔”并未举证(即并未举出“石一歌”中哪些文字出自余秋雨之手的证据),这是我说有关争论无法在近期内有结果的原因之一。 3. 余秋雨曾经悬赏征集指控他文革行为的证据,但没人应征(我没见到有人举出证据后余秋雨赖账之类的扯皮过程),这是我说有关争论无法在近期内有结果的原因之二。当然,这方面可能有被我忽略或新近出现的证据,欢迎大家提出讨论。另外,“有关争论无法在近期内有结果”只是我在旧作中对之未作讨论的原因,而不是断定余秋雨在文革中就一定没有不堪的行为。 4. 余秋雨在《借我一生》中确实承认写过“胡适传”。那篇“胡适传”我虽然没看过,但不影响我的评价。因为我一向认为,文革时只要不主动害人就算不错了。把象胡适这样在台湾的学者当成靶子显然起不到害人的作用。相比之下,那些批自己身边的人,批刘、邓等当时靠边站的人(这其中包括了几乎所有老一辈的著名学者)要更有杀伤力一些。 5. 余秋雨在《霜冷长河》中侃侃而谈,很多人可能因此而厌恶他,认为他很虚伪,因为他自己的道德操守对不住他的文字。对此我的看法是,一个作者的文字与他的道德操守原本就是两码事,就象一个歌星的舞台形象和为人是两码事一样。他的为人方面的问题可以抨击,但没必要因为他曾经写过那些文字而罪加一等。如我在那篇旧作中提到,他的《霜冷长河》其实用很犀利的文笔揭露了包括他本人在内的很多人的人性弱点,从这一点上讲我认为那是一篇不错的作品。 6. 余秋雨虽然嘴巴很硬,有死不认错的架势,不过在新近出版的文化散文丛书(目前出版了《摩挲大地》和《寻觅中华》两本,后者是新作,前者是旧作的改写)中其实已改掉了自己旧作中的许多硬伤,并且在序言中宣布自此之后他的文字以那套新的丛书为准。 7. 余秋雨新作中的《寻觅中华》是我比较喜欢的作品,是我读过的有关中国文化史的少有的具有逻辑感的评述。 其它感想一时没想起,想到后再写吧。 宠辱不惊,看庭前花开花落
|
||
shanqin 发表文章数: 560 |
Re: 关于余秋雨的一封网友来信 [文章类型: 原创]
6. 余秋雨虽然嘴巴很硬,有死不认错的架势,不过在新近出版的文化散文丛书(目前出版了《摩挲大地》和《寻觅中华》两本,后者是新作,前者是旧作的改写)中其实已改掉了自己旧作中的许多硬伤,并且在序言中宣布自此之后他的文字以那套新的丛书为准。
=============== 自己犯错被人指出后不承认,然后偷偷改,改完还不提别人的功劳 人说一字之师,余秋雨怎么可以无耻到这种程度。
|
||
卢昌海 |
Re: 关于余秋雨的一封网友来信 [文章类型: 原创]
他的做法相当技巧(或者说相当狡猾),我只能将之定位为灰色行为。他那本《摩挲大地》对旧作的修改不是小修改,而近乎于是重启炉灶。我试着想要核对一些硬伤,结果发现有关内容大都已经完全不存在了。我的判断是他其实是意识到那些错误无可挽救,又不想认错,所以用这种近乎重写的方式来掩饰。但他若一口咬定自己是重组材料,而那些有争议的部分只是因为他现在觉得不再重要(而非错误)才被删去的,别人倒也很难拿住他的把柄。。。
宠辱不惊,看庭前花开花落
|
||
XXFF 发表文章数: 89 |
Re: 关于余秋雨的一封网友来信 [文章类型: 混合]
::对此我的看法是,一个作者的文字与他的道德操守原本就是两码事,就象一个歌星的舞台形象和为人是两码事一样。
=============================================================================== 我在老客栈就发过关于余的帖子,表达我对余的看法:我没有读过余的太多文字,我因为要到天柱山去,完整地读了下他的《寂寞天柱山》,再看过金文明的咀嚼:说他在该文中“刻意作伪”,他为证明自己的观点,亦即李白、苏轼、王安石都与天柱山(古称潜山)有缘,不惜在地名、情节、想法、诗句上强拗硬扯,李白明明以待罪之身,筑室司空山栖息,却被他强扭到天柱山“静静读书”;苏轼曾想买田舒州而不果,就被他武断地认定“分明早已把它(天柱山)看成了家”;最令人啼笑皆非的是王安石,他有一首短诗《代陈景元书于太一宫壁》:官身有吏责,触事遇嫌猜。野性当堪此,庐山归去来。但是,在余秋雨的文章中,为了“强征”王安石加入归老天柱山一派,竟然将原诗中的“庐山”改为“潜山”,即"潜山归去来"!这分明是一种刻意的窜改。金说现在文史研究生博士生如果为了证明论点刻意伪造史料的话,发现后就直接除名. 我开始还不太相信竟有此事,我就从网上找了王安石的诗集:确实是"庐山归去来",余的文字确实很“美”,但涉嫌造“假”,所以一个作者的文字与他的道德操守是相关的,卢兄的这个观点不敢苟同。 我来自地球。
|
||
卢昌海 |
Re: 关于余秋雨的一封网友来信 [文章类型: 原创]
我所说的“一个作者的文字与他的道德操守原本就是两码事”指的是在文字本身没有问题的情况下,我不会因为作者的道德操守不良就否定文字。我上面举了《霜冷长河》这个例子。他在那部作品中评论了人性的很多方面,我认为说得很到位。在这种情况下,我不会因为他本人的操守不佳就把那些话视为矫情的垃圾。反过来,我也不会因为欣赏他的文字就对他的道德操守进行高估。
道德操守一旦体现到文字上,比如造成文字造假,那自然是垃圾文字,但那样的文字我依然主张从文字内容上加以否定。我在“随笔之余秋雨篇”的[注三]中所说的“在错误之上作过发挥,甚至有过立论”其实就是指他那篇天柱山的文章。对于那样的文章,哪怕他道德操守再好,也依然是废文。 当然,我不否认两个同等水平的人当中,道德操守差的人写出垃圾文字的概率会更大(因为除了疏漏、先入为主等因素外,前者还有蓄意犯错的可能)。我只是说我对文字的评判标准是文字,而不是道德。 宠辱不惊,看庭前花开花落
|
||
huang 发表文章数: 30 |
Re: 关于余秋雨的一封网友来信 [文章类型: 原创]
3. 余秋雨曾经悬赏征集指控他文革行为的证据,但没人应征(我没见到有人举出证据后余秋雨赖账之类的扯皮过程),这是我说有关争论无法在近期内有结果的原因之二。当然,这方面可能有被我忽略或新近出现的证据,欢迎大家提出讨论。另外,“有关争论无法在近期内有结果”只是我在旧作中对之未作讨论的原因,而不是断定余秋雨在文革中就一定没有不堪的行为。
回复:余秋雨自己都承认了《胡适传》是自己写的,这不是他在文革中行为的证据吗?网上很容易找到《胡适传》,起码第一章内容是有的,全文收入了《历史人物集》。 4. 余秋雨在《借我一生》中确实承认写过“胡适传”。那篇“胡适传”我虽然没看过,但不影响我的评价。因为我一向认为,文革时只要不主动害人就算不错了。把象胡适这样在台湾的学者当成靶子显然起不到害人的作用。相比之下,那些批自己身边的人,批刘、邓等当时靠边站的人(这其中包括了几乎所有老一辈的著名学者)要更有杀伤力一些。 回复:卢兄说没看过《胡适传》,但不影响你的评价,我觉得这有点不可思议了。我建议你认真读一读《胡适传》,然后再读读现代文学史、现代哲学史以及胡适先生的著作,两厢对照一下,如果你还是觉得不影响你对余秋雨的评价,那我真佩服你了!另外,您认为“把象胡适这样在台湾的学者当成靶子显然起不到害人的作用”,这显然是主观臆断了,当时也许无法害到胡适本人,但其思想遗毒造成的危害恐怕难以衡量吧? 5. 余秋雨在《霜冷长河》中侃侃而谈,很多人可能因此而厌恶他,认为他很虚伪,因为他自己的道德操守对不住他的文字。对此我的看法是,一个作者的文字与他的道德操守原本就是两码事,就象一个歌星的舞台形象和为人是两码事一样。他的为人方面的问题可以抨击,但没必要因为他曾经写过那些文字而罪加一等。如我在那篇旧作中提到,他的《霜冷长河》其实用很犀利的文笔揭露了包括他本人在内的很多人的人性弱点,从这一点上讲我认为那是一篇不错的作品。 回复:一个作者的文字与他的道德操守是两码事,这话说起来似乎很容易,听起来很好听,但一个行文捏造事实、抡着.Zheng4.治大棒(胡适传中的文字最典型)到处打人的人,他写的文字里面充斥的那种感情,你真的敢相信?我口言我心,是一个有良知的文人起码的操守吧,如果他写的、说的都不是他真实的想法,你还觉得他的文字有价值吗?当然,我们站在一个道德的制高点来要求他似乎有些苛刻,但作为一个名人,作为一个青年偶像式的人物,他必须承受这种要求(或者苛求)。如果不能的话,他保持低调或者沉默好了,不能到处张扬、招摇吧?这也是我反感他的原因。
|
||
huang 发表文章数: 30 |
Re: 关于余秋雨的一封网友来信 [文章类型: 原创]
没想到引起这些讨论,呵呵。信是我写的,没有在论坛注册的习惯,因为不想就这类问题多说。不是我贬低文人,但在中国,“文人无行”,这话适用范围似乎还很广。其实卢兄的很多观点我很赞同,只是看到卢兄有些推崇余秋雨的意思,觉得不值得,才发了一点意见,也是我的一点私心,不希望有人去崇拜这种人。喜欢卢兄写的关于王小波的那篇文章(顺便提一句:云南人民出版社出了一套10卷本的《王小波全集》,值得收藏),如果有一个作家值得推崇的话,似乎应该是他。让大家受累了!
|
||
卢昌海 |
Re: 关于余秋雨的一封网友来信 [文章类型: 原创]
欢迎huang网友光临茶室。我是一个不尊任何偶像的人,别说余秋雨,就连爱因斯坦也不是我的偶像。我之所以主张文字归文字、道德归道德,正是因为我没有偶像观念,不喜欢爱屋及乌(或恨屋及乌)。
我对文革行为的判断标准与你很不相同,这点上很难有达成一致的可能,而且谈起来极费时间,各自表述即可。 我有空会看一看余秋雨的“胡适传”,也建议你有空看看文革期间中国科学家(不是钱学森那样的.Zheng4.治科学家,而是象黄昆那样的口碑较好的科学家)的批判或反省(反省当中会批判别人)文章,或你目前还认为操守不错的其他经历过文革的中国知识分子的那种类型的文章。 宠辱不惊,看庭前花开花落
|
||
大漠孤狼 发表文章数: 183 |
Re: 关于余秋雨的一封网友来信 [文章类型: 原创]
::这是我们的文化生态令人寒心的地方,
::对余秋雨有利的东西, 哪怕是真相, 大家也默不作声、 置若罔闻; ::对余秋雨不利的东西, 哪怕是谣言, 大家也群起附和、 落井下石。 记得当时看文章时,就对这段话颇有同感,尽管感觉有点绝对。 现在我想,同在这种文化氛围下,其实反过来也基本成立。比如在喜欢余秋雨的人群中,大多数也是持 对余秋雨不利的东西, 哪怕是真相, 大家也默不作声,甚至否认批驳; 对余秋雨有利的东西, 哪怕是谣言, 大家也群起附和,甚至极力宣扬。 的态度。 这种情形确实不正常,但不是这么极端的情形呢?比如: 对自己喜欢的人或事情。当出现对其不利证据时,偏向于对其有利方面辩护,或保持沉默;当出现对其有利证据时,则倾向于赞扬。 对自己不喜欢人或事情当出现对其不利证据时,偏向于对其不利地方引申;当出现对其有利证据时,则倾向于忽视或沉默。 我想,这或许是人的本性决定的;只要人还有情感,这2种偏向就会存在吧。 我最近在想,当有情感参入情形,人的理智能在多大情形下摆脱情感的影响。初步觉得大多数人在处理大多数人和事时,情感还是会大于理智;能够在大多数事情上做到理智对待的,即便存在(其实我倾向于认为在涉及情感方面能够做到理智对待只占很少比例),也是很少一部分人艰苦努力的结果。
|
||
shanqin 发表文章数: 560 |
Re: 关于余秋雨的一封网友来信 [文章类型: 原创]
一个文品恶劣的人,他的“正面”又什么值得关注的?就如一个杀人犯,你为什么必须关注他幼儿园得过最多的小红花,小学年年三好学生,经常扶老奶奶过马路这些正面的东西,我们只需要知道他做过多少恶劣的东西就可以了。
谣言不可信。 我对他在文革中的所作所为没有兴趣也不去关心其真假,我首先觉得一个含泪劝告灾民不要被反华势力利用的脑满肠肥的文人,一个没有捐款却诈称捐款被揭露后用书来抵消的文人,一个在自己作品中不断以高姿态来自我吹捧的浅薄文人,这些就足够让我对这个自以为很有文化动不动就在青歌赛上指指点点却在自己文章中错误百出而又不接受别人批评的文人感到很恶心。
|
||
卢昌海 |
Re: 关于余秋雨的一封网友来信 [文章类型: 原创]
同意孤狼兄的说法,喜欢余秋雨的人的确有很多是持有完全相反——从而同样错误——的行为准则,虽然我觉得自己并不属于此列。因为当我写一个人——无论那个人是余秋雨、李敖、王小波、戈革还是束星北(这是我迄今写过专评的五个人物)——时,从心底里就并不觉得对他做有利辩护要比揭示他的问题更让我感到愉快,或更让我有成就感。这一点我想读者从那几篇人物评论的风格中应该能看得出,虽然这并不能证明我就不存在连我自己都不曾意识到的偏向性。
我那篇文章的附录当年(2003年)曾发在“万维天下”,在回复中支持者居多。那篇文章本身不曾在公开论坛上发表过,不过我估计如果当年(2006年)发表,很可能会毁誉参半,如果今天发表,则必定会被骂死。如果今天我重写一篇他的评述,自然会用一定的篇幅来写他这些年包括“含泪劝告”和“诈捐门”在内的事件。 但对于已经写过的部分,我的观点并无太大变化。比如对于文革行为,我的评价标准并无变化,余秋雨是写过“胡适传”,但戈革还写过批判玻尔的长篇文章呢,这在正常年代自然是污点,但在文革时我认为要另当别论。比如对于他的文字,我依然有欣赏的部分,同时也依然认为金文明的考证要比余秋雨的辩护可靠得多,如果我要引余秋雨的文史细节的话,必定会首先查阅金文明,以初步判断其可靠性。对于曾经提到过的具体事件,比如余秋雨杜撰细节、金文明炮制剽窃案、余秋雨对金文明的很不光明的影射、余秋雨对古远清官司的很不妥当的处理方式等,我今天的看法也大致如此。 还有一点需要说明的是,huang网友的那句“作为一个青年偶像式的人物,他必须承受这种要求(或者苛求)”不无道理。我觉得我那篇文章的不合时宜之处除了来自于我和别人看待某些事情的标准和方式有差异外,还有一个原因也许就在这里。我一向很反对那种动辄把歌星、影星、文化人或其他公众人物当成偶像的做法,觉得那是社会风气幼稚的表现。因此我在评论一个人物的时候,基本上是不从偶像角度来要求人物的。我甚至认为那种动辄把人推崇为偶像,然后再利用偶像标准来进行抨击,指责其败坏了社会风气的做法是自作自受的折腾。但在一个好立偶像的国度里,我的这种评述方式也许就跟在一个人人都不守法的社会中大谈司法至上一样地可笑。 宠辱不惊,看庭前花开花落
|
||
快刀浪子 发表文章数: 216 |
Re: 关于余秋雨的一封网友来信 [文章类型: 原创]
原来余秋雨又出新书了,还以为他封笔了
|
||
shanqin 发表文章数: 560 |
Re: 关于余秋雨的一封网友来信 [文章类型: 原创]
余秋雨封笔与王菲退隐一样性质
|
||
Seraph 发表文章数: 103 |
Re: 关于余秋雨的一封网友来信 [文章类型: 原创]
我赞同昌海兄的观点。
另外复孤狼兄,你用人性来解释并不为过。但在中国,这人性似乎是有些扭曲的,“得益”于几千年来的酱缸文化和WEN-GE遗风。一般地,中国人更乐于批判他人而少内省自己,多刻薄少宽容,知识分子尤甚。 (我自己也需多多自省) 前面有位兄台说“不喜欢文人”。我以为到今天,文人不再局限于读子史经集的人,而该范指知识分子。当然,靠笔杆子吃饭的人更喜欢“文人相轻”。
|
||
大漠孤狼 发表文章数: 183 |
Re: 关于余秋雨的一封网友来信 [文章类型: 原创]
::另外复孤狼兄,你用人性来解释并不为过。
::但在中国,这人性似乎是有些扭曲的, ::“得益”于几千年来的酱缸文化和WEN-GE遗风。 ::一般地,中国人更乐于批判他人而少内省自己,多刻薄少宽容,知识分子尤甚。 离离MM,我考虑人性(也就是咱们的大脑组成结构)对我们认知方式及能力的影响,就是希望能够解答大多数中国人为什么这么偏激与缺乏内省:哪些主要是我们所处的环境和历史阶段造成的,哪些主要是我们人类自身特点的造成。 我基本上认为,即便人性不扭曲,在处理有情感涉及的事物,大多数人的认知能力也会发生各种偏向。但这个偏向能否通过多角度观察和自省来有效或部分消除,我则持乐观态度。只是能够达到这一点,并不容易,并且大多数人恐怕无法做到。 首先,我考虑的是网状结构,网状核膜,情绪等因素对外界信息的过滤效应;以及当我们思考时,面对愉快或不愉快的对象或事物时,我们大脑本身的处于积极或消极状态。这会存在一种性质的偏向。 其次才是,即便我们能够认知某个事物是怎么回事,可在情感的影响下,是否说出以及如何说出的各种偏向。这是另一种性质的偏向。 之所以考虑这些,是因为我觉得我们的社会就是由我们这些普通人组成的,它的运行方式也是由大多数人的特性所左右。
|
||
大漠孤狼 发表文章数: 183 |
Re: 关于余秋雨的一封网友来信 [文章类型: 原创]
::因为当我写一个人——无论那个人是余秋雨、李敖、王小波、戈革还是束星北
::(这是我迄今写过专评的五个人物)——时,从心底里就并不觉得对他做有利辩护要比揭示 ::他的问题更让我感到愉快,或更让我有成就感。这一点我想读者从那几篇人物评论的风格中 ::应该能看得出,虽然这并不能证明我就不存在连我自己都不曾意识到的偏向性。 昌海兄,这是我欣赏(呵呵,不用敬佩)你的地方之一,也是我自我完善的目标与动力所在,尽管我也不会把你看成偶像(我的偶像是水上飞)。 ::我觉得我那篇文章的不合时宜之处除了来自于我和别人看待某些事情的标准和方式有差异外, ::还有一个原因也许就在这里。 ::我一向很反对那种动辄把歌星、影星、文化人或其他公众人物当成偶像的做法, ::觉得那是社会风气幼稚的表现。因此我在评论一个人物的时候,基本上是不从偶像角度来要求人物的。 ::我甚至认为那种动辄把人推崇为偶像,然后再利用偶像标准来进行抨击,指责其败坏了社会风气的 ::做法是自作自受的折腾。 ::但在一个好立偶像的国度里,我的这种评述方式也许就跟在一个人人都不守法的社会中 ::大谈司法至上一样地可笑。 我倒觉得这些反而是应该坚持的东西。当然,这样的文章或许不会被很多人直接或短时间接受,但可以潜移默化一部分能够接受这样观点的人,然后通过他们的影响,间接影响更多的人。
|
||
XXFF 发表文章数: 89 |
Re: 关于余秋雨的一封网友来信 [文章类型: 原创]
我能理解卢兄的意思了,但是我感觉余先生善于根据文章(剧情)需要,把子虚乌有的文化事讲得有声有色,用小说、戏剧的笔法写散文,当然很容易出彩;你没有经过考证就搞不清哪些是“垃圾文字”,他“华丽”的文段有可能是由“垃圾文字”烘托出的,一旦把所有“垃圾文字”、或疑似“垃圾文字”去掉后,他的文笔我看会大打折扣,否则他也不用冒险有意无意引入这么些“垃圾文字”。
我也不会全盘否定他的文笔,但他涉嫌造假的文笔再“华丽”,我也不会去欣赏。 我来自地球。
|
||
卢昌海 |
Re: 关于余秋雨的一封网友来信 [文章类型: 原创]
:: 没有经过考证就搞不清哪些是“垃圾文字”
确实如此,因此我也很欣赏金文明的考证,虽然他也曾经有过象炮制剽窃案那样轻率甚至有可能是蓄意的错误,但他批评余秋雨的书我基本上会见一本就买一本。我前面说到我比较喜欢余秋雨的新作《寻觅中华》,我希望经过这些年的事情,已经成为众矢之的的余秋雨在新作中能做得严谨一点。我也期待金文明或余秋雨的其他“诤友”为此书“把关”,指出其硬伤。Feynman曾经说过:“追寻一种理论足够远,直到看清一切——包括它的所有麻烦,也许使你有一种成就感”。我很赞同,虽然我对文史细节并无特殊兴趣,但既然喜欢一本书,我就有兴趣去了解它的缺陷。 另外要补充的是,我喜欢《寻觅中华》,主要是喜欢它在大线条中显示出的逻辑感,而不是喜欢每一处细节。比如他有关唐山地震的联想,在我看来就是半迷信式的呻吟。 宠辱不惊,看庭前花开花落
|
||
henring 发表文章数: 32 |
Re: 关于余秋雨的一封网友来信 [文章类型: 原创]
这些文字和讨论几乎可以成为理性思考方式的一个“模板”。
我赞成道德归道德,成就归成就---像这样把这二者看成相关程度不高的两个不同的事物。对于这一点在历史上我们能看到诸多做出杰出成就但行为作风不甚良好的人,名气响亮的,比如牛顿和莫扎特。 尽管认识到这一点,我多多少少会期望一个做出过不错事情的人,其操守理应值得尊敬,我猜大部分人也是如此,甚至更严重。不过我会自觉地去撇清这二者的独立性。
|
||
王凤裕 发表文章数: 39 |
Re: 关于余秋雨的一封网友来信 [文章类型: 原创]
感觉比较同意大漠孤狼一些
在乌有之乡 我就感觉.Dang3.同伐异的厉害 在这里也是 一个人关注的行业多了 往往失之偏颇 当时,我把昌海的部分文章精华发到群里 有人就说,若非背后势力雄厚 发现真相的可能性就很低 发现自己的文化底子浅薄的厉害 善钦的文章都快看不懂了 第一次对散文感兴趣 就是看余秋雨的《文明的碎片》 只学习,不玩耍
|
||
XXFF 发表文章数: 89 |
Re: 关于余秋雨的一封网友来信 [文章类型: 混合]
::我赞成道德归道德,成就归成就---像这样把这二者看成相关程度不高的两个不同的事物。对于这一点在历史上我们能看到诸多做出杰出成就但行为作风不甚良好的人,名气响亮的,比如牛顿和莫扎特。
========================================================= 牛顿如果把实验数据造假,得出了某“理论”,那他的“成就”就与道德相关了;大陆许多课题就是这么搞出来的,得有一批人去重做实验、学术打假。 余先生的文章用了掺假或添油加醋的史料,达到了某种文学效果,虽然例子可能发现相对不多,但还是有相关的。有些人是实在看不过余先生随便捏造史料来糊弄千万读者,而加入到“考证”行列的。 目前在大陆各行各业,诚信的缺乏有的已经到了令人发指的地步。举个例,大陆药品的临床数据造假非常严重,真正的有效率要低得多,真正的(输液)副反应率要高的多,很多人命就这样没了。虽然这个药还是救了许多人的命,药厂应该多投入点把药物纯度提高点,而不是去肆意造假。 “周老虎”平息了,现在“曹操墓”又闹得沸沸扬扬,现在的世道已经漫天诚信缺失,看来大家也适应“与假共存”了,大环境如此,诚信之人反而是难以生存了,“假作真时真亦假”嘛。 我来自地球。
|
||
卢昌海 |
Re: 关于余秋雨的一封网友来信 [文章类型: 原创]
:: 看来大家也适应“与假共存”了
就我个人来说,是不仅不适应与假共存,而且还很忧虑这种前景的,我在“学术腐败的几个间接后果”中曾经提到过这一点。我对余秋雨的那篇评述可能给很多读者留下一个我对此人过于宽容的印象,甚至有可能留下一个我对造假之人宽容的印象,这个我愿意在这里补充说明一下。 首先,余秋雨的文史硬伤是造假还是错误,我个人认为并不是铁板钉钉的事情。他的很多文章都是写于旅行途中,而他的文化沉淀据他说主要乃是来自文革后期在一座藏书楼里的埋头苦读。相对于他的写作范围来说,区区几年的阅读恐怕是比较单薄的,因此我倾向于认为他那些错误是他的文史功底不足,加上旅途中无法查阅资料,以及对有些论题先入为主,使得记忆差错有倾向性地为自己已经设定的错误主题服务所致。象将“庐山”改为“潜山”那样铁证如山的错误,如果是看着手头的资料有意篡改,那是太过弱智了(他并不是靠那一篇文章吃饭的,完全没必要有意炮制如此烂文来砸自己的牌子)。进行如此弱智的造假虽然不是完全不可能,但我认为指控这一点需要进一步的证据。因此我在文章中只把他的文史硬伤当硬伤对待,我的评论也是针对硬伤而言的,相对于认定他造假的读者来说,这可能是我的文字显得比较宽容的原因之一。 我对于指出余秋雨硬伤的文章一向是很支持的。但这是我所支持的针对余秋雨文史硬伤的唯一行为。而那些因为讨厌余秋雨就用谎言来抹黑他,比如捏造他爱上美女作家,马兰要跟他离婚,或对他进行谩骂等,我认为是卑劣的行径。我也不主张封杀他的作品,我在“从乱讲量子力学与乱讲论语说起”曾经说过,对于文化类的东西如果我们认为有错,可以揭露它,但只要那东西不违法,那么在揭露后大众若仍喜欢,那是大众的自由,我只主张揭露,而不主张干预。 另一方面,我对惩处造假者的看法其实也并不象一些读者评论的那样宽容,我在“健忘的民意与霸道的网络舆论”曾经表述过一个意思,那就是我觉得网络舆论的一个弱点,就是它看似尖刻,实则往往只注重最吸引眼球的一两处表面现象,起哄的多,有深度的少,而且缺乏持久性。在那些方面,我的主张有时实际上比网络舆论更“不宽容”,比如对有些事我会主张追查到底,而不是热闹劲一过就放过对方。我也很反对对大量高校教授及院士剽窃案的不了了之的处理方式,那就算不违法,也是有违行规的。 还有一点要说明的是,我对余的文史硬伤之所以只主张揭露,而不主张其它,还有一个原因是因为他现在是一个自由职业者。假如他还是高校教师,在讲授一门文史课程,那么当他的文史硬伤多到一定程度后,我除了主张揭露,还会主张重新审核他的授课资格。 宠辱不惊,看庭前花开花落
|
||
XXFF 发表文章数: 89 |
Re: 关于余秋雨的一封网友来信 [文章类型: 混合]
我对余秋雨的那篇评述可能给很多读者留下一个我对此人过于宽容的印象,
============================================================== 是有可能。我对余金之事也没什么兴趣,看到卢兄比较欣赏他的文笔,提醒下而已。 首先,余秋雨的文史硬伤是造假还是错误,我个人认为并不是铁板钉钉的事情。 ============================================================== 有时是明知史料的真实性不够,因对“剧情”有好处,很简单的也不去查一查出处。这算与“造假”打个擦边球吧,我想余先生是这种情况为多。 他并不是靠那一篇文章吃饭的,完全没必要有意炮制如此烂文来砸自己的牌子。 =============================================================== 听说他是受天柱山旅游局邀请去写的,游客很多是冲着这篇文章来的。 因此我在文章中只把他的文史硬伤当硬伤对待,我的评论也是针对硬伤而言的,相对于认定他造假的读者来说,这可能是我的文字显得比较宽容的原因之一。 =============================================================== 观点讲得清楚了,我能理解卢兄的想法了,读者应该不会有误解了。 我来自地球。
|
||
shanqin 发表文章数: 560 |
Re: 关于余秋雨的一封网友来信 [文章类型: 混合]
最后是个前几天的旧闻。听说新西兰地震了。新西兰.Zheng4.府居然谎报零伤亡,真是胆大包天。新西兰.Zheng4.府没办法派出御林军进行催人泪下的抢险救灾活动了,也没办法表彰地方官员的神奇领导了,新西兰民间又少了很多感人肺腑的传奇故事,精神文明建设的问题越来越严峻了。所以说这次地震实在是得不偿失。既然是地震,要震就震出.Zheng4.府的威武,不能像这样震了白震。看看我们国家,无时无刻不让人倍感鼓舞。
所以通过以上分析可以得到一个结论。少年强,国未必会强;地震强,国肯定会强。 =========== 不是跑题,而是想到了余秋雨含泪劝告地震灾民的时候说的“这么强的地震,原则上都会死人”“不要被反华势力利用”。 无论他怎样收心敛性写那些故作深沉的散文,都让我读后感觉恶心
|
:: 新用户注册 | 用户登陆 | 回复 | 刷新 :: |
您尚未登陆 | 用户登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