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lcome to Changhai Lu's Homepage

Godel命题:Goodstein定理

:: 前一篇主题:很喜欢Skyfall的主题曲 ::

新用户注册 | 用户登陆 | 回复 | 刷新

lifubo


发表文章数: 522
内力值: 273/273
贡献度: 6264
人气: 2863
武功等级:
深不可测

Godel命题:Goodstein定理 [文章类型: 原创]

Goodstein在1944年的一篇发表于《符号逻辑》的论文中证明了现在称为Goodstein定理的结论。

Goodstein定理:任意Goodstein序列,都必定在有限个步骤之后终止于数字0.

Wikipedia上有一个简短的证明,转换为论文格式应该不超过1页。

我们先定义Goodstein序列。

举个例子。

设序列中的第1个元素为数字3.

数字3在2进制中表示为11,即1*2+1=3,现在,将11当做3进制数字,即1*3+1=4,将这个数字减1,得到3,这个数字3为序列中的第2个元素;

接下来,序列的第2个元素,即3,其3进制表示为10,即1*3+0=3,然后将10看做4进制数字,即4,将这个数字减1,得到3,这个数字3为序列的第3个元素;

再接下来,序列的第3个元素,其4进制表示为3,将之减1,得到2,这是序列的第4个元素。

一般地,设序列的第k项为n_k,若n_k=0,则序列终止;若n_k不为0,那么第(k+1)项可如下得到,将n_k按照k进制展开,然后将这个数看作(k+1)进制的数字,再减去1,所得数字即为第(k+1)项。

例如:第5项为16,则16=3*5+1,于是16的5进制表示为31,将31看作6进制数字,即3*6+1=19,减去1,得到19-1=18,于是18就是第6项。

我们称按照上述方式构造的序列为Goodstein序列。

一般来说,Goodstein序列先是极其快速地增加,达到某个最大值,然后接下来的若干项保持不变,最后阶段每次减少1,并在若干步骤之后递减为0.

比如,若第1项为4,则最大值为3*2^402653210-1,此时为3*2^402653209进位制。

Goodstein, R. (1944), "On the restricted ordinal theorem", Journal of Symbolic Logic 9: 33–41

发表时间: 2012-04-27, 10:49:53 >> 察看个人资料

dfj


发表文章数: 282
内力值: 217/217
贡献度: 1155
人气: 16
武功等级:
太极剑法 (第三重)

Re: Godel命题:Goodstein定理 [文章类型: 原创]

这个非常有意思。赞!

发表时间: 2012-04-27, 15:05:43 >> 察看个人资料

lifubo


发表文章数: 522
内力值: 273/273
贡献度: 6264
人气: 2863
武功等级:
深不可测

Re: Godel命题:Goodstein定理 [文章类型: 原创]

补充完整。

Goodstein定理:Goodstein序列必定在有限多个步骤后终止。

这个定理由Reuben Goodstein于1944年证明,论文发表于《符号逻辑》,我们强调一下,这是一个被证明了的数学定理。

到了1982年,Kirby 和 Paris证明了Goodstein定理是一个 Godel 命题,即这个定理在Godel证明的意义下是无法证明的,确切地说这个定理在Peano算术体系下是不可证明(unprovable)的。

Godel刚刚证明不完备定理时,有人反对,理由是Godel构造的例子不是自然的数学定理,这当然是一个脑残的理由。无论如何,现在这个Goodstein定理就是一个完全初等而且自然的数学定理,但不可证明。

这个例子也蕴含这样一个结论:即Godel不完备定理中的“证明”与我们通常的数学证明并不相同,有差别,要弱得多。

有些人解读Godel不完备定理时是这样说的:Godel不完备定理表明存在一些正确的但是又不可证明的真理。真理而又不可证明,这样的真理既然无法证明,那么它们又是如何成为真的呢?于是这些人就进一步推论:人们只有依靠直觉才能掌握这些定理。因为人们无法解释什么是直觉,于是这些人马上就走到了数学甚至科学的对立面,成为一个神秘主义者,。当然其中的很多人本来就是从数学的对立面看过来的,当他们看到一个东西很像他们想看到的,于是他们马上欣喜若狂地缩头退回到本来的阵营,这样,对于Godel不完备定理的解释不过是暴露了他们的本来面目而已。

对于Godel不完备定理,有着各种各样的引申和貌似充满哲理的解释。一想到这个Goodstein定理,我就不禁哑然失笑,这些所谓的哲学看上去高深莫测,说这些话的人甚至自己也不知道自己到底要说什么,因而只能含混其词,其实纯属无稽之谈。

参考:

Goodstein, R. (1944), "On the restricted ordinal theorem", Journal of Symbolic Logic 9: 33–41, JSTOR 2268019

http://en.wikipedia.org/wiki/Goodstein_theorem

http://exp618.com/archives/553/comment-page-1

发表时间: 2013-02-26, 08:57:31 >> 察看个人资料
  :: 新用户注册 | 用户登陆 | 回复 | 刷新 ::
您尚未登陆 | 用户登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