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站长视频 | 往昔追忆 | 浮光掠影 | 科学园地 | 技术广角 | 笑傲江湖 | 翻译作品 | 站长微博 | 评论选录 | |||||||||||||
Welcome to Changhai Lu's Homepage |
“每况愈下”是源自误用吗?
:: 前一篇主题:Facebook的绝活? ::
卢昌海 |
“每况愈下”是源自误用吗? [文章类型: 原创]
若非近日碰巧看到鲁迅与章士钊之争,我原本不知道有“每下愈况”这个词。“每况愈下”现在已远比“每下愈况”更常用了。不过一般认为该词乃是“每下愈况”的误用,比如我下面所转的文章就持此见,只不过认为错不在章士钊,因为早在南宋时,文学家洪迈就用错此典了,章士钊只是步先人后尘而已。
我觉得奇怪的是:早在洪迈用“每况愈下”一词时,其所想表达的含义就与“每下愈况”显著不同,而一般来说,错用词语有两大类: 1. 含义错误:写法相同而想要表示的含义不同。 2. 写法错误:写法不同而想要表示的含义相同。 这两类之所以能被判定为错误,主要依据就是它们与正确用法之间存在联系(即要么写法相同,要么含义相同),从而可以判断出作者想用的实际是哪一个词,并以此为参照指出作者错在哪里。而洪迈用“每况愈下”时写法与含义都变了,既然如此,又如何区分是错用“每下愈况”,还是自创“每况愈下”这一新词?难道仅仅因为两者都用了同样四个字就认定一者是另一者的误用吗?我虽一时没想到例子,但用同样几个字组成不同词语的情形恐怕是并不鲜见的。 宠辱不惊,看庭前花开花落
|
||
卢昌海 |
Re: “每况愈下”是源自误用吗? [文章类型: 转载]
下面是主贴中提到的文章(节录自渔隐布衣博客)。
============== 庄子云:“子之问也,固不及质。正获之间于监市履狶也,每下愈况。”(《庄子 · 知北游》)大学问家章士钊在其《孤桐杂记》中写道:“民国承情,每况愈下。”章士钊本来就是鲁迅“不宽恕”的笔战对手,此次错用经典,被逮个正着,结结实实地被鲁迅挖苦了一番。“我以为现在的“亲领”主张家,已颇不如先前了,这就是“孤桐先生”之所谓“每况愈下”。而且便是空牢骚如方玄绰者,似乎也已经很寥寥了。”(《华盖集续编 · 记“发薪”》) 话说回来,章士钊只不过是步先人后尘而已,最先用错此典的大有人在。“每况愈下”盖出自南宋文学家洪迈的《容斋续笔 · 蓍龟卜筮》。其原文是:“人人自以为君平,家家自以为季主,每况愈下。”郭沫若就曾这样用过:“下品中的魏武帝,更真是每况愈下:“曹公古直,甚有悲凉之句”,仅仅这样的十个字而已。”(《论曹植》) 庄子的意思是说,管理市场的官员从经纪人那里知道,用踩踏猪的办法来判断猪的肥瘦,越是向下踩踏,就越能正确判定。以此比喻越向下,越深入推求,就越能了解到真实情况。而有人把“每下愈况”用来指事情越向前发展,就越能看出眉目来。而洪迈用“每况愈下”意思是说,人人都自以为是,家家都自以为贵,情况越来越糟糕了。《容斋续笔》虽比《庄子》晚,两个词中用的字又都相同,然而两个词意思却不同。洪迈比庄子晚生,两个词中用的字又都相同,然而两个词意思却不同,章士钊郭沫若所用,乃是步洪迈之尘而已。 《汉语大辞典》将“每下愈况”和“每况愈下”混在了一起,两个成语都有,解释和出处都一样,未免差之毫厘,失之千里。这些模模糊糊的用法,在一般的普通文章还凑合,至少不出大问题。然而出现在法律法规或其它有约束力的文本中恐怕迟早会惹麻烦的。我们提倡写标准字,用正确的成语,用意在焉,良有以也。没有谁不犯错,写错字,说错话,也是家常便饭。倘若标新立异,故弄玄虚,就不能饶恕了。 宠辱不惊,看庭前花开花落
|
||
暴走迦楼罗 发表文章数: 737 |
Re: “每况愈下”是源自误用吗? [文章类型: 原创]
权权专贴
|
||
权权 发表文章数: 246 |
Re: “每况愈下”是源自误用吗? [文章类型: 原创]
想了几个“用同样几个字组成不同词语的情形”的例子,比如“事故”和“故事”,“宦官”和“官宦”,“屡战屡败”和“屡败屡战”。站长提的这个问题,简单的说,我不知道,但倾向于认为这是两个不同的词,而不是误用。
我平时几乎没有用过“每况愈下”这个词,查了查各种字典,貌似“每况愈下”和“每下愈况”这两个词没有什么特别清楚的解释,主要是觉得“况”这个字太抽象。《说文》里“况”指寒水,白话文里主要出现在“情况”和“况且”两种语境里,说实话,把这几种意思代入到“每况愈下”和“每下愈况”里好像都不是很合适。另外想说现代文“每况愈下”这个词里的“况”字基本上是多余的,没有表达任何意思,整个词意等同于‘每次愈下’,所以有点怀疑在洪迈的那句话里,“况”是不是有什么特别的含义,後人未加注意,逐渐变成了一个冗字。至于《庄子 知北游》里的那句话,如果不是有人告诉我是这么个意思,光靠揣摩我根本猜不出来。 再扯远一点,打个不恰当的比喻,听说法律裁决有两种方式,依照条文和援引先例。文字解释和运用也有两种类似的做法,字典就是条文,古人写的文章就是先例。当然也可以造新字新词,就如同法律条文也会有修订一样。据说在有现成法律条文的情况下,最好不要援引先例;同样的,如果《尔雅》和《说文》这样的古代字典收录了某个字的某种解释,那是最好的情况,否则只能葫芦画瓢,古人曾经用过,我们也模仿改造着用。这种援引先例的做法应该就是训诂学的征引法,唐朝的李善为《昭明文选》做注释,很少直接解释字词的意思,而是引用更古的文章中出现过的类似用法,可谓征引法的绝技。庄子的“每下愈况”这个词大概也是如此,既然《说文》里没有“况”字在这里上下文中的恰当释义,那庄子的这句例句就成了最原始、最根本的释义(如果没有更早的)。
|
||
一醉 发表文章数: 57 |
Re: “每况愈下”是源自误用吗? [文章类型: 原创]
这原是两个词。
每下愈况大概是一种朴素的物理研究思想, 大体是说越是接近微观世界,越能接近物质的本质。 看来汉语大辞典的编辑们都没有学过物理。
|
||
rockyfield 发表文章数: 4 |
Re: “每况愈下”是源自误用吗? [文章类型: 原创]
1、“七月流火”应该是卢兄所述的第一种错误吧。经人大校长纪宝成一事后,我才知本义是指“农历七月天气转凉”。后又求证,才知还有一说认为:按照目前对西周时期气候的推测,未必不是指“天气炎热”。我以为是农历与公历的差异导致人们对词义理解产生了偏差一说(是不是和美语与英语存在大量小偏差相类似,就是那些拼写时该用ll却成了l,以及不发音的字母干脆从书写中消失了,显系快速推进的全民普及、快速但不那么精细的脱盲带来的后遗症),不过在使用中我不打算回到农历的道道中去了,毕竟我会算公历,但是不靠翻历书我永远也不知道哪天该是除夕。
2、“明日黄花VS昨日黄花”应该就是卢兄说的第二种错误了吧。估计错误产生的原因,和我上面猜测的类似。我不禁想起卢兄的养鸡论,面对解放后数亿人的教育问题,只有用工业化大规模流水线式“肉鸡”教育才能快速满足如此庞大人口的受教育需求;精雕细刻、百年树人的“土鸡”教育模式固然可以培养搞得懂“七月流火”、“每下愈况”本义的秀才,却无法完成民族基本素质奠基的艰巨使命。 Rocky Field
|
||
卢昌海 |
Re: “每况愈下”是源自误用吗? [文章类型: 原创]
:: 我不禁想起卢兄的养鸡论
俺的养鸡论?典出何处? 宠辱不惊,看庭前花开花落
|
||
rockyfield 发表文章数: 4 |
Re: “每况愈下”是源自误用吗? [文章类型: 原创]
“明白了这个浅显的道理, 我们就可以冒充天文学家来分析一下日食的的规律。 我们知道, 月球每个 “月” 都会绕地球转一圈。 既然是转一圈, 那就总会经过太阳的方向。 这么推算起来, 日食似乎每个月都应该发生一次, 每个世纪则应该有 1238 次 (请读者想一想, 为什么不是 1200 次?)。 但事实上, 在已经过去的二十世纪中, 总共只发生过 228 次日食。 在二十一世纪中, 也将只会有 224 次日食, 只占 1238 次的 18% 左右。”
--卢兄,为什么是1238次?怎么计算出来的,请赐教。 Rocky Field
|
||
lifubo 发表文章数: 522 |
Re: “每况愈下”是源自误用吗? [文章类型: 原创]
况这个字,在篆书中,左边是三点水。所以不仅“每况愈下”是错误的,连那个“每下愈况”也是错误的,请把这个字改成三点水再说。
语言的基本功能是用来交流、传递信息,是人们交往的一种工具。如果99%人都可以理解“每况愈下”,而不知道“每下愈况”,那么,这99%的人就按照这个理解好了;另外1%的人认可“每下愈况”,那就让他们自娱自乐“每下愈况”好了。 可能有人要反驳上面那个篆书的“况”,说是那也不是汉字的源头,所以改成三点水也不对,那好,改成甲骨文算了。但是要改你自己改。事实却是,捍古派不仅自己要改成“每下愈况”,还要别人一起做这样的改变,否则他们就要作为“可以不高兴的中国人”而不高兴。 你愿意用哪个“茴”作为茴香豆的茴,任便,只要其他人看得懂。 按照捍古派人士的看法,“每下愈况”已经被先制造出来了,那么将之稍作变形成为“每况愈下”就是不允许的,是错误的,要是这帮人掌权的话,估计得将“每况愈下”者关禁闭到改正为止。如果认同捍古派的看法,那么,徐光启将“geometry”翻译为“几何”就绝对属于误用,因为古代“几何”表示多少而不是“地形”。但这样一来,吹捧徐光启翻译的“几何”(还有其他数学词汇)一词影响、光耀数百年的爱国数学史专家就势必不会同意。这就要看谁吹的牛更大了。 再举个例子。话说四川人喜欢吃辣的,但是古代呢,中国没有辣椒,这个辣其实来自于“姜蒜”的辛辣,辣椒是源自美洲印第安人,故而也叫“海椒”。按照捍古派的说法,四川人吃辣椒吃错了,应该改回去吃姜和蒜,还不能是洋姜或者洋葱。 捍古派其实也不是真的捍古,而是从古代截取一些文字出来,人模狗样的,他们要以此规范我们现在的语言、文字,其实他们还要进一步规范整个社会。我们看到的只是他们僵死心态的冰山一角而已。
|
:: 新用户注册 | 用户登陆 | 回复 | 刷新 :: |
您尚未登陆 | 用户登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