归纳问题和划界问题是两个著名的哲学问题,波普尔的理论实际上就是对这两个问题的回答。所谓归纳问题是这样的:我们建立理论所依据的只是有限的事实,而科学理论又是普遍性的,那么科学理论是可靠的吗?我们能否获得真理?可见归纳问题实际上不只是关于归纳法的问题。而划界问题是这样的:科学理论被人们认为是一种特别好的理论,那么科学理论与其他理论的本质区别究竟是什么?是否存在一条将科学理论与其他理论区分开的界线?下面先讨论归纳问题,再讨论划界问题,很快我们将会看到这两个问题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
1、归纳问题
以前人们认为只有普遍必然的知识才有真正的价值,但是我们能够获得这样的知识吗?怀疑论者对人类的认识能力持悲观态度,他们认为由于一切理论都不存在一个绝对可靠的基础,所以不可能获得必然为真的知识。而另一些人则比较乐观,这些人又分为两派。一派是以笛卡儿、莱布尼茨为代表的唯理论者,他们认为排除掉心中的偏见,通过内省就可以获得一些清晰明确的观念。这些观念是自明的绝对可靠的,是我们获得真理的基础。另一派是以培根为代表的经验论者,主张感觉经验是可靠的,是知识的来源。他们把大自然看成是一本打开的书,我们细心地阅读这本书(即仔细观察大自然),再在这基础上进行总结归纳就可以获得普遍必然的真理。如果得到了不正确的理论,那是因为偏见蒙蔽了我们的眼睛,只要在阅读前擦亮自己的眼睛,就能保证获得正确无误的结果。
随着科学的发展人们对上面的哲学争论产生了新的认识。在牛顿力学取得了巨大的成功后,人们普遍相信它就是真理,因为当时的人们很难想象一种错误的理论竟然能获得如此的成功。这时大家都认为科学已经挫败了怀疑论。又由于在科学研究中非常强调实验的重要性,这使经验论在与唯理论的论战中占了上风。这时候休谟(他也是一个经验论者)站了出来,指出牛顿力学的真理性值得怀疑。由于科学理论是建立在有限的事实上面的,而理论本身却是普遍性的,从有限事实过渡到普遍理论并不存在逻辑必然性。这就是上面所说的归纳问题。后来发生了科学革命,牛顿力学被新的理论取而代之。这使人们认识到即使最好的科学理论也有可能是错误的,这种可能性并不仅仅存在哲学家的论述中,而且确实发生了。
波普尔的理论就是在这种背景下产生的,他对归纳问题做出了自己的回答:所有的科学理论都只是一种假说,都有可能是错误的。无论是通过内省还是观察,我们都不可能直接看透事物的本质,不能直接获得真理。那么应该怎么办呢?我们可以猜测真理。但猜测可能是错误的,我们要想办法排除其中的错误。在进行研究的时候,我们提出假说,然后通过实验检验这个假说的预测,当它与实验不符的时候,我们就修改假说使它能解释这个实验并作出新的预测,再通过实验来检验它,如此周而复始,我们的科学不断地进步。
可见科学研究的方法实际上是一种试错法,当然这种试错法并不是随机的盲目的,而是有很强的选择性。科学理论通过外界的反馈不断地纠错从而获得进步,可见科学的发展与生物的进化是类似的过程,因此波普尔的这个理论有时又叫知识进化论。为了促进知识的进化,更快地逼近真理,波普尔要求我们大胆地猜测,提出的假说最好能做出更多和更精确的预测,这就要求假说除了能解释已知的实验结果外还要能做出新的预测。同时为了更快地排错,我们还要对科学理论进行最严格的检验。“大胆猜测,严格反驳”,这就是波普尔的方法论。
从上面的叙述可知波普尔的理论不同于怀疑论,他认为我们虽然无法获得绝对可靠的理论,但也不必悲观,我们的理论会越来越好,不只是真理才有价值,并不必然真的科学理论也有着巨大的作用。显然,他的理论也与唯理论和经验论不同,他认为理性和观察都不是绝对可靠的,但它们能帮我们提出猜想和排除错误。波普尔特别不同意培根的归纳法,他把培根的理论比喻为水桶理论,即人的心灵是一个水桶,从外界观察到的感觉材料源源不断地流进这个水桶,我们的知识就是通过这样的不断积累而获得进步。他把自己的理论比喻为探照灯理论,更加强调理性的作用。心灵就是一盏探照灯,主动地去寻找真理,而不是一个盛装感觉材料的容器。波普尔所提倡的理论更加符合现代科学的特征。现代的科学理论比较抽象,不可能从实验数据中归纳出来,在研究时都是提出假说,然后通过实验检验它推出的结论。而近代科学理论离经验还比较近,归纳法在研究中占了较大的比重。而培根的哲学则反映了这些特点。当然不管是近代还是现代的科学研究,都要使用归纳法和假说演绎法,不过在不同的时代不同的研究方法所起的作用大小不一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