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站长主页 -> 繁星客栈 -> 天一阁 -> 历史通俗点又何妨? | November 21, 2024 |
历史通俗点又何妨?
论坛嘉宾: Omni |
快刀浪子 发表文章数: 484
|
历史通俗点又何妨? [文章类型: 转载]
“时尚”读史现象,或者说“俗讲”经典现象,其实在我国早有传统,并非自易中天始。许多中外大历史学家、大思想家的著述文采斐然,深入浅出,从而成为传世名作。已故著名历史学家吴晗先生主张学术研究应与知识普及相结合,并以极大的热情参与历史知识的普及工作。从1959起,由其担任主编、以传播正确历史知识为主旨的通俗历史读物《中国历史小丛书》、《外国历史小丛书》相继在中华书局出版,作者大多为史界名家,秉承“大专家写小文章”的理念撰写普及历史文化的小册子,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中国现代出版史上通俗历史读物的经典之作《上下五千年》更使几代人经历了阅读的愉悦。只是一段时间以来,学院与民间、精英与大众、学术与普及之间壁垒森严,加上浮躁功利之风盛行,大学者们少有为青少年写作普及读物的心思和努力。所幸的事,挟眼下这股全民读史的东风,一定会有越来越多的学者教授走出象牙塔,给我们带来更多的历史精品。
除了专业学术层面的书之外,近年来坊间流传的历史类书籍,因其作者编者的身份学养和写作方式的差异,大抵可分为四种: 一为学者著的具有学术性质的、但语言并不艰深晦涩的书。如黄仁宇、柏杨、著名汉学家史景迁等史学大家的学术著作。《万历十五年》《中国人史纲》等等为人们推崇的历史著作当属此类。 二为各类读史笔记,既是历史研究,却又不拘泥于正统学术路径,更像是阅读历史而写的札记、心得。如吴思的《潜规则》和张鸣《历史的坏脾气》。 三为现在火爆流行的脱胎于电视讲学节目讲稿的品读类书籍,如“百家讲坛”丛书,其中翘楚便是易中天的《品三国》。这一类书还包括起家于网络史学论坛上的历史讲读书,比如大名鼎鼎的梅毅和他的作品:《华丽血时代》《刀锋上的文明》等。 四为有很强文学性的历史小说,如高阳作品系列与二月河的帝王系列,都是令人百读不厌的佳作。 门派Ⅰ:研究派 研究派以专业的历史研究学者为主,史学作品学术品质较高,但是语言却通俗平易,可以说将学科知识、思想智慧、人文关怀融为一体。如黄仁宇、柏杨、著名汉学家史景迁等史学大家的学术著作。能够高屋建瓴、举重若轻地把历史说得深入浅出、通俗易懂殊非易事,非学识淹博、学养深厚不能为也。钱穆《国史大纲》、黄仁宇《万历十五年》、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等均是学博识湛、壁立千仞的史学名著。 例如学界内外备受推崇的《万历十五年》,著者纵横捭阖,在有限的篇幅内将明末财政体制、文官制度、施政中的道德本位之利弊一一析其源,辨其流,娓娓道来,隽永通达,体现了一种非凡的历史洞察力,确实能给人以甘之如饴的阅读愉悦,不仅扩大了读者面,也有利于文化的传播。 研究派著作:中国人史纲、统一与分裂、资治通鉴(白话版) 、皇帝与秀才、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 门派Ⅱ:笔记派 文人读书尤其是读史是自古以来的传统,于“绚嵝山房……,移枕簟就亭中卧月,涧流淙淙,丝竹并作”的安静环境中读书,怀古,写笔记,是中国文人一直以来的向往。笔记派史学书籍的主要作者大多不是历史研究的从业者,而更多的是游弋在史学、国学、文学领域的通才,好比传统意义上的中国文人。他们关注历史生活里的方方面面:衣食住行,琴棋书画……政治、经济、文化,从物质生活到精神世界,历史生活的每一个侧面每一个细节都呈现在他们的视野里。他们并非不关注宏观,他们只是从微观的角度理解历史,观察历史,体现自己的历史观,展现对历史的探索和思辨。如吴思、张鸣、李亚平等人的著作,没有宏篇大论,都是一篇篇小文章,但是这一篇篇小文章却不简单,没有深厚的学养是万万举不了这个“轻”的。正所谓“大家写小文章”是也。 笔记派著作:潜规则、历史的坏脾气、万古江河、糊涂读史、天下残局 门派Ⅲ:讲坛论坛派 借助央视名牌栏目“百家讲坛”,涌动一股通俗读史热,中华书局的“正说”帝王、纪连海解读和珅、纪晓岚,尤其易中天 “品三国”来势甚是生猛。《百家讲坛》这种通俗易懂的文史推广活动在大众中掀起阅读历史、了解历史的热潮。这不仅仅因为讲授者鲜活生动的语言和通俗平易的身段,而且是因为他们注重表达个人的独到见解和传达一种人文关怀,注重让读者发现历史事件和人物背后的复杂性和深度性。这一类书还包括起家于网络史学论坛上的历史讲读书,许多历史爱好者纷纷在历史类论坛上发表文章,发布自己研读历史的心得笔记,洋洋洒洒数万言甚至数十万百万言,其中不乏分析精辟,见解独树一帜的著名作品。比如大名鼎鼎的梅毅和他的作品:《华丽血时代》《刀锋上的文明》等。 讲坛+论坛派著作:明朝十七帝、正说清朝十二帝、两宋辽金西夏史、小怜玉体横陈夜、帝国政界往事 门派Ⅳ:小说派 历史和小说这两种相互矛盾着的东西,一旦有机地结合起来,构成一种新的矛盾统一体,就会因各人的着眼点不同、目的不同而出现两种不同的现象:一种是偏重于历史的,目的在于说明历史,用群众喜闻乐见的文学形式去普及历史知识,可以说是用小说体裁写成的历史书。另一种侧重于艺术,假借某一历史事件、某一历史人物或某一历史时期,经过主观的剪裁、取舍、概括、集中,加上艺术的想象和有意识的虚构,编成一个有声有色生动有趣的故事,借古喻今,使读者从娱乐中受到启发教育,或借此说明作者的一种思想观点。这种作品,是借历史为题材写小说,作者的劳动,属于“创作”的范畴。历史小说有三种境界。第一等尽得历史真髓,彻底打通历史的关节,时空的隔膜,让读者进入一种不知今夕何年的庄生梦蝶的境界。第二等的作者史事精通,史识过人,驾驭各种历史材料游刃有余,能把过去的时代活灵现地拉近到我们的眼鼻之下,让我们痛痛快快把玩个够。能达到这样的境界,也已经着实不易,是毫无疑问的精品。高阳、二月河既属这类。第三等的作品,也还是能够建立在基本史实的基础上,给读者一个大致的历史框架读是能读下去,但总觉让人觉得不够“味道”。 小说派著作:亭长小武、慈禧全传:母子君臣、司马迁、慈禧全传:玉座珠帘、雍正皇帝 冷风如刀,以大地为砧板,视众生为鱼肉。
|
||
gauge 发表文章数: 596
|
Re: 历史通俗点又何妨? [文章类型: 原创]
看过的历史书籍不多,但看过黄仁宇的几本,感觉美国副教授超过任何一个中国教授的水平。
|
||
萍踪浪迹 发表文章数: 1051
|
Re: 历史通俗点又何妨? [文章类型: 原创]
历史是任人涂抹的小丫头
漫漫长夜不知晓 日落云寒苦终宵
|
||
卢昌海 发表文章数: 768
|
Re: 历史通俗点又何妨? [文章类型: 原创]
听说最近有一个连载《明朝的那些事儿-历史应该可以写得好看》非常火爆,不知有没有人读过?
宠辱不惊,看庭前花开花落
|
||
Omni 发表文章数: 280
|
Re: 历史通俗点又何妨? [文章类型: 原创]
>>听说最近有一个连载《明朝的那些事儿-历史应该可以写得好看》非常火爆,不知有没有人读过?
在站长的推荐之下,今天花了一些时间在网上阅读这个长篇连载,果然非常之精彩!我觉得这种写法已经超过了我小学时喜欢读的《明英烈》,而当年在上海流行的苏州评话《英烈传》给我的印象深刻(张宏声和其弟子张效声都曾播讲过)。 今天读到最精彩的部分是“鄱阳湖大战”,作者“当年明月”看来是熟读二十四史,中文网上实在是高人众多啊。。。
|
||
大漠孤狼 发表文章数: 623
|
Re: 历史通俗点又何妨? [文章类型: 原创]
《明朝的那些事儿》写的很是活泼生动,口语化。
《明朝的那些事儿》在天涯煮酒发表时曾引起一个事关所谓“点击率”的大风波,后来作者被迫离开独立建博。而在“明矾”们的坚持努力下,一些有不公嫌疑的斑竹被下课。 真是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而中国人组成的江湖总是比较复杂。
|
||
gauge 发表文章数: 596
|
Re: 历史通俗点又何妨? [文章类型: 原创]
正在看大家推荐的那个故事,很棒。
|
||
sage 发表文章数: 359
|
Re: 历史通俗点又何妨? [文章类型: 原创]
正在看大家推荐的那个故事,很棒。
======================================== It seems indeed very good. Anybody has a best website to read it,, without interuptions from many other posts?
|
||
gauge 发表文章数: 596
|
Re: 历史通俗点又何妨? [文章类型: 原创]
作者本人的博客
http://mingthings.blog.sohu.com/
|
||
卢昌海 发表文章数: 768
|
Re: 历史通俗点又何妨? [文章类型: 原创]
可能新浪网的这个博客
http://blog.sina.com.cn/u/1233526741 才是正宗的,那里已经连载到373了,比gauge兄提到的博客多了几十篇。 宠辱不惊,看庭前花开花落
|
||
Omni 发表文章数: 280
|
当年明月致新浪博友的一封信 [文章类型: 混合]
The Sina blog is surely the best, that's the only site I've been reading since last Saturday. My only complaint is the server speed is slow to load each article. Here I highly recommend the author's letter to Sina blog readers:
新浪的朋友们好,谢谢大家一直的支持,算来我从天涯过来新浪开设个人博客也已经差不多三个月了,承蒙大家抬爱,现在点击已经超过了一百万,这对我而言应该是一个不小的鼓励。 在新浪,我找到了一片属于自己的天地,也多谢我的博客管理员,是他们的辛勤工作,给我创造了良好的写作环境,能够全身心得投入到写作中去。在此表示感谢。而众多网友们的支持更是我每天在孤灯下坚持写作的动力。 这篇文章是描述明朝二百七十六年历史的,我曾在文章开头写过,希望我能写完,现在应该改一个字眼了,我一定要写完! 在我写文章的历程中,遇到过很多困难和干扰,是你们的全力支持使得我能够隔绝那些无谓的人和事,全心全意投入写作之中,我很明白,如果文章写不好,不但对不起大家,也对不起我自己。所以我一定会继续认真写作的,请大家相信,无论何时何地,将来如何变化,我都会认真努力地写完这篇文章。现在已经完成三十万字,全篇大概把事到九十万字左右,我会履行自己的承诺,一定把它写完。 很多朋友们问我写这篇文章的缘由和写作手法,我在此也做一个回答吧,我算是一个比较喜欢历史的人,从小时候(具体说来是五岁)自我父亲手中接过那套上下五千年开始,到高中时的二十四史、资治通鉴再到大学时候的各朝实录,历史虽然不是我的专业,却是我最喜欢的学科,伴随我一路走来,所以在我看来,历史就是我生活和成长历程中的一部分。 大学毕业后,我开始写一些东西,也写心理学方面的东西,但主要是历史方面的,加起来也写了差不多二十万字左右,后来也曾有出版商想出版,但在经历过一些事情后,我懂得了自己写作上的弱点和不足,也深感自己文章水平不够,便回绝了出版,将文字封存起来,一直到现在,有的出版商希望我提供以前的文字,我也没有答应过。 因为在我看来,那些文字是不成熟的,是我的成长经历。 我之所以对之前的文字不满,主要是因为我在写作中逐渐发现,自己只是在照本宣科,做一个翻译古文的人,加上一些调侃的手法,而我的潜意识告诉我,历史绝对不是这么简单的。在那些纷繁复杂的历史事件和人物背后,必然隐藏着某些东西,是我没有发现的。 这之后的一段时间,是我写作中的低谷,看到电脑文档就感到烦躁,但后来的一件事情改变了我,使我最终继续了自己的写作。 这件事情是在我外出旅游时发生的,我偶遇了一位老先生,正是他告诉了历史并不是仅仅存在于书中的那些枯燥文字,实际上,历史是生动的,历史上的人物也是生动的,他们是和我们一模一样的人。 这句话就如同当头一棒,打醒了我,我竟然从来都没有发现,历史上的那些人物和我们一样都是活生生的人! 他们也有追求,有痛苦,有七情六欲,也有这样那样的问题,自那一刻我才认识到,历史不仅仅是枯燥的文字和事件,他是由人组成的,在历史的每一个角落都映射着人性的光辉。 我终于找到了自己的方向。 在今年三月十日那个让我觉得烦躁不安的夜晚,我动笔写下了明朝的那些事儿——历史可以写得好看,“说起来,我也写了不少东西。。。。。” 就此开始,并持续至今。 说实话,为写这篇文章,我付出了很多,我的一切娱乐活动被推得一干二净,每天上班之外的全部时间都拿来写作,上班放弃了坐班车,选择了步行,就是希望争取更多的时间来构思,我对自己的文字功底很了解,所以每天只能写二千字左右,如果更多就不能保证质量了,写作和构思时间大概要花四到六个小时,除了周末看看电视外,其余时间全部是坐在电脑桌前写文章每天写完之后,往往已经是筋疲力尽,倒头就睡,日光灯和台灯经常都是一直到天亮还亮着。 虽然疲倦,虽然寂寞,但我仍然在写作中找到了快乐。 痛并快乐着,这就是我的体验。 我的这篇文章的写作方法,相信大家能看得出来,吸收了很多流行元素,我本人年纪不大,(呵呵,毕竟不是女的,所以大可以公开年龄)今年二十七岁,各种体裁我都喜欢,在我的文章中可以找到幽默、推理、悬疑、权力斗争等描写手法的影子,这些都是我的写作方式。 但如果说这篇文章有何不同之处,应该就在于它是写正史的。 虽然文中也引用了一些明清的笔记杂谈,但主要还是依据明实录、明史、明史稿、明史纪事本末这些正史来写的,文中大部分内容都是按照正史来展开描写的,连大部分人物的对话也是有来由的,所以我在文章开头说,我也不知道这篇文章算是什么体裁,不是小说,也不是史书,算个四不像吧。 用流行文学元素和小说笔法来写真实的历史,是我的一个心愿,在这个快餐文化和娱乐文化流行的时代,如果仍旧使用二十四史的写法和论述,相信看的人不会很多,而要让更多的人喜欢历史,就必须用他们能够接收的方式,因为其实历史也是很精彩的。 所以我痛恨学究的写作方法,极端痛恨。
|
||
Omni 发表文章数: 280
|
当年明月致新浪博友的一封信 [文章类型: 转载]
当然,在我看来,这篇文章的不同之处就在于它并不是戏说,也不是自己乱编的历史小说(我没那么大胆子),虽然也多有错漏之处,但大方向还是能够抓得住的。
而在写作方式的背后,是我对历史事件和人物的看法,我在文中没有仅仅描写某人干了某事,而是结合史料深入分析,为什么他要做这件事?这件事情对他有什么影响,是什么使他能下这样的决定? 而这些东西是可以在历史中找到答案的,以蓝玉为例,我们可以在史料中找到他洪武五年的失败,也可以找到他一直以来只能充当副手的尴尬,正是这些因素综合起来,才形成了他的性格,才决定了他在深入沙漠之时的犹豫和决断。 只有进行这样的分析和描写,历史人物才能真正成为一个人站立在我们面前,一个有血有肉的人。 我认为,这就是历史人物的灵魂 正是这些活生生的人组成了我们的历史。 历史正是因为人而生动的。 但要说明的是,历史人物的心理是不能瞎猜的,也不能随便地加以演绎,从史料中找寻材料,并进行客观地分析,人物的性格才会生动,否则就会脱离实际,让人觉得不合乎逻辑。 我认为,要写出生动的文章,必须先看枯燥的书,在写作时,查资料是免不了的,明代史料浩如烟海,实在难以取舍,必须经过自己的分析辨别,才能使用。我的房间里,书架上,甚至床上都堆满了历史典籍,那些文言文、竖行字、无标点本让我痛苦不堪,但没有办法,该查还是要查,该找还是要找,即使不对历史负责,也要对自己和读者负责。 而在写作时,我会在现有史料中挑选出自己认为重要的部分,加以多种笔法的修饰和发挥,用我自己的话说,是戴着镣铐跳舞,不能说苦不堪言,也实在劳心劳力,这也正是为什么我每天写两三千字,要花四到六个多钟头的原因。 而每天写作以八百字到一千字为一篇,应该算是我对自己的一种挑战吧,这就要求我必须每天都写,如果有一天停止,可能下面就接不上了。如果一次性写一万字,可能有一千字是废话,而如果一天只写一千字,那么废话就会少于一百字。 我不喜欢写废话,我希望所写的每一个字都有意义,说实话,这种写作方法的压力是很大的,每天有很多网友等着看更新,而一篇更新只有八百到一千字,这就相当于是把很少的文字放到大家面前,供大家评判,没有躲藏的机会,如果写得不好,是很容易看出来的。 要在八百字到一千字内把文章写好,表达一个意思,还要有看点和亮点,实在是无比艰难的事情,每天为了构思那一千字,要经过反复考察,既要立足于史料,分析人物的性格和心理,又要考虑布局构思、甚至于一词一句的运用,并运用适当的描写手法,把枯燥的史料写得好看,最后还要考察上下文的关系和内在联系,因为毕竟是写整个朝代,不是单个故事,要把这些章节串联起来。 有朋友问我,为什么写两千字要四到六个小时,我想,这就是我的答案。 事实证明,读者的眼睛是不会打盹的,如果我稍有放松,就会有人看出并指出来,这也使得我时刻不敢大意。在此也多谢大家的督促,希望更多提出意见。 也有人指责过我的文章,说是用流行文学包裹的历史,是草根历史,我在这里也可以表示一下我的态度: 我一定会把流行和草根进行到底! 我就是希望能够把历史写得好看,写得精彩,让不看历史和长篇的人也愿意看,让小学生也能够看懂,喜欢看。 这就是我的目的。 曾经有一位网友回帖说他把这篇文章给自己的妈妈和奶奶看,她们也很喜欢。 一直到今天,我还是认为,这是对我文章的最高评价。 写作的人要耐得住寂寞,我相信上天是公平的,他不会把写作的灵感和对名利的追求赐予同一个人,在我看来,写作是一种历程,是一个虔诚的信徒的朝圣历程。只有平静安详的心才能写出让人满意的文字,我一直坚信这一点。 写作确实是一件辛苦的事情,我白天要上班,并不轻松,而在每一个夜晚,写作时我都会打开电视,但从来不看,打开电视只是希望在房间中有一些人的声音,仅此而已。写作时候是很孤独的,陪伴我的只有那盏台灯,不过我并不觉得沮丧,因为我知道,自己正在做的是一件有意义的事情。 我还记得五岁时,父亲从他月仅三十多元的工资中,拿出五块钱,毫不犹豫地为我买下那套书时问我的一句话: “你喜欢历史吗?” 当年的我并不知道什么是历史,我只是喜欢那一套书而已。 但二十年后的今天,我认为自己有资格回答这个问题 “是的,我喜欢,非常喜欢” 让更多的人在轻松中喜欢历史,我认为这是一件有意义的事情。 所以无论遇到多少困难,我都一定会坚持下去 因为我知道,我不是一个人。
|
||
littlebird 发表文章数: 863
|
Re: 历史通俗点又何妨? [文章类型: 原创]
"因为我知道,我不是一个人。"
敬爱的Omni兄,此话怎说? 松下问童子,言师采药去.
|
||
Omni 发表文章数: 280
|
Re: 他不是一个人在战斗! [文章类型: 原创]
Littlebird: You didn't see the title "当年明月致新浪博友的一封信", that's not written by me, the letter was authored by "当年明月". But I can still answer your question on his sentence "因为我知道,我不是一个人".
I guess 当年明月 was inspired by Huang Jianxiang's famous comments close to the end of the Italy-Australia soccer game. Huang praised Grosso's heroics by saying "He is not fighting alone! He is not alone!", unfortunately the second part of the original comment in Chinese "他不是一个人" has two meanings. So my translation into English serves the purpose of "disambiguation" (a linguistic term), hehe. That being said, ambiguity is not a bad thing in literature, it can be used smartly for the purpose of pun: (1) In the context of Huang's Theory of "Soul Attachment", "他不是一个人" means "He is not alone", meaning several other great players' souls were attached to Grosso's body during his game-winning play. Similar sentence can be used for 王仕鹏那一记神奇的三分球 in the sensational China-Slovenia basketball game. (2) The second meaning of "他不是一个人" is "He is not a human", Li Chengpeng later extrapolated that meaning to "He is a god!" after Grosso made another great play close to the end of the Italy-Germany World Cup 2006 seminfinal. Of course, in 当年明月's letter to Sina blog readers, only the first meaning was intended!:-) 当年明月 is a very humble and sincere amateur writer, I really like his style. Here he is very modest to say that his composition has been helped by so many friends on Internet, in the context of writing, no souls need to be attached, hehe. He will never be as crazy as Friedrich Nietzsche to even think about the second meaning "I'm not a human, I am a god!".:-)
|
||
卢昌海 发表文章数: 768
|
Re: 历史通俗点又何妨? [文章类型: 原创]
当年明月被迫离开天涯本身也是近来网络上一个很发人深思的事件,我是看到新浪网上有关这一事件的一篇介绍才知道他的文章有多popular的(虽然以前也听说过这个系列)。
宠辱不惊,看庭前花开花落
|
||
like 发表文章数: 170
|
Re: 历史通俗点又何妨? [文章类型: 原创]
虽然只在天涯贴的前两三页多瞟了几眼就暂停了,也先来赞一赞:
学(文)史当如此了得(注意此句的结构)!史学的价值,文科学的价值,当然也没拉下文学的价值——一下子能让人想起很多的价值。 历史高于故事,生活高于戏剧,谐谑高于不谐谑,洞彻高于不洞彻,洞彻心理人性,生活社会,因果联系。。。高于少洞彻了哪一样,纯粹高于不纯粹,流畅高于不流畅,博览强记高于不博览强记——真实,才更能写得好看。 “that's not written by me“ :乍一看一篇长码,也以为是Omni的评论出来了呢,其实该作者的风采在Omni的文章里也常有一露:)
|
||
littlebird 发表文章数: 863
|
Re: 历史通俗点又何妨? [文章类型: 原创]
呵呵,明白了:),你的评论也非常精彩.
因为你这句话使我想起了后人对挪威戏剧家易卜生的评论: "他已不再是一个人,而是一支笔" 松下问童子,言师采药去.
|
||
追忆 发表文章数: 195
|
Re: 历史通俗点又何妨? [文章类型: 原创]
当年明月被迫离开天涯本身也是近来网络上一个很发人深思的事件,我是看到新浪网上有关这一事件的一篇介绍才知道他的文章有多popular的(虽然以前也听说过这个系列)。
----------------------------------------- 昌海大哥,你们说的天涯究竟是指哪一个论坛,我在网上整整搜索了一年多时间,都没找到. 看到有很多,但总不知是哪一个. 非关癖爱轻模样,冷处偏佳,别有根芽,不是人间富贵花;
|
||
大漠孤狼 发表文章数: 623
|
Re: 历史通俗点又何妨? [文章类型: 原创]
想来“昌海大哥”已经睡下了,我越权替他回答吧
天涯=天涯煮酒论史
|
您尚未登陆 | 用户登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