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mni
发表文章数: 280
内力值: 263/263
贡献度: 4868
人气: 688
|
当年明月作品中的局限性 [文章类型: 原创]
我已经将《明朝的那些事儿》迄今为止的所有连载都读了一遍,作者当年明月的文笔非常出众。这样可读性极强的通俗历史作品是值得鼓励的,但我也觉得该作者的历史观还是有一定局限性。该连载和我在大学时代非常爱读的柏杨《中国人史纲》相比,优势在于内容丰富和故事描写的生动,但在形成批判性观点方面比较不足。
柏杨的著作观点新颖而鲜明,他对明朝的看法非常全面而客观。当年明月则过于迷恋军事题材,在对明朝皇帝的看法上不够全面。他对朱元璋的基本肯定态度是有问题的。还是柏杨说的好:
“明政府统一中国,汉人自然地升起一种愿望,认为蒙古统治的黑暗时代已经过去,汉民族自己建立的政府,应该跟历史上若干伟大的王朝一样,至少在开创初期,呈现一片蓬勃祥和的欣欣向荣气氛。这种愿望并不奢侈,然而,中国人的命运太坏,他们所遇到的政治领袖,不是刘邦,不是李世民,而是朱元璋,现实走上一条更黑暗的道路。朱元璋不久就发动有计划地合法屠杀,完全采用七世纪来俊臣的冤狱手段,但残酷的程度,却使来俊臣所作的,看起来好像儿戏。
。。。
然而,仅只屠杀,带给中国人的痛苦,仍是暂时的。朱元璋对中国人最严重的伤害,是他在政治上所作的若干重要措施。中国文化和物质文明,一直到本世纪(十四),都比欧洲进步,但朱元璋使这种进步停止。以致十九世纪欧洲人侵入中国时,中国已堕落成一个白痴般的部落,至少落后三百年,植根于此。
三百年的落后,才是朱元璋和他的明政府的无与伦比的罪恶。我们分下列三项,叙述这罪恶的内容。
一 人权的蹂躏
二 绝对专制制度的建立
三 文化酱缸的加深
。。。
明王朝使中国文化淤塞成为一个酱缸的工具有二:一是文字狱,一是八股文。”
朱元璋还愚昧地首创了“寸板不许下海”的政策,虽然他的儿子朱棣后来暂时解除了禁令而导致了郑和的功绩,但是朱棣死后不久中国又恢复闭关,海外贸易完全成为被动,在印度洋上留下了权力真空。朱棣虽然是个有作为的皇帝,但当年明月对他的评价过于正面化。朱棣并不是一个优秀的统帅人才,五次亲征都不能捕捉到对方主力,予以决定性打击。除了第一次亲征有收获外,其他四次亲征,大军未发,四方皆知,敌人早已坚壁清野。《永乐大典》虽然在整理古籍上功不可没,但并不是什么原创性的典籍,不值得当年明月如此褒奖。就在明王朝还在自满于祖先的古籍时,西方已经开始文艺复兴,很快在科学技术上赶超了中华民族。可以明朝的腐朽对于近代中国从领先变为落后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
整个明朝唯一杰出的君主就是被排挤出十三陵的景泰帝朱祁钰,而他在位时间偏短是那个时代的不幸。
总之当年明月能够消化吸收大量史料是令人敬佩的,他在史料的去粗取精和去伪存真方面明显超过了柏杨老前辈。但其历史观由于缺乏开阔的视野,终究落入了“只缘身在此山中”的限制。而柏杨的《中国人史纲》以同时期的西方历史为参照系,使其作品和Arnold Toynbee的名著一样具有高屋建瓴的气势。因此同样是通俗的白话文历史作品,我预测柏杨前辈在今后时间的考验中终将略胜后辈当年明月一筹。
【最新消息】当年明月的书已经出版,书名就是《明朝的那些事儿》,是位人大的教授写的序,中国友谊出版社出的,这是第一本,好像朱棣还没写完那地儿就结束了,还没网上的多。定价24.80元。
发表时间: 2006-09-10, 21:05:06
|
个人资料
|
|
Omni
发表文章数: 280
内力值: 263/263
贡献度: 4868
人气: 688
|
柏杨历史研究丛书总序 [文章类型: 转载]
一
在九年零二十六天艰难而漫长的岁月里,我埋头整理中国历史的史料,先后完成了
三部书稿,第一部《中国人史纲》、第二部《中国帝王皇后亲王公主世系录》、第三部
《中国历史年表》(另外还有第四部《中国历代官制》,一九七五年春,官员要我们
“快快乐乐过一个端阳节”,把所有的参考书都搜去保管,规定每人不准持有三本以上
的书,所以只写了一半。)一九七七年四月,我回到台北,几经转折,三部书稿陆续地
重回到身边。面对着汗迹斑斑,颜色枯黄了的纸册,我有无限地感恩和热情。
但书稿似乎太多了,从地面几乎直堆到腰际。想到它们在成书之后,每部势将都在
一千页以上,我茫然地忧虑到出版的困难。幸而星光出版社经理林紫耀先生毫不犹豫地
慷慨承当,并为它定名为《柏杨历史研究丛书》,使我由衷地感动。不过三部书稿并不
是按照顺序发排的,而是倒转过来顺序发排的。并非故意或愿意如此,种种原因之下,
只有如此。这只属于小节,当三部书陆续出齐的时候,出版时间的先后,就不重要了。
二
中国历史最使人困扰的是年号问题。年号本是中国在文明史上一大贡献,现代的日
本和古代的越南、朝鲜、南诏、勃海,都是效法中国,使用年号的。但中国的年号却走
火入魔,除了表示纪年的主要功能外,另外还表示祈福、歌颂和改朝换代。一个新政权
兴起;或一个新帝王登极;或发生一件自以为很大的喜庆以及什么理由都没有而只是兴
之所至,都会弄出来一个新的年号。当中国内乱时,列国林立,年号如雨后春笋,目不
暇给,如三八六那一年,中国境内就先后出现了十六个年号。即令在统一时期,年号所
造成的气氛,也十分紧张。如唐王朝第三任皇帝李治,他在位只三十六年,却改了十次
年号。南周第一任皇帝武(上明下空)在位的时间更短,只十六年,却改了十四次年号。
有些时候,甚至一年之中,一改再改,如五二八年,北魏王朝就一口气改了三次。第一
次改元的诏书刚出大门,就第二次改元。第二次改元的诏书刚出大门,接着就第三次改
元,使当时的国人不胜其烦。同时也显示出这种年号制度的严重缺点,那就是,在时间
距离上,造成严重地混乱。我们可以试行作一次检查:元王朝至元元年,到同是元王朝
至元六年,相距几年?一般的答案当然是相距五年。这答案是对的,但不是绝对的对,
事实上它恰恰相距七十七年,因为元王朝有两个至元年号,一个始于一二六四,一个始
于一三三五。再试行作第二次检查:天授三年跟如意元年,以及跟长寿元年,又相距几
年?答案是它们同是六九二年,相距只不过几月。假如考古学家在地下掘出一件古物,
上面刻着“建平元年制造”,恐怕世界上最权威的史学家和最权威的自然科学家都不能
确定它的正确年代,因为它可能是纪元前六年,可能是纪元后三三○年,可能是三八六
年,可能是三九八年,可能是四○○年,可能是四一五年,可能是四五四年,也可能是
五○八年。所以一个现代的中国人,置身于瞬息万变,分秒必争的时代,实在没有继续
埋葬在这种纠缠不清的年号迷魂阵里的必要。我们大胆地绕过年号,采用公元纪年,希
望能简单迅速,而又正确无讹地立即明了历史事件的时间位置。
中国历史上的王朝号和国号是第二个大的困扰。十九世纪时,外国人曾嘲笑中国不
过是一个地理上的名词,引起国人的愤怒。其实在萨了尼亚王国以意大利作为国号之前,
意大利也是一个地理名词。现在斯里兰卡共和国建立,锡兰也同样成为地理名词。事实
上,在二十世纪中华民国建立之前,中国所有的王朝从来没有一个以“中国”作为法定
的或正式的国名。每当一个新王朝兴起,第一件事就是定一个国号,当这个王朝统一中
国时,它的国号就远压在中国之上,如清王朝的正式国号就是大清帝国。当中国陷于分
裂,像南北朝、五代……列国并存,就更谁也都不是中国了。这是一个很重要的景观,
即四千多年历史中,从黄帝到傀儡政权满洲国,中国境内出现了像样的或不像样的共计
八十三个王朝——也就是八十三国和五百五十九个帝王,却没有一个是用“中国”显示
他们的性质的。我们最熟悉的甲午“中日战争”,在正式官文书上却是甲午“清日战争
刀。这种情形,使王朝号、国号,跟年号一样,造成史籍的混乱。因为谁也没有标出中
国的缘故,就发生了谁在中国历史地位上是“正统”的争执,这争执由政治渗入学术,
使从事历史工作的史学家,头上都好像悬着巨斧。司马光在他的编年史《资治通鉴》中,
曾为此费尽唇舌,解释他何以把一些篡位弑君、罪恶昭彰的政权用它们的年号作为正朔,
用它们的王朝作为正统。但他这部价值连城,被后世列为“正史”之一的巨著,如果不
是皇帝为它写了一篇序的缘故,恐怕早被查禁毁版。于是集叛徒、土匪、强盗、恶棍子
一身的朱全忠之类,明明只是一小块土地的割据局面,年号却成正朔,王朝却成为了正
统,因而使中国产生了一种可耻的“成则帝王,败则盗寇”的史观。历史上的忠奸贤愚、
是非黑白,遂大量地受到颠倒、破坏,甚至被恶毒的一笔抹杀。我们现在对所有的王朝
号、国号,以及年号——包括凡是有记载的草莽英雄们,以及他们所定的王朝号、国号、
年号,作一个彻底而广泛的整理,排列出来,由分类而归纳,提供出一个工具性质的参
考资料,可以迅速而简便地找出所需要的答案。同时,我们更作一个从无前例的大胆尝
试。即以“世纪”为单元,以公元纪年为纪年,而将王朝号、国号、年号,置于次要的
地位。我们的国家只有一个,那就是中国。我们以当一个中国人为荣,不以当一个王朝
人为荣。当中国强大如汉王朝、唐王朝、清王朝时,我们固以当一个中国人为荣。当中
国衰弱如南北朝、五代、宋王朝、明王朝以及清王朝末年时,我们仍以当一个中国人为
荣。中国——我们的母亲,是我们的唯一的立足点。所有的王朝只是中国的王朝,所有
的国,都是中国的另一种称谓。我们以“世纪”为单元叙述是强调中国永远存在,不受
任何王朝影响,我们绝不认为后梁帝国是正统,而前蜀帝国是僭伪;更不认为清王朝是
正统,而郑成功是海盗。唐亡,不是中国亡,只是唐王朝和唐政府的覆灭。清亡,也不
是中国亡,也只是清王朝和清政府的覆灭。中国固屹立如故。
发表时间: 2006-09-10, 21:15:16
|
个人资料
|
|
Omni
发表文章数: 280
内力值: 263/263
贡献度: 4868
人气: 688
|
柏杨历史研究丛书总序 [文章类型: 转载]
中国科举制度有它的功能和贡献,但它的副产品之一是,培养出来一个中国所特有
的“官场”社会阶层,在这个社会阶层中,阿谀帝王成为一项主要的课题。表现最强型
的莫过于媚态可掬的加到活帝王头上的尊号和加到死帝王头上的谥号(为了行文便利,
我们用“尊号”包括“谥号”)。上古时候,这些尊号不过一个字两个字,如纪元前十
二世纪周王朝第一任王姬发,不过被尊为“武王”。随着阿谀技术的精益求精,到了纪
元十五世纪之后,如清王朝第三任皇帝福临,他的尊号是“礼天隆运定统建极英睿钦文
显武大德宏功至仁纯孝章皇帝”,竟多到二十五个字,全都是从字典上挑选出来的最美
丽的词汇。有些人从没有当过帝王,也会在他们头上堆砌一大堆帝王尊号,当唐王朝大
祭“玄元皇帝”的时候,没有人知道他就是以《老子》一书闻名于世的哲学家李耳。在
史籍引叙原文的时候,这种尊号更显示出没有原则的一面,像谈到曹操,他一直到死只
不过是东汉王朝的丞相,可是就在正史上,却一会称他是“大祖”,一会称他是“武皇
帝”,混淆的程度,使我们不知道所说何人,又置身何地。我们当然谅解并同情古史学
家的可悲处境,但我们也不掩饰我们的失望。皇后也是如此,从最简单的“王妃”到那
拉兰儿“孝钦慈禧端佑康颐昭豫庄诚寿恭仁献崇熙显皇后”。这个用全力摧毁自己所领
导的清王朝女人,竟拥有这么漫长肉麻当有趣的尊号,使我们忍不住失笑。但我们最大
的苦难不因失望失笑而消除,所以我们所作的是对中国五百五十九位帝王和若干虽没有
实质上当帝王,却被加上帝王尊号的人,以及更多的皇后妃妾和他们所生的数不清的亲
王、公主,作一个地毯式地搜索,将他们的头衔、年龄、在位时问以及他们在皇族中的
关系位置,加以仔细的整理列出,使任何人都可以不必经过辛苦地寻觅,即可对他们的
身世有一个明确的了解。
最后,我只能用非常少的几句话,说明我们的立场,我们立场是中国人的立场。不
同于“奉旨修史”的官员立场,也不同于以王朝为主,以帝王将相为主,以统治阶层自
居的立场——他们把利益所从出的王朝放在第一位,而把中国放在第二位。我们反对
“成则帝王,败则盗寇”的史观,在那种史观上,很多丑恶被美化,很多可歌可泣、代
表中国人磅礴刚强、澎湃活力的智慧和勇敢,却被丑化。如三保太监下西洋,传统历史
责备他劳民伤财,好大喜功,以致史料所存寥寥,我们则认为他是中国第一位最伟大的
海上英雄。我们坚持的标准是国家民族和人道人权,不掩饰污点,犹如美国历史不掩饰
吊人树一样,同时也展示出中国对全世界全人类文明所作的尊严贡献。
中国人了解中国历史,应是天经地义的。可是,很多中国人对中国历史只不过知道
一个片断,而这片断还多半来自小说和戏剧。中国历史书籍之多,占世界第一位,但却
使人有一种杂芜凌乱的感觉。即令把正史能倒背过来,对了解中国历史发展的脉络,仍
没有太大的帮助。何况我们没有时间读完正史,也没有文言文的修养去读正史。司马迁
创造了一种新形式的史籍,这形式在纪元前较简单的社会还可以应付。可是史学家却被
这种形式酱住,一直沿用到二十世纪。更糟糕的是,它被改为断代史。幸好中国的王朝
不断变换,如果像日本那样万世一系,根据“国(王朝)亡才修史”的惯例,中国可能
成为一个没有正式史籍的国家。这些国(王朝)亡了才编纂出来的正史,又不过是一大
堆人物传记的合订本,而这些传记,又多半取材于该人物的墓志铭、行传、家谱之类的
一面之词。以致数千年来,墓志铭在中国文学史上,占重要的地位。凡是善于阿谀死人
的作家如唐王朝的韩愈,都享有相当地位和相当财富。墨索里尼的儿子在纪念他父亲的
文章中说他父亲。“喜欢古典音乐,看见我开始弹钢琴时,非常高兴。他为人极为和蔼,
对人更是温柔。”我们不认为墓志铭、行传、家谱之类所提供的资料,全都比墨索里尼
的儿子所提供的,更为可信。所以,我们在采用正史资料时,都一一加以判断。
三
意不尽而言不能不尽,最后,我愿述及我对丛书处理的愿望。我虔敬地把第一部
《中国人史纲》献给孙观汉先生。第二部《中国帝王皇后亲王公主世系录》赠给梁上元
女士。第三部《中国历史年表》赠给陈丽真女士,用以表达我无穷的谢意。
我和孙观汉先生——这位世界闻名的物理学家,迄今还没有见过面,但我集合全世
界感恩的言语都表达不尽我的内心。像我这样渺小的人物和离奇的遭遇,不过是大时代
中的一粒灰尘,随风飘荡,微不足道。但孙观汉先生,亘古以来,却只此一人。有人把
孙观汉先生比为左拉,但孙观汉先生比左拉更伟大更艰苦。他像大海中的一叶孤舟,为
营救一个从未见过面的朋友,付出他的眼泪,尊严、时间、金钱和健康,而且十年如一
日。更主要的是,他的道德,勇气,不仅是为我一个人,而是对祖国一片丹心和对人类
一片爱心。西方有句谚语说:“为朋友死易、找到一个值得为他死的朋友难。”而我找
到了,这是我的幸运,也是我的光荣。苍天可鉴,为孙先生,我死而无恨。
我和梁上元女士相识时,她还是一个发与耳齐的女学生。她第一次给我写信,那么
流畅和那么有深度,使我震惊。可是九年零二十六天之后,她到台北飞机场接我归来的
时候,已是大学教授了。年龄、知识、智慧和社会经验的增长,使她更坚定对我的帮助
——包括精神的和物质的,也更坚定她对民族的爱、对人道的爱和对人权的尊敬。她的
品格可以在一件事情上显示出来,她是一位孝女。
陈丽真女士是我的读者之一,十五年前她第一次来探望我之后,她就成为我的学生。
在我的家庭破碎、妻离子散之际,她一直照顾我的生活,探望我,给我寄衣服食物,末
了还为我作保。她为了帮助我,曾遭受到其他朋友所没有遭受到的风暴打击,几乎使她
精神失常;但经过无数次恐惧哭泣之后,她没有放弃她的初衷,使我在孤寂中,仍享有
人生的温暖和友。情的慰藉,那是使我活下去的最大支持。
四
丛书是我在火炉般的斗室之中,或蹲在墙角,或坐在地下,膝盖上放着用纸糊成的
纸版和着汗珠,一字一字的写成。参考书的贫乏使我自惭,但我别无他法。而且心情惶
惑,不敢想像这些艰难写出的书稿,会遭受到什么命运。所以不可避免地会错误百出,
唯有乞求方家指正。
现在,总算陆续地付梓,当丛书出齐之日,我觉得我对我的民族和对我的朋友;已
尽了我最大的责任和献出我最大的感恩。
一九七七年八月二十日于台北
发表时间: 2006-09-10, 21:17:41
|
个人资料
|
|
gauge
发表文章数: 596
内力值: 375/375
贡献度: 8310
人气: 1396
|
Re: 当年明月作品中的局限性 [文章类型: 原创]
赞一个。的确该书对于已经写出来的明朝的几个皇帝,特别是朱八,从总体上看是持肯定态度的。
发表时间: 2006-09-11, 06:14:12
|
个人资料
|
|
卢昌海
发表文章数: 768
内力值: 416/416
贡献度: 7898
人气: 1737
|
Re: 当年明月作品中的局限性 [文章类型: 原创]
已经出书了?我看到作者博客上说正在对第11-50节进行修改,迄今(两个多月了)尚未上传修改版,不知书中的内容是旧的还是新的。
宠辱不惊,看庭前花开花落
去留无意,望天空云卷云舒
发表时间: 2006-09-11, 09:57:54
|
个人资料
|
|
sage
发表文章数: 359
内力值: 334/334
贡献度: 5130
人气: 237
|
Re: 当年明月作品中的局限性 [文章类型: 原创]
一 人权的蹂躏
I am not which dynasty is better in this regard.
二 绝对专制制度的建立
again, I am not sure which dynasty is better.
三 文化酱缸的加深
I think this originated from Qin2 dynasty.
I don't think Ming2 Yue4 will disagree with any of these. On the other hand, he might be referring to some other aspects of governing.
发表时间: 2006-09-11, 12:07:52
|
个人资料
|
|
kanex
发表文章数: 447
内力值: 254/254
贡献度: 2295
人气: 516
|
Re: 当年明月作品中的局限性 [文章类型: 原创]
Well, Tang is better than Song, and Song is better than Ming.
Récoltes et semailles
发表时间: 2006-09-18, 03:26:55
|
个人资料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