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enring
发表文章数: 218
内力值: 177/177
贡献度: 793
人气: 66
|
留美女博士生论文登《自然》杂志 [文章类型: 转载]
中国留美女博士生论文登上国际权威刊物《自然》
孙轶如,一名复旦大学毕业的女生,如今在美国普林斯顿大学攻读博士。日前,以她为第一作者的论文刊登在国际权威科学刊物——《自然》。英国BBC对此作了报道,称她发明的OLED发光器“使传统的照明器件黯然失色”。11日记者越洋连线了这名“聪明的中国女孩”。
孙轶如是复旦大学98级理科基地班学生,2002年被美国赖斯大学录取,攻读应用物理。2003年,她成为普林斯顿大学博士。作为电子工程系的博士生,孙轶如还进入了美国工程院院士弗里斯特领导的研究组。
“弗里斯特是OLED领域的知名学者,没有他,就不可能有这篇登上《自然》杂志的论文。”孙轶如说。
OLED,中文名为“有机发光器件”,《自然》杂志预测,OLED灯将在2010年前后进入市场。孙轶如为第一作者发表在《自然》上的论文表明,他们的发明标志着OLED灯的技术取得了突破,已具备取代白炽灯、荧光灯的市场潜能。
除了大幅节能,OLED技术还有更多应用空间。孙轶如笑着说:“今后,你们报社的报纸不必用纸了,读者只要用OLED阅读器下载,看的时候打开,不看了就像纸那样折叠或卷起来。”
英国BBC新闻社的报道称该发明“相当于彻底重发明了白炽灯”,“使传统的照明器件黯然失色”。
在谈到最新的研究进展时,孙轶如表示,她正在进一步提高OLED灯的效率,并延长它的寿命。在今年新近出版的美国《科技评论》杂志上,孙轶如的又一项成果上榜。
孙轶如表示,她拿到博士学位后会争取进入美国企业工作一段时间,提高研发实用产品的能力。“据我所知,国内OLED的研发也开展得如火如荼,复旦、中科院、上广电等都在做,我想到时候自己也能助一臂之力吧。”电话里,孙轶如的话显得真诚、自信。
Nunquam praescriptos transibunt sidera fines
发表时间: 2007-02-27, 01:08:07
|
个人资料
|
|
henring
发表文章数: 218
内力值: 177/177
贡献度: 793
人气: 66
|
Re: 留美女博士生论文登《自然》杂志 [文章类型: 转载]
新闻人物:从被骂哭到“聪明的中国女孩”
16年国内寒窗,7年海外游学,孙轶如成功背后的艰辛,只有她自己才能真切体会。
孙轶如的老师、复旦物理系教授侯晓远说,他对小孙的关注始于一道试题。大二时光学课班上只有两名女生,小孙是一个。侯教授说,"有次考试,另一位老师出的一道题太难了,我都做了很长时间才做出。没想到,有3名学生把这道题目做对了,孙轶如就是其中一个。
据孙轶如透露,她现在的“老板”弗里斯特是个“可怕的老头”,对学生非常严格,批评起来不留情面。在做后来登上《自然》的那组实验时,研究组成员每天最早也要在凌晨1点睡觉,通宵工作是家常便饭。从小到大生活在赞扬声中的孙轶如,被弗里斯特骂哭过多次。而如今,这位美国科学家已对这个娇小的姑娘和气了许多,称她为“聪明的中国女孩”。
[img]http://www.sh.xinhuanet.com/2007-02/12/xin_47020412150707803165.jpg [/img]
Nunquam praescriptos transibunt sidera fines
发表时间: 2007-02-27, 01:22:07
|
个人资料
|
|
henring
发表文章数: 218
内力值: 177/177
贡献度: 793
人气: 66
|
Re: 留美女博士生论文登《自然》杂志 [文章类型: 转载]
Nunquam praescriptos transibunt sidera fines
发表时间: 2007-02-27, 01:23:23
|
个人资料
|
|
littlebird
发表文章数: 863
内力值: 310/310
贡献度: 3683
人气: 420
|
Re: 留美女博士生论文登《自然》杂志 [文章类型: 原创]
做实验研究的容易成功
松下问童子,言师采药去.
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
真是很惭愧,偶就是那位问路人
发表时间: 2007-02-27, 07:22:20
|
个人资料
|
|
littlebird
发表文章数: 863
内力值: 310/310
贡献度: 3683
人气: 420
|
要想尽一切方法把自己的工作与实验结合起来 [文章类型: 混合]
要想尽一切方法把自己的理论研究工作与实验和应用结合起来。
我在上面说了一句“没头没脑”的话,现全面补充,2006菲尔茨数学奖有两位(Andrei Okounkov,Wendelin Werner)的工作就和应用数学和物理(相变,逾渗理论,概率统计等)明显有关。
“Dr. Okounkov’s work has found use in describing the changing surfaces of
melting crystals. The boundary between melted and non-melted is created
randomly, but the random process inevitably produces a border in the shape
of a heart.
Dr. Werner, born in Germany in 1968, has also worked at the intersection of
mathematics and physics, describing phenomena like percolation and shapes
produced by the random paths of Brownian motion.“
美国在中学阶段就使一些有天赋的学生进入贝尔,西屋等实验室从事实际问题的研究工作,并鼓励学生进行航天搭载的实验设计。而中国在近几年才开始做这样的教育,但已初见成效。
“《自然》在6月22日出版的最新一期上刊登了由中国科技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本科二年级学生刘可为担任第一作者的论文《一个兰花的自发授精策略》,并在刊物的封面上对文章作了特别推荐。这篇文章在生命科学研究领域里的独特价值。
这篇论文在世界上首次揭示了一种植物繁衍进化的新途径——不借助任何外部媒介完成的植物自花传粉。长期以来,人们对植物自花传粉机制的认识是必须通过风、昆虫、重力等外部传递媒介来实现,而一旦生态环境发生变化,这些外部媒介全部丧失后,植物将如何实现正常繁衍进化或是就此消亡,一直没有定论。
早在2002年,还在深圳一所中学高中就读的刘可为有幸进入深圳国家兰科植物种质资源保护中心学习研究。善于观察的刘可为由此发现了一种异常的现象,从云南思茅热带雨林地区引进的一种兰花品种——大根槽舌兰在密闭的温室中,在没有风、昆虫等任何外部传递媒介的情况下,竟然能依靠其雄性花药的花柄自体转动360度,将花粉团送入同一朵兰花的雌性柱头腔内,从而完成繁衍进化的最重要步骤。
深圳国家兰科植物种质资源保护中心的首席科学家刘仲健和清华大学深圳研究生院教授黄来强等专家,正是根据刘可为的这一发现,进一步通过长达4年的试验研究证明了这种自花传粉机制是在干旱季节开花的大根槽舌兰繁殖进化的唯一途径,并进一步揭示出一些特别的植物物种在缺乏风、昆虫等传统传粉媒介的恶劣生态环境下,能够主动适应环境的演变,从而为研究植物的进化机理、揭示自然界进化的秘密开辟了一个崭新的方向。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今年19岁的刘可为自小生活在“花草世界”,父母都是深圳市园林集团的园林工艺师,独特的家庭环境、姹紫嫣红的花草从小就诱发和培养了刘可为观察大自然的浓厚兴趣和过人的观察判断力,特别是对各种植物生长变化的观察与研究,可谓“一举一动皆有心得”。2004年,他以优异成绩考入中国科技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继续从事与植物相关的生命科学知识的学习和研究。”
松下问童子,言师采药去.
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
真是很惭愧,偶就是那位问路人
发表时间: 2007-03-02, 08:55:27
|
个人资料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