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时刻刻》观后

新用户注册 | 用户登陆 | 刷新
论坛嘉宾: CoolingRib Omni

冷月


发表文章数: 48
内力值: 89/89
贡献度: 55
人气: 84

《时时刻刻》观后 [文章类型: 转载]

时时刻刻的重复,时时刻刻的绝望

作者:halleybachelor

  不同时空的人物事件交错,明显的意识流倾向,看完好一会儿还无法回过神来,不知道如何理清头绪去理解导演的意图,抽象的片名也让人摸不着头脑。

  前三十分钟根本搞不清这三个时空中的故事有何关联,后来才发现一切都是用一本书联系在一起的。尽管2001年的那个故事跟《戴罗薇夫人》没有直接的联系,但克拉利萨明显就是书中描述的戴罗薇夫人的现实版人物。写书的人、读书的人、书中的人,三者的经历有着太多的类似之处,也进行着互相的人格认同,所以也在通向宿命的结局。这就是所谓的艺术来自于生活而高于生活,文学和现实之间是互动的关系,一方面作者的生活经历影响着书中人物的思想感情,另一方面书中人物的思想感情又能够感染作者和读者的心灵。

  一开始三个女主角都是面向床外侧卧着,很大程度上说明了她们生活上的空虚无助,以及无法为家人所理解。弗吉尼亚和劳拉都痛苦地承受着丈夫的爱意,而克拉利萨是在把她的爱意强加于前夫身上。她们都提到了自杀,弗吉尼亚最终走向了湍急的河流,劳拉曾一个人在旅馆进行思想挣扎(在她的幻觉中河水把她淹没),而理查德当着克拉利萨的面从窗口跳下。三个人无疑都有着同性恋情结,弗吉尼亚和她姐姐、劳拉和女邻居、克拉利萨和同居室友,理查德也可能是因为同性恋而得了艾滋病。当弗吉尼亚决定让戴罗薇夫人不死的时候,镜头跳向读着她的作品的劳拉,她也放弃了寻死的念头。她们的情感通过一本书相互渗透,无可避免地导致了命运的轮回。

  有一个问题是电影并没有明确提到片中人物的痛苦到底是来自哪里,自杀又是为了什么。三位主人公无疑都过着相对优越的生活,可能是物质世界的丰富凸显了精神世界的空虚。弗吉尼亚和劳拉有着爱着她们的丈夫,但她们都无法面对现实生活的琐碎,承担起女主人的角色。而理查德其实早就丧失了生存的勇气,却不得不在克拉利萨期待的眼神中继续挣扎。他们的现实存在都只是为了满足他人的爱意与责任,而无法成为真实的自己。所以最终他们都选择了死亡或者离开,有时候死亡意味着真正的自由,而离开等同于彻底的解脱。就像弗吉尼亚姐姐的孩子们发现了一支垂死的小鸟的时候,他们的母亲说也许让它死去更好。

  我忽然意识到这是一种普遍的人性悲剧,每个人都无法逃脱观众期许的目光和偏执的关爱,不忍心令他们失望心碎,以至于不得不违心地去扮演另外一个人。就像米兰昆德拉所说的那样,在那永劫回归的世界里,无法承受的责任重荷,沉沉压着我们的每一个行动。我们过早地从前人的经验中预知了自己的宿命,只能绝望地徘徊在时间的河流里,永远重复着那些时时刻刻。

发表时间: 2007-06-01, 10:47:37 个人资料

zyyzsh


发表文章数: 78
内力值: 129/129
贡献度: 450
人气: 56

学术成员

Re: 《时时刻刻》观后 [文章类型: 原创]

他们的现实存在都只是为了满足他人的爱意与责任,而无法成为真实的自己。

我们过早地从前人的经验中预知了自己的宿命,只能绝望地徘徊在时间的河流里,永远重复着那些时时刻刻。

----------------------------------

这些话比较有共鸣,对于第一句,我想说,我们只要一开始就努力学着做自己,不为别人而活,就可以避免自己的很多痛苦,也避免对别人造成很多痛苦。

但是最后那句,却是我们无可避免的。所以我在某论坛的签名档一直是“啊,你那SB的一生”。即使已经知道这一生是SB的,可是自己还偏偏令人绝望得年轻,还要慢悠悠地走完整个冗长的一生,被前人经历过的换汤不换药的琐事烦恼着,体验每个意料之中的痛苦和快乐,这使得整个人生更加得有悲剧性,或者说我所指的“SB”。

i am thrilled by my results for many times,obviously God preserves a way for human to do research

发表时间: 2007-06-02, 01:19:13 个人资料
您尚未登陆 | 用户登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