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来谈谈以前读过或是翻过的几本书。
首先是《尔雅》。这是汉代小学之一,是本字典一样的东西。大家肯定觉得很枯燥无聊,但其实其中有些段落很有趣,譬如关于天文历法的。你翻开《资治通鉴》,很容易看到诸如昭阳大荒落、上章困敦还有玄黓阉茂之类的词。这些词的意思初看恐怕没有人能搞懂,但一翻《尔雅》的相关段落及注释就明白了。这是古代人的一种记时间的方法,和大岁星有关。前面的昭阳、上章、玄黓之类对应于甲乙丙丁之类的十地支,譬如昭阳对癸,上章对庚,玄黓对壬,后面的大荒落、困敦、阉茂对应子丑寅卯之类的十二天干,譬如大荒落对巳,困敦对子,阉茂对戌。合起来可以记六十年,其后重复。大岁是古人假设的与岁星(土星)相对的星名,运动方向与岁星相反,古人认为它十二年绕天一周,于是将黄道附近一周天分为十二等分,每一份对应一个天干。这些知识都是很有趣的,还有关于各种山水、草木和鸟兽的,古人分类很细,参看《尔雅》就知道了。另外对《尔雅》印象比较深的就是其在释义上经常用一个词在多个地方为其他词作训释,因为这种词一般都有多种意思,不过似乎偶而他们也会居于被解释的地位上。
其次来讲讲商务出版社出的丁山的《古代神话与民族》。这本书我似乎在转移的时候遗失了。它其实是本论文集,搜罗了丁山相关的论文。前面《自序——从东西文化交流探索史前时代的帝王世系》很值得一看,对历史的评论相当中肯。这本书最有趣的地方是从联系的观点看待历史,譬如我记得他揣测昆仑山就是印度经典中的须弥山,理由之一就是昆仑山古称西俞,与须弥发音很像,当然还有其他证据,譬如有张表,逐点列举了印度经典中的须弥山和我们描述的昆仑山的特点,加以对比。另外我记得丁山在其中还提出了古代楚地与印度有交流的观点,《三坟》就是印度的《三吠陀》,还有古人神话中的祖先其实可能是反应气候和自然现象的观点。我最推荐看的文章是《新殷本纪》。其中丁山以当时的认识水平重写了商代的历史,用的是文言,沉着严谨,精炼严肃,还加了必要的注释。强烈推荐一读。
不过我总觉得丁山的研究方法太一致,以至于我多读几篇觉得有些乏味。另外,对相关问题有兴趣的同学可以参看商务出版社出的论文集《九州》(第三辑),讲的是先秦历史地理。我推荐它是因为我读过其中的几篇文章。
我打字很慢,才介绍了两本,已搞得很疲乏了。如果有人对古人、古史、古地理有兴趣,我们再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