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 第十三回《五湖废人》,黄蓉与陆乘风江上合唱之曲,为南宋朱敦儒的《水龙吟》,全词如下:
水龙吟
朱敦儒
放船千里凌波去,略为吴山留顾。
云屯水府,涛随神女,九江东注。
北客翩然,壮心偏感,年华将暮。
念伊嵩旧隐,巢由故友,南柯梦,遽如许!
回首妖氛未扫,问人间,英雄何处?
奇谋报国,可怜无用,尘昏白扇。
铁锁横江,锦帆冲浪,孙郎良苦。
但愁敲桂棹,悲吟梁父,泪流如雨。
注1 吴山,指江苏境内之山。
注2 神女,传说为天帝之女,曾助大禹治水,后化为石峰。
注3 九江,长江也。此处“九”为泛指,因长江为众水汇流,故此处称之为“九江”。
注4 伊嵩,指洛阳附近的伊阙、嵩山。
注5 巢由,指巢父与许由,皆为唐尧时隐士。
注6 南柯梦,出自唐代李公佐的《南柯太守传》,写某人醉后梦入大槐安国,官任南柯太守,二十年享尽荣华富贵,醒后发觉原是一梦。此与黄梁梦类似,皆喻人间浮华之虚幻。
注7 白羽,羽毛扇,此处代指指挥众军之主帅。尘昏白羽则喻将帅被掣肘。
注8 铁锁横江,指三国时晋灭吴之事。时为公元279年,晋武帝司马炎下令伐吴,王浚乃率水师沿长江东下,向金陵挺进。吴主孙皓横铁链于长江,企图阻碍晋军,但王浚用麻油烧断铁链,长驱直入,吴国遂亡。
注9 桂棹,船桨也。
注10 梁父,即梁父吟,古时齐鲁歌谣,讲述春秋时齐相晏子以二桃杀三士的故事。诸葛亮便“好为梁父吟”,盖以晏子自许也。
解:朱敦儒此首《水龙吟》作于靖康之难后。作者于逃难途中目睹河山破碎,悲愤不已,一种忧时伤世之情乃形诸笔端。近人王国维于《人间词话》中引用尼采之言曰“一切文学,余爱以血书者。” 盖诗人词客内心若遭外境之沉重撞击,则不平之气发诸于外,往往真性情毕现,而能打动读者。敦儒此词,即为“以血书者”。书中黄蓉唱毕此词上半阕时,“眼中隐隐似有泪光”,不为无因。全词起首言作者乘船顺江而下,因心情沉重,只能略顾吴山。此时江面波涛滚滚,江上白云片片。作者从北国逃难至此,回想自己空有壮志,但报国无门,而年华渐渐老去。又想到隐居在洛阳附近的朋友,真感到人生如梦。回首中原,金兵依然盘踞,此时能复国的英雄何在?可惜能运筹帷幄的人才都被排挤。想想吴国将亡时不也如此吗?即使铁锁横江,也无法阻挡敌人的步伐。山河破碎,身世飘零,每念及此,吾人唯有愁敲桂棹,悲吟梁父而已,然诸葛武侯安在哉?
7.第十三回《五湖废人》,“黄蓉道:‘张于湖的《六洲歌头》中言道:‘闻道中原,遗老常南望。翠葆霓旌。使行人到此,忠愤气填膺,有泪如倾。’也正是这个意思呢。”此处黄蓉引用南宋张孝祥的《六洲歌头》,全词如下:
六州歌头
张孝祥
长淮望断,关塞莽然平。征尘暗,霜风劲,悄边声。黯销凝。
追想当年事,殆天数,非人力,洙泗上,弦歌地,亦膻腥。
隔水毡乡,落日牛羊下,区脱纵横。看名王宵猎,骑火一川明。
笳鼓悲鸣。遣人惊。
念腰间箭,匣中剑,空埃蠹,竟何成。时易失,心徒壮,岁将零。
渺神京。干羽方怀远,静烽燧,且休兵。冠盖使,纷驰骘,若为情。
闻道中原遗老,常南望,羽葆霓旌。
使行人到此,忠愤气填膺。有泪如倾。
注1 长淮,淮河也,靖康后宋金之分界线,东以淮河为界。
注2 洙泗,洙水与泗水,流经山东曲阜。
注3 膻腥,指牛羊的腥臊气味,因北方游牧民族多以牛羊为食,故此处代指金兵。
注4 区脱,古代北方民族在边境上所筑土室,供侦察之用。
注5 名王,指金兵将领。
注6 神京,指北宋首都汴京。
注7 干羽,古代舞者手中的道具。传说虞舜时,有苗族不服,舜并不动用武力,乃大修礼乐,令人“舞干羽于两阶”,如此以德感化,有苗乃服。
注8 若为情,即情何以堪。
注9羽葆霓旌,即饰以鸟羽的车盖和彩旗,为皇帝的仪仗。
解:张孝祥号于湖居士,故又称张于湖。于湖词风气势豪迈,挥洒自如,接近苏轼。清人陈廷焯在《白雨斋词话》中称此词“淋漓痛快,笔饱墨酣”,它确实颇能反映张孝祥词风豪迈的一面,而六洲歌头词调音节短促,很适合此类作品。南宋孝宗极想有所作为,但此时已无岳武穆,而金国当值之君又非庸主,故孝宗屡次兴兵,多遭败绩,于是意志动摇,为主和派左右,与金国商谈议和。于湖此词即针对此形势而作。词人举目远望,见淮河南岸防线一带草木茂密。此时霜风猎猎,征尘暗淡,边境一片荒凉,对此情景,词人岂能不黯然神伤?追想当年靖康之耻,大概是天意所致,非人力能挽回。如今孔夫子的故乡,本为礼乐之地,却为蛮族所占。一水之隔,昔日耕稼之处,已变成游牧之乡,只见朵朵帐篷,遍布平野,金人赶着牛羊进出。金将率兵夜间围猎,猎火照野,笳鼓凄厉,令人惊心。山河虽在,国家已破,而吾人空有杀敌之器,却只能任其被尘封虫蠹,可是时不我待,壮心易老,年华虚度,而汴京更显渺不可及。 可叹朝廷上下如今东施效颦,一味主张以德服人,罢兵求和,谈判的使者纷纷奔走道路,在金国受尽屈辱,此情又何以堪!闻道中原遗老常常翘首南望,王师何时北定中原?想到他们年年失望,而吾辈只能空怀满腔悲愤,禁不住泣下如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