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沪观感

新用户注册 | 用户登陆 | 刷新

元江


发表文章数: 86
内力值: 137/137
贡献度: 794
人气: 120

学术成员

标题: 回沪观感
作者: 元江

- 洋山港 -

四年前回沪,去了位于人民广场边上的上海发展规划馆,看了上海发展规划的模型。除了高楼林立的市区规划,还有两个大项目,一个是浦东机场,已经完成,一个是洋山港和东海大桥,即将开工.我当时曾在网上介绍过洋山港工程.前不久,从网上知道洋山港二期工程已经竣工.心中想着不知道造成的东海大桥到底有多么雄伟。前两天,有同学驾车带我到洋山港参观游览。车子在A20(外环线)开了几十分钟,转上A2,直通洋山港。

到了东海大桥入口处,有两种选择。一种是换乘一小时一班的旅游巴士,开过东海大桥参观洋山港,每位乘客花20元。另一种是办理通行证,就可以自己驾车通过东海大桥,但是办理通行证费时费力,于是,我们找了一种灰色服务。由当地认识的人,交250元,坐一个人在我们车上,此人负责一路上通关过卡,我们就可自己驾车上东海大桥.

车子开上东海大桥,感觉非常平稳,东海大桥32.5公里长,高低起伏.并且弯成一个S形,以加强桥梁的抗风浪能力,桥上限速80公里,据称,常有警察躲在隐蔽处,截击超速车辆.大桥实行全程监控,但是这个监控系统不监测超速违规,只负责监察停驶车辆,大桥上不允许车辆停下.

走完大桥到达洋山港,几十米高的塔吊林林总总有上百台之多,气势极其雄伟.洋山港利用大洋山,小洋山,诸岛构成,有些岛边填出大片平地延伸入海.我注意到在大桥上,来来往往的集装箱车子并不象想象中那么多.陪游者解释.洋山港总共要建52个泊位.现在只是刚刚建成了两个泊位,粗略算一下,如果它的52个泊位全部建成,那么 大桥上的集装箱车辆的密度将增加26倍.大桥加洋山港一期工程只化三年半时间,这种效率恐怕只有在上海才见得到,当然接下来的使用洋山港将检验工程的可靠性。

我一直有一个问题,那就是上海和浙江是怎样在洋山港问题上达成妥协的.这次陪游者告诉我,所有的投资,开发,管理,运营全部由上海负责,浙江以大小洋山岛入股,浙江和上海三七分成.回想到在新民晚报上读到的关于汪道涵对洋山港的设想以及当时浙江省要把上海作为北仑港的腹地.不禁感慨万千.经济利益的分配永远是各阶层,各地域,各个国家之间的主要议题.我很高兴看到这种利益的分配能够通过谈判达成妥协,而不是把整个工程给耽误了。

东海大桥的芦潮港一端,正在建造一个临港新城,提供各种与港口设施配套的服务,估计居民人数要达到70万人,南汇区区政府据说也要搬来此处.

离开东海大桥,原路返回.到罗山路转入浦东,在桃林路,灵山路路口,有一饭店名为丰赢会,原名:打破砂锅,有很好的砂锅菜。我们三人花188元,点了猪尾巴,黄鱼鲞,凉拌肚尖.酒香草头,什锦砂锅.每人一份酒酿圆子. 点了一瓶啤酒,美味佳肴,回味无穷.

- 贫富差距 -

总是听说现在国内贫富差距自改革开放以来不断拉大,已经到了引起社会不稳定的地步,“构建和谐社会”的新方针于是应运而出。

在中国的政治变革中生活过几十年,历史的经验表明,政府的许多提法,政策听上去总是不错的,可是实行的结果往往不如人意,要么是预期的目标没有达到,要么是引起新的问题。这次的“构建和谐社会”不知道最终会成什么样子。

老百姓的生活无非是衣食住行。我上两次回去,把了解到的低收入换算成买多少斤肉,与我们当时在中国的收入可以买到的多少斤肉来比较。我发觉只就吃来讲,现在的低收入人群的日子比起我们那时的正常收入人群的日子都有相当程度的提高。

这次在上海,有个新发现,饭店等服务行业的窗口上,随处可见招聘广告,有一家很大的饭店,写明八百元工资包吃包住。所吃过的饭店,几乎清一色外地来沪的小妹,包括机场中的餐饮服务员。我想这个现象一方面是由於上海的经济活动在扩大,另一方面是上海独生子女政策执行的结果,缺少年轻的劳动力。三十年前的上海,本地的青年连一个月二十四元工资(一周工作六天)的生产组的工作都找不到。

走了一些购物广场,恒隆,中信泰富的衣衫都是顶级名牌,动辄以万计,比纽约第五大道的标价都贵。次一等购物广场中,衣衫大都为二线品牌,一样是很好的料子,做工,价格通常以千计,比如徐家汇的汇金和东方商厦。中国国内的好牌子衣服以百论价,如果不讲究牌子,则以十论价的衣服也多得很。

上海的公共交通很发达,价钱也便宜,市区不大,自行车或电瓶车也是便利的选择。

总之,如果讲上海存在贫富差距的话,应该是相对的贫富差距而不是穷人活不下去的贫富差距。最能让人感觉到的这个相对的贫富差距恐怕就是在上海买房子了。衣食住行里的住其实不专指买房子,租屋也是住,上海现在的房租很低,只求有个住处是不成问题的。但是要置产的确是困难,不要说做服务员的小妹卖不起,就是有三五千月薪的白领也很困难。另一方面,上海又有许多豪宅,广告做得铺天盖地,好点的别墅或公寓以千万论价,有几所甚至以亿论价。同在上海,在这种买不起房和豪宅的对比下,自然会认为自改革开放以来上海的贫富差距已被拉大到不可忍受的地步。问题在于这个贫富差距真是在改革开放政策下“拉”大的么?这次我做了些许了解,发觉这其中有些误解。

- 移植而来的贫富差距 -

贫富差距到处都存在,上海的贫富差距达到令人瞩目的地步主要还是因为房子。听说上海最好的别墅在佘山一带,我请家人开车带我去佘山一游。佘山一带果然是别墅成群。紫薇楼盘内有上亿叫价的别墅,最贵的是佘山世贸,有一栋别墅叫价2。4亿。一个高尔夫球场2,700亩,其中疏疏落落地造了九十套房子,最近一期推出,每栋都要二三千万,老虎伍兹与这个楼盘签约,要去打三次高尔夫球的比赛。浦东陆家嘴的豪宅(汤臣一品,盛大金盘),浦西佘山的别墅,对生活在上海的普通人来讲完全是不可想象的奢华。不过有趣的是,大多数别墅里主人都不在,忙于在外捞钱?只有佣人和狗住在这些别墅里。

我想知道到底是什么样的人买下了这些别墅,不过这些信息是轻易拿不到的。我只知道有一处楼盘内,金利来的老板有一大别墅在内。

机缘凑巧,亲戚中有个后辈在一处别墅内做销售,于是向他打听这些几百万,上千万的别墅都有谁来卖,上海本地的占多少比率,据他说,大多是台港澳的来买,其次多的是东南亚等地的华人,再就是外地的老板和外资公司派回的华人,上海本地的百不见一。

了解了这些情况,我对现在观察到的贫富差距有了一个比较贴近实际的认识。

改革开放之初,整个社会的基本情况是穷,穷得可怕。比起香港来,穷,比起台湾来,穷,比起谁来都穷,邓小平说了“贫穷不是社会主义”,于是有改革开放。

上海的改革开放启动时,缺乏资金,当时的市政府想了个办法,把土地的使用权和所有权分开,以七十年的土地的使用权为条件,引外资进来上海参于城市改造。这一段经历在NHK拍的“上海拆迁悲喜剧”中提到过。当时估计(约九三年)本来需要一百年才能完成的城市改造,经引进外资后可缩短到十年。果然,十年后上海完全有了新面貌。但同时,跟随着外资而来的是外国富裕的生活方式,本来存在于上海-香港,上海-台湾等地的贫富差距现在共存于上海,于是对比强烈起来。

据说,在香港,一千万港币买一个100平米的公寓,如果把这样的公寓卖掉,搬到上海,三四百万买个别墅或高级公寓,剩下的钱可以一直支持到把孩子培养长大。知道有个朋友就是这样做的。

碰到一个在加州读完大学的台湾女孩,她父亲原来在台湾是个小老板,现在生意完全在大陆。那天她说要到静安寺去看房子,有人告诉她,静安寺的房子可是天价,她笑了笑说,是贵,可是台北更贵。

上海的确存在贫富差距,可是贫富差距并不一定就是被“拉”大的,而是本来就存在的中国和别处的贫富差距在上海找到了表现午台,至少在房子上反映出来的差异是“移植”为主的。上海的老百姓在这个“移植”过程中得了益,几百万个煤球炉子换成了厨房,几百万个马桶换成了卫生间。上海老百姓也付了代价,现在住得远了。

蔡嘎亮的说法“住内环以内的讲英语,住内环到中环的讲普通话,中环到外环的才讲上海话”。

- 医疗难 -

听说现在看病贵,医生发财。这次回去找了个原在这一行的人问了一下。她说,上海的医生有过很短一段发财时期,马上就给管死了。

是这样的,医生发财一个办法是靠药,开药方时多开药,开贵的药,开提成多的药。后来上面来了个规定,医,药分开,也就是说医院卖药得来的钱,不能归并在医院的总帐里,而是单独列帐向上交钱。这就是谁,不管医生开什么药,由卖药里得来的好处与医生的收入无关。这一条路子就此断了。

医生(医院)发财的另一条路子是作各种医疗检查,于是病人一到医院就是验血验便拍片,如果转医院,这一套医疗检查又是从头作起。针对这种情况,上面来了个规定,凡一处所作医疗检查,其结果在各个医院均有效,不得让病人重做。除非有特殊需要并证的病人同意,才能再做医疗检查。这一条发财路子又断了。

那么现在的医生收入到底好不好呢?据说除了一些动手术的,可以拿到一些红包(病人不送不放心)其它的医生及医院工作人员工资并不高。三十年医龄的医生,工资不过近三千左右。奖金也就在一两千,还得看医院去。

好像上海的医疗难问题不是很突出。

二零零七年一月五日 发表于繁星客栈
http://www.changhai.org/forum/

您尚未登陆 | 用户登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