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庸小说诗词略注•射雕英雄传 (1-3)

新用户注册 | 用户登陆 | 刷新

白云生


发表文章数: 7
内力值: 73/73
贡献度: 278
人气: 46

标题: 金庸小说诗词略注•射雕英雄传 (1-3)
作者: 白云生

本人打算将金庸小说中出现的诗词进行注解,由于金著中引用诗词多而且杂,非短期内能注解完毕,本人拟以连载的方式,闲暇时每次注解几首,供感兴趣者参考。因学识所限,本人无法象《杜诗详注》或《唐诗鼓吹》之类作品对诗词进行敲骨剔髓似的解释,实际上考证与解读过于繁琐在此并无必要。另外对一些大众过于熟悉的诗词如《满江红》、《小重山》等则不必注解。

《射雕英雄传》是我偏爱的一部金庸小说,我们就从它开始。

1 第一回“风雪惊变”,张十五唱道:

小桃无主自开花,烟草茫茫带晚鸦。
几处败垣围故井,向来一一是人家。

解:此诗作者为南宋戴复古,题为《淮村兵后》。该诗明白如话,无需作注。其实张十五在书中已有注解,“那说话人(张十五)将木板敲了几下,说道:‘这首七言诗,说的是兵火过后,原来的家家户户,都变成了断墙残瓦的破败之地。。。。。。’”。古人云:大军之后,必有凶年。历朝末季,皆为乱世,斯时诗人词客往往有国破家亡的悲吟,不独南宋为然。

2 第六回《崖顶疑阵》中,提到丘处机称赞王处一的两句诗:

九夏迎阳立,三冬抱雪眠。

注:九夏,指夏季九十天;三冬,指孟冬、仲冬、季冬。
解:此二句诗未见于《丘处机集》,但在全真门人为王处一写的传记里被引用,描述王刻苦修习道法的精神。

3 第八回第八回《各显神通》中,王处一唱:

知其雄兮守其雌
知其白兮守其黑
知荣守辱兮为道者损
损之又损兮乃至无极

解:此唱词出自《老子》第28章与48章,原文分别为“知其雄,守其雌,为天下溪”,“知其白,守其黑,为天下式”,“知其荣,守其辱,为天下谷”及“为学日益,为道日损,损之又损,以至于无为”。《老子》一书,自战国以降,解者甚众。有以兵法解之者,有以养生术解之者,有以道法解之者,有以治国术解之者,有以哲学解之者,当今则又有以商业策略解之者,众说纷纭,然皆认同老子以“无为”为宗。何为“无为”?简单说,“无为”就是老子说的“道”,《老子》开篇就说:“道可道,非常道”,故“无为”实是一种难以言说的境界。王处一唱的这几句词,则为老子提示的达到“无为”的方法。前三句意思其实差不多。雄者,雄健也,雌者,谦柔也;白者,昭明也,黑者,浑沌也;荣者,容达也,辱者,卑下也。老子意思,若要达到雄健、昭明、容达之境地,则需谦柔、浑沌、谦卑。最后一句总结,谓“守雌”、“守黑”、“守辱” 总的要点乃是“损之又损”,亦即格去好胜、争强等后天气质,如此乃可达“无极”之境,无极者,无为也。

4.第八回《各显神通》中,黄蓉舟上所唱为南宋辛弃疾的《瑞鹤仙》,全词如下:

瑞鹤仙
辛弃疾
雁霜寒透幙,正护月云轻,嫩冰犹薄。溪奁照梳掠。
想含香弄粉,靓妆难学。玉肌瘦弱,更重重龙绡衬着。
倚东风,一笑嫣然,转盼万花羞落。

寂寞。家山何在?雪后园林,水边楼阁。瑶池旧约,
鳞鸿更仗谁托?粉蝶儿只解,寻花觅柳,开遍南枝未觉。
但伤心,冷淡黄昏,数声画角。

注:龙绡,即鲛绡,传说出于南海,为海中鲛人所织,一般比喻极珍贵之丝织品。
瑶池,神话传说中西王母的住处,此喻人间仙境。
鳞鸿,指鲤鱼和鸿雁,古人诗歌中常代指传递信笺的信使。
画角,古乐器名,形如竹筒,发声哀厉高亢。

解:辛弃疾词风沉郁顿挫,有龙行虎步之姿,为豪放派集大成者,然此首《瑞鹤仙》却写得温柔缠绵,不下婉约圣手秦少游,难怪经黄蓉一唱之后,郭靖“听着不自禁的心摇神驰,意酣魂醉,这一番缠绵温存的光景,竟是他出世以来从未经历过的。。。”。全词勾勒黄昏夜幕将临时的景色和哀婉的心境。时值早春,断雁鸣空,霜寒透过帘幙,其人漫步溪头,见夜月初上,云丝轻绕,而溪面尚有薄冰,正可对此天然镜奁,梳掠打扮一番。经含香弄粉之后,其人艳丽无比,而他人难以学得如此靓妆。自顾玉肌瘦弱,不胜娇怯,而衬以龙绡,更添一番妩媚矣。斯时东风拂面,佳人嫣然一笑,转盼之间,千红万紫都自愧弗如,乃羞惭而落。然独立黄昏,此时之寂寞又有谁知?关山难越,故园何在?想此时那里正有雪后园林、水边楼阁吧。念及与故人同游仙境之约,而尺素难达,不胜怅惘。身边粉蝶儿只解寻花觅柳,南枝开遍都未察觉,哪里又知道佳人的伤心事呢?于此冷淡黄昏,相伴者,唯有数声画角而已。

5.第十二回《亢龙有悔》中,欧阳克见到黄蓉时吟道:“悠悠我心,岂无他人?唯君之故,沉吟至今!”此处欧阳克是借用曹操的《短歌行》,全诗如下:

短歌行
曹操
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
慨当以慷。忧思难忘。何以解忧。唯有杜康。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但为君故。沉吟至今。
呦呦鹿鸣。食野之苹。我有嘉宾。鼓瑟吹笙。
明明如月。何时可辍。忧从中来。不可断绝。
越陌度阡。枉用相存。契阔谈宴。心念旧恩。
月明星稀。乌鹊南飞。绕树三匝。何枝可依。
山不厌高。海不厌深。周公吐哺。天下归心。

注:此诗中很多句子为众人熟知,仅有几处需要略注。
青青自衿,为周代学子的服装,其与下句均为《诗经》中的成句。沉吟,思念也。
“呦呦鹿鸣。食野之苹。我有嘉宾。鼓瑟吹笙”,亦为《诗经》成句,苹,艾蒿也。
相存,看望也。
周公吐哺,出自《史记•鲁周公世家》,谓周公求贤若渴,吃饭时若有贤士来访,急忙吐出嘴里的饭,起身迎客,以免怠慢。

解:曹操此诗慷慨悲凉,为许多人引用,但经欧阳克口中道出,总有滑稽之感。曹氏父子三人,生当乱世,都有建功立业的壮志,而在文学上,亦皆为天才人物,各擅胜场。细味孟德此首《短歌行》,豪迈中有温婉,温婉中有豪迈。起首即慨叹人生如朝露,转瞬即逝,不禁对酒而歌。当此慷慨忧思之时,可以解我忧者,唯有杯中杜康耳。因深慕贤才,故我对君至今仍思念不已。当鹿鸣于野之时,有我渴慕的嘉宾来访,宴会时更有瑟笙助兴,真是其乐融融。明月之运行无有停止,我之忧思亦不可断绝。很高兴朋友远道来访,在宴会上我们两情契合,相谈甚欢,一起回忆旧日的情谊。在月明星稀之时,乌鹊南飞,它们绕树三匝,却无枝可依,其孤寂无助可想而知,而我之孤寂亦复如是。我对贤才之渴望如同周公,愿我良朋之多如山之高,如海之深,与我一起共创大业,使天下归心.

6. 第十三回《五湖废人》,黄蓉与陆乘风江上合唱之曲,为南宋朱敦儒的《水龙吟》,全词如下:

水龙吟
朱敦儒
放船千里凌波去,略为吴山留顾。
云屯水府,涛随神女,九江东注。
北客翩然,壮心偏感,年华将暮。
念伊嵩旧隐,巢由故友,南柯梦,遽如许!

回首妖氛未扫,问人间,英雄何处?
奇谋报国,可怜无用,尘昏白扇。
铁锁横江,锦帆冲浪,孙郎良苦。
但愁敲桂棹,悲吟梁父,泪流如雨。

注1 吴山,指江苏境内之山。
注2 神女,传说为天帝之女,曾助大禹治水,后化为石峰。
注3 九江,长江也。此处“九”为泛指,因长江为众水汇流,故此处称之为“九江”。
注4 伊嵩,指洛阳附近的伊阙、嵩山。
注5 巢由,指巢父与许由,皆为唐尧时隐士。
注6 南柯梦,出自唐代李公佐的《南柯太守传》,写某人醉后梦入大槐安国,官任南柯太守,二十年享尽荣华富贵,醒后发觉原是一梦。此与黄梁梦类似,皆喻人间浮华之虚幻。
注7 白羽,羽毛扇,此处代指指挥众军之主帅。尘昏白羽则喻将帅被掣肘。
注8 铁锁横江,指三国时晋灭吴之事。时为公元279年,晋武帝司马炎下令伐吴,王浚乃率水师沿长江东下,向金陵挺进。吴主孙皓横铁链于长江,企图阻碍晋军,但王浚用麻油烧断铁链,长驱直入,吴国遂亡。
注9 桂棹,船桨也。
注10 梁父,即梁父吟,古时齐鲁歌谣,讲述春秋时齐相晏子以二桃杀三士的故事。诸葛亮便“好为梁父吟”,盖以晏子自许也。

解:朱敦儒此首《水龙吟》作于靖康之难后。作者于逃难途中目睹河山破碎,悲愤不已,一种忧时伤世之情乃形诸笔端。近人王国维于《人间词话》中引用尼采之言曰“一切文学,余爱以血书者。” 盖诗人词客内心若遭外境之沉重撞击,则不平之气发诸于外,往往真性情毕现,而能打动读者。敦儒此词,即为“以血书者”。书中黄蓉唱毕此词上半阕时,“眼中隐隐似有泪光”,不为无因。全词起首言作者乘船顺江而下,因心情沉重,只能略顾吴山。此时江面波涛滚滚,江上白云片片。作者从北国逃难至此,回想自己空有壮志,但报国无门,而年华渐渐老去。又想到隐居在洛阳附近的朋友,真感到人生如梦。回首中原,金兵依然盘踞,此时能复国的英雄何在?可惜能运筹帷幄的人才都被排挤。想想吴国将亡时不也如此吗?即使铁锁横江,也无法阻挡敌人的步伐。山河破碎,身世飘零,每念及此,吾人唯有愁敲桂棹,悲吟梁父而已,然诸葛武侯安在哉?

7.第十三回《五湖废人》,“黄蓉道:‘张于湖的《六洲歌头》中言道:‘闻道中原,遗老常南望。翠葆霓旌。使行人到此,忠愤气填膺,有泪如倾。’也正是这个意思呢。”此处黄蓉引用南宋张孝祥的《六洲歌头》,全词如下:

六州歌头
张孝祥
长淮望断,关塞莽然平。征尘暗,霜风劲,悄边声。黯销凝。
追想当年事,殆天数,非人力,洙泗上,弦歌地,亦膻腥。
隔水毡乡,落日牛羊下,区脱纵横。看名王宵猎,骑火一川明。
笳鼓悲鸣。遣人惊。

念腰间箭,匣中剑,空埃蠹,竟何成。时易失,心徒壮,岁将零。
渺神京。干羽方怀远,静烽燧,且休兵。冠盖使,纷驰骘,若为情。
闻道中原遗老,常南望,羽葆霓旌。
使行人到此,忠愤气填膺。有泪如倾。

注1 长淮,淮河也,靖康后宋金之分界线,东以淮河为界。
注2 洙泗,洙水与泗水,流经山东曲阜。
注3 膻腥,指牛羊的腥臊气味,因北方游牧民族多以牛羊为食,故此处代指金兵。
注4 区脱,古代北方民族在边境上所筑土室,供侦察之用。
注5 名王,指金兵将领。
注6 神京,指北宋首都汴京。
注7 干羽,古代舞者手中的道具。传说虞舜时,有苗族不服,舜并不动用武力,乃大修礼乐,令人“舞干羽于两阶”,如此以德感化,有苗乃服。
注8 若为情,即情何以堪。
注9羽葆霓旌,即饰以鸟羽的车盖和彩旗,为皇帝的仪仗。

解:张孝祥号于湖居士,故又称张于湖。于湖词风气势豪迈,挥洒自如,接近苏轼。清人陈廷焯在《白雨斋词话》中称此词“淋漓痛快,笔饱墨酣”,它确实颇能反映张孝祥词风豪迈的一面,而六洲歌头词调音节短促,很适合此类作品。南宋孝宗极想有所作为,但此时已无岳武穆,而金国当值之君又非庸主,故孝宗屡次兴兵,多遭败绩,于是意志动摇,为主和派左右,与金国商谈议和。于湖此词即针对此形势而作。词人举目远望,见淮河南岸防线一带草木茂密。此时霜风猎猎,征尘暗淡,边境一片荒凉,对此情景,词人岂能不黯然神伤?追想当年靖康之耻,大概是天意所致,非人力能挽回。如今孔夫子的故乡,本为礼乐之地,却为蛮族所占。一水之隔,昔日耕稼之处,已变成游牧之乡,只见朵朵帐篷,遍布平野,金人赶着牛羊进出。金将率兵夜间围猎,猎火照野,笳鼓凄厉,令人惊心。山河虽在,国家已破,而吾人空有杀敌之器,却只能任其被尘封虫蠹,可是时不我待,壮心易老,年华虚度,而汴京更显渺不可及。可叹朝廷上下如今东施效颦,一味主张以德服人,罢兵求和,谈判的使者纷纷奔走道路,在金国受尽屈辱,此情又何以堪!闻道中原遗老常常翘首南望,王师何时北定中原?想到他们年年失望,而吾辈只能空怀满腔悲愤,禁不住泣下如雨。

二零零七年八月三十一日 发表于繁星客栈
http://www.changhai.org/forum/

您尚未登陆 | 用户登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