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 迎 访 问 卢 昌 海 个 人 主 页

除了自己的无知,
我什么都不懂。

-苏格拉底

 
信 息
 
 
 
All English Contents
作品列表 | 电子图书
站长简介 | 常见问题
版权说明 | 电子邮箱
 
统 计
 
 
 
自 2008-02-01 以来
本文点击数
4,305
自 2008-02-01 以来
本站点击数
33,450,960
昨日点击数 7,463
今日点击数 795
 
备 注
 
 
 

本文转自 2015 年 5 月 22 日的《中国新闻出版报》社科书评版。

喜欢本人文字的读者
>>> 欢迎选购本站电子书 <<<

拉近大师与普通人距离

- 卢德馨 (南京大学物理系教授) -



收录于本站的评论皆来自编辑、 网友等的推荐, 及本人在互联网上作 “布朗运动” 时的浏览所见。 评论的作者或版权所有人若不愿有关文章被本站收录, 可随时来信要求撤除。

读过卢昌海的几本科普著作, 见到其科学史合集《小楼与大师》 (清华大学出版社), 自然很有兴趣一读。 虽然所集文章的发表时间有一点跨度, 相比涉及的科学历史而言, 于我仍然都是新鲜的。

一看到书名, 首先想到的是 1931 年清华大学校长梅贻琦的名言: “一个大学之所以为大学, 全在于有没有好教授。 孟子说: ‘所谓故国者, 非谓有乔木之谓也, 有使臣之谓也。’ 我现在可以仿照说: ‘所谓大学者, 非谓有大楼之谓也, 有大师之谓也。’”

然而, 对于普通读者而言, “大师们” 毕竟只是 “高不可及” 的抽象。 对于有着一定专业背景的人士来说, 对爱因斯坦、 玻尔、 泡利等顶级物理学家以及希尔伯特、 黎曼等顶级数学家的了解, 往往也只是停留在教科书层面。 《小楼与大师》一书则提供机会让普通读者可以粗略地了解大师们的贡献, 领略大师们的奉献与牺牲, “让世人看到了科学的伟大人文力量”。 例如, 关于玻尔的历史地位、 旧量子论以及相关原理的评论, 广义相对论场方程的争议, 很难给出比较靠谱的说法; 关于爱因斯坦妻子的 “秘密贡献” 的传闻也只能够人云亦云而已; 希尔伯特第十问题和黎曼猜想则更是专业到无法擦边的地步。 而在《小楼与大师》一书中披露的诸如泡利效应趣闻、 玻尔在错误中的挣扎, 以及爱因斯坦的评论 “在黑暗中探寻真理的那些能够体味却难以描绘的年月, 那些强烈的渴望和在信心与疑虑之间的反复徘徊, 直至突破后的明晰和领悟都只有亲身经历过的人才能知晓”, 却拉近了大师们与普通人的距离。

卢昌海在书中以其学术功底和修为, 对科学史所涉及的学术内涵给出了适当的描述, 对事件的历史影响给出公允、 中肯的评论, 他还以其严谨的作风提供了相关的文献, 这些对于比较专业的人士来说也颇有教益。 特别在与以往研究者观点相左的部分, 作者投入了较多的笔墨, 阐述了自己的观点, 这似乎是科学史家没有做过的。

而广义相对论作用量和场方程的归属, 无疑是本书最引人入胜的部分。 爱因斯坦的话 “两个已在一定程度上将自己从这个肮脏世界中解脱出来的研究者若不能彼此欣赏, 那将是真正的耻辱”, 以及卢昌海的话 “让史学界争议了近一个世纪的话题在那两位睿智的当事人之间, 就这样放下了” 和 “他们都放下了, 我们还放不下吗”, 是不是让读者也有解脱的感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