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欢本人文字的读者 >>> 欢迎选购本站电子书 <<<
手机版
《因爲星星在那裏》編審序
- 鄭宜帆 (中央研究院物理所博士後研究員) -
收录于本站的评论皆来自编辑、 网友等的推荐, 及本人在互联网上作 “布朗运动” 时的浏览所见。
评论的作者或版权所有人若不愿有关文章被本站收录, 可随时来信要求撤除。
|
作為這本書的外聘編輯兼審訂, 首先我要感謝信實文化的信賴與委託; 沒有他們的願意出版,
這本書就無法裨益正體中文的讀者。
在接此工作之前, 便曾聽聞作者 (盧昌海) 的科普作品相當有深度; 實際編輯起來, 讓我最印象深刻的,
倒是作者的學識廣度, 和寫作功力。 科普講述的雖然是既有的科學理論或事實, 但要寫出好的作品絕不容易。
作者的文章不但內容涉獵廣泛, 介紹理論之外, 更將其歷史脈絡一併講了個清楚, 整體連貫, 一氣呵成,
相當精彩——顯然下了許多心力查閱與整理資料, 令人佩服。
本書內容, 除了常見的科幻題材如時間旅行, 蟲洞等, 亦包括了較少科普著墨的數學和物理議題。
從魔術的方塊和 Google 崛起背後的數學, 到蝴蝶效應和光纖的歷史發展, 都相當有可看性。
自己在編輯過程中, 就一些平時較不熟悉的主題, 也得到不少收穫。 書的最末, 作者討論到科普的局限性,
以及近來因網際網路的便利而益發氾濫的「民間科學家」現象; 在這資訊爆炸, 消息真偽難辨的時代,
無疑值得我們省思與警惕。
盧的作品另一容易被人提起, 也是我耳聞過的特徵,
就是不排拒數學符號和方程式的使用——缺乏相關知識的讀者要完全理解透徹並不容易。 作爲科普,
這項特質乍看之下是不合格的。 然而, 關於此點, 作者在文章《關於普通科普和專業科普》裡,
有詳細説明自己的觀點和考量。 於是, 本書的定位與特別, 反倒是可以理解的了。
這本書有部分文章確實用上了數學語言, 對於主題有一定程度背景的讀者將可以更容易理解其箇中奧妙;
但對數學不熟悉的一般讀者倒也不需要因此感到擔心; 就算直接略過數學表述, 單看文字結論,
或者閲讀主題的歷史發展介紹, 相信還是可以有許多收穫。
因臺灣在部分語彙, 以及語言使用習慣上與中國有所不同, 在尊重原作, 最大程度保留作者語句的同時,
我們對書中人名, 專業名詞, 俚語等稍有更動, 使其更貼近臺灣本地脈絡。 除此之外,
原版書中方程式和文字上的小錯誤, 我們也盡可能一一挑出修正。
最後, 要感謝正在閲讀這本書的讀者。 本書的走向與寫作策略, 與坊間其他科普大不相同,
技術性比一般科普更强, 資訊密度也更大。 如果你有志於深入瞭解相關議題, 這本書會是很好的參考;
即使你只是沒有相關背景的普通讀者, 一定也能從書中豐富的内容看到一些有意思的地方。
從這個角度來説, 這就是本書獨特的價值所在了。
2018 年 11 月 11 日收录 https://www.changhai.or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