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 迎 访 问 卢 昌 海 个 人 主 页

除了自己的无知,
我什么都不懂。

-苏格拉底

 
信 息
 
 
 
All English Contents
作品列表 | 电子图书
站长简介 | 常见问题
版权说明 | 电子邮箱
 
统 计
 
 
 
自 2022-03-13 以来
本文点击数
3,772
自 2008-02-01 以来
本站点击数
32,219,147
昨日点击数 6,110
今日点击数 2,833

喜欢本人文字的读者
>>> 欢迎选购本站电子书 <<<

《我的“航海日志”》(2002-2007)自序

- 卢昌海 -

本书的主体部分——如书名所示——是从 2002 到 2007 年的日记。 整理那些日记之初 (2019 年), 我曾撰写过一篇 “整理说明”——其中有几句已分别在《我的 “航海日志”》 (1991 – 1997) 和《数字世界回忆录》的自序里引过了[注一]

念书期间, 曾写过一些日记, 并于多年前就部分整理在了主页上。 那些日记是用活页纸写的——因为我不爱涂改, 用活页纸的好处是随时可以换页重写。 那些日记每写完一年, 我就拿到学校的文印社, 让他们替我装订成册。 因为有这个他人经手的环节, 那些日记从一开始就被确定为只记录学业方面的思想和见闻, 而不包含隐私。 1997 年之后, 我终止了日记, 直到 2002 年夏天才又恢复, 并于 2007 年之后再度终止。

今年是我个人主页创建满 20 年的年份。 在整个中文网上, 持续时间如此之长的个人网站 (指真正发表个人文字而非个人创建却以他人文字为主的网站) 恐怕也不多了吧。 值此对我个人而言的纪念年份, 未来一段时间, 我将把 2002–2007 年的日记整理到主页上。 那些日记是按旧版主页的格式所撰, 本身就是电子版, 虽需改换格式才能跟目前的主页匹配, 与手写稿相比, 整理起来毕竟方便了许多。 那些日记正值我转行后不久, 又恰好涵盖了写科普之初那几年, 混合了技术类话题跟科学话题, 且包含了若干早期科普的成文过程。 如今重读, 自己也觉得有些新鲜。 2007 年之后直到现在, 我没有再写日记。 因此整理完这些, 就往昔日记这一块而言, 可谓庶几完工了。

本书以体裁而论, 是《我的 “航海日志”》 (1991 – 1997) 之续编; 就时间而言, 跟《数字世界回忆录》有很大重叠; 在内容上, 则跟《数字世界回忆录》接近互补——本书偏于科学 (虽也 “混合了技术类话题”), 《数字世界回忆录》则侧重技术。

本书跟《数字世界回忆录》之所以时间重叠而内容互补, 首要原因是我的转行——从物理转向 IT, 它使我的人生在科学之外多了技术这一层面。 过去这些年, 很多人问过我转行的缘由, 我也作过回答。 那些回答作为附录收录在了本书里。

本书跟《数字世界回忆录》内容互补的另一个原因, 则是在制作本书的过程中, 我对技术类话题作了大比例的省略——之所以如此, 一是由于那些话题大都已被《数字世界回忆录》所涵盖, 没必要重复; 二是因为技术话题相对 “速朽”, 很多细节性记叙 (比如已被淘汰的软硬件的细节) 对如今的读者已无价值, 亦不太可能引起兴趣。

这种省略偶尔也会涉及科学类话题, 因为我的日记有时会扮演文章 “种子” 的作用——即日记里的某些想法或阅读札记被 “培育” 为文章, “种子” 本身的某些部分则因此而变得可以省略。 技术类话题之被《数字世界回忆录》所涵盖便属此类。 科学类话题也不例外, 只不过科学类话题的数量大得多, “培育” 为文章的只占很小比例, 且因写法有别, 省略少得多。

本书的另一个特点是: 日记里提到的文章凡被实体书或电子书所收录的, 大都在脚注里标了书名, 供感兴趣的读者 “追索”。 至于提到文章而未标书名的, 则多属未曾——或不打算——结集成书者。

最后, 由于跟《我的 “航海日志”》 (1991 – 1997) 体裁相同, 对文字上所谓 “少作之悔” 的处置亦跟后者相同——即 “因是日记, 故除对笔误、 标点等略作订正外, 其余一律维持了原貌”。 此外, 后者自序中的以下说明也适用于本书:

日记里的观点只代表写作当时之所思所想, 其中虽有 “矢志不渝” 甚至引为自豪者, 却亦不乏 “见异思迁” 甚至予以放弃的。 故读者宜切记, 勿将日记里的观点视为参考资料——除非是关于我这个人的 “参考资料”。

>>>>>> 浏览样章 | 购书链接 <<<<<<

注释

  1. 其中《数字世界回忆录》自序所引的那句虽如彼处所言, 是在微信上转发旧作时的导言, 原始出处则是这篇 “整理说明”。

相关链接

站长往年同日 (3 月 13 日) 发表的作品

站长近期发表的作品

您可在每月前七天参与对本站所有文章的讨论
目前距本文的讨论期满尚有 7 天, 欢迎您

>> 发表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