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 迎 访 问 卢 昌 海 个 人 主 页

除了自己的无知,
我什么都不懂。

-苏格拉底

 
信 息
 
 
 
All English Contents
作品列表 | 电子图书
站长简介 | 常见问题
版权说明 | 电子邮箱
 
统 计
 
 
 
自 2021-06-24 以来
本文点击数
31,924
自 2008-02-01 以来
本站点击数
32,228,625
昨日点击数 6,754
今日点击数 5,557

喜欢本人文字的读者
>>> 欢迎选购本站电子书 <<<

《另一種鼓聲——科學筆記》

- 卢昌海 -

《另一種鼓聲——科學筆記》
《另一種鼓聲——科學筆記》

像我这样的理科生, 有时要通过曲折的途径才碰巧会知道某些文科书里的名言。

有一年, 我在纽约的 Strand 书店买到一本珍妮特·阿西莫夫 (Janet Asimov) 的 Notes for a Memoir on Isaac Asimov, Life, and Writing (《关于阿西莫夫、 人生及写作的回忆札记》)。 在这本以她丈夫艾萨克·阿西莫夫 (Isaac Asimov) 为中心的回忆录里, 我读到了美国作家亨利·梭罗 (Henry Thoreau) 的 Walden (《瓦尔登湖》) 里的一句名言: “如果一个人没有跟随同伴的步履, 那也许是因为他听到了另一种鼓声。”

珍妮特回忆说, 那是阿西莫夫最喜爱的名言之一。 阿西莫夫并且在给珍妮特的信里表示, 每个人都是某种意义上的失败者——比方说, 拿工作以外的乐趣或休假来衡量, 他自己就是一个失败者。 他之所以 “失败”, 正是因为听到了另一种鼓声, 一种让他拼命珍惜时间的永不停息的鼓声。

若干年后, 一个偶然的场合, 我见到了一本名叫《另一種鼓聲——科學筆記》的书。 因着那句名言的缘故, 将之添入到了我的藏书里, 并于前不久开始阅读。

这一读, 发觉出乎意料的合我口味。

最终, 以一种称得上恋恋不舍的慢速度读完了。

读了数篇之后, 我就对作者高涌泉有了好奇。 留意了一下生平, 得知他是国立台湾大学的物理学教授, 出生于 1956 年, 曾在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 (UC Berkeley) 学习粒子物理, 于 1985 年获博士学位, 导师是铃木真彦 (Mahiko Suzuki)。 除科研外, 高涌泉——据 “维基百科” 介绍——“多年来从事科普写作, 投注心力于台湾科学教育”, 《另一種鼓聲——科學筆記》是他的第一本科学散文集。

“科学散文” 这个概念在我看来, 跟我近几年偏好且自拟为 “科学史随笔” 的文字是同一类型的, 也难怪那么合我口味, 大有一见如故、 相见恨晚之感。

在《另一種鼓聲——科學筆記》中, “另一種鼓聲” 这个书名倒是未被回溯到梭罗, 而只是书中一篇文章的标题。 那篇文章之所以取名为 “另一種鼓聲”, 则是由于 “許文格曾說費曼聽從的是「另一種鼓聲」”——这指的想必是费曼去世后, Julian Schwinger (大陆译成朱利安·施温格) 在为其所撰的讣告中, 称费曼为 “敢于听从另一种鼓声的人” 的典范。 至于讣告中的 “另一种鼓声” 从何而来, 我想, 倘若那并非 “古已有之” 的说法, 则多少跟梭罗有些关系吧——但无论有没有关系, 我与此书的缘分都是因着这 “另一种鼓声”。

《另一種鼓聲——科學筆記》由 50 篇短文结集而成, 每篇皆只寥寥数页。 这种短篇科普其实是很难写的, 常会流于肤浅。 此书却完全不同, 文字虽短, 却不乏亮点, 娓娓道来, 看似漫不经心, 却别有经纬。 读到后来, 简直每篇都让我有所期待, 哪怕谈的是我烂熟于胸的题材, 也往往有让我回味甚至击节叹赏之处。 做到这后一点实在是极不容易的, 却正是散文或随笔的境界——好的散文或随笔, 哪怕谈的是家常话题, 也依然能引人入胜。 这种境界也让我想起阿西莫夫的科普, 昔日读阿西莫夫的短文合集 Change! (《变!》) 时, 我曾在一条微博中评论道: “阿西莫夫的文字可谓长有长的好, 短有短的好, 极少让人乏味, 就像《天龙八部》里描写的乔峰的武功, ‘大有大斗, 小有小打’。”; “阿西莫夫的匠心始终透着轻松自如, 这是写作者的灵气, 绝非那种靠冥思苦想挤出一两个金句的作者可比。” 我觉得, 《另一種鼓聲——科學筆記》也正是 “小有小打” 的典范, 有乔峰般的功力, 且亦有轻松自如的灵气。

《另一種鼓聲——科學筆記》的另一个出众的特点, 是丝毫没有中文科普里越来越流行的插科打诨风格。 那样的风格偶一为之未尝不可, 甚至可以拉丹麦物理学家尼尔斯·玻尔 (Niels Bohr) 来当挡箭牌——因为玻尔曾经说过, “有些话题是如此严肃, 人们只能拿它开开玩笑”。 然而如今的某些中文科普已将那样的风格推到了喧宾夺主的程度, 几乎全仗插科打诨来掩饰实质素材的贫乏, 仿佛用一整碗佐料来烹几乎捞不出来的食材, 堪称事极而反。 在这种潮流里, 读到《另一種鼓聲——科學筆記》里那些干净明晰的文字, 让人有耳目一新之感。

其实, 科学本身就是趣味盎然的东西。 这种趣味之胜于插科打诨, 就如同科学之有时比幻想更大胆——或者拿《另一種鼓聲——科學筆記》里的话来说, “事實有時候反而會給我們非常魔幻的感覺”。 只不过, 将这种趣味或事实呈现出来, 不仅需要深厚的文字和科学功底, 还要有厚积薄发的底蕴。 相比之下, 那些自身的阅读能力就只限于科普的作者, 靠着读科普写科普那样的 “反刍” 式写作, 往往是写不出科学的真正趣味的。

《另一種鼓聲——科學筆記》之合我口味, 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原因, 就是作者的很多见解 “于我心有戚戚焉”。 这方面不妨举几个例子——也权当推介 (或再次推介) 那些见解。

本文已收录于电子书《书海的另一边》
以上预览约为本文内容之 40%
欲读剩余部分
>>>>>> 请购买该书 <<<<<<

相关链接

站长近期发表的作品

网友讨论选录

  • 新浪博友: 万精油微博   (发表于 2021-06-25)

    如果不是真喜欢, 写不出这么好的书评。 真喜欢的证据之一是: “恋恋不舍的慢速度读完”。 这是对一本书最高级的评价。 读了这个书评, 我马上想去买一本, 可惜在 Amazon 上没有搜到。 看来以后得请朋友从台湾买了。

您可在每月前七天参与对本站所有文章的讨论
目前距本文的讨论期满尚有 6 天, 欢迎您

>> 发表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