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 迎 访 问 卢 昌 海 个 人 主 页

除了自己的无知,
我什么都不懂。

-苏格拉底

 
信 息
 
 
 
All English Contents
作品列表 | 电子图书
站长简介 | 常见问题
版权说明 | 电子邮箱
 
统 计
 
 
 
自 2011-12-12 以来
本文点击数
65,274
自 2008-02-01 以来
本站点击数
32,141,656
昨日点击数 7,911
今日点击数 6,878

喜欢本人文字的读者
>>> 欢迎选购本站电子书 <<<

Riemann 猜想漫谈 (十九)

- 卢昌海 -

If you could be the Devil and offer a mathematician to sell his soul for the proof of one theorem - what theorem would most mathematicians ask for? I think it would be the Riemann Hypothesis.

- H. Montgomery

上一篇 | 返回目录

三十四. “豪华版” Riemann 猜想

本节我们来介绍 “豪华版” 的 Riemann 猜想。 所谓 “豪华版”, 顾名思义, 就是要比 “普通版” 更高一筹, 后者有的前者都得有, 而且还得有新东西。 对于数学命题来说, 这意味着得比原命题更强、 更普遍, 将原命题包含为自己的特例。 那样的命题如果成立, 原命题就自动成立, 但反过来则不然 (否则两者就等价了, 对不住 “豪华版” 这一光荣称号)。

“豪华版” Riemann 猜想与 上节 介绍的 “山寨版” Riemann 猜想虽分属不同类别, 有一点却是共同的, 那就是都得从对 Riemann ζ 函数的变通入手, 因为 Riemann 猜想所关注的无非就是 Riemann ζ 函数非平凡零点那些事儿, 对它的各种变通, 归根到底也就是对 Riemann ζ 函数的变通。 只不过 “山寨版” Riemann 猜想中的 Riemann ζ 函数只需与普通 Riemann ζ 函数有抽象的对应即可, 而 “豪华版” Riemann 猜想中的 Riemann ζ 函数却必须将后者包含为自己的特例, 以保证猜想的 “豪华” 性。 Riemann 猜想的 “豪华版” 有不止一款, 我们将着重介绍其中有代表性的两款。

我们首先介绍一款较浅显的, 叫做广义 Riemann 猜想 (generalized Riemann hypothesis)。 当然, 这里所谓的 “浅显”, 绝不是指容易证明 (挂有 “Riemann 猜想” 这一招牌的东西哪会有容易证明的?), 而是指相对来说比较容易介绍。 这一 “豪华版” Riemann 猜想所采用的变通后的 Riemann ζ 函数叫做 Dirichlet L 函数 (Dirichlet L-function), 它是一个级数的解析延拓, 那个级数叫做 Dirichlet L 级数 (Dirichlet L-series), 通常记为 L(s, χk), 其定义是 (k、 n 为正整数)[注一]

L(s, χk) = Σn χk(n) n-s    (Re(s) > 1)

读者们想必还记得, 普通 Riemann ζ 函数也是一个级数, 即 (n 为正整数)

ζ(s) = Σn n-s    (Re(s) > 1)

的解析延拓 (不记得的读者请参阅 第二节)。 这个级数有一个不太常用的名称, 叫做 p 级数 (p-series)。 这个名称之所以不常用, 是因为它一般只表示 s 为实数的情形, 比上述 Riemann ζ 函数的级数表达式的定义域小得多。 不过为行文便利起见, 我们在本节中将用它来称呼上述级数。

对比这两个级数, 不需要很厉害的眼力就可以看出两者的相似性, 以及 Dirichlet L 级数是 p 级数的推广这一表观特点——因为后者无非就是前者中各项系数 χk(n) 全都等于 1 的特例。 不过, 要想确认这一表观特点, 必须得知道 χk(n) 的定义, 尤其是得知道 χk(n) 是否真的能全都等于 1, 因为 χk(n) 并不是任意的系数, 而是一组被称为 Dirichlet 特征 (Dirichlet character) 的东西[注二], 它们能否全都等于 1 不是可以随意假定的, 而必须是由定义来决定。 那么, χk(n) 的定义是什么呢? 是由以下三个条件共同构成的 (k 为正整数, m、 n 为整数):

  1. 对一切 n, χk(n) = χk(n+k),
  2. 对一切 m 和 n, χk(m)χk(n) = χk(mn),
  3. 对一切 n, 若 k 和 n 互素, 则 χk(n) ≠ 0, 否则 χk(n) = 0。

由上述定义不难证明 (请读者自行完成), 对一切 n, χ1(n) = 1。 因此 χk(n) 全都等于 1 的确是 χk(n) 的一组可能的取值 (即 k=1 的特殊情形)。 这表明 Dirichlet L 级数确实是 p 级数的推广。 当然, 这也意味着作为相应级数解析延拓的 Dirichlet L 函数是 Riemann ζ 函数的推广。

与 p 级数在 Re(s)>1 的区域内可以写成连乘积表达式 (即 Euler 乘积公式) 相类似, Dirichlet L 函数在 Re(s)>1 的区域内也可以写成连乘积表达式:

L(s, χk) = Πp[1-χk(p)p-s]-1

其中右边的连乘积针对所有的素数进行。 与 Riemann ζ 函数及 Euler 乘积公式 包含了素数分布的信息 (参阅 第三节) 相类似, Dirichlet L 函数及上述连乘积表达式可以用来研究算术级数 (arithmetic progression) 中的素数分布[注三]。 1837 年, 德国数学家 Johann Dirichlet (1805-1859) 进行了那样的研究, 得到了所谓的 Dirichlet 算术级数定理 (Dirichlet's theorem on arithmetic progressions)[注四]。 他那项研究在数论历史上有着重要地位, 被视为是解析数论 (analytic number theory) 这一分支领域的开山之作。 正是为了纪念 Dirichlet 的重大贡献, 人们以他的名字命名了 Dirichlet L 级数、 Dirichlet L 函数、 以及 Dirichlet 特征等术语。

可以证明, Dirichlet L 函数作为 Dirichlet L 级数的解析延拓, 与 Riemann ζ 函数一样, 是复平面上的亚纯函数 (其定义参阅 第二节)。 Dirichlet L 函数与 Riemann ζ 函数的相似性是相当广泛的, 比如它也满足类似于 Riemann ζ 函数所满足的那种函数方程。 此外, Dirichlet L 函数的零点也有平凡与非平凡之分, 非平凡零点也全都位于 0<Re(s)<1 的带状区域 (即临界带) 内。 而所谓的广义 Riemann 猜想, 则是宣称 Dirichlet L 函数的所有非平凡零点也全都位于 Re(s)=1/2 的直线 (即临界线) 上, 即:

广义 Riemann 猜想: Dirichlet L 函数的所有非平凡零点都位于复平面上 Re(s)=1/2 的直线上。

由于 Dirichlet L 函数是 Riemann ζ 函数的推广, 因此广义 Riemann 猜想显然是 Riemann 猜想的推广。 在所有 “豪华版” Riemann 猜想中, 广义 Riemann 猜想是被引述得最为广泛的, 有大量数学命题的成立是以这一猜想的成立为前提的[注五]。 不仅如此, 与 Riemann 猜想的成立可以给出对素数分布的最佳估计相类似, 广义 Riemann 猜想的成立可以给出对算术级数中的素数分布的最佳估计。

我们要介绍的第二款 “豪华版” Riemann 猜想叫做扩展 Riemann 猜想 (extended Riemann hypothesis)[注六], 它所采用的变通后的 Riemann ζ 函数则叫做 Dedekind ζ 函数 (Dedekind zeta function), 是以德国数学家 Richard Dedekind (1831-1916) 的名字命名的。 这一函数也是一个级数的解析延拓, 只不过该级数的定义是需要多费一些口舌才能介绍清楚的。 我们先把定义写下来:

ζK(s) = ΣI N(I)-s    (Re(s) > 1)

粗看起来, 这个定义并不复杂, 与普通 Riemann ζ 函数的 p 级数表达式相比, 只不过是在左侧的函数名称上添了一个下标 K, 把右侧级数中的 n 换成 N(I), 再把对 n 的求和换成了对 I 的求和而已。 不过, 这种简单性纯粹是数学符号的简洁性带来的幌人耳目的表面现象。 事实上, 这里的每一处看似细小的差别, 即 K、 I 和 N(I) 的背后都大有文章。 我们先把它们的名称写下来, 让大家感觉一下它们一个比一个递进的陌生性。 它们的名称是什么呢?

  • K 是数域;
  • I 是数域 K 的整数环的非零理想;
  • N(I) 是数域 K 的整数环的非零理想 I 的绝对范数。

如果你不是很熟悉代数学的话, 上面这些名称看了估计就跟没看一样——如果不是更犯晕的话。 数学是一个高度抽象的领域, 试图了解一个陌生数学分支中的概念, 有时就像初学英语者拿着英-英词典 (English-English dictionary) 查找单词一样, 往往在查找到的解释之中又夹杂着新的陌生词汇, 大有发生 “链式反应” (chain reaction) 之势。 上面的努力就是一个例子, 我们想知道什么是 Dedekind ζ 函数, 于是查找到它的级数表达式, 但在级数的定义中却冒出了诸如 “数域” (number field)、 “整数环” (ring of integer)、 “理想” (ideal)、 “绝对范数” (absolute norm) 之类的陌生名称。 而为了解释这些陌生名称, 天知道会不会遇到其它陌生名称。 但既然我们已决定要介绍 “豪华版” 的 Riemann 猜想, 就只好硬着头皮一个一个啃下去了。

先说说 “数域” 这个概念。 这是一个相对简单的概念, 对多数读者来说, 可能是上述诸名称中唯一一个眼熟的概念, 尤其是我们在 第三十二节 中还刚刚介绍过什么是 “域”。 但简单归简单, 它却也没有简单到可以望文生义成 “数字组成的域” (否则它跟 “域” 基本就是一回事了)。 那么, 究竟什么是数域呢? 它是有理数域 (field of rational numbers) 的有限次代数扩张域 (finite algebraic extension field)。 果然, 不解释还好, 一解释 “链式反应” 就又来了: 什么是有理数域的 “代数扩张域”? 什么又是 “有限次” 代数扩张域呢? 所谓有理数域的代数扩张域, 指的是那样一个域, 其中所有元素都是系数为有理数的代数方程的解 (忘了什么是 “代数方程” 的读者请温习 第三十二节)。 那样的元素 (即数域中的 “数”) 被称为代数数 (algebraic number), 而数域本身则因此也被称为代数数域 (algebraic number field)。 数域的一个很简单的例子是所有形如 a+b√2 (a, b 为有理数) 的数构成的域 (请读者自行证明这样的数构成一个域, 并且每个这样的数都是一个系数为有理数的代数方程的解)。 a+b√2 这一形式让人联想起向量空间 (vector space) 中用一组基 (basis) 表示向量的做法——其中 1 和 √2 扮演基的作用, a 和 b 则是任意向量在该组基下的分量。 这种从向量空间角度看待代数扩张域的做法有一定的普适性, 相应的向量空间的维数 (对 a+b√2 这一例子来说是 2) 称为代数扩张域的度数 (degree)。 度数有限的代数扩张域就称为有限次代数扩张域。 这样我们就解释了什么是有理数域的有限次代数扩张域, 即数域了[注七]

接下来说说数域的 “整数环” 这一概念。 要说整数环, 首先得说说 “整数”, 因为这里所谓的整数并不仅仅是大家在小学课上学过的那些整数, 而是所谓的代数整数 (algebraic integer)。 我们上面说过, 数域中的元素都是代数数, 即系数为有理数的代数方程的解。 如果那代数方程的系数不仅为有理数, 而且是整数, 并且首系数 (即幂次最高项的系数) 为 1, 那么它的解就是所谓的代数整数[注八]。 粗看起来, 这种数跟整数似乎没什么共同点, 它们为什么被称为代数整数呢? 原因有好几条:

  • 首先, 所有普通整数都是代数整数 (请读者自行证明)。
  • 其次, 所有代数数都可以表示为代数整数的商, 就如同所有有理数都可以表示为普通整数的商。
  • 最后, 代数整数与普通整数一样, 对加法、 减法和乘法封闭, 但对除法不封闭 (即两个代数整数的商未必仍是代数整数)。

可以证明, 一个数域中的所有代数整数构成一种特殊的代数结构, 叫做 (ring)。 环这一概念是 Dedekind 提出的 (名称则是 Hilbert 引进的), 它是一种其定义比域更简单的结构, 相当于在域的定义中去除了乘法交换律, 及每个非零元素存在乘法逆元素这两个要求[注九]。 由一个数域 K 中的所有代数整数构成的环就叫做该数域的整数环。 作为一个例子, 如果数域是有理数域, 则可以证明代数整数正好就是普通整数 (事实上, 对任意数域, 一个代数整数如果是有理数, 它就必定是一个普通整数), 而整数环则恰好就是全体整数的集合, 即整数集。

说完了整数环, 再说说整数环的 “理想”。 这 “理想” 当然绝不是中国大陆读者们从小耳熟能详的 “无产阶级革命理想” 之类的东西, 而是一个不折不扣的数学概念。 这个概念也是 Dedekind 提出的, 是环的一种子集, 是对德国数学家 Ernst Kummer (1810-1893) 早些时候提出的一个叫做 “理想数” (ideal number) 的概念的推广 (其名称也由此而来)。 对于我们所讨论的情形来说, 理想是整数环的一个子集, 对加法、 减法和乘法封闭, 包含零元素, 并且它的任意元素与整数环的任意元素的乘积仍在该子集内[注十]。 从某种意义上讲, 理想这个概念跟 “0” 这个概念有一定的相似性, 因为 0 乘以任何数仍然是 0, 与理想所满足的 “它的任意元素与整数环的任意元素的乘积仍在该子集内” 相似。 事实上, 以 0 为唯一元素的子集确实是任何环的理想, 称为零理想 (zero ideal), 而理想这个概念与 0 之间的相似性, 则可以用来对环中的元素进行约化, 即通过把理想视为广义的 0, 把通常建立在两个元素之差等于 0 基础上的元素相等概念中的 0 换成理想, 而对环中的元素进行分类 (大家很快就会看到一个例子)。 一个环的理想是不唯一的 (否则 Dedekind ζ 函数的级数表达式中对理想 I 的求和就没什么意义了), 比如对于整数集 (即有理数域的整数环) 这一特例来说, 所有形如 {... -2n, -n, 0, n, 2n, ...} (n 为非负整数) 的集合都是理想 (请读者们依据理想的定义予以验证), 这种集合通常被记为 nZ (Z 是表示整数集的符号), 整数集的所有理想都具有这种形式。

最后要介绍的是理想的 “绝对范数”。 我们刚才说过, 从某种意义上讲, 理想这个概念跟 “0” 这个概念有一定的相似性。 这一点, 连同整数集的理想是 nZ (n 为非负整数) 这一结果, 使我们联想起 第三十二节 中介绍过的模算术, 因为一个以 n 为模的模算术的基本特点就是 n 具有 0 的算术性质——比如在以 12 为模的模算术 (即刻度数目为 12 的 Gauss 时钟这一特例) 中, 12 具有 0 的算术性质 (参阅 第三十二节[注二])。 事实上, 不仅 n, 所有等于 n 整数倍的数, 即形如 ... -2n, -n, 0, n, 2n, ... 的数 (也就是理想 nZ 中的所有元素), 在以 n 为模的模算术中都具有 0 的算术性质, 而任意两个其差等于这种数 (也就是属于理想 nZ) 的数则被视为相等, 这正是我们上面所说的用理想来对环中的元素进行约化的一个例子。 一般地讲, 用理想对一个环中的元素进行约化类似于模算术的推广, 即将两个数的相等定义为其差属于该理想。 那么什么是一个理想的绝对范数呢? 它就是用该理想对环中的元素进行约化后不同元素的数目。 对于整数集的理想 nZ 这一特例来说, 约化后的不同元素只有 n 个, 即 0, 1, ..., n-1 (这也正是相应的 Gauss 时钟的刻度数目), 因此该理想的绝对范数是 n。

这样, 我们就走马观花般地完成了对 Dedekind ζ 函数的级数表达式的介绍。 不仅如此, 在介绍的过程中——不知读者们有没有意识到——我们其实已完成了对 K 为有理数域这一特例下 Dedekind ζ 函数的计算! 计算的结果是什么呢? 让我们来挑明一下:

  • 首先, 在介绍整数环时我们说过, 有理数域 K 的整数环恰好就是整数集;
  • 其次, 在介绍理想时我们说过, 整数集的理想 I 全都是形如 nZ 的集合;
  • 最后, 在介绍绝对范数时我们说过, 理想 nZ 的绝对范数是 n。

把这些结果合并起来, 我们可以看到, 对于 K 为有理数域这一特例, Dedekind ζ 函数中对非零理想 I 的求和实际上是对正整数 n 的求和 (因为 n=0 所对应的是零理想, 从而被排除), 而相应的绝对范数 N(I)=n, 因此 Dedekind ζ 函数的级数表达式可以写成 (其中数域 K 的符号被换成了有理数域的符号 Q):

ζQ(s) = Σn n-s    (Re(s) > 1)

这个表达式大家一定认出来了, 它就是普通 Riemann ζ 函数的级数表达式 p 级数。 因此, ζQ(s)=ζ(s), 这表明 Riemann ζ 函数是 Dedekind ζ 函数的特例, 而 Dedekind ζ 函数与 Dirichlet L 函数一样, 是 Riemann ζ 函数的推广。 与后两者一样, Dedekind ζ 函数也可以写成类似 Euler 乘积公式 的连乘积表达式:

ζK(s) = ΠP[1-N(P)-s]-1

其中连乘积所针对的是所谓的 “素理想” (prime ideal), 通常表示为 P。 这里我们不幸再次遇到了 “链式反应”, 即 “素理想” 这一概念。 什么是素理想呢? 对于我们所讨论的情形来说, 它是这样一种理想, 如果整数环中的两个数的乘积在该理想之中, 那么两个数中至少有一个数本身就在该理想中。 对于有理数域的整数环——即整数集——来说, 一个理想 nZ 为素理想当且仅当 n 为素数 (这一点的证明十分容易, 请读者们自己完成)。 显然, 在这种情况下, 上述连乘积公式完全等同于 Euler 乘积公式 (因为对素理想 P 的求积就是对素数 p 的求积)。

当然, 以上介绍的还只是 Dedekind ζ 函数在 Re(s)>1 上的级数表达式。 不过与 Dirichlet L 函数一样, 它也可以被解析延拓为整个复平面上的亚纯函数, 而且也满足类似于 Riemann ζ 函数所满足的函数方程。 这些结果是德国数学家 (又是德国数学家, 本节几乎从头至尾都在介绍德国数学家的成果) Erich Hecke (1887-1947) 所证明的。 不仅如此, Dedekind ζ 函数的零点也同样有平凡与非平凡之分, 非平凡零点全都位于 0<Re(s)<1 的带状区域 (即临界带) 内。 有了这些结果, 扩展 Riemann 猜想的表述也就一目了然了, 那就是:

扩展 Riemann 猜想: Dedekind ζ 函数的所有非平凡零点都位于复平面上 Re(s)=1/2 的直线上。

由于 Dedekind ζ 函数是 Riemann ζ 函数的推广, 因此扩展 Riemann 猜想也显然是 Riemann 猜想的推广, 从而是 “豪华版” 的。

从上面的介绍中我们看到, 广义 Riemann 猜想与扩展 Riemann 猜想作为普通 Riemann 猜想的推广, 是建立在对 Riemann ζ 函数的两种不同推广之上的, 前者是 Dirichlet L 函数, 后者则是 Dedekind ζ 函数。 我们还看到, 无论 Dirichlet L 函数还是 Dedekind ζ 函数, 都与普通 Riemann ζ 函数有着极大的相似性。 这种令人瞩目的相似性也许会启示读者问这样一个问题, 那就是这些彼此相似的函数是否可以被统一起来, 纳入一个更宏大的框架中, 成为一类更广泛的函数的特例呢? 这是一个好问题, 它的答案是肯定的。 事实上, Dirichlet L 函数与 Dedekind ζ 函数都是一类被称为自守 L 函数 (automorphic L-function) 的涵盖面更广泛的函数的特例。 大家也许还会进一步问: 自守 L 函数是否也有相应的 “豪华版” Riemann 猜想呢? 这也是一个好问题, 它的答案也是肯定的。 这种涵盖面更广泛的函数也有一个 “豪华版” 的 Riemann 猜想, 堪称是 “史上最豪华” 的 Riemann 猜想, 它的名字很气派, 叫做 “大 Riemann 猜想” (grand Riemann hypothesis)[注十一]。 不过, 自守 L 函数这一概念所牵涉的 “链式反应” 十分剧烈, 而建立在这一概念之上的大 Riemann 猜想的应用却极少 (这种应用的多寡主要体现在有多少数学命题以假定其成立为前提), 我们就不详加介绍了。 在这里, 我们只把大 Riemann 猜想的内容叙述一下 (其实不叙述大家应该也已不难猜到), 那就是:

大 Riemann 猜想: 自守 L 函数的所有非平凡零点都位于复平面上 Re(s)=1/2 的直线上。

当然, 这里的 “非平凡零点” 仍是指位于 0<Re(s)<1 (即临界带) 内的零点。 大 Riemann 猜想包含了普通 Riemann 猜想、 广义 Riemann 猜想、 扩展 Riemann 猜想、 以及若干有名字或没名字的其它 “豪华版” Riemann 猜想为其特例, 它若能被证明, 则 Riemann 猜想这一研究领域几乎就被一锅端了。 不过从目前的情况来看, 我们距离这一天还差得很远。 事实上, 别说是大 Riemann 猜想, 有关自守 L 函数的许多简单得多的性质, 比如它的解析延拓及函数方程等, 也都还是未被普遍证明的东西。

返回目录 | 下一篇

注释

  1. 本定义中的 χ 看起来很像英文字母 x (从计算机屏幕上看更是如此), 其实是希腊字母 Chi。 另外要提醒读者的是, 有些文献将 L(s, χk) 记为 Lk(s, χ), 但指的是同样的东西。
  2. 更具体地说, χk(n) 是所谓模为 k 的 Dirichlet 特征 (Dirichlet character to the modulus k)。 另外, 对于 Dirichlet L 函数的某些方面——比如函数方程——的研究往往要求 k 为 χk(n) 的最小模——即不存在 k 的因子 d<k, 使得对一切 n, χk(n)=χd(n)。 这样的 Dirichlet 特征也被称为 primitive Dirichlet character。
  3. 这里所说的 arithmetic progression 是指形如 n, n+k, n+2k, ... 的序列 (n、 k 为正整数)。 中文译名 “算术级数” (也叫 “等差级数”) 来自于《英汉数学词汇》(科学出版社, 1987 年第二版)。 不过这一译名在我看来并不恰当, 因为 “级数” 一词对应于英文的 series, 通常是指序列的和, 与 arithmetic progression 所指的序列本身颇为不同。 如果让我来建议的话, arithmetic progression 宜译为 “算术序列” 或 “等差序列”。
  4. Dirichlet 算术级数定理的内容是: 如果正整数 n 和 k 互素, 则序列 n, n+k, n+2k, ... 中存在无穷多个素数。 Dirichlet 对这一定理的证明方法类似于我们在 第三节 中介绍过的 Euler (利用 Euler 乘积公式) 对素数有无穷多个这一命题的证明。
  5. 这种命题的一个例子是所谓的弱 Goldbach 猜想 (Goldbach's weak conjecture), 也叫做奇数 Goldbach 猜想 (odd Goldbach conjecture), 即任意大于 7 的奇数都可以表示成三个奇素数之和。 1997 年, 数学家们证明了: 倘若广义 Riemann 猜想成立, 则弱 Goldbach 猜想也成立。
  6. extended Riemann hypothesis 似乎尚无标准中译名, 有时也被称为 “广义 Riemann 猜想”。 extended Riemann hypothesis 与 generalized Riemann hypothesis 之间的这种名称混淆不仅存在于中文中, 也存在于英文中。 在个别英文资料中这两者的名称与内容间的对应与本节介绍的恰好相反, 此外也有人用 generalized Riemann hypothesis 来表示类似于本节末尾提到的 grand Riemann hypothesis 那样更 “豪华” 的 Riemann 猜想。 但多数文献对这两个猜想的命名方式与本节介绍的相同。
  7. 中文中常见的 “实数域”、 “复数域” 那样的名称容易给人一个错觉, 以为实数、 复数的全体也构成数域。 其实, 它们的全体虽然构成域, 却并不是数域, 因为它们并不是有理数域的代数扩张域, 更不是有限次代数扩张域。 这方面英文的名称比较好, 在英文中 “实数域”、 “复数域” 分别是 “field of real numbers” 和 “field of complex numbers”, 突出了 “field” (域) 的概念, 却不包含 “number field” (数域) 这一组合, 从而不像中文那样容易望文生义。
  8. 这里要说明的是: 系数为有理数的代数方程实际上等价于系数为整数的代数方程 (请读者自行证明), 因此代数整数定义中的系数是整数并不是新要求, 真正的新要求是在系数为整数的情况下进一步要求首系数为 1。 另外顺便说一下: 首系数为 1 的代数方程有一个专门名称, 叫做首一代数方程 (monic algebraic equation)。
  9. 当然, 这是指环的一般定义, 对于整数环来说, 由于其元素都是数域中的数, 因此乘法交换律是自动满足的。 另外要提醒读者注意的是, 有些文献在环的定义中还去除了乘法结合律, 在这种定义下满足乘法结合律的环 (即普通定义中的环) 被称为结合环 (associative ring)。
  10. 对于一般情形, 由于环上的乘法未必满足交换律, 因此在理想的定义中需区分左乘积与右乘积, 相应的理想也有左理想 (left ideal) 与右理想 (right ideal) 之分。
  11. grand Riemann hypothesis 似乎也尚无标准中译名, 并且如 [注六] 所说, 有时也被混同于 generalized Riemann hypothesis (广义 Riemann 猜想)。 “大 Riemann 猜想” 这一名称是我自拟的译名。

站长近期发表的作品

网友讨论选录

  • 来自 123.126 的游客   (发表于 2011-12-12)

    我最怕代数了, 总是搞得我一头雾水。 不过看卢哥写的代数学感觉就不一样了: 立刻明白了! 看来还是应该让搞物理的人来写数学书啊, 清晰、 明确、 好懂, 绝不故弄玄虚。

  • 网友: 星空浩淼   (发表于 2011-12-12)

    一如既往地好文章。

  • 网友: dfj   (发表于 2011-12-12)

    一个字: 好!
    两个字: 很好!
    三个字: 非常好!

  • 来自 115.25 的游客   (发表于 2011-12-15)

    挑一个小问题: Dirichlet L 函数的 Riemann 猜想是对原特征的 L 函数提出的, 而不是所有的 L 函数。 原特征是指特征函数的最小周期就是 k, 不存在更小的周期。 非原特征的 Dirichlet L 函数在虚轴上会有一些零点, 而且没有函数方程。

  • 卢昌海   (发表于 2011-12-16)

    噢, 你说的是 primitive Dirichlet character, 谢谢, 待我回家后对措辞略作修改。 不过对于 GRH 是否必须限定 primitive Dirichlet character 我不是很确定, 因为不少资料述及 GRH 时未加限定。 由于 GRH 针对的是 0<Re(s)<1 的零点, 因此虚轴上是否有零点并不妨碍 GRH。 你手头有没有明确说明 imprimitive Dirichlet character 需要被排除的? 如果有, 麻烦推荐一下。 我所知的唯一采用 primitive Dirichlet character 的资料是 Peter Sarnak 的千禧年问题简介, 但只是一开始就只介绍了 primitive Dirichlet character, 未特意强调。

  • 来自 115.25 的游客   (发表于 2011-12-17)

    仔细查了查资料, 发现昌海站长原来的表述没有问题。 我看到的资料也是 Peter Sarnak 的那篇文章, 他们所作的是试图将满足某些共性的 L 函数归为一类进行讨论 (Ordinary Dirichlet Series, Euler Product, Functional Equation), 所以对 Dirichlet L 函数而言, 必须要求特征是原特征。

  • 卢昌海   (发表于 2011-12-17)

    谢谢来自 115.25 的游客。 不过考虑到出现在 Dirichlet L 函数的函数方程中的特征确实是 primitive Dirichlet character, 我仍在注释中对这一概念作了引进。

本文的讨论期限已过, 如果您仍想讨论本文,
请在每个月前七天的 “读者周” 期间前来讨论。

>> 查阅目前尚在讨论期限内的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