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欢本人文字的读者 >>> 欢迎选购本站电子书 <<<
手机版
童年回忆集锦
- 卢昌海 -
本文汇集了我 2002 年至 2005 年期间所写的五篇有关童年的短文。 |
来美国后诸事纷乱, 几年忽忽而过。 某个夏日的午后, 路过街头, 见一位工艺人坐在路边,
用小竹条编织蚱蜢, 忽然想起了知了, 一些童年记忆涌上心来……
童年的夏天, 也是这么热的天, 坐在课堂里, 听老师在黑板前讲解着课文。
窗外的树上, 几只知了叫得起劲, 远处还悠悠传来叫卖棒冰的吆喝声:
“白糖棒冰三分——”
“绿豆棒冰四分——”
久违了的棒冰啊! 记得那时天气一热, 只要兜里有几个零钱, 就会竖起耳朵聆听那悦耳的叫卖声,
下了课就飞奔去买。 看小贩打开箱盖, 掀起保温的棉絮, 一股清凉扑面而来, 还带着甜甜的气息, 好不惬意。
拿到棒冰, 舍不得嚼, 慢慢舔着, 让那冰凉的感觉一丝丝沁入心脾。 吃完后, 连剩下的小小木片也舍不得放过,
舔上几口直至凉意渐去, 才恋恋不舍地扔掉。
童年时的棒冰除上述两种外, 还有五分一支的奶油棒冰, 和最少见但却是我最喜欢的麻酱棒冰,
后者要六分一支, 是当时最贵的棒冰。 那时候我常常想: 会有一毛钱一支的棒冰吗?
想不出那该是什么味道。 我想现在的孩子可能会有同样的问题: 会有一毛钱一支的棒冰吗? 或者干脆就是:
什么是棒冰? 现在城市里好像只有雪糕, 没有棒冰了, 价格当然也早已远远地越出了我童年时的贫乏想象力。
但我还是很怀念童年的棒冰。
2002 年 7 月 25 日写于纽约
注: 可能不是每个人都清楚究竟哪一年是 “二十一世纪” 的第一年, 许多国家对 2000 年的庆祝比 2001 年隆重得多, 给人一种错觉,
以为新的世纪 (或新的千年) 是从 2000 年开始的。 其实由于历史上没有公元 0 年, 因此公元一世纪是从公元 1 年 1 月 1 日开始的。
相应地, 公元二十一世纪则是从 2001 年 1 月 1 日开始的——除非大家约定以前的某个世纪只有 99 年。
第一次对 “二十一世纪” 这个词留有印象, 是在看动画片《铁臂阿童木》的时候——那时我念小学。 当时动画片还很少,
这部每周才播放半小时的片子在我和堂弟的课余生活中占据着举足轻重的位置。 片子中未来世界高楼林立、
洁净美丽的景象, 让我心中充满了羡慕和期盼。
年轻的最美丽之处就是可以有做不完的梦。 那时的梦想之一, 就是有朝一日我也能看一眼像动画片里那样美丽的未来世界。
这个梦想使我很开心, 直到有一天听到阿童木说自己是来自 “二十一世纪” 的, 我心里顿时凉了半截,
心想 “二十一世纪” 想必是由 “21” 开头的, “21✕✕” 年我岂不是看不到了?
沮丧的我去问小伯伯, 这才转悲为喜, 原来过完 2000 年就是 “二十一世纪” 了。
从此我就在心中默默期待着这个朦胧的 “二十一世纪”。 后来关于 “四个现代化” 的宣传画渐渐多了起来,
“二十一世纪” 在我心中的形象被宣传画里火箭拖着长长尾迹飞向太空的图画所取代。
飞向太空是科幻小说的永恒主题, 而我既是天文迷也是科幻迷, 于是就更日思夜想地盼望着这个美丽的新世纪。
在过去的许多年里, 那个日子曾经是好遥远的一个梦, 遥远得可以让人放心地把所有美好心愿都寄放在那里。
曾几何时, 童年悄然逝去, 人生的步履日益匆匆。 2001 年的新年钟声敲响时, 我刚从悉尼回到纽约的家中,
一进家门就听见邻居家电视上新年倒记时的声音, 这才悚然惊觉, 原来这么多年的岁月已经滑过。
“二十一世纪”, 这个让我魂牵梦萦的未来世界, 竟然就在如此匆忙而平淡的脚步中到来了。
再长再美的梦也终有醒来的一天, 梦醒的日子总有些感怀, 毕竟一百年才有一次的梦一个人一生能做几次?
2002 年写于纽约
小时候很喜欢课本, 却又不懂得怎么爱护, 结果每到学期末, 课本总是跟要散了架似的。
尽管如此, 我仍是一本一本小心珍藏起来。 可惜在多年前的某次搬家中, 那些课本仍尽数失落,
那一页页的记忆也随之变得零落。
可是岁月越流逝, 人却越发怀念往事。 前两天趁着闲遐, 在网上搜索了一下自己还记得的某些小学课文,
结果还真找到了几篇。 那些充满童趣的课文现在读来有一种格外温暖的感觉,
仿佛时光重回到了那荡漾着琅琅书声的童年的课堂 ……
小学第一堂课上拿到了崭新的课本。老师让大家打开课本, 那时候刚粉碎 “四人帮”, 华国锋任主席,
课本第一页上是一幅毛泽东和华国锋坐在一起的画。 老师就告诉大家说, 这幅画画的是 “毛主席对华主席说
‘你办事, 我放心’”。 那堂课布置的回家作业, 是放学后把这句话复述给爸爸妈妈听。
结果放学后, 父母们来学校接孩子时, 大家一见到各自父母就叽叽喳喳迫不及待地开始复述,
唯恐自己落在其他同学之后。 教室里、 走廊上响起一片 “毛主席对华主席说 ‘你办事, 我放心’” 的声音。
那个细节隔了整整四分之一个世纪依然历历在目。
童年的课堂充满了求知的乐趣, 每一个生字、 每一个新词、 每一篇课文、 每一幅插图都给人无比的新鲜感。
记得那时候学 “大海大海你等着”, 一边朗诵课文, 一边仿佛觉得自己就站在碧波浩瀚的大海边,
心里面幻想着长大后去探索大海的奥秘, 去开发海底的宝藏…… 那种随着一篇篇童年的课文荡漾开来的想象和憧憬,
编织成了一种让人终身难忘的回忆。
2003 年 3 月 19 日写于纽约
[童年课文] 小小的船
弯弯的月儿小小的船。
小小的船儿两头尖。
我在小小的船里坐,
只看见闪闪的星星蓝蓝的天。
|
[童年课文] 乌鸦喝水
一只乌鸦口渴了, 到处找水喝。 乌鸦看见一个瓶子, 瓶子里有水。
可是瓶子很高, 瓶口又小, 里边的水不多, 它喝不着。
怎么办呢? 乌鸦看见旁边有许多小石子。 它想出办法来了。
乌鸦把小石子一个一个地衔来, 放到瓶子里, 瓶子里的水渐渐升高了, 乌鸦就喝着水了。
|
[童年课文] 王冕学画
古时候有一个人叫王冕。 他小的时候死了父亲。 因为家里穷, 王冕只念了三年书, 就去给人家放牛。
他一边放牛。 一边找些书来读。
一个夏天的傍晚, 王冕在湖边放牛。 忽然乌云密布, 下了一阵大雨。
大雨过后, 一片阳光照得满湖通红。 湖里有十来枝荷花, 花瓣上清水滴滴, 荷叶上水珠滚来滚去。
王冕看得出神, 心里想, 要是能把它画下来, 那多好啊!
王冕用平时节省下来的钱买了画笔、 颜料, 又找来些纸, 学画荷花。 他开始画不象, 可是不灰心, 天天画。
画了几个月, 那纸上的荷花就象刚从湖里采来的一样。
|
[童年课文] 燕子飞回来了
春天到了, 小燕子跟着妈妈从很远很远的南方飞回来。
飞呀, 飞呀, 她们飞过大海。 小燕子往下一看, 奇怪地问:“妈妈, 海面上哪儿来那么多铁塔?” 妈妈笑着说:“孩子,
那是井架, 工人在开采海底的石油呢。”
飞呀, 飞呀, 她们飞过高山。 小燕子往下一看, 奇怪地问:“妈妈, 那火车为什么不冒烟呢?” 妈妈笑着说:“孩子,
那是电力机车。 你看, 车顶上还有电线呢。”
飞呀, 飞呀, 她们飞过田野, 飞到去年住过的地方。 小燕子奇怪地问:“妈妈, 这里哪儿来那么多新房子?” 妈妈笑着说:“孩子,
农民过上好日子啦。 你看, 那写字的孩子不是秋成吗?”
小燕子高兴地说:“妈妈, 秋成也上学了。” 妈妈说:“是呀! 农村的变化可真大啊!”
|
[童年课文] 要下雨了
小白兔弯着腰在山坡上割草。 天气很闷, 小白兔直起身子, 伸伸腰。
一只小燕子从他头上飞过。 小白兔大声喊:“燕子, 燕子, 你为什么飞得这么低啊?”
燕子边飞边说:“要下雨了。 空气很潮湿, 虫子的翅膀沾了小水珠, 飞不高。 我正忙着捉虫子呢!”
是要下雨了吗? 小白兔往前一看, 那边池子里的小鱼都游到水面上来了。
小白兔跑过去问:“小鱼, 小鱼, 今天怎么有空出来啊?”
小鱼说:“要下雨了。 水里闷得很, 我们游到水面上透透气。 小白兔, 你快回家吧, 小心淋着雨。”
小白兔连忙挎起篮子往家跑。 他看见路边有一大群蚂蚁。 小白兔把要下雨的消息告诉蚂蚁。 一只大蚂蚁说:“是要下雨了,
我们正忙着往高处搬家呢!”
小白兔加快步子往家跑。 他一边跑一边喊:“妈妈, 妈妈, 要下雨了!”
哗, 哗, 哗, 大雨下起来了!
|
[童年课文] 数星星的孩子
晚上, 满天的星星像无数珍珠撒在碧玉盘里。 一个孩子坐在院子里, 靠着奶奶, 仰着头, 指着天空数星星。
一颗, 两颗, 一直数到了几百颗。
奶奶笑着说:“傻孩子, 又在数星星了。 那么多星星, 一闪一闪地乱动, 眼都看花了。 你能数得清吗?”
孩子说:“奶奶, 能看得见, 就能数得清。 星星是在动, 可不是乱动。 您看, 这颗星和那颗星, 中间总是隔那么远。”
爷爷走过来, 说:“孩子, 你看得很仔细。 天上的星星是在动, 可看起来它们之间的距离是不变的。
我们的祖先把它们分成一组一组的, 还起了名字。” 爷爷停了停, 指着北边的天空, 说:“你看, 那七颗星, 连起来像一把勺子,
叫北斗星。 离它们不远的那颗星, 叫北极星。 北斗星总是绕着北极星转。”
爷爷说的话是真的吗? 这孩子一夜没睡好, 几次起来看星星。 他看清楚了, 北斗星果然绕着北极星慢慢地转动。
这个数星星的孩子名叫张衡, 是汉朝人。 他长大以后刻苦钻研天文, 成了著名的天文学家。
|
[童年课文] 大海大海你等着
海鸥飞, 海水蓝,
海浪跑步上沙滩,
大海大海我问你:
你有多深有多宽,
怀里藏着多少鱼,
多少浪头连着翻,
海底埋着多少宝,
一直睡了多少年?
大海大海你等着,
长大我来搞试验。
要让鱼虾听命令,
要让海浪来发电,
要让海底多献宝,
要让海滩变良田。
海鸥飞, 海水蓝,
海浪乐得把头点。
|
冬意渐浓, 树上满目的金黄在风中一片片地铺落到地上, 踩在脚下沙沙做响。
小时候到这个季节就该盼着春节了吧?
小时候和奶奶一起住在杭州, 每逢春节将近、 家家户户开始采购年货的时候,
我们这些念书的孩子们也迎来了学期的结束, 欢天喜地融入到节前那份浓浓的温馨和期待之中。
记得那时家里总要在节前要包许多粽子, 对我来说那是一件很开心的事情——因为我很喜欢吃粽子,
尤其是豆沙粽。 更开心的是, 包粽子是大人们的任务, 我们只管吃粽子。 当大人们围坐一圈包粽子的时候,
我有时也会搬一张小凳子坐在一旁。 看着一个个粽子的 “诞生”, 闻着四处飘散的糯米和豆沙的甜香,
心里总是美滋滋的。 包完了的粽子通常被一串串地挂在房檐下, 在我记忆中,
那一串串的粽子几乎成了春节的一个象征。 而端午节——那个传统上吃粽子的节日——在我印象里反而很淡薄。
春节里吃的东西除粽子外, 还有年糕、 桂圆、 红枣等, 当然也少不了各色零食。 节前的那段时候,
常有一些来自农村的伙计在房前路旁架起大锅, 替各家各户炒瓜子、 花生、 山核桃等,
眼馋的孩子们则围在一边观看。
年三十晚上的菜肴是一年里最丰盛的, 数数桌上菜肴的数目常是我们这些孩子最爱干的事。
春节的传统有奶奶的主持, 一却都显得有章有法。 从年初一到年初三, 每天吃的东西各不相同。
初一早晨起来要逐次给自奶奶以下的各位长辈拜年, 然后会吃上一碗桂圆红枣汤。
除了吃以外, 娱乐也是春节的一大特色。 那时电视节目还很少,
但春节里的节目要比平时丰富许多, 节前的那张《广播电视报》常是我和堂弟们争相阅读的东西,
我们边看边用红笔把喜欢的节目一一圈出。 运气好的话,
春节时我们还会有一天去儿童公园玩, 那时去儿童公园是很难得的事, 一整年也未必有一次机会,
对我们来说也就显得格外隆重。 到了那里, 儿童三轮车、 滑梯、 射击、 翘翘板、 哈哈镜……
每一样都想玩, 每一样都玩得欲罢不能, 恨不能把一天拉成几天来用。
到了晚上, 我们有时会在天井里放上几个烟花, 这同样也不是年年都有的,
要正好有哪位长辈叔伯带来烟花才行。 当五彩缤纷的火焰飞旋升腾起来的时候,
我们就在一旁兴奋地拍着手跳啊喊啊, 真希望那一刻的美丽能永远留驻在夜空里。
但烟花是留不住的。 喜悦的时光总是过得飞快。 等到节日过后, 虽仍在寒假之中,
热闹却已散去, 来杭州过节团聚的父母也启程离去了。
我有时会一个人重新翻开那张记录了我们一星期快乐时光的《广播电视报》,
看着那些用红笔画出的圈圈, 回味着那些个璀灿多姿的美丽团聚之夜。 这时候, 一种黯然神伤的感觉会袭上心头。
人生真像天边的浮云, 聚也匆匆, 散也匆匆。
许多年过去了, 我仍时常回想起童年时的那些快乐的春节。 那样的春节在我生命里是永远不会再有了。
我初三那年, 父母在杭州分到了房子, 于是我们从奶奶家搬了出来。 自那以后, 家里的人少了,
春节的气氛也淡了。 传统和风俗都是以人为载体的, 奶奶继承的传统和风俗无疑要比父母来得多,
而父母继承的显然又远远多过我们。 在我们这一代,
许多传统和风俗只存在于怀旧的记忆之中。 若再往后数一代, 则恐怕连记忆也不复存在了。
就在几天前, 我的奶奶——陪伴我度过那些温馨难忘的童年春节的亲爱的奶奶, 走完了她九十四年的沧桑旅途,
静静离开了人世。 这一回, 散去的浮云再不能团聚了……
谨以本文纪念亲爱的奶奶。
2003 年 11 月 18 日写于纽约
见网站骤然冷清了许多, 才意识到原来已是暑假了。
暑假, 那是童年时最开心的假期。 长长的两个月——而且是田间地头昆虫繁盛的两个月, 有数不尽的开心事。
常常在暑假来临前的一两个星期, 心里就开始琢磨着暑假该怎么玩。 这时若看书看到什么好玩的事情,
必会在心里对自己计划说, 等暑假了, 我也来玩这个。 其实等暑假过去后仔细回想一下,
还真没多少是按 “计划” 行事的。 但可以不按计划地玩耍本身就是莫大的快乐,
而在此之前可以满怀憧憬地拟定计划, 又是一种快乐。 一个暑假而有两种快乐, 那是何等的美事?
小学、 中学、 大学…… 每一个暑假都聚合了充满快乐的日子, 这是童年快乐的最大延续。 其它的许多东西,
比如小时候玩过的那些游戏, 中学之后就很少再有机会玩了, 唯有暑假的心情恒久不变。 离开校园后,
忽然没了暑假, 有一种说不出的失落感觉。 在人生的旅途中, 下一次连续两个月的休闲在哪里?
答案沮丧得连我自己都害怕: 也许要到退休后吧。
各位网友, 尽情享受只属于校园时代的快乐暑假吧。:-)
2005 年 7 月 18 日写于纽约
二零零五年七月十八日发表于本站 https://www.changhai.org/
您可在每月前七天参与对本站所有文章的讨论 目前距本文的讨论期满尚有 3 天, 欢迎您
>> 发表评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