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欢本人文字的读者 >>> 欢迎选购本站电子书 <<<
手机版
虫洞: 旅行家的天堂还是探险者的地狱?
- 卢昌海 -
本文是应《科幻世界》杂志的约稿而写。 本网站的版本比书面版本多了若干注释, 以及因字数限制而未发表的第一节,
并且在人名及某些术语第一次出现时附有英文。 本文是在 Wormhole: 遥远的天梯
一文的基础上, 以尽可能适合《科幻世界》读者背景的方式改写而成的。
一. 星空,最后的前沿
探索星空是人类一个恒久的梦想。 在晴朗的夜晚, 每当我们仰起头来, 就会看到满天的繁星。
自古以来, 星空以它无与伦比的浩瀚、 深邃、 美丽及神秘激起着人类无数的遐想。
著名的美国科幻电视连续剧《星际迷航》 (Star Trek) 中有这样一句简短却意味无穷的题记:
星空, 最后的前沿 (Space, the final frontier)[注一]。 当我第一次观看这个电视连续剧的时侯,
这句用一种带有磁性的话外音念出的题记给我留下了令人神往的印象。
在远古的时侯, 人类探索星空的方式是肉眼, 后来开始用望远镜, 但人类迈向星空的第一步则是在一九五七年。
那一年, 人类发射的第一个航天器终于飞出了我们这个蓝色星球的大气层。 十二年后, 人类把足迹留在了月球上。
三年之后, 人类向外太阳系发射了先驱者十号深空探测器。 一九八三年, 先驱者十号飞离了海王星轨道,
成为人类发射的第一个飞离太阳系的航天器[注二]。
自人类发射第一个航天器以来, 短短二十几年的时间里, 齐奥尔科夫斯基所预言的
“人类首先将小心翼翼地穿过大气层, 然后再去征服太阳周围的整个空间” 就成为了现实,
人类探索星空的步履不可谓不迅速。 但是, 相对于无尽的星空而言, 这种步履依然太过缓慢。
率先飞出太阳系的先驱者十号如今正在一片冷寂的空间中滑行着, 在满天的繁星之中,
要经过多少年它才能飞临下一颗恒星呢? 答案是两百万年! 那时它将飞临距离我们六十八光年的金牛座
(Taurus)[注三]。 六十八光年的距离相对于地球上的任何尺度来说都是极其巨大的,
但是相对于远在三万光年之外的银河系中心, 远在两百二十万光年之外的仙女座大星云,
远在六千万光年之外的室女座星系团, 以及更为遥远的其它天体来说, 却无疑是微不足道的。
人类的好奇心是没有边界的, 可是即便人类航天器的速度再快上许多倍, 甚至接近物理速度的上限——光速,
用星际空间的距离来衡量依然是极其缓慢的。
那么, 有没有什么办法可以让航天器以某种方式变相地突破速度上限,
从而能够在很短的时间内跨越那些近乎无限的遥远距离呢? 科幻小说家们率先展开了想象的翅膀。
二. 旅行家的天堂
一九八五年, 美国康乃尔大学 (Cornell University) 的著名行星天文学家卡尔 • 萨根 (Carl Sagan)
写了一部科幻小说, 叫做《接触》 (Contact)。 萨根对探索地球以外的智慧生物有着浓厚的兴趣,
他客串科幻小说家的目的之一是要为寻找外星智慧生物的 SETI (Search for ExtraTerrestrial Intelligence 的缩写)
计划筹集资金。 他的这部小说后来被拍成了电影, 为他赢得了广泛的知名度。
萨根在他的小说中叙述了一个动人的故事: 一位名叫艾丽 (Ellie) 的女科学家收到了一串来自外星球智慧生物的电波信号。
经过研究, 她发现这串信号包含了建造一台特殊设备的方法, 那台设备可以让人类与信号的发送者会面。
经过努力, 艾丽与同事成功地建造起了这台设备,
并通过这台设备跨越了遥远的星际空间与外星球智慧生物实现了第一次接触。
但是, 艾丽与同事按照外星球智慧生物提供的方法建造出的设备究竟利用了什么方式让旅行者跨越遥远的星际空间的呢?
这是作为 (客串) 科幻小说家的萨根需要大胆 “幻想” 的地方。 他最初的设想是利用黑洞。 但是萨根毕竟不是普通的科幻小说家,
他的科学背景使他希望自己的科幻小说尽可能地不与已知的物理学定律相矛盾。 于是他给自己的老朋友,
加州理工学院 (California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的索恩 (Kip S. Thorne) 教授打了一个电话。
索恩是研究引力理论的专家, 萨根请他为自己的设想做一下技术评估。 索恩经过思考及粗略的计算,
很快告诉萨根黑洞是无法作为星际旅行的工具的, 他建议萨根使用虫洞 (wormhole) 这个概念。
据我所知, 这是虫洞这一名词第一次进入科幻小说中[注四]。 在那之后,
各种科幻小说、 电影、 及电视连续剧相继采用了这一名词, 虫洞逐渐成为了科幻故事中的标准术语。
这是科幻小说家与物理学家的一次小小交流结出的果实。
萨根与索恩的交流不仅为科幻小说带来了一个全新的术语, 也为物理学开创了一个新的研究领域。
在物理学中, 虫洞这一概念最早是由米斯纳 (C. W. Misner) 和惠勒 (J. A. Wheeler) 于一九五七年提出的,
与人类发射第一个航天器恰好是同一年。
那么究竟什么是虫洞? 它又为什么会被科幻小说家视为星际旅行的工具呢? 让我们用一个简单的例子来说明:
大家知道, 在一个苹果的表面上从一个点到另一个点需要走一条弧线,
但如果有一条蛀虫在这两个点之间蛀出了一个虫洞, 通过虫洞就可以在这两个点之间走直线,
这显然要比原先的弧线来得近。 把这个类比从二维的苹果表面推广到三维的物理空间, 就是物理学家们所说的虫洞,
而虫洞可以在两点之间形成快捷路径的特点正是科幻小说家们喜爱虫洞的原因[注五]。
只要存在合适的虫洞, 无论多么遥远的地方都有可能变得近在咫尺,
星际旅行家们将不再受制于空间距离的遥远。 在一些科幻故事中,
技术水平高度发达的文明世界利用虫洞进行星际旅行就像今天的我们利用高速公路在城镇间旅行一样。
在著名的美国科幻电影及电视连续剧《星之门》 (Stargate) 中, 人类利用外星文明留在地球上的一台被称为
“星之门” 的设备, 可以与其它许多遥远星球上的 “星之门” 建立虫洞连接,
从而能够几乎瞬时地把人和设备送到那些遥远的星球上。 虫洞成为了科幻故事中星际旅行家的天堂。
不过米斯纳与惠勒所提出的虫洞是极其微小的, 并且在极短的时间内就会消失, 无法成为星际旅行的通道。
萨根的小说发表之后, 索恩对虫洞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并和他的学生莫里斯 (Mike Morris) 一同,
开始对虫洞作深入的研究。 与米斯纳和惠勒不同的是, 索恩感兴趣的是可以作为星际旅行通道的虫洞,
这种虫洞被称为可穿越虫洞 (traversable wormhole)。
三. 负能量物质
那么什么样的虫洞能成为可穿越虫洞呢? 一个首要的条件就是它必须存在足够长的时间,
不能够没等星际旅行家穿越就先消失。 因此可穿越虫洞首先必须是足够稳定的。
一个虫洞怎样才可以稳定存在呢? 索恩和莫里斯经过研究发现了一个不太妙的结果,
那就是在虫洞中必须存在某种能量为负的奇特物质! 为什么会有这样的结论呢?
那是因为物质进入虫洞时是向内汇聚的, 而离开虫洞时则是向外飞散的,
这种由汇聚变成飞散的过程意味着在虫洞的深处存在着某种排斥作用。 由于普通物质的引力只能产生汇聚作用,
只有负能量物质才能够产生这种排斥作用。 因此, 要想让虫洞成为星际旅行的通道,
必须要有负能量的物质。 索恩和莫里斯的这一结果是人们对可穿越虫洞进行研究的起点。
索恩和莫里斯的结果为什么不太妙呢? 因为人们在宏观世界里从未观测到任何负能量的物质。
事实上, 在物理学中人们通常把真空的能量定为零。 所谓真空就是一无所有,
而负能量意味着比一无所有的真空具有 “更少” 的物质, 这在经典物理学中是近乎于自相矛盾的说法。
但是, 许多经典物理学做不到的事情在二十世纪初随着量子理论的发展却变成了可能。
负能量的存在很幸运地正是其中一个例子。 在量子理论中, 真空不再是一无所有, 它具有极为复杂的结构,
每时每刻都有大量的虚粒子对产生和湮灭。 一九四八年, 荷兰物理学家卡什米尔 (Hendrik Casimir)
研究了真空中两个平行导体板之间的这种虚粒子态, 结果发现它们比普通的真空具有更少的能量。
这表明, 在这两个平行导体板之间出现了负的能量密度!
在此基础上他发现在这样的一对平行导体板之间存在一种微弱的相互作用。 他的这一发现被称为卡什米尔效应。
将近半个世纪后的一九九七年, 物理学家们在实验上证实了这种微弱的相互作用, 从而间接地为负能量的存在提供了证据。
除了卡什米尔效应外, 二十世纪七八十年代以来, 物理学家在其它一些研究领域也先后发现了负能量的存在。
因此, 种种令人兴奋的研究都表明, 宇宙中看来的确是存在负能量物质的。
但不幸的是, 迄今所知的所有这些负能量物质都是由量子效应产生的, 因而数量极其微小。
以卡什米尔效应为例, 倘若平行板的间距为一米,
它所产生的负能量的密度相当于在每十亿亿立方米的体积内才有一个 (负质量的) 基本粒子!
而且间距越大负能量的密度就越小。 其它量子效应所产生的负能量密度也大致相仿。
因此在任何宏观尺度上由量子效应产生的负能量都是微乎其微的。
另一方面, 物理学家们对维持一个可穿越虫洞所需要的负能量物质的数量也做了估算,
结果发现虫洞的半径越大, 所需要的负能量物质就越多。 具体地说,
为了维持一个半径为一公里的虫洞所需要的负能量物质的数量相当于整个太阳系的质量。
如果说负能量物质的存在给利用虫洞进行星际旅行带来了一丝希望,
那么这些更具体的研究结果则给这种希望泼上了一盆无情的冷水。
因为一方面迄今所知的所有产生负能量物质的效应都是量子效应,
所产生的负能量物质即使用微观尺度来衡量也是极其微小的。
另一方面维持任何宏观意义上的虫洞所需的负能量物质却是一个天文数字!
这两者之间的巨大鸿沟无疑给建造虫洞的前景蒙上了浓重的阴影。
四. 探险者的地狱
本文已收录于电子书《星际旅行漫谈》 以上预览约为本文内容之 60% 欲读剩余部分
>>>>>> 请购买该书 <<<<<<
>> 请阅读姊妹篇 时间旅行: 科学还是幻想?
-
M. S. Morris, K. S. Thorne,
Wormholes in spacetime and their use for interstellar travel:
A tool for teaching general relativity,
Am. J. Phys. 56, 395, 1988.
-
M. Visser,
Lorentzian Wormholes: from Einstein to Hawking
(AIP Press, American Institute of Physics, 1996).
-
Thomas A. Roman,
Some Thoughts on Energy Conditions and Wormholes,
gr-qc/0409090.
二零零五年十一月十三日写于纽约 二零零六年五月一日发表于本站 https://www.changhai.or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