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欢本人文字的读者 >>> 欢迎选购本站电子书 <<<
手机版
多伦多掠影 (三)
(2008.07.12 - 2008.07.13)
- 卢昌海 -
本文是多伦多相片的第三部分, 大都摄于多伦多电视塔 (CN Tower) 上。 多伦多电视塔也叫加拿大国家电视塔
(Canada's National Tower), 建成于 1976 年, 高度为 553.33 米, 是当时世界上最高的建筑。
多伦多电视塔的这一世界纪录总共保持了 31 年, 直到 2007 年才被在建的德拜塔 (Dubai Tower) 所超越。
多伦多电视塔共有两层观景台, 高度分别为 346 米 (称为 SkyPod) 和 446.5 米 (称为 SpacePod),
我所到达的是位于 346 米处的 SkyPod, 那是主观景台。 我在加拿大的那几天天气不太好, 大多是阴天,
登上观景台的那天甚至还下了小雨, 因此拍出来的相片色调不如晴天, 而且视野难以及远。
|
多伦多电视塔前的柠檬摊
仰望多伦多电视塔 (其中 “大圆盘” 是 SkyPod, 上面的 “小圆盘” 则是 SpacePod)
从多伦多电视塔上俯瞰多伦多之一
从多伦多电视塔上俯瞰多伦多之二
从多伦多电视塔上俯瞰多伦多之三
从多伦多电视塔上俯瞰多伦多之四
从观景台上的玻璃地板俯瞰地面之一
从观景台上的玻璃地板俯瞰地面之一
明知玻璃地板的强度不在普通地板之下, 双脚踩到那貌似虚空的地板上仍不免战战兢兢
二零零八年十一月十五日整理 二零零八年十一月十六日发表于本站 https://www.changhai.org/
-
网友: 季冬 (发表于 2008-10-06)
哈哈, 我说最近老兄你跑哪儿去了。 最近经济不好是不是特别有空? 俺也一样。
话说前几个月俺老妈去香港玩了一趟, 电话中向我好一通抱怨香港的居住环境之 “恶劣”。
她老人家游港期间住在香港的亲戚家里, 总的说来就一个字 “小”: 床小、 房间小、 街道小……
非常非常的压抑。 所以香港人有点门道的都尽量往外移民。
-
卢昌海 (发表于 2008-10-06)
呵呵, 说起香港的住房, 我记得我出国前 (上世纪八九十年代) 看香港电视连续剧时还很羡慕香港人的住房,
尤其是那厅, 简直比当时国内普通人家的整套房子还大。 现在看来那恐怕是 “艺术的夸张”,
就象一些大陆电视连续剧中人人出门都开自己的车一样。
-
网友: Dazzled (发表于 2008-10-06)
我忘记了是如何找到你这个网站的, 读你写的文章有一种耳目一新的感觉。 前两天读了你的
童年 那一篇文章,
它使我想起了鲁迅的 “三味书屋” 那篇文章, 因为很有它的味道,
只是离得现代更近一些。 感觉我的童年也是差不多, 只不过我比你们那会儿晚了个 10 年吧。
但是想起在田野里玩、 捉昆虫, 很是怀念。
-
网友: Yan (发表于 2008-10-12)
我大概是从 Tao 的那篇文章
开始看你的网站的, 很不错! 我是学数学的, 所以很高兴看到有人在讨论数学的问题。
-
网友: Lingbo (发表于 2008-10-30)
我同 Dazzled 一样, 关注和喜欢昌海的这个网站一段时间了, 当时是在搜寻对
Riemann 猜想
的介绍时找到这个网站的, 后来就陆续看完了这里基本上所有的文章, 收获很多。
真的非常谢谢昌海兄。 科学精神是我们这个时代真正的荣光。 很少能读到这样清晰易懂的科学文章。
-
网友: 星空浩淼 (发表于 2008-10-30)
如果昌海兄偶尔出现在一两张照片里面, 网友感觉会更好。
现在网上美图很容易下载, 只有自己亲自照的照片, 感觉才不一样, 前者如同人造钻石, 后者如同天然陨石钻石。:-)
-
卢昌海 (发表于 2008-10-30)
呵呵, 这些相片都是我亲自照的。 如果自己出现在相片里, 那相片反倒是请别人照的了。:-)
不过我明白星空兄的意思。 其实无论是自己拍的风景照还是别人拍的 “自己照”, 它们都比不上大家能在网上找到的美图。
那风景的拍摄技术固然远不如网上的美图, 而人物与网上的明星相比更是望尘莫及。:-)
-
网友: 星空浩淼 (发表于 2008-10-30)
一流的转载, 不如三流的原创。 何况你给的照片也很美, 并且都是原汁原味的, 网上流转的有些美图, 是 PS 过的。
-
网友: Seraph (发表于 2008-10-31)
同意啊, 站长应该上传点自己的照片, 这样多少也能满足一下我们这些粉丝的仰慕感呀。
-
网友: 快刀浪子 (发表于 2008-10-31)
站长在这里贴自己的照片, 很多 MM 粉丝会进来。:-)
-
网友: 孙超 (发表于 2008-11-01)
在卢大哥这里就是能看到一些不错的东西, 很是欣赏。 呵呵。
-
网友: digiter (发表于 2008-11-04)
照片确实照得好看。:)
本文的讨论期限已过, 如果您仍想讨论本文, 请在每个月前七天的 “读者周” 期间前来讨论。
>> 查阅目前尚在讨论期限内的文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