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长在 Bluesky 新开了微博帐号 ▷▷▷ 敬请关注 ◁◁◁
手机版
爱因斯坦的错误 (下)
- 作者:Steven Weinberg 译者:卢昌海 -
<< 接上篇
本文已收录于电子书《他山集》 欲读本文者
>>>>>> 请购买该书 <<<<<<
二零一零年一月七日译于纽约 二零一零年一月八日发表于本站 https://www.changhai.org/
-
网友: 海森堡 (发表于 2010-01-08)
爱因斯坦反对量子力学, 继续统一场论宏大事业, 必然的悲剧啊。
-
卢昌海 (发表于 2010-01-08)
其实也算不上悲剧, 无论有没有方向性的错误, 理论物理学家在晚年都基本上做不出大事的。
爱因斯坦只不过名头最大, 故事又比较有戏剧性, 因而更瞩目而已。
-
网友: 星空浩淼 (发表于 2010-01-09)
“最近几年来, 人们在解决这一问题上取得了很可观的进展, 但我无法在这里叙述。
只提这样一点就够了, 那就是玻尔和爱因斯坦都不曾抓住量子力学的真正问题。”——如果温伯格所说的
“进展” 是指 “退相干历史理论”, 只怕他的这一看法言之过早。 有人指出,
该理论并不比哥本哈根解释好到哪里去。 大量试图替代根本哈根解释的新解释最后都发现:
解决了旧疑惑, 却引来了新的疑惑。
最近下面这篇文章似乎比较有趣:
“On the Origin of Gravity and the Laws of Newton” (by Erik P. Verlinde)。
如果昌海兄觉得不错, 可以以介绍和评论科学最新 idea 的方式写一写。
-
卢昌海 (发表于 2010-01-13)
不清楚 Weinberg 所说的进展指的是什么, 也可能不是那些主要流派中的任何一个,
因为他自己也曾搞过一种不太成功的非线性量子力学。
那篇 “entropic force” 的文章在我看来有一种 “执果求因” 的粗糙感,
即便撇开正误、 价值等短期内不易确定的东西不论, 它的许多细节恐怕还处在迅速变化及修正的阶段。
与其仓促介绍、 迅速过时, 不如等一段时间, 看看物理学界的全面反应,
起码等到它的支持者们对理论的主要细节有一定共识时, 再决定是否加以介绍吧。
我在选择写作题材上一般不喜欢追 “新” (约稿例外), 这种做法与研究者是恰好相反的。
对研究者来说, 越是新的方向, 就越容易出论文。 但对于科普写作来说,
我觉得追 “新” 未必是选择题材的最好方法 (当然这是见仁见智的问题)。
做弦论的人对 “entropic force” 的支持度可能会比较高,
不过我还想看看做其它领域——比如做非平衡态热力学——的人有什么看法。 那篇文章用的是简单的平衡态热力学,
但照这势头下去, 恐怕不久就会有人考虑非平衡态热力学所对应的东西……
-
网友: 星空浩淼 (发表于 2010-01-14 )
昌海兄目光如注, 注意到作者 “执果求因”,
不过作者自己对此引以为傲: “文章出来之后, Verlinde 在自己的主页上加了解释,
其主要点是将空间 (其中一维) 当作热力学宏观量, 牛顿定律、 惯性等都是推出来的。
引力方程是全息原理的结果, 等等。 我说过 Verlinde 的逻辑很类似爱因斯坦的狭义相对论,
别人说先有 Lorentz 收缩, 后有光速不变, 爱因斯坦说让我们将光速不变作为前提, Lorentz
收缩可以推导出来。 这个因果倒置是爱因斯坦的主要贡献, Verlinde 也指出这一点。” (引自李淼博客)
昌海兄这么一说, 让我想起非平衡态似乎更像 “力” 的来源。
-
卢昌海 (发表于 2010-01-14)
执果求因本身不是问题, 只不过它给人提供了偷懒的便利, 因为知道了结果, 就有可能用一些比较粗糙,
有时甚至似是而非的推理来凑出结果。 当然, 我不是说那篇文章就是如此,
不过那篇文章的论述远没有相对论那样雄辩、 严整和系统, 至多算是 heuristic 吧。
-
网友: 星空浩淼 (发表于 2018-09-02)
今天注意到八年前我们在有关 Verlinde 的熵引力的讨论, 如今回过头来看, 更是觉得昌海兄无比英明。
-
卢昌海 (发表于 2018-09-02)
时间过得真快!
本文的讨论期限已过, 如果您仍想讨论本文, 请在每个月前七天的 “读者周” 期间前来讨论。
>> 查阅目前尚在讨论期限内的文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