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 迎 访 问 卢 昌 海 个 人 主 页

除了自己的无知,
我什么都不懂。

-苏格拉底

 
信 息
 
 
 
All English Contents
作品列表 | 电子图书
站长简介 | 常见问题
版权说明 | 电子邮箱
 
统 计
 
 
 
自 2018-06-01 以来
本文点击数
10,649
自 2008-02-01 以来
本站点击数
33,983,221
昨日点击数 3,237
今日点击数 3,203

喜欢本人文字的读者
>>> 欢迎选购本站电子书 <<<

时空的乐章——引力波百年漫谈 (后记)

- 卢昌海 -

返回目录

在不太久远的过去, 曾有一段时间, 大科学家犹如英雄或明星, 一举一动都牵动媒体和大众的注意。 爱因斯坦不用说, 就连玻尔 (Niels Bohr) 这位如今很多非物理专业的人听都未必听说过的物理学家, 在 1923 年底赴美讲学时, 都曾受到媒体追踪, 《纽约时报》还数度推出长文。 据当时的报道, 玻尔理论甚至在平时不谈科学的人群之中也成了流行话题。

随着物理学革命年代和英雄年代的远去, 在我和读者这一代 (亦或两代——考虑到我怕是已挤不进读者这一代), 这种情形已见不大到了 (因身体缘故成为明星的霍金也许是唯一例外)。

当然, 在互联网等新兴因素的促进下, 在较低的程度和较短的时间里, 科学热点仍是有的——虽只是偶尔。

其中的一次是 2016 年 2 月 11 日, LIGO 宣布探测到引力波。

那一次, 我也厕列于 “吃瓜群众” 中。

非常巧的是, 之后不久, 高等教育出版社的一位编辑因试图转载我的一篇文字而与我建立了联系, 且顺便谈及了合作可能。 我在《经典行星的故事》一书的 后记 中曾经提到, 科学出版社和高等教育出版社是我从小就印象深刻的两个出版社。 对于跟那样的出版社合作, 懒散如我也是不愿错过的, 虽手头并无稿件, 还是毅然开出了 “空头支票”, 表示可以写一个关于引力波的系列。

那位编辑表示有兴趣, 并让我跟另一位编辑联系具体事宜, 于是有了《时空的乐章——引力波百年漫谈》这本书。

这么说也许听起来很轻巧, 但其实, 在开出 “空头支票” 之初, 我心中是不无忐忑的——因为对 LIGO 宣布探测到引力波一事, 我其实略怀担忧。 这担忧有两个缘由: 一是 LIGO 几乎一展开探测就成功了, 似乎过于凑巧, 若后续探测不能显示足够高的探测频率, 如此凑巧恐会引发疑虑; 二是我在《霍金的派对: 从科学天地到数码时代》一书中曾经介绍过一次后来被证实为 “乌龙” 的原初引力波探测[注一], 那前车之鉴使我对 LIGO 宣布探测到引力波一事是否会步其后尘多了一层担忧。

不过幸运的是, 但凡应约写书, 我的惯例是要待合同签完才动笔, 故而真正动笔已是 2016 年的 7 月, 那时 LIGO 第二次探测到引力波的消息也已发布, 打消了我的担忧。

而且有趣的是, 后来写到有关 LIGO 初次探测到引力波的章节, 在查资料时, 发现 LIGO 内部对初次探测也曾有过担忧, 且主要的缘由恰恰是我所担心的那两条 (参阅 第二十节)。 这于我是虽不敢自夸为 “英雄所见略同”, 起码也有所鼓舞的。

这本书还有一处是幸运的, 那就是动笔一年多之后, 居然遇上了中子星双星合并的发现, 从而有机会将之写入书中。 这可以说是写作速度缓慢这个大缺点首次带给我幸运。 而更幸运的则是, LIGO 在那之后很快结束了所谓的 “第二轮观测运行”, 转入设备的维护和更新, 替我免除了追逐一个动态领域不得不面对的何时终稿的抉择。

趁 LIGO 尚未展开 “第三轮观测运行”, 就此终稿吧。

返回目录

注释

  1. 关于这一 “乌龙”, 可参阅《霍金的派对: 从科学天地到数码时代》的 序言

站长往年同日 (6 月 1 日) 发表的作品

站长近期发表的作品

本文的讨论期限已过, 如果您仍想讨论本文,
请在每个月前七天的 “读者周” 期间前来讨论。

>> 查阅目前尚在讨论期限内的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