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欢本人文字的读者 >>> 欢迎选购本站电子书 <<<
手机版
书店的未来
- 卢昌海 -
本文是替《科学画报》撰写的专栏短文, 本站版本在若干人名和术语初次出现时注有英文。
在我购买过的电子产品中, 用得最多的莫过于亚马逊公司 (Amazon)
的电子书阅读器 (kindle), 在上下班途中及外出旅行时几乎天天都用 (相比之下, 对于我这种疏于交际的人来说,
手机一整天不响是常有的事)。 在购买阅读器之前, 我携带的是实体书,
为了决定带哪一本书, 有时会像布里丹的驴子 (Buridan's ass) 一样大费脑筋。
随着电子书数量的快速增加, 及阅读器技术的日益发展, 将自己的部分或全部阅读 “数字化” 的人已越来越多。
2010 年 7 月, 亚马逊公司宣布自己的电子书销售已超过了精装本实体书的销售。
电子书的快速崛起是数字时代带给我们的无数新变化之一。 受这一变化影响最大的, 莫过于传统书店。
事实上, 早在电子书崛起之前, 图书的网络销售就已分走了传统书店的很大一部分客流。
网络销售因无需支付昂贵的店面租金, 而具有经营成本上的巨大优势。 以美国为例,
就在亚马逊公司宣布电子书销售超过精装本实体书销售的同一年,
传统书店在图书业中的整体份额已掉到了一半以下。
电子书的崛起不过是加速了图书业的重新洗牌而已。
在这洗牌的过程中, 创立于 1971 年, 雇员人数近两万, 分店远及澳大利亚、 新西兰、
新加坡等地的美国第二大连锁书店博德斯书店 (Borders) 在走过了 40 年的风风雨雨之后,
于 2011 年 9 月砰然倒地, 黯然退出了历史舞台。 关于博德斯书店倒闭的原因, 分析家们众说纷纭,
但面对电子书和网络销售的双重挑战应对速度偏慢、 应对策略失当无疑是很重要的因素。
博德斯书店的倒闭并不是传统书店困境的唯一写照。 据统计, 在 2000 至 2007 年间,
美国有超过一千家大大小小的传统书店倒闭。 也许是从这一系列书店倒闭事件中看到了不祥的未来,
博德斯书店的倒闭即便在一些能因之而受益的竞争对手眼里, 也成为了一件令人伤感和自省的事情。
那些在洗牌过程中幸存下来的传统书店, 则不断改变着经营格局以谋生路。
除尽力跟进电子书和网络销售这两个新兴领域外, 很多书店扩大了店内的咖啡部、
儿童玩具部及电子书阅读器的展示台, 实体书所占的空间则有所缩减。
如果这代表了生存战略和发展趋势的话, 那么会不会有一天, 实体书所占的空间缩减为零,
传统书店蜕变成咖啡馆和玩具店呢?
这并不是杞人忧天, 而是一个很多人正在思考, 且答案有可能在不远的将来浮出水面的问题。
乐观人士表示, 传统书店作为读者与作者的互动场所及社区文化中心, 有着无可替代的功能,
从而将继续存在。 但技术的发展果真无法替代这一功能吗? 恐怕谁也说不准。
我倒是觉得, 传统书店有一项功能确实是无可替代的, 那就是在爱书之人心目中的怀旧功能。
只要这一功能尚存, 书店就很可能仍有未来, 只不过那未来也许不是作为普通商店,
而是变成象博物馆或俱乐部那样需买票进入的地方。 倘若真有那样一天,
也许你依然会透过某家书店的玻璃门看到一位白发苍苍的老人, 坐在书香环抱的靠椅上,
一边品着咖啡, 一边静静翻阅着古老的实体书, 那就是本文的作者——假如他还健在的话。
但再往后呢? 当由实体书和传统书店伴随成长起来的爱书之人本身也退出历史舞台,
只剩下自幼习惯于电子书的新一代时, 书店还会有未来吗? 我就完全不知道了。
不过, 著名美国科幻小说家阿西莫夫 (Isaac Asimov) 在 1951
年曾经写过一则题为 “他们有过的乐趣” (The Fun They Had) 的儿童科幻故事。
那则故事的主人公是生活在 2155 年的孩子们, 那时已没有学校、 没有教师、 也没有书本——当然更没有书店,
所有的学习和阅读都已搬到了屏幕上。 故事中的孩子们在家中阁楼上发现了一本古老的实体书,
记述着过去孩子们的生活, 那样的生活让他们羡慕不已……
也许阿西莫夫是对的, 实体书和传统书店终将消失。
那就让我们珍惜这两者依然存在的今天, 珍惜让未来孩子们羡慕的 “我们的乐趣” 吧。
二零一二年七月二十八日写于纽约 二零一二年九月一日发表于本站 https://www.changhai.org/
-
来自 182.202 的游客 (发表于 2012-09-01)
啊, 这篇故事小时候看过, 不过没注意到是阿西莫夫写的。 其实当时挺羡慕未来的小孩,
没想到短短二十年, 科幻快变成现实了。 一直拿不定主意买电子书, 因为实体书可以用手指隔开前后参照着看, kindle
好像没这么方便。 不过现在 kindle 也不贵, 应该值得尝试。
-
来自 125.88 的游客 (发表于 2012-09-01)
电子书是发展方向, 相对来说, 我更喜欢阅读传统书的感觉。
-
网友: exaos (发表于 2012-09-01)
看到书店倒掉, 确实挺伤感的。
我刚买了个二手的 Kindle 3 键盘版, 感觉看书的速度快多了。:-)
-
来自 123.126 的游客 (发表于 2012-09-01)
曾经看过 Springer 50 年代印刷的图书 (凸版印刷, 十分精美), 那种感觉真不是电子书所能比拟的。
-
来自 216.165 的游客 (发表于 2012-09-01)
文章的观点很对, 电子书时代的到来是大趋势。 电子书技术仍然在继续演化, 新的技术正在不断出现。
将来的电子书一定会更加实用和强大, 远超 kindle。
-
卢昌海 (发表于 2012-09-02)
最近电子书阅读器的发展好像有点过于偏重 LCD 屏幕的产品, 比如 Kindle Fire、 Nook Color, 以及功能更强大的
iPad 等。 这种产品功能较多 (比如可以玩游戏), 但对阅读来说却远比 e-ink 屏幕伤眼睛 (当然,
大多数人每天的自由阅读可能不会超过半小时, 对他们来说那不是问题, 因此不妨碍销路), 是我不喜欢的。
我一直希望 Amazon 的 Kindle DX 能出新版, 并将价格降下来。 我想用它来读一些不便于用 Kindle 3 阅读
(因字体太小) 的 PDF 文件。 可惜 Amazon 的研发重心看来已不在 e-ink 产品上了……
-
来自 69.166 的游客 (发表于 2012-09-02)
电子书技术还处在初期, 将来会更实用。 等电子书技术大发展后, 价格变便宜, 而刷新速度、
分辨率和色彩增加, 软件功能大大改进, 电子书会变得更加实用。
-
网友: Sonullx Liu (发表于 2012-10-04)
今天已经没有人怀念竹简了, 充其量是放到博物馆、 拍进电影、 交给历史学家而已。
将来纸质书大概也是这么个归宿。 怀旧只是小事, 进步才是重要的。
所以我觉得电子书代替纸质书是一件值得高兴的好事——可能有些人除外……
-
卢昌海 (发表于 2012-10-04)
确实, 怀旧只是小事, 只能在怀旧者还有足够人数时提供一个市场。
BTW, 很高兴看到 Amazon 又推出了 e-ink 系列的新产品: kindle paperwhite。
-
网友: Jo (发表于 2012-10-14)
纸质书籍的没落着实让人心痛。 我亲眼见证了四家大型书店 (其中三家是新华书店) 的衰败, 从
2006 年的风光无限到现今缩减到大厦一隅。 我相信这不是偶然, 毕竟随着人们生活节奏的加快, 读书已经变得奢侈。
现在的小孩子身边比书籍和知识更具吸引力的东西与日俱增, 我有理由相信我的下一代将不会利用他们身边的电子设备进行学习,
更多的是娱乐。 当然这也让我不禁联想, 如果读书是件 “有趣” 的事, 人们是不是可能选择读书?
过去的书籍由于技术限制只能使用文字记叙, 而文字阅读起来甚是枯燥。
如果图书产业的人们能够大胆地将书籍形象化 (比如漫画、 照片、 视频等形式),
这样书籍的容量将会成倍上升, 趣味性也会大幅上涨, 相对于传统书籍更加便于理解和掌握。
-
卢昌海 (发表于 2012-10-14)
Good point, 这将是一种有趣的回归。 阿西莫夫在一篇比较图书与影片的文章中提到,
过去的小说常常配有插图, 后来渐渐不配插图了, 从而对作者的要求变得更高,
需要后者以纯文字的力量打动和吸引读者。 最近我在书店的降价书专柜买了福尔摩斯探案集、
Verne、 Wells 等小说集的旧版重印本, 上面的插图很有韵味, 那样的插图现在只见于小孩读物了,
希望今后能有一定程度的回归。
-
网友: Jo (发表于 2012-10-14)
说到儿童读物的配图我不禁想到日本动漫。 日本动漫真是用漫画的趣味手段为近乎所有学科做了教程,
本人不懂动漫, 少数看过的几部反映了教育、 生物、 性、 心里、 哲学等话题, 特别是萌菌物语,
可谓老少咸宜, 它让我发现原来枯燥的微生物知识还可以这么有趣这么萌。
-
来自 69.166 的游客 (发表于 2012-10-22)
Jo 的观点有道理。 无论是普通的或者是科普的书籍, 在电子书上完全可以百倍的更加有趣。
一切不直观的内容 (例如抽象的, 微观宏观的等内容), 用电子书强大的音像表达,
将会更加方便明白和更加生动有趣。 电子书天然具有互动、 联网和音像等等特有的新功能,
而现有的 Kindle、 Nook 等电子书远远没有充分发挥出来这些优秀的新特性,
电子书内容多是普通纸书的简单拷贝, 无论在技术上还是在内容上, 都还远远未开发出来上述的巨大潜力。
另外, 亚马逊可能要停售 9.7 英寸的电子书阅读器 Kindle DX。 虽然它是一款更为舒服的电子书阅读器。
本文的讨论期限已过, 如果您仍想讨论本文, 请在每个月前七天的 “读者周” 期间前来讨论。
>> 查阅目前尚在讨论期限内的文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