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欢本人文字的读者 >>> 欢迎选购本站电子书 <<<
手机版
“动态清零”拯救了几百万人吗?
- 卢昌海 -
中国放弃 “动态清零” 后, 有一个为 “动态清零” 辩护的说法, 叫作 “动态清零” 拯救了几百万人。
这个说法的理由是: 美国的新冠 (COVID-19) 死亡人数超过了 100 万, 而中国的人口是美国的四倍多,
假如没有 “动态清零”, 新冠死亡人数将会有几百万。 因此, “动态清零” 拯救了几百万人。
粗看起来, 这个说法不无道理, 因为在 “动态清零” 期间[注一],
哪怕考虑到中国数据的可靠性很低, 中国的新冠死亡人数——无论绝对数目还是占总人口的比例——确实被公认为是远低于美国,
更远远低于从美国数据外推出的几百万这一绝对数目。 但哪怕稍一思考, 也会知道问题显然不这么简单,
因为新冠死亡并不是 “动态清零” 所能影响的唯一额外死亡。 事实上, “动态清零” 之所以搞得天怒人怨,
恰恰是因为新冠死亡并不是 “动态清零” 所能影响的唯一额外死亡。 在 “动态清零” 期间, 新冠死亡虽然减少了,
次生灾难却大幅增加。 而且在次生灾难中, 突破信息管制而时不时爆出的零星热点不过是冰山之尖顶,
主体部分是 “沉默的大多数”。 因此, 要评估 “动态清零” 是否拯救了几百万人, 关键是要搞清 “动态清零”
期间的额外死亡人数到底有多少。
在信息透明的社会里, 要搞清这一点是不太困难的, 但在中国这样一个信息管制严苛, 信息造假严重的社会里,
则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需要一些推测性的分析。 本文就试着来分析一下。
本文分析的数据基础是各省的人口统计。 这是唯一有足够大涵盖范围的数据 (其他数据——比如火葬场烧尸体的数目,
清明节上坟的人数等——往往只适用于很小的时间和空间范围, 且往往因针对性太强而很快就遭删除,
虽可定点显示官方数据的错误, 作为全局性分析的基础则不够系统)。 在网上搜索 “20✕✕年✕✕省死亡人口”,
可以搜出很多省份的年度死亡人口数据, 比如 (死亡人数的单位是万人, 选这些数据的理由下文会介绍):
|
2017 年 |
2018 年 |
2019 年 |
2020 年 |
2021 年 |
广东 |
50.10 |
51.22 |
50.99 |
59.02 |
61.12 |
云南 |
32.0 |
30.4 |
30.0 |
|
38 |
浙江 |
31.3 |
31.8 |
32.0 |
|
38.4 |
辽宁 |
30.3 |
32.3 |
32.3 |
|
37.7 |
同时也可搜到相应的全国数据:
|
2017 年 |
2018 年 |
2019 年 |
2020 年 |
2021 年 |
全国 |
986 |
993 |
998 |
|
1014 |
下面就试着来分析一下。
首先可以看到的是, 广东、 云南、 浙江、 辽宁四个省份 2021 年的死亡人数跟疫情前的 2017—2019 年的平均死亡人数相比,
均增加了 20% 左右。 当然, 并非每个省份都如此, 而更引人注目的是, 全国死亡人数的相应增幅只有 2% 左右。
考虑到中国信息造假严重这一国情, 出现数据的出入并不意外。 问题是: 数据之间如何取舍?
对此, 我的判断是: 就死亡人数的增幅而言, 应取大不取小。 理由很简单: 跟经济增长率这样的
“正能量” 数据会被浮夸不同, 死亡人数是彻头彻尾的 “负能量”, 在敏感的疫情时期更是如此。 从政治上讲,
死亡人数有瞒报的动机却无虚报的理由; 从技术上讲, 漏报死亡远比把活人统计成死人更有可能。
因此, 各省的死亡人数增幅在我看来都只是增幅之下限, 其中增幅较大的更有价值 (因为哪怕已被压低依然有较多信息)。
而广东、 云南、 浙江、 辽宁这四个省份就地域而言, 从东到西都有, 北部、 中部和南部也都有; 从经济发展水平上讲,
则发达和欠发达都有, 因而很具代表性 (这是除增幅较大外, 选这四个省份的另一个主要原因)。 这四个省份共同显示出的
20% 左右的死亡人数增幅[注二],
在我看来很大程度上意味着全国死亡人数的增幅下限在 20% 左右。 将这一点跟上面数据里正常年份 (即 2017—2019 年)
的全国死亡人数平均值 (约 1,000 万) 联系起来, 可以推测出 2021 年全国额外死亡人数的下限在 200 万左右。
2020 和 2022 年的情形又如何呢? 很遗憾, 用上述搜索基本搜不到 2020 年的数据 (唯一的例外是广东); 2022
年的数据则尚未出炉。 不过从疫情本身的大致情况来看, 夹在中间的 2021 年是相对平稳的, 既没有 2020 年初遇疫情时的慌乱,
也没有 2022 年的热点迭出和封城手段上的变本加厉。 从这个角度推测, 2021 年的额外死亡人数很可能是三年之中最少的——换句话说,
2020 和 2022 年的额外死亡人数很可能高于 2021 年。 事实上, 尽管搜不到直接数字, 但有人口研究者从
“第七次人口普查公报” 中分析出 2020 年的额外死亡人数达 400—500 万 (参阅我 2022-01-16
的微博), 跟上述推测相符。 当然, “400—500 万” 这一数据由于本身也出自分析, 如何解读并非没有歧义。 但哪怕退一步,
只拿 2021 年的额外死亡人数下限来代替很可能更高的 2020 和 2022 年的额外死亡人数, “动态清零” (含义参阅
[注一], 下文不再重复强调) 期间的额外死亡人数下限也在 600 万左右。
仅此一项, 就不仅在绝对数目上, 而且在占总人口的比例上超过了主要西方国家的新冠死亡。
仅此一项, 就足以让中国成为抗疫最失败的国家。
而更不幸的是, 如此惨重的死亡代价却是一场白白的牺牲——因为用这代价换来的三年时光基本都耗在了嘲笑西方,
诋毁西方疫苗等等的 “务虚” 之上, 使得三年后的今天, 中国依然没有有效疫苗, 医疗系统也并无长进
(说不定还因封城和经济衰退而有所退步)。 这使得放弃 “动态清零” 后的中国, 实际上是用躺平的姿态,
让既未打过有效疫苗又不曾有过自然感染的国民去迎接新冠。 诚然, 如今主流新冠变种的死亡率已有所变低。
但变低的程度并没有国内渲染的那么戏剧性——因为这变低来自国外数据, 尤其是来自数据健全的西方或发达国家,
而那些国家的国民几乎全都要么打过有效疫苗, 要么已被感染过。 那样基础上的死亡率变低是不能直接套用到中国的。
更何况, 新冠死亡率的变低是跟传播速度的变快一同出现的, 骤然爆发之下,
对医疗系统的冲击很可能是灾难性的——对躺平的社会尤其如此。 目前外界对中国将要迎来的新冠死亡人数的估计普遍在百万量级,
跟一开始就采取西方式应对可能会有的死亡人数并无显著不同[注三]。
换句话说, 在抗击新冠这场马拉松式的比拼中, 中国的 “动态清零” 非但没有拯救几百万人,
反而是在先期付出几百万人的额外死亡代价后, 很可能依然要重演西方国家的新冠死亡, 从而是一场惨败。
当然, 要维护面子的话, 中国可将新冠死亡挂在其他死亡名下 (因为新冠诱发基础病占新冠死亡的很大比例,
一旦将这部分挂到其他死亡名下, 确实可以显著压低新冠死亡人数), 甚或干脆不报或少报。 只不过,
这种文字游戏或造假虽能维护面子——甚至还能变成庆功大会,
却也丢掉了几百万额外死亡原本应该换来的教训[注四]。
更何况, 除非在人口统计上也全面作出相应的手脚, 未来的分析者依然能在一定程度上还原真相。
本文就写到这里。 最后要说明的是, 对数据作出解读, 在某些环节上作出假设, 都是有出错风险的
(也做好了订正的准备)。 因此本文虽呈示了自己的分析, 但与其说是想让读者接受特定的结论,
不如说是试图抛砖引玉, 引发读者的思考——这年头, 新闻和数据常被垄断,
只有思考依然属于个人[补注一]。
2022 年 12 月 18 日完稿 2022 年 12 月 18 日发布 https://www.changhai.org/
您可在每月前七天参与对本站所有文章的讨论 目前距本文的讨论期满尚有 4 天, 欢迎您
>> 发表评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