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 迎 访 问 卢 昌 海 个 人 主 页

除了自己的无知,
我什么都不懂。

-苏格拉底

 
信 息
 
 
 
All English Contents
作品列表 | 电子图书
站长简介 | 常见问题
版权说明 | 电子邮箱
 
统 计
 
 
 
自 2008-02-01 以来
本文点击数
16,457
自 2008-02-01 以来
本站点击数
33,580,436
昨日点击数 5,942
今日点击数 963

站长在 Bluesky 新开了微博帐号
▷▷▷ 敬请关注 ◁◁◁

虚拟世界里的真实人生

- 网友通信录序言 -

- 卢昌海 -

我与网友的交往始于 2000 年初, 当时在系里撰写毕业论文。

比起做研究来, 撰写毕业论文是一件清闲得多的事情。 写作之余, 我时常在网上浏览一些东西。 后来受一篇网文的影响, 我去了聊天室, 并在那里结识了最早的几位网友。 另一方面, 也是自那时候起, 我在主页上写了一些追忆往昔的文章。 当时我主页的浏览数不到目前的百分之一, 但偶尔也有在 random walk 中进入主页的网友写信过来。 收到网友的 email 对当时的我是一件很新鲜的事, 因此几乎每信必复, 且回复得十分及时与详尽。 这跟现在的情形截然不同——现在我已很少回复来信, 偶尔回复也常是寥寥数语。 在人际交往方面, 我本质上是一个懒散的人, 在现实世界中如此, 在虚拟世界里时间一长也不免 “原形毕露”, 加上网络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传统文化的蜕变, 许多来信既无称呼亦无署名, 且错字连篇, 句法混乱, 本身也给人一种 “原形毕露” 的感觉。

我在聊天室的逗留前后只有几个月, 多数时间去的是英文聊天室。 倒不是偏好英文, 而是在那里才比较容易遇见同龄人。 我跟部分相识于聊天室的网友保持了较长时间的通信。 但天下没有不散的宴席, 最终还是一个个如断线的风筝般失去了联系——也许是因为后来结了婚, 有了家庭, 心境渐渐发生变化的缘故吧。 一个人在现实世界里越孤独, 就会在虚拟世界里走得越远。

离开聊天室后的两年时间里, 我间或在一些论坛及网络杂志上发表文章, 同时主页上的文章也越来越多被 Google 等搜索引擎所收录。 那些文章使我陆续结识了一些新的网友, 但多则数月, 少则几周, 最终的结局仍是一样。 事实上, 在这个快节奏的时代里, 人们越来越穷于应付身边的事务, 别说网友, 许多现实世界的多年老友也渐渐失去了踪迹, 应了电影 The Matrix 里的一句台词: Everything that has a beginning has an end。

2003 年初, 我为主页编写了一个论坛——即繁星客栈。 自那以后, 我基本不再到其它论坛去发贴了, 与网友的相识也大都只发生在客栈里, 彼此间很少再有通信往来。 论坛与通信这两种交流方式有一个很大的差别, 那就是论坛上的交流是公开的, 故而侧重于知识, 不像通信那样因私密而侧重于个人情感。 因此, 在论坛上结识的网友更接近于同事, 而在通信中结识的网友则更像生活中的普通朋友。 从这个意义上讲, 这个网友通信录里的那一类网友在我的网络生活中已不复存在了。 而且随着心境与环境的变化, 那种类型的网友也许将来也不会再有了。 无论我留恋与否, 人世间的许多变化都是无可避免也无法逆转的。 因此, 这些信件片段就像从前的大学日记片段一样, 是对一些永久逝去的人生片段的怀念, 也是对那些为我本质上寂寞的人生带来过美好回忆的朋友的怀念。 同时它们也是对我异乡岁月的一种特殊的纪录。

此情可待成追忆, 只是当时已惘然。

在重新整理信件时, 我略去了全部网友的名字及部分其它人名、 地名及学校名等。 选录的只是部分信件的片断。 细心的读者也许会注意到某些邮件的回信时间早于来信时间, 这并非是因果律遭到破坏的迹象, 而只是由于网友与我不在同一时区所致。

网友通信录目录

A | D | K | F | L | S | W | Y | Z

相关链接

站长往年同日 (2 月 8 日) 发表的作品

站长近期发表的作品

本文的讨论期限已过, 如果您仍想讨论本文,
请在每个月前七天的 “读者周” 期间前来讨论。

>> 查阅目前尚在讨论期限内的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