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 迎 访 问 卢 昌 海 个 人 主 页

除了自己的无知,
我什么都不懂。

-苏格拉底

 
信 息
 
 
 
All English Contents
作品列表 | 电子图书
站长简介 | 常见问题
版权说明 | 电子邮箱
 
统 计
 
 
 
自 2020-11-30 以来
本文点击数
6,283
自 2008-02-01 以来
本站点击数
33,449,376
昨日点击数 6,661
今日点击数 6,674

喜欢本人文字的读者
>>> 欢迎选购本站电子书 <<<

微言小义 (2020.11)

- 卢昌海 -

站长的 “微博” 帐号
>>>>>> X.com | Mastodon <<<<<<

全部 理科 文史 社会 其它

博 文

注 释

旧微博中曾说过, “以前遇到不喜欢的事, 比如军训, 希望时间过得快些, 便常在心里玩一个小把戏: 比如过了 1/2 时安慰自己说: 快了, 过去的日子再过一遍就结束了…… 如此便觉得不喜欢的日子所剩无多。 40 岁时才发觉这把戏还可以反过来玩: 过去的日子再过一遍就结束了!” 从某种意义上讲, 我对书的感觉也有了这种 “反转”: 以前一直是聚书, 最近几年觉得应该散书了。 聚书的时候, 只觉来日方长, 总有时间读的, 渐渐地, 越来越清楚来日究竟有多长了——起先是跟过去的日子差不多长, 接着将只剩前者的 1/2, 1/3…… 同时也越来越清楚哪些书不会再读了 (比如那些我自己写过书的领域里的书——这方面我是很自信的, 但凡自己写过书, 那书起码会优于我手头同一领域的其他书)。 最近几年, 每年清理掉的书已多过新买的书 (当然, 大都留了电子版作为备份), 今年因疫情之故, 逛书店少了, 散书之势更为显著。 最终, 也许将只留一些铁定想读的新书和值得重读的老书。

发布于 2020-11-01

读《The Diary of a Bookseller》 (书商日记) 毕。 由于爱书之故, 开旧书店曾被我想象成惬意的工作, 这本书让我看到了这份工作的艰辛。 除旧书业作为 “准夕阳产业” 的固有艰辛外 (该书作者经营的是苏格兰最大的旧书店, 但从日记上的账目看, 年营业额也就 10 万美元左右, 刨去各种成本, 利润真是很薄), 还会每隔一段时间遇到粗鲁之人 (这还是在文明国家, 否则此种遭遇当会更多, 且恐怕还会遇到偷书之事)。

这本书里最戏剧性的一则记叙是: 一位年近八旬的老妇将一批半个世纪前的人体摄影集卖给了书店, 临走时从中拿起一本对作者说: “看看你是否能找出书里哪个模特是我。”

另外, 该书从一个侧面显示了奥威尔 (George Orwell) 的了得: 该书每个月的 “题记” 都会引一段奥威尔散文 “Bookshop Memories” (书店回忆) 里的话。 我喜欢奥威尔散文, 也读过 “Bookshop Memories”——那是奥威尔对一段书店打工经历的回忆, 篇幅不过数页。 那样短的回忆居然能被一位资深书店老板连引十几段话, 可见奥威尔对生活的观察及文字上的功力是何等了得。 BTW, 该书对所引的每段话都有所发挥和评论, 合在一起几乎就是 “Bookshop Memories” 的 “评注版”, 也是一趣。

发布于 2020-11-02

2020-08-04 微博中提到过此书, 可参阅。

读侯德云《寂寞的书》毕——是读过就不拟保留的书, 写条微博作为 “讣告” 吧。 买这本书是若干年前, 在纽约一家专售大陆书的小书店里。 当时在书架前翻看, 觉得可买可不买, 正犹豫着, 忽然翻到作者的一则琐事:

「前不久, 我给一个远方的文友打电话…… 文友说: “你读过周作人的《知堂回想录》没有?” 很惭愧, 我没有读过。 文友说: “我读过。 我读的时候, 心里时不时嘀咕, 活着真好, 能读到这样的好文章。” 我吃了一惊。 我觉得这是对一篇文章或者一本书所能做出的最高评价。 文友没有劝我去读《知堂回想录》, 但我已经迫不及待了。 我从网上找到它, 赶紧下了订单……」

这种琐事打动了我, 于是买了。

发布于 2020-11-04

由于写过《黎曼猜想漫谈》的缘故, 时不时有 “高人” 给我发来邮件, 称自己 “证明” 了黎曼猜想。 有些人还特意援引该书的结语 “如果在我有生之年黎曼猜想被数学界公认得到了解决, 我一定会续写本书的”, 大约是提醒我那样的时刻已经到来了。 请允许我对 “被数学界公认” 这六个字作个通俗注解: “被数学界公认” 的一层起码的含义是, 我会自己得知那样的消息, 而无需作者赤膊上阵, 亲自来 “报喜”。

发布于 2020-11-05

介绍一则有关疫苗研发的新闻 (因为给出了数据): 三期临床试验的初步数据显示, 总部设在纽约的制药公司 Pfizer 研发的 COVID-19 疫苗的有效性达到了 90% (其含义——依据报道——是试验者中目前被确诊为 COVID-19 的 94 人九成以上出自打安慰剂的试验组; 只有不到一成出自打疫苗的试验组), 远高于 50% 这一 FDA 目前的许可门槛。 这个疫苗若获得 FDA 许可, 将由位于美国和欧洲的生产线生产, 前者供应美国 (所有美国公民将免费获得), 后者供应全球, 产量预计今年 5,000 万剂, 明年 13 亿剂。 COVID-19 若能在这么一个对研发来说很短的时间内被疫苗所遏制, 将是科学的伟大成就。 不过这一切目前还只是一则有可能 “速朽” 的新闻。

发布于 2020-11-09

2020-11-18 补注:
Pfizer 公司 11 月 18 日发布的最终分析 (final analysis) 显示, 确诊人数为 170, 其中安慰剂组 162 人, 疫苗组 8 人, 有效性为 95%。

再介绍一则有关疫苗研发的新闻 (也是给出了数据——我对有数据的新闻有偏好): 三期临床试验的初步数据显示, 美国制药公司 Moderna 研发的 COVID-19 疫苗的有效性达到了 94.5% (其含义——依据报道——是试验者中目前被确诊为 COVID-19 的 95 人有 90 人出自打安慰剂的试验组, 其中 11 人重症; 只有 5 人出自打疫苗的试验组, 无人重症)。 Moderna 公司的疫苗跟上次介绍的 Pfizer 公司的一样, 都是 “信使 RNA” (mRNA) 疫苗, 属于全新的疫苗技术。 比 Pfizer 公司的疫苗更优越的是, Moderna 公司的疫苗只需零下 20 摄氏度便可保存 (Pfizer 公司的疫苗要求零下 70 摄氏度), 从而可大大降低 “后勤” 难度。 以美国目前的状况, COVID-19 的终结只有三种可能: 1. 疫情泛滥到群体免疫的程度; 2. 病毒变异到没有威胁的程度; 3. 被疫苗所遏制。 前两种都是听天由命, 唯有第三种能在一定程度上算作 “善终”, 因此希望这些疫苗新闻不会——或起码不会全部——“速朽”。

发布于 2020-11-16

2020-11-30 补注:
Moderna 公司 11 月 30 日发布的最新数据显示, 确诊人数为 196, 其中安慰剂组 185 人 (30 人重症), 疫苗组 11 人 (无一重症), 有效性为 94%。

读范用《相约在书店》毕。 这是范用去世五年后友人替他编的集子。 范用是大陆出版界的重量级人物, 不过我读文科书较少, 只略知其名而已。 倒是前段时间读到一篇沈昌文访谈, 谈及与范用的关系 (范早年提携过沈, 但晚年有所嫌恶), 其中提到两人的分歧之一是 “他不主张对作家的稿件进行删改, 但我很喜欢删改。 我一定要按照宣传方针来改动, 特别是翻译书我删得更厉害。 对这点他很反感。” 看了这句, 我对范用印象大好。 沈和范都提到一个例子: 范主持的三联版巴金《随想录》恢复了被港版删节的部分 (香港本是中文出版的自由之地, 但《随想录》刊载于大陆 “喉舌” 《大公报》, 故仍遭删节)。 范在此书中写道: “三联版《随想录》出版至今三十多年, 没有发生什么问题…… 天下本无事, 庸人自扰也。” (卢注: 三联版问世于 1987 年, 范文撰于 2003 年, “三十多年” 当系笔误。) “天下本无事” 之说许是过于乐观, 但出版社的 “自律” 对大陆言论空间确属额外碾压, 这点上范用所言极是。 范用此书还有另一些可摘引的言语, 不过总体而论, 他的文笔偏于乏味, 缺少幽默, 且无可避免地沾染了政治套话 (尤其在论及国共话题时)。 读他的某些文字我会想: 鲁迅对国民党也不待见, 何以鲁迅的文字如此精彩呢? 当然, 鲁迅的文才绝非普通文人可比, 但另一个重要原因在我看来是: 鲁迅喜欢就事论事, 不在政党层面上纲上线, 不附从于意识形态, 从而鲜活生动, 富有自我——是独立的 “我” 而非 “我们” 之一员。

既然说了 “此书还有另一些可摘引的言语”, 下面就摘引几句:

「唯有童年, 才是我的圣洁之地, 白纸一张, 尚未污染, 最可怀念。」

「我挨过不少批评, 说我干出版不是 “政治挂帅”, 是凭个人爱好, 个人兴趣。 我也闹不清, 我只知道: 要做好工作, 没有一点兴趣, 行吗? 恐怕做人也不行。」

「多年来我养成了一个读书习惯, 越是有问题的书, 尽可能找来读一读, 不信邪, 也不怕中邪。 而且要读 “原装” 的、 “整装” 的, 不要拆装过的, 不要零件、 “摘编” 之类。」

发布于 2020-11-19

后一条微博所引诸语发布于 2020-11-20 ‒ 2020-11-22。

【小闲事】 下午赴 Welwyn Preserve 散步 (系初次造访)。 这是长岛北岸的一座公园, 园中有一个 “大屠杀纪念馆” (Holocaust Memorial)。 纪念馆右侧隔着一片小树林有几座残破之极的废弃建筑, 画满了涂鸦, 不知是单纯废弃还是带着寓意。 左侧则是一个儿童纪念花园, 绿草如茵, 清幽美丽, 还点缀着 14 座小小的纪念台, 每个都刻着一只蝴蝶, 及一段纪念诗文。 其中包括下面这段著名文字:

  First they came for the Communists, and I did
  not speak out ‒ because I was not a Communist.

  Then they came for the trade unionists, and I
  did not speak out ‒ because I was not a trade
  unionist.

  Then they came for the Jews, and I did not
  speak out ‒ because I was not a Jew.

  Then they came for me ‒ and there was no one
  left to speak for me.

除纪念馆和大草坪外, 这公园还有一小片海滩, 更多的则是树林。 由海滩返回时, 我们特意走了林间小径, 但那小径出乎意料的荒芜, 有座木桥已被倒下的大树压断, 居然就这么 “半死不活” 地继续用着, 甚为少见。 数次迷失于枯枝败叶间, 全仗 GPS “拨乱反正”, 颇有些探险般的刺激。 4 时许启程回家, 途中在一家 Panera Bread 饮茶及吃了些点心。

发布于 2020-11-21

前一阵, 忽然无法在电脑上登录微博, 输入用户名和密码后出现一个提示, 称 “您已开启登录保护”, 要求用手机客户端扫一个二维码。 试着用绑定手机接受验证码, 则被告知 “验证码获取次数已超限”。 最后只得在手机上安装客户端。 我对这种睁眼说瞎话的提示非常反感。 如果要推广甚至强求安装手机客户端, 可以明说, 何必杜撰虚假提示? 我很久以来从未做过跟登录保护有关的操作, 何来的 “您已开启登录保护”? “验证码获取次数已超限” 亦是可笑, 才试一次就 “超限”? 信息不透明不说, 还强借用户名义, 涉及的虽是小事, 却能看出对用户的极不尊重。

发布于 2020-11-26

【小闲事】 昨天是 Thanksgiving, 晚上陪小孩玩 “大富翁” (Monopoly)。 我们玩的版本是本地学校制作的——作为学校的一种筹款方式, 地块多以赞助企业或商店命名, 皆为本镇 “地标”, 我们这种 “无产阶级” 则通过购买游戏提供 “小额” 赞助。 玩的结果是家里那位遥遥领先, 我第二, 儿子第三, 女儿不幸垫底。

上次玩这种游戏已是两年前, 当时的微博很好地记录了如今玩这种游戏的心态。 其实非独我如此, 昨天女儿落后时, 我们三人每次走到女儿的地块都欢天喜地地交钱给她, 儿子甚至屡次想要 “捐款”。:-)

发布于 2020-11-27

分享一则阿西莫夫的趣事: 撰写博士论文时, 有一件事让阿西莫夫发愁, 那就是博士论文的格式极其死板, 而他当时撰写科幻小说已有九年历史, “我已花了九年时间试图写出好的文字, 我担心自己已根本没法写出坏到能拿学位的文字来。”

发布于 2020-11-29

Ref: The Early Asimov.

>> 上一篇 | 序言 | 下一篇 <<

站长往年同日 (11 月 30 日) 发表的作品

站长近期发表的作品

网友讨论选录

  • 新浪博友: 万精油微博   (发表于 2020-11-03)

    选举日前夕, 聊几句美国政治……”——这篇文字与我的想法几乎完全相同, 转过来我就不用再写了。 只想再加一条, 川普对科学的破坏。 他的反科学言论和措施对美国的损害很大。 比如, 他上台后就削减传染疾病控制的开支, 现在新冠失控与之有很大关系。 他在竞选集会上说, 如果你们选拜登, 他会听科学家的。 可见他骨子里是真的反科学。

  • 新浪博友: 万精油微博   (发表于 2020-11-16)

    在特朗普的华人拥趸中, 海外民运是最让我鄙视的一族……”——同感。 这些人过去还是有一些闪光点的。 现在比较著名的人里有好几个都是我过去的私交朋友 (几十年前), 但后来越走越远, 道不同, 不相为谋。 这次的表现确实令人不齿。 打着民运的旗号, 却一味奉行 “敌人的敌人就是我的朋友” 的教条, 失去了自己的原则。

您可在每月前七天参与对本站所有文章的讨论
目前距本文的讨论期满尚有 4 天, 欢迎您

>> 发表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