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 迎 访 问 卢 昌 海 个 人 主 页

除了自己的无知,
我什么都不懂。

-苏格拉底

 
信 息
 
 
 
All English Contents
作品列表 | 电子图书
站长简介 | 常见问题
版权说明 | 电子邮箱
 
统 计
 
 
 
自 2016-06-01 以来
本文点击数
9,121
自 2008-02-01 以来
本站点击数
33,980,241
昨日点击数 3,237
今日点击数 223

喜欢本人文字的读者
>>> 欢迎选购本站电子书 <<<

微言小义 (2016.04)

- 卢昌海 -

站长的 “微博” 帐号
>>>>>> Mastodon | Bluesky | 新浪微博 <<<<<<

全部 理科 文史 书话 其它

博 文

注 释

每当想起像霍伊尔这样的天文学家一直活到 “大爆炸宇宙论” 与 “稳恒态宇宙论” 所受观测支持天差地别的 2001 年, 却至死坚持后者, 就提醒自己争论的目的应是阐述和优化自己的观点, 而非让对手俯首称臣, 否则是既跟对手也跟自己过不去。 一旦文字完成, 对手的意义也就不复存在了, 胜也好, 败也罢, 都由文字自己去说话。

科学被认为是最有客观评判标准的领域, 在这样的领域中尚且有永不认错的情形, 更何况其他争论? 因此在争论中誓死等待对方认错, 实在是无聊无益之举。

不过科学界的看客平均水准较高, 不像其他看客群体那样常常想当然地把先住嘴的视为输家, 从而比较有点到即止的氛围。

发布于 2016-04-01

「如果我的医生告诉我, 我只有六个月可以活, 我不会陷入忧思, 而只会更快点地打字。」——阿西莫夫

发布于 2016-04-01

Ref: Notes for a Memoir by Janet Asimov.

在旧书店见到了一位在数学、 物理乃至哲学方面的藏书口味皆跟我高度接近的人的 “旧藏散出”。 但不幸的是, 此人是标注狂, 不仅在书的顶侧和底侧同时浓墨标注了名字 (名字居然叫做 “Bohr”!), 内页更是我所痛恨的划线、 着色、 旁注一应俱全。 结果我非但捡不了便宜, 反而一见到感兴趣的书就祈祷: 千万别是此人的书!

发布于 2016-04-02

家里那位跟我说, 她在微信上发点东西, 转发回复一点都不比我的微博少。 我上她那儿瞅了瞅, 还别说, 小学同学中学同学大学同学外加其他熟人齐心热捧, 确实很热闹。 但人少话多, 瞅多了有点儿近亲繁殖的感觉。:-)

发布于 2016-04-03

跟女儿聊起未来世界, 聊了些 Star Trek 的故事, 聊了些时间机器的故事, 还聊了很多其他科幻的东西, 最后感慨了一句: 只可惜很多科幻的东西哪怕能实现, 也不会是在我看得见的未来。 女儿说, 那时如果她还在的话, “I will see it for you, Daddy.”

发布于 2016-04-04

#百字科普# 哥德尔不完全性定理使人们了解到, 一个形式体系如果是 “完全的”, 那其实并不是什么大优点, 相反——用美籍华裔逻辑学家王浩的话说, 那 “只不过是因为它所能表述的东西如此之少, 以至于它的演绎能力赶上了表述能力”。

发布于 2016-04-05

Ref: Reflections on Kurt Gödel (by H. Wang).

有时侯, 偶然路过早年熟悉却阔别已久的地方, 比如一个公园、 一段长桥、 一条散步小径、 一座购物中心…… 想起昔日留下过的欢声笑语, 忽然会有一种伤感。 生活虽不能说今不如昔, 但今终究替代不了昔…… 很早就知道赫拉克利特那句 “人不能两次踏进同一条河流”, 以前视为哲学, 渐渐才觉得, 那其实是人生。

在我眼里伤感是一种积极的情感, 它一方面是对过去时光的肯定 (唯有值得留恋的时光之逝去才值得伤感), 另一方面则是提醒自己好好体验和珍惜当下。 在容易因重复而麻木的日常生活中, 伤感每每让我重新觉出生活的可亲。

发布于 2016-04-06

百度百科是一个很烂的百科, 但你若具体指出它的烂处, 比如它的优汰劣胜, 它会告诉你被它淘汰的东西乃是因缺乏文献等原因才被淘汰的。 那些原因都是正当、 规范甚至高大上的。 若非百度百科的烂已一目了然, 你简直要膜拜于它的一丝不苟了。 以正当、 规范的名义编出如此烂的百科, 这可以称为 “百度百科悖论”。

当然, 这个所谓的 “百度百科悖论” 并非百度百科的首创。 以维护自由的名义建 “墙”, 以维护民主的名义行专制也皆属此类, 且后两者的盛行也正是前者的土壤。

其实, 一件东西的烂并非最可耻, 最可耻的是烂得理直气壮。

发布于 2016-04-07

早年学黑体辐射时多次看到如附图那样的对比, 说明千篇一律都是: 瑞利-金斯公式在长波处很好, 在短波处不行; 维恩公式在长波处不行, 在短波处很好。 话虽没错, 配那图却有睁眼说瞎话之感。 唯赵凯华的《光学》一书称维恩公式在长波处 “有虽不太大但却是系统的偏离”——就凭这句, 我对赵先生印象很好。

发布于 2016-04-08

对于一座山, 如果有人否认它的存在, 你是不会生气的——哪怕你的屋子就在山上。 因为山的存在是如此确凿, 根本无须别人替你确认, 你也不会担心自己的屋子会因别人的否认而消失; 但很多宗教信徒虽号称比相信山的存在更确信上帝的存在, 却会因别人的否认而生气。

发布于 2016-04-08

与之相似的说法参阅 2015-04-28 的微博。

【小数据】 太阳与一个同样质量的恒星若相距一亿光年, 它们之间的万有引力约为 300 牛顿。

发布于 2016-04-09

一同老去也是一种交情……

发布于 2016-04-09

宗教自由很重要, 非常重要, 非常非常重要…… 跟批评宗教的自由同等重要。

发布于 2016-04-10

看到一个教育程度为中学、 小学乃至失学的文学家火了之后, 硕士、 博士乃至博导倾力研究其作品, 有时会有一种感觉, 仿佛看到一大群人从四面八方使着劲儿, 要把一个无定形的东西塞进一个盒子里去。

发布于 2016-04-11

由于 “真” 是一个好字, 很多跟 “真” 不搭界的东西哪怕不厚颜标榜自己的 “真”, 也会努力回避自己的 “假”。 其实, “真” 在涉及现实世界时, 按定义就得跟所涉及的东西相比较, 从而离不开验证和证据。 因此, 但凡某种东西既涉及现实世界又漠视验证和证据, 我们就可将之表述为: 那种东西追求的不是 “真”。

另一种表述是: 那种东西不在乎自己的 “假”。

发布于 2016-04-11

#百字科普# 著名物理学家艾伦菲斯特夫妇曾用一个很生动的模型, 来解释物理世界的微观可逆性如何产生出热力学第二定律所显示的宏观不可逆性: 两只亲密接触的狗一只很干净, 另一只身上有大量跳蚤, 每只跳蚤在两只狗之间都来去自由 (微观可逆), 但一段时间之后, 两只狗哪只也不会再干净了 (宏观不可逆)。

发布于 2016-04-13

此模型被称为 Ehrenfest model 或 dog-flea model。

过去若干年数度想记日记, 却终究未做, 因日常生活里惟读书写作等值得一记, 却皆属奢侈, 睡眠以外的时间能用于此等事者不过十之二三。 那样的日记回望起来, 怕是连自己都会为只做了这么点事而觉得寒伧……

发布于 2016-04-14

走在法拉盛 (纽约唐人街之一) 的街头, 路旁照例见到法×功的宣传摊。 摊主 (或雇员?) 老太太手持宣传品, 嘴里念念有词 (如 “三退保命” 等), 多数面无表情, 高水平者的脸上则堆着蒙娜丽莎式的笑容, 每每让我联想起《天龙八部》里的 “三笑逍遥散”…… 这世上智力层面的 “三笑逍遥散” 何其之多。

发布于 2016-04-14

2014-01-22 的微博话题相近, 可参阅。

看到一幅关于希尔伯特与爱因斯坦在研究广义相对论的过程中展开竞争的有趣漫画, 分享一下。

说来好笑, 虽明知是漫画, 我还是使劲目测了一下两人谁的笔尖离滑道的终点更近。:-)

发布于 2016-04-15

对两人此次竞争的详细分析, 可参阅拙作 希尔伯特与广义相对论场方程

爱因斯坦与英费尔德合著的《物理学的进化》 (中文版) 是虽已不再需要, 却始终珍藏着的又一本老书。 也是中学时在某图书室见到后觉得很喜欢, 然后向出版社邮购的。 此书如今又有了很多其他中译本, 但以封面而论我最喜欢的仍是手头这个素雅的老版本。

发布于 2016-04-15

另一条关于此类老书的微博为 2016-03-12 的微博, 谈及的是片山泰久的《量子力学的世界》。

「我很高兴我的衣食父母不是 “帝王家” 而是买杂志的大众。 不是拍大众的马屁的话——大众实在是最可爱的顾主, 不那么反复无常, “天威莫测”; 不搭架子, 真心待人, 为了你的一点好处会记得你到五年十年之久。 而且大众是抽象的。 如果必须要一个主人的话, 当然情愿要一个抽象的。」——张爱玲《童言无忌》

用理科生的术语解读一下祖师奶奶这句 “不是拍大众的马屁的话” 吧: 大众之所以 “不那么反复无常, ‘天威莫测’”, 不是因为其中的个体有什么特殊优点, 而只是因为大众是一个大系统, 涨落容或有之, “反复” 却不常见——除非整个系统处于远离平衡态的动荡之中。

发布于 2016-04-17

后一条微博发布于 2016-04-18。

发一条只有复旦物理系博友读得懂的贴。 苏汝铿先生大约是因出题太损之故, 当年曾被学生咒为 “千刀万剐” (印象中我是听他本人说起的)。 今天有博友问我当年是 “怎么过了苏女坚的热统这关的” (从 “苏女坚” 三字来看, 苏先生后来的出题之损似不减当年), 这简直是给我提供炫耀机会的托儿啊! 可惜字数不够了…… :-)

发布于 2016-04-17

完全出于无意地, 拙作《从奇点到虫洞》在第一页第二行就出现了公式。 后来看到有读者称此书 “对读者实在是太不友好了”, 我其实不无窃喜。 因为我写的书虽不算多, 却无意间居然涵盖了从完全没有公式 (即比霍金的《时间简史》还少一个公式), 到在几乎早得不能再早的地方就出现公式这两种极端情形。

另外比较欣慰的是, 见到有高校的专题讨论班以此书为参考书。

发布于 2016-04-18

#百字科普# 从事网页设计等的博友想必都知道 “所见即所得” (what you see is what you get——WYSIWYG) 这一概念, 它是某一类编辑器的特点。 从某种意义上讲, 现代节能灯泡所追求的也正是 “所见即所得”, 即将电能尽可能大比例地转换为可见光区的光能, 而不像白炽灯泡那样不仅发光, 而且显著地发 “热”。

发布于 2016-04-20

有时候一本书会因一句话而深印脑海。 中学时所买的数学教育家 George Pólya 的《复变函数》便是如此。 我对此书印象最深的乃是其对 dz/z 沿单位圆积分为 2πi 这一结果的一句评论。 该结果的被积函数仅在 z=0 这一个点上违背柯西定理的假设, 就使结论不再成立, Pólya 对此评论说: 一个苍蝇就可以使牛奶坏掉。

发布于 2016-04-20

所提到的是高等教育出版社 1985 年的中译本 (路见可等译), 所引 Pólya 的评论亦为该中译本的译文。

【童年记趣】年轻博友多半未见过这样的商店: 收银员坐在高台上, 仿佛蛰居蛛网之中心, 很多根线从那里发出, 通往各柜台服务员所在之处, 线上挂着可滑动的夹子。 付账时由服务员把发票及顾客的钱卷好夹住, 然后用力一拨, 滑往收银员处, 后者负责找钱盖章, 然后拨回服务员处。 小时候随大人逛店时最爱看这个, 百看不厌。

发布于 2016-04-21

在行星数目是 “五” (不含地球) 或 “六” (含地球) 的年代, 有人试图论证行星数目必须是当时已知的那个数目, 其中包括著名科学家开普勒 (他试图将六大行星与五个正多面体联系起来)。 考虑到行星数目的亘古不变, 那是可以理解的。 但在天王星发现之后还有人那样论证, 则只能说是吃一堑不长一智了, 此人名叫黑格尔, 是德国哲学家。

发布于 2016-04-22

不管黑帮白帮, 一旦庞大成了国家, 自私自利的帮派利益就上升为了大公无私的国家利益; 效忠帮派的封建流弊就上升为了崇高伟大的爱国主义。 马哲教程讲 “量变导致质变” 时不妨举此为例……

发布于 2016-04-23

我比较欣赏的写作心态是怀有一定的自娱兴致, 写出作者自己也爱读的作品。 相反的情形, 纵然意向堂皇, 比如为了教育谁谁谁, 弘扬啥啥啥, 传递正能量等等, 倘那作品是连作者自己都不爱读的, 则往往让我联想到那些连店主自己都不愿沾唇的饮食店里的食物。

发布于 2016-04-23

读了刘绍铭新书《爱玲说》的若干篇, 觉得此人水平很一般。 在不同的文章里翻来复去倒腾张爱玲的同几句话——这还罢了, 更糟糕的是还脱离原意胡乱解读, 比如谈到张爱玲的不爱交际时, 说她在给朱西宁的信里称自己是 “一句话还没说完, 已经觉得多余” 的人, 其实张爱玲那句话是形容其跟丈夫赖雅之间的默契。

发布于 2016-04-24

所引文句出自《爱玲说》之 “张爱玲的知音” 一文 (p.75)。

1892 年, 24 岁、 拿到博士学位不久的德国物理学家阿诺德·索末菲 (Arnold Sommerfeld) 通过了数学、 物理、 哲学等领域的论文考核, 以及化学、 矿物学、 宗教、 德文等领域的口试, 终于获得了………………在高中授课的资格! 在德国教育系统谋个职真不容易啊。:-)

发布于 2016-04-25

其实这还不是全部, 索末菲当时获得的只是试教一年的资格, 试教合格才能真正成为高中老师。

据编辑告知, 拙作《霍金的派对》已经出版, 循例将赠书给十位博友。 这回请诸位在回复中写点有关拙作的文字, 形式随意, 故事、 插曲、 感想、 牢骚 (没牢骚到不愿再读的程度即可——毕竟是赠书, 不愿再读则无需参选了:-)…… 皆可, 篇幅百字左右。 其他博友请以给回复点赞的形式投票, 最终按点赞数多寡选出博友。

发布于 2016-04-26

与 “这回” 相对应的 “上回” 是晒相片活动, 可参阅 2015 年 8 月 15 和 16 日的微博。

传说中——很多细节只是传说——伽利略曾做过 “两个铁球同时落地” 的实验, 对实验研究的注重使伽利略成为了现代科学的先驱人物。 沿着他所开辟的道路, 人类最终凭借科技的力量登上了月球。 1971 年, “阿波罗 15 号” 的宇航员在月球表面、 在摄像机前用一片羽毛和一个锤子象征性地重复了传说中的伽利略实验。

发布于 2016-04-27

1892 年, 苏黎世联邦理工学院 (ETH) 的教授 Adolf Hurwitz 写信邀请索末菲当助教, 索末菲正好在外度假, 母亲代他回信说他将服兵役一年。 索末菲得知此事后大惊 (因兵役是可以推后的), 赶紧与 Hurwitz 联系, 可惜为时已晚, 就此与 ETH 失之交臂。 他若进入 ETH, 那么四年后, 他也许会有一位学生名叫爱因斯坦。:-)

发布于 2016-04-28

在国内念书时, 偶有老外做讲座, 一句极普通的幽默就能引发哄堂大笑, 效果远胜于中文笑话。 我觉得: 那并非幽默之功, 而其实是大家为好不容易听懂一句英文幽默而兴奋。 类似地, 国家领导人在灾难场合说一句要救人就能博得举国喝彩, 其实恐怕是那样的大白话就已超出了人们潜意识里对他们说人话能力的估计。

发布于 2016-04-28

想到一个段子: 牵了只薛定谔的猫, 拎了筐牛顿的苹果, 跟几位维格纳的朋友一起, 坐着爱因斯坦的火车去希尔伯特的旅馆赴霍金的派对。

结果糟透了: 维格纳的朋友拐跑了薛定谔的猫, 牛顿的苹果撒落一地, 爱因斯坦的火车超速被罚, 希尔伯特的旅馆实在太大…… 等好不容易找到房间, 霍金的派对已经结束, 桌上只剩了把瓦特的水壶……

发布于 2016-04-29

在中餐馆吃饭时常能看到国内的综艺节目, 比如 “我是歌手” 什么的, 发现主持人、 评委或嘉宾普遍靠鸡汤话维生, 选手们则很配合——自己也老大不小, 甚至名头及混江湖的时间并不亚于主持人等, 却作小学生状, 鸡啄米似地点头。

今后可以考虑设一个 “鸡汤师” 职称, 有前途的主持人可以辅修一个 “助理鸡汤师”, 介绍评委或嘉宾也会比较规范和隆重: “现在有请我们的评委——副鸡汤师某某, 还有我们今天的嘉宾, 著名鸡汤师某某某!”

发布于 2016-04-30

>> 上一篇 | 序言 | 下一篇 <<

站长往年同日 (6 月 1 日) 发表的作品

站长近期发表的作品

本文的讨论期限已过, 如果您仍想讨论本文,
请在每个月前七天的 “读者周” 期间前来讨论。

>> 查阅目前尚在讨论期限内的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