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欢本人文字的读者 >>> 欢迎选购本站电子书 <<<
手机版
第三只眼看《圣经》之创世七日谈 (3)
- 卢昌海 -
<< 上一篇 | 引言
1:20
And God said, Let the waters bring forth abundantly the moving creature that hath life,
and fowl that may fly above the earth in the open firmament of heaven.
1:20
神说: 水要多多滋生有生命的物; 要有雀鸟飞在地面以上, 天空之中。
1:21
And God created great whales, and every living creature that moveth,
which the waters brought forth abundantly, after their kind, and every winged fowl after his kind:
and God saw that it was good.
1:21
神就造出大鱼和水中所滋生各样有生命的动物, 各从其类; 又造出各样飞鸟,
各从其类。 神看着是好的。
第五天, 上帝决定 “下海” 干活, 首先 “造出” (created)
了水里的生物——不过不是按部就班地从微生物干起,
而是一出手就如民科般大干快上地造出了 “鲸” (whales)。
其实鲸在分类上是属于第六天才创造的哺乳动物的, 不过分类并非铁律, 因而算不上大瑕疵,
而且退一步说, 这黑锅还可让 “詹姆斯国王版” 的译者去背 (除非认定《圣经》的所有翻译都是
“受神默示” 从而绝对正确的), 因为此处的 “whales” 在希伯来语中是 תנין (tanin), 表示体型很大的鱼,
译为 “鲸” 并不合适。 这个可归咎于 “詹姆斯国王版” 的错误在很多其他版本中作了订正,
比如 “新詹姆斯国王版” 改为了 “great sea creatures” (大型水生生物), 完成于 20 世纪中叶的 “修订标准版”
(Revised Standard Version, 简称 RSV) 采用了 “大型海怪” (great sea monsters), 中文的 “和合本” 则是用的 “大鱼”。
上帝在第五天才造出 “水中所滋生各样有生命的动物” (every living creature that moveth,
which the waters brought forth abundantly), 却在 第三天
就创造了地上的青草、 菜蔬和树木, 这顺序跟现代科学也是冲突的——按照后者,
水里的生物比陆地生物的出现早得多
(虽然那并不意味着水里的每一种生物都比每一种陆地生物出现得早)。
“飞鸟” (winged fowl) 也是在第五天创造的, 并且跟水里的生物一样 “各从其类” (after his kind)。
这两句的文字结构表明 “飞鸟” 也是 “水中所滋生” 的, 这被认为是借鉴了古埃及的创世神话——在古埃及,
尼罗河被视为生命之源, 抚育了包括鸟儿在内的大量生物。
这里两次提到——并且后面还将屡次提到——的 “各从其类” 的概念是另一个与现代科学的冲突之处,
它表示的是跟进化论 (Evolution) 完全相悖的物种之间相互平行的关系。
这种关系在创世记中被一再重申, 极大地影响了信徒的观念, 成为阻碍进化论传播的重要因素。
在美国这种基督教势力庞大的国家中, 直至今日仍有信徒及宗教组织试图将神创论塞进学校,
取代进化论或与进化论并举。
1:22
And God blessed them, saying, Be fruitful, and multiply, and fill the waters in the seas,
and let fowl multiply in the earth.
1:22
神就赐福给这一切, 说: 滋生繁多, 充滿海中的水; 雀鸟也要多生在地上。
这一句是 “bless” (“保佑” 或 “赐福”) 一词及这一行为在《圣经》中的首次出现,
上帝在这首次赐福中保佑了水里的生物及天上的飞鸟 “多子多福”。 “bless” 这个概念在宗教体系中的作用是怎么估计都不为过的,
因为博取上帝的保佑或赐福几乎是一切宗教活动的核心。 一个宗教若不提供上帝保佑或赐福的概念,
就丧失了画饼充饥的能力, 也断绝了信徒们获取安慰的捷径, 对维系信徒是极为不利的。
“保佑” 和 “赐福” 虽是柔性的词语, 但出自上帝, 跟命令也就没什么两样了, 因为上帝哪怕只是 “柔性”
地表达祝愿, 也显然不可以心想事不成的。 因此某些评注者——比如 18 世纪的英国神学家亨利
(Matthew Henry)——毫不含糊地将这句解读为了 “上帝命令……” (God commanded……)。
不过随着科学的发展, 一个相当尴尬的发现是: 被上帝 “赐福” 或 “命令” 要
“滋生繁多” 的很多物种居然灭绝了。
1:23
And the evening and the morning were the fifth day.
1:23
有晚上, 有早晨, 是第五日。
这句 “有晚上, 有早晨, 是第五日” 跟前几天的结束语是完全相似的, 但 “晚上” 和 “早晨”
的含义因太阳的存在而有所不同了, 因此细心的 18 世纪英国神学家吉尔
(John Gill) 没有忘记为上帝在 前一天
创造的太阳及他那个时代已没落的地心说再作一次宣传, 表示 “前一天创造的太阳已在天上, 环绕着地球…… 以 24 小时为间隔。”
1:24
And God said, Let the earth bring forth the living creature after his kind, cattle,
and creeping thing, and beast of the earth after his kind: and it was so.
1:24
神说: 地要生出活物来, 各从其类; 牲畜、 昆虫、 野兽, 各从其类。 事就这样成了。
第六天, 上帝的 “下海” 生涯结束, 转行到陆地上创造 “活物” (living creature)——当然, 也是 “各从其类” 的。
在这些 “活物” 中, “cattle” (牲畜) 其实是驯化的动物 (“cattle” 这个英文词来自拉丁文, 具有财产的含义,
因为在农牧社会中, 牲畜是重要财产), 在《圣经》中却被认为是上帝直接创造的,
这跟牲畜的驯化历史是冲突的——不过这种冲突很容易圆滑过去, 只需将牲畜理解成容易驯化的动物即可。
“creeping thing” 在希伯来语中是 רמשׂ (remeś), 泛指爬行或低矮的动物, 如 “和合本” 那样单单译成 “昆虫” 并不恰当,
“恢复本” 改译为了 “爬物”。 “beast” (野兽) 则既特指人以外的哺乳动物, 亦可泛指人以外的一切动物。
1:25
And God made the beast of the earth after his kind, and cattle after their kind,
and every thing that creepeth upon the earth after his kind: and God saw that it was good.
1:25
于是神造出野兽, 各从其类; 牲畜, 各从其类; 地上一切昆虫, 各从其类。 神看着是好的。
上帝对创造牲畜、 昆虫、 野兽看来特别得意, 上句明明已宣告 “事就这样成了” (and it was so),
在这句中又祥林嫂似的重复絮叨一遍, 并重申 “各从其类”。 另一方面,
上帝对前面创造的水里的生物及天上的飞鸟, 以及后面将要创造的人都给予了 “赐福”,
却偏偏漏掉了这些陆地上的动物。
1:26
And God said, Let us make man in our image, after our likeness: and let them have dominion
over the fish of the sea, and over the fowl of the air, and over the cattle, and over all the earth,
and over every creeping thing that creepeth upon the earth.
1:26
神说: 我们要照著我们的形像、 按着我们的样式造人, 使他们管理海里的鱼、
空中的鸟、 地上的牲畜, 和全地, 並地上所爬的一切昆虫。
创造完牲畜、 昆虫、 野兽, 终于轮到人登场了。
平心而论, 将人放在 “创世劳动” 的最后一天的最后部分是创世记中为数不多的亮点。
几乎所有远古神话在骨子里都是以人类为中心的, 比如将人类的居住地视为宇宙中心。
甚至被人类以最谦卑的口吻膜拜着的上帝, 在很大程度上也是围着人类转的,
会因人类的些许行为而起妒忌或动肝火。 在这种背景下,
能低调地把人类放在创世过程的最后, 而不像上帝创造水里的生物时那样一下就把最体面的 “鲸” 炫示出来,
是值得赞赏的。 当然, 这未尝不是以人类为中心的另一种显现, 即等上帝把场地灯光配角都准备就绪了,
才让人这个压轴演员登场。
这句开头的 “神说” (God said) 虽早已不是上帝第一次说话, 却是口吻最接近对话的一次,
因为用了 “Let us……” (“我们要……”, 其实译成 “让我们……” 更准确) 这样一种近乎提议的口吻
(这种有损上帝绝对权威的口吻颇让某些评注者苦恼)。
若不想假定上帝已被寂寞逼出了自言自语、 自唱双簧的习惯, 那么这句该是在跟某种对象说话。
当然, 从历史上讲, 这种口吻很有可能如我们品读 第 1:1 句 时提到过的,
只是多神论痕迹未被抹净的例子之一, 并且也可以套用那里提到的某些辩解。
不过将之说圆的最简单的办法就是当成对话。 唯一的麻烦是在人被创造之前, 能跟上帝对话的是谁?
对此, 最流行的说法是天使。 虽然《圣经》并未在前几天的创世程序中提及天使,
但持此说者认为天使可被视为天堂的一部分。 除这种诉诸天使的解读外, 还有一种解读则认为这句中的
“us” (我们) 是所谓的 “尊严复数” (“royal we” 或 “majestic plural”, 是君主的自称)
或 “编辑复数” (“editorial we”, 是编辑和作者表达个人观点的口吻),
这种解读的好处是避免让 “Let us” 这种提议的口吻损及上帝的绝对权威,
可疑之处则是 “尊严复数” 和 “编辑复数” 这两种如今常见的文字用法的流行远远晚于《圣经》,
用来解读后者显得勉强。
这句中的 “man” (人) 也有很大的微妙性, 其所对应的希伯来语是 אָדָם (adam)。 细心的读者也许注意到了,
希伯来语中 “人” 的读音 “adam” 乃是 “亚当”, 恰好是上帝所造第一个人的名字。 这不是偶然的, 事实上,
“亚当” 这个名字正是来自希伯来语中 “人” 的读音, 是一个极偷懒的名字。
这种偷懒还造成了一些相当随意的后果, 比如在希伯来语的《圣经》中, 亚当从一开始就叫
“亚当”, 实质上却是处于没有名字的状态, 因为那个 “亚当” 指的就是人——而且是连性别都未予指明的人。
但在各种翻译版本中, 情况就不同了, 因为必须在作为意译的 “人” 和作为音译的 “亚当”
之间作选择, 结果于是五花八门。 比如在 “詹姆斯国王版” 中, 亚当维持了一段时间没有名字的状态,
被称为 “人”——也就是意译, 但到了创世记的 第 2:19 句,
却毫无说明地突然换成了 “亚当”——也就是从意译转为了音译, 亚当就此获得名字。
而在 “修订标准版” 及中文的 “和合本” 中, 这一转变直到创世记的第 3:17 句才同样毫无说明地突然发生。
更混乱的是, 哪怕在 “亚当” 作为名字被启用之后, 各翻译版本继续在 “人” 和 “亚当”
之间随意切换——这当然也不难理解, 因为两者之别不过是意译和音译之别, 本就不存在统一规则。
在上帝的创造物中人的地位是相当高的。
首先, 人的 “形像” (image) 乃是比照上帝的,
这也是《圣经》首次间接披露上帝的形像。 可惜的是, 上帝最初所造的人早已不在了,
如今的 “地上” 则有了数十亿长相迥异的人, 上帝的形像是偏于好看还是难看就不太好判断了。
这么说并非蓄意拿上帝寻开心, 也别以为答案一定是好看, 因为我们若像某些信徒所热衷的那样,
用现代科学来附会《圣经》, 包括将创世时间拉长到能跟现代科学相附会的程度,
那么上帝最初所造的人——从而也是他自己的形像——就该是跟以今天的审美来衡量相当难看的原始人差不多。
其次, 人在 “likeness” 上也是比照上帝的。 但 “likeness” 是什么呢? 哪怕追溯到希伯来文也没有明确答案,
但假如是 “和合本” 所译的 “样式”, 就跟 “形像” 大同小异了。
某些评注者——比如 19 世纪的英国神学家艾利考特 (Charles Ellicott)——不满足于那样的粗疏, 提出了一种有一定条理的解读,
即 “形像” 指的是外在, “likeness” 则偏于内在。 具体地说, 在 “likeness” 上比照上帝指的是在理性
(reason)、 智慧 (intellect)、 精神 (spirit)、 道德 (moral)、 意愿 (will)、 情绪 (emotion) 等等方面比照上帝。
从这种解读看, 人确实是很高等的, 由里到外都比照着上帝。
这种解读也无意中有助于我们从自身的丑恶里照见《圣经》中上帝的残酷、 偏狭、 小器、
妒忌等诸多品性——虽然这应该不会是艾利考特的本意。
上帝不仅让人由里到外都比照自己, 还给了人巨大的权力, 让其 “管理海里的鱼、 空中的鸟、 地上的牲畜,
和全地, 並地上所爬的一切昆虫” (have dominion over……)。 不过从后来的情形看, 上帝对许诺给人的这种
“高度自治” 是很不放心的, 经常要亲自干预、 越级指挥。
1:27
So God created man in his own image, in the image of God created he him;
male and female created he them.
1:27
神就照着自己的形像造人, 乃是照着他的形像造男造女。
上一句说到底只是畅想或提议, 这一句则将之变为了现实。
不过耐人寻味的是, 男人和女人是很不相同的, “造男造女” (male and female created) 依照的却都是上帝的形像,
这就不免使人对上帝的形像更接近男人还是女人产生好奇。 这种好奇没有标准答案, 很多评注本也语焉不详。
比如《麦克阿瑟研用本圣经》对男女之别作了一段云山雾绕的评注, 表示: “虽然两个人同等地分享了上帝的形像,
并且一同执行着对上帝创造物的管理, 但他们具有出自神圣设计的生理差别, 以满足上帝规定的生育要求。”
这段评注中的 “同等的分享” 是什么意思呢? 并未明说, 若理解成男人和女人以对等的方式偏离上帝的形像,
则想象上帝的生理结构不免要变成一件尴尬的事情了。
除内容的耐人寻味外, 这句的文字结构也比较怪异和累赘, 使中文版颇有些 “信达雅” 无法兼得的窘迫。
“和合本” 的译文不仅通顺性不佳, 而且将原本以逗号分割的三个短句简化成两个, 显然不是忠实翻译。
“恢复本” 改成 “神就按着自己的形像创造人, 乃是按着神的形像创造他; 创造他们有男有女。”
忠实性大有长进, 通顺性却依然很差。
1:28
And God blessed them, and God said unto them, Be fruitful, and multiply,
and replenish the earth, and subdue it: and have dominion over the fish of the sea, and over the fowl of the air,
and over every living thing that moveth upon the earth.
1:28
神就赐福给他们, 又对他们说: 要生养众多, 遍满地面, 治理这地, 也要管理海里的鱼、
空中的鸟, 和地上各样行动的活物。
继对水里的生物及天上的飞鸟之后, 上帝对人也给予了赐福。 不过, 虽比其他动物高等很多,
人所得到的赐福大体上并无二致, 即同样也是 “多子多福”。 看来那年代确实没什么华丽事情可做,
上帝只能像热心媒婆似的见谁都祝 “多子多福”。
上帝并且重申了赋予人的巨大权力——只是这权力重申之下听起来更像义务了。
1:29
And God said, Behold, I have given you every herb bearing seed,
which is upon the face of all the earth, and every tree, in the which is the fruit of a tree yielding seed;
to you it shall be for meat.
1:29
神说: 看哪, 我將遍地上一切结种子的菜蔬和一切树上所结有核的果子全赐给你们作食物。
创造了人之后的上帝变活泼了, 首次以近乎兴奋的语气说了话,
像献宝的孩子似地将自己 第三天 的劳动成果展示给人看,
并且赐给他们作食物。 但人类并不是 “吃素” 的, 这种素食主义的菜单怕是难以满足胃口。
贪嘴的人们或许指望从 “meat” 一词里闻到点肉香, 死心吧, 那并不是肉,
而是来自希伯来文的 אָכְלָה (oklah), 含义为食物 (food), 具体则是上帝钦点的那些
“结种子的菜蔬” (“herb bearing seed”, 确切地说是结种子的草本植物而非只是 “菜蔬”) 和
“结有核的果子” (fruit of a tree yielding seed)。 “修订标准版” 和中文的 “和合本”
都堵上了这个漏洞, 直接译成了 “food” (食物)。
另外, 上帝居然将 “一切” (every) “结种子的菜蔬” (如前所述, 实为一切结种子的草本植物) 和 “结有核的果子”
都赐给人类作食物, 实在太考验人类的肠胃了, 随意乱吃的话, 没几天就得玩完。
贩卖罂粟的毒品贩子若是通晓《圣经》的话, 没准可以拿上帝的这一指示做挡箭牌。
1:30
And to every beast of the earth, and to every fowl of the air,
and to every thing that creepeth upon the earth, wherein there is life, I have given every green herb for meat:
and it was so.
1:30
至于地上的走兽和空中的飞鸟, 並各样爬在地上有生命的物, 我將青草赐给他们作食物。 事就这样成了。
不仅人被赐予素食, 其他动物也一并遭殃, 通统陪着吃素——确切地说是只能吃 “青草” (green herb)。
有人也许会问: 让所有动物都吃素, 有没有搞错啊? 答案是: 没有搞错 (上帝能搞错吗?), 而且也并非笔误或翻译错误。
《圣经》中多次提到生命与血液等同 (动物有血液, 因而是生命; 植物没血液, 在《圣经》中不被视为生命),
因此吃素的指示不是偶然的, 而是隐含着生命作为上帝的礼物不可以吃,
植物不是生命才可以吃这样一层意思。 当然, 规则定得太严了其实是逼人违规, 因此后来上帝放宽了要求,
比如在申命记 (Deuteronomy) 的第 12:23 句中先是以 “不可吃血, 因为血是生命”
(eat not the blood: for the blood is the life) 的方式重申了生命不可以吃的 “组织纪律”,
接着却说了一句 “不可将血与肉同吃” (you may not eat the life with the flesh)。 狡猾如人类,
自然一眼就能看出 “酒肉穿肠过, 上帝心中留” 的秘诀乃是在吃肉前将血除去。
这算是为人类吃肉开了方便之门。
1:31
And God saw every thing that he had made, and, behold, it was very good.
And the evening and the morning were the sixth day.
1:31
神看着一切所造的都甚好。 有晚上, 有早晨, 是第六日。
忙碌的第六天过去了。 上帝对这一天相当满意, 一改过去数日所用的 “it was good” (是好的) 那样的平淡,
而换成了 “it was very good” (甚好)。 这句的含义很简单, 但前半部分的中文翻译不够自洽, “和合本” 和 “恢复本”
都译成了 “神看着一切所造的都甚好” (“恢复本” 略去了 “着” 字, 其余相同), 没有将 “behold” 体现出来。
效仿 第 1:29 句 的翻译, 其实应该译成 “神看着一切所造之物,
看哪, 都甚好。”——虽有些怪, 但跟其他怪句相比并不为过。
上帝的创世劳动至此就结束了, 总共花了六天时间。 为什么是六天呢? 公元 1
世纪前后的宗教哲学家斐洛 (Philo) 认为不是偶然的, 而是因为 “六” 是一个完全数,
也就是所有真因子 (proper divisor, 即除自身以外的约数) 之和恰好等于自身的正整数,
这是用科学或数学附会《圣经》的最早的例子之一。
这也是创世记第一章的结束。 不过这是一个很荒谬的章节分割,
因为创世的故事其实还有一个第七天——虽然上帝在那一天并未干活, 但不干活就另册对待太势利了。
更何况, 这种分割对第二章的结构也造成了破坏, 因为第二章包含了另一个版本的创世记,
却被迫将前面三句半——诸位没看错, 是三句半而不是三句或四句——分给了目前这个版本的创世记。
这种连句子都划破的分割无疑是荒谬的。 但这种荒谬跟提供两个版本的创世记相比就不算什么了。
而将荒谬推上顶峰的则是两个版本的创世记并非简单重复, 而是彼此矛盾。
这个, 我们将在下一篇详细介绍。
引言 | 下一篇 >>
2017 年 1 月 25 日完稿 2017 年 1 月 26 日发布 https://www.changhai.org/
-
网友: tjlaoji (发表于 2017-01-26)
太有意思了, 终于等到这个系列新的一篇。 我发现看宗教徒秀智商还是很哏的。
-
卢昌海 (发表于 2017-01-26)
谢谢, 并顺祝大家春节快乐!
-
网友: 往事如昨 (发表于 2017-02-13)
有一年南京火车站前有人在大喇叭传教, 我在边上嬉笑了一句 “耶稣不过是个私生子, 有啥好崇拜的?”
引来了教徒愤怒的质问为何这么说。 本来我撂了一句就想走的, 被他们一质问,
我就要他们说清楚上帝有没有娶玛丽为妻。 然后一帮教徒就答非所问了。 我当然不会被他们牵着鼻子走,
就盯着其中一个貌似领头的女人, 要她回答 “是” 还是 “不是”。 最终我也没得到答案, 哈哈。
-
卢昌海 (发表于 2017-02-13)
呵呵, 我在 2015-11-07 的 “微言小义” 中写过:
在我接触过或见过其文字的谈基督教的人之中, 对基督教最无知的恰恰是基督徒。
-
网友: labniz (发表于 2017-02-14)
“若不想假定上帝已被寂寞逼出了自言自语、 自唱双簧的习惯,
那么这句该是在跟某种对象说话。”——这句写得极为幽默, 若上帝有灵, 怕有觅得知音之感。:-)
本文的讨论期限已过, 如果您仍想讨论本文, 请在每个月前七天的 “读者周” 期间前来讨论。
>> 查阅目前尚在讨论期限内的文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