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 迎 访 问 卢 昌 海 个 人 主 页

除了自己的无知,
我什么都不懂。

-苏格拉底

 
信 息
 
 
 
All English Contents
作品列表 | 电子图书
站长简介 | 常见问题
版权说明 | 电子邮箱
 
统 计
 
 
 
自 2023-07-05 以来
本文点击数
13,436
自 2008-02-01 以来
本站点击数
33,579,539
昨日点击数 5,942
今日点击数 66

站长在 Bluesky 新开了微博帐号
▷▷▷ 敬请关注 ◁◁◁

微言小义 (2023.06)

- 卢昌海 -

站长的 “微博” 帐号
>>>>>> Mastodon | Bluesky | X.com <<<<<<

全部 理科 文史 社会 其它

博 文

注 释

在网上看到一首有趣的 “宗教” 小诗。 分享之前有一处需略作注释: 宗教文字里向上帝表示虔敬的手法之一, 是但凡提到上帝——无论以何种方式或何种人称——就将首字母大写。 比如 “头衔” 是 God (不用 god), 第二人称是 Thee/Thou/You (不用 thee/thou/you), 第三人称则是 He (不用 he)。 小诗如下:

He is everywhere,
in the heavens and Earth.

He makes the stars shine,
yet He cannot be seen.

He is noble, abundant,
and fills the universe.

He can lift you into the sky,
and bring you gently down.

He can take many forms.

He can help heal,
He can help kill.

He can help create,
He can help destroy.

Praise be unto He.
Helium.

发布于 2023-06-01

看日本系列剧 Samurai Gourmet (野武士美食家) 毕。 这是看完 Midnight Diner (深夜食堂) 后碰巧发现的, 也是日语原声英文字幕。 借着对 Midnight Diner 的意犹未尽看了一下, 结果甚至比 Midnight Diner 更喜欢, 一口气看完了。 喜欢的究竟是什么呢? 首先是主人公轻松写意的生活状态对我有很强的感染力, 因为那也是我梦寐以求的——只不过我不太可能像他那样六十岁退休 (都说美国人为生活而工作, 日本人为工作而生活, 但那六十岁退休若有代表性, 日本人的名声不免有些冤)。 其次是此剧的美食魅力犹在 Midnight Diner 之上, 因后者主要以烹饪镜头为着眼, 此剧却对主人公享受美食的陶醉神情也做了 (近乎夸张的) 特写。 如果说 Midnight Diner 让人勾起点同样食物的兴致, 此剧则简直让人恨不能从主人公碗里直接抢食。 最后但也许最重要的, 是此剧的心理刻画极为出色, 不仅细腻、 幽默, 且在很多方面跟我有共鸣: 比如主人公的怀旧和怯于社交都让我很有亲切感, 他分不清 conditioner 和 treatment 的尴尬更是让我笑出声来——因为我对这些也素来是 “傻傻分不清楚” 的。 总之, 非常喜欢此剧, 缺点只能举出一条, 那就是全剧才十二集, 每集才二十来分钟, 实在太短太短, 太不过瘾。

发布于 2023-06-05

昨天清晨, 跟儿子一同出门 (这是数年来的惯例, 通常会聊些科学类话题, 然后在某个街口 “分道扬镳”——他往学校, 我去坐长岛火车), 远远望见朝阳, 惊讶于它的毫不耀眼, 也没多想, 只随口聊起了昔日看过的一次日面遮蔽幅度高达 97% 的日偏食, 那仅剩 3% 的太阳依然无法用肉眼直视。 傍晚, 从事后浏览的某些相片看, 纽约的空气质量已很差, 但我一下办公楼就进了地铁站, 转长岛铁路也是在地下, 家附近又恰好经大雨洗涤, 以至于一路上毫无察觉。 直到抵家后, 才从新闻里得知加拿大野火对美国十几个州的空气质量产生了巨大影响——但仍只限于耳闻。 今天早晨开始留意, 但空气只略显朦胧 (跟昨天相似), 真正的亲身体验是在中午: 一出办公楼就发现天空已呈昏黄, 空气透明度甚低, 且能明显闻到异味, 据说空气质量已跃居世界大城市倒数第一。 有同事戏称终于知道世界末日或核战余生是什么景象了, 有媒体则称其为火星景象。 下午, 公司向所有人提供了口罩, 并宣布明天可以远程工作 (两项皆为疫情期间之 “标配”)。 这是我首次遭遇野火带来的如此规模的空气污染 (之前哪怕是 2021 年的加州之行, 虽近距离见过林火, 却没怎么经历空气污染), 且没想到污染源竟远在加拿大, 特此记录。

发布于 2023-06-07

「我一直被宗教信徒们问到的一件事是: 没有上帝, 谁来阻止我去强奸所有我想强奸的人? ……这些人认为如果没有一个人监视他们, 他们就会肆无忌惮地去杀戮、 去强奸, 这是我能想象得到的最自打耳光之事。」—— Penn Jillette (美国魔术师兼无神论者)

发布于 2023-06-08

早晨 9 点, 终于又在曼哈顿看到蓝天, 空气质量指数已由 “倒数第一” 回落至 64 (良), 家附近 (长岛) 的指数更是降到了 18 (优)。 不过应该不是加拿大野火已被控制, 而只是风向变了。

发布于 2023-06-09

数日前, 于 Mastodon 粉丝数首次达到了 300 之际, 我搞了一个关于 Mastodon 粉丝来源的投票 (类似于以前关于推特所搞的), 结果刚刚出来, 在这里公布一下 (参与人数: 79):

▪ 来自我个人主页的链接 (8%)
▪ 来自我在推特的 “广告” (32%)
▪ 来自我在新浪微博的 “广告” (15%)
▪ 来自 Mastodon 本身 (46%)

发布于 2023-06-09

我曾特意说明, 未被涵盖的渠道 (比如搜索引擎) 可通过留言提供, 但实际无人提供, 故可忽略。 各项比例合计为 101%, 则系四舍五入之偏差。

【小闲事】 上午 11 时左右出发, 驱车赴 Avalon Nature Preserve。 入园前先在毗邻的 Stony Brook Village 走了走——那里有一个由几家非常雅致的商店和餐馆构成的小购物广场, 其中一家专售望远镜及科技小玩意的商店给我的印象颇深。 Avalon Nature Preserve 属旧地重游, 上次亦即初次造访是 2020 年 10 月 10 日, 但其中一条木栈道及相关园区当时因疫情而关闭, 今次则成了当然之重点。

发布于 2023-06-11

一个小话题: “空军一号” 是技术上很先进的飞机, 但有一个方面却反不如普通客机便利, 那就是不用登机桥, 上下都得走楼梯——且无人搀扶。 这对一般人倒也罢了, 对拜登这种八旬老汉来说则简直是安保漏洞。 拜登上任以来已摔过 N 跤, 都侥幸只在平地或上飞机时摔, 一旦在下飞机时摔, 恐怕就不是 “拍拍身上的灰尘, 振作疲惫的精神” 这么简单了。 而他居然还想再多走四年楼梯……

发布于 2023-06-12

在网上看到有人贴自己在 “学术家谱” (The Academic Family Tree) 里的 “血缘”, 有趣程度不亚于 “六度分隔”, 随手试了试我自己, 还真是很有趣——虽也不免愧对 “师门”。 先贴一个比较严格——即依照学术导师关系而非更广泛的师生或助手关系——的 “血缘”, 涉及的人物真是做梦都想不到 (“A ◁◁ B” 表示 B 是 A 的学术导师):

Changhai Lu (卢昌海) ◁◁ Kimyeong Lee ◁◁ Erick Weinberg ◁◁ Sidney Coleman ◁◁ Murray Gell-Mann ◁◁ Victor Weisskopf ◁◁ Max Born ◁◁ Carl Runge ◁◁ Karl Weierstrass ◁◁ Christoph Gudermann ◁◁ Carl Friedrich Gauss (高斯)

发布于 2023-06-13

继续聊 “学术家谱”。 昨天给出了我在 “学术家谱” 里比较严格的 “血缘”, 依据的是学术导师 (多为博士导师) 关系。 不过实际上,无论 Mathematics Genealogy Project 还是 The Academic Family Tree 网站, 依据的都是更广泛的师生或助手关系。 依据那种关系, 几乎能攀上年代足够久远的任何前辈。 比如我跟牛顿之间就可以攀上这样的关系 (略去了昨天已经给出的我跟 Max Born 之间的部分):

Changhai Lu (卢昌海) ◁◁ …… ◁◁ Max Born ◁◁ J. J. Thomson ◁◁ John William Strutt (瑞利勋爵) ◁◁ William Thomson (开尔文勋爵) ◁◁ William Hopkins ◁◁ Adam Sedgwick ◁◁ Thomas Jones ◁◁ Thomas Postlethwaite ◁◁ Stephen Whisson ◁◁ Walter Taylor ◁◁ Robert Smith ◁◁ Roger Cotes ◁◁ Isaac Newton (牛顿)

发布于 2023-06-14

看电视系列剧 Tales from the Loop 毕, 非常喜欢。 这是一部非常独特甚至堪称奇异的系列剧, 可以算是科幻 (因为包含了虫洞、 机器人、 意识交换、 时间反常、 平行宇宙等典型科幻元素), 但科幻以外的背景却既不是未来也不是当代, 而是宛如上世纪六七十年代。 整个系列笼罩在一种少有的荒凉、 孤独、 哀伤、 怀旧的氛围里, 色调、 场景及背景音乐的配置极富艺术感, 表现手法优美、 含蓄、 深沉, 且有一种恰到好处的悬疑及抽象感。 这部系列剧目前只有八集 (号称第一季——希望这意味着未来会有更多), 每一集都是一个完整故事, 却又彼此呼应, 共同编织出更立体的人物、 环境及命运, 无论单集还是系列的结构都非常好。

发布于 2023-06-15

感谢在 Mastodon 向我推荐此剧的泽林网友。

Tales from the Loop 里最打动我的场景之一, 是第 8 集里的小男孩 Cole 去找他哥哥——意识被禁锢在机器人里的 Jakob。 见到机器人时, Cole 试探性地把足球踢给对方, 后者轻轻将球踢回给 Cole, 一如昔日共同玩耍时的样子, Cole 于是跑上去抱住了机器人的脑袋。 这一幕非常感人——对我来说更是别有一种触动, 因为这一幕很像我儿子对他姐姐的那种依恋。 有一年万圣节前后, 我跟儿子走在一条小街上, 看到一户人家用灯光把幽灵影像投射在墙上, 我问儿子: 如果姐姐变成那样一个影像, 你会害怕吗? 儿子毫不迟疑地回答说: 我会永远带着她。

发布于 2023-06-16

>> 上一篇 | 序言 | 下一篇 <<

站长的 “微博” 帐号
>>>>>> Mastodon | Bluesky | X.com <<<<<<

站长往年同日 (7 月 5 日) 发表的作品

站长近期发表的作品

网友讨论选录

  • 网友: tjlaoji   (发表于 2023-06-07)

    前几年中国有几次山火, 牺牲了不少消防员, 大概您也从新闻里看到了。 好像是方舟子曾说, 山火也是大自然更新换代的一种方式, 不必过分干预 (也就是说如果不太厉害就不用扑救)。 此观点不知道对否。 当然, 类似于昔日大兴安岭森林火灾的人祸应该不属于大自然更新换代了。

  • 卢昌海   (发表于 2023-06-07)

    普通情形下也许确实没什么可干预的。 不过这些年的山火跟其他极端天气一样, 有愈演愈烈之势。 比如加拿大此次尚未进入野火季节 (七月份才进入), 烧掉的林木面积据说已接近历史最高年份, 可谓 “先声夺人”。 这种趋势照说是该采取适当措施加以遏制的, 但很可能会像 “全球暖化” 一样陷入政治扯皮……

  • 推特网友: Ke Chen   (发表于 2023-06-08)

    这些信徒是要为自己可能的恶行甩锅。

  • 网友: liangshuifengsh   (发表于 2023-06-11)

    对 6 月 6 号关于 AI 的讨论留个言: 也就在 5 月份 ChatGPT 大热 Musk 等一众科技高管发表要延缓 AI 发展的倡议书时, 我跟同事闲聊天时就聊到, 后续凡是有 ChatGPT 参与的小说也好论文也罢, 一律要署名, 标明著作版权, 也许就能解决这个问题。 我几年前买过博主的书, 过去一年也一直追博主的网站, 看到这篇后感觉太有共鸣了。

  • 新浪网友: 万精油微博   (发表于 2023-06-15)

    很多人最后都会落到高斯门下, 我查了一下, 我也落到那里。 再往下查, 最后会到哥白尼。 如果一直跟下去, 会发现那个数据库竟然有 1222 年的师生关系。 到 14XX 年以后不但有师生关系, 大学, 论文等完整信息也有了。 大约对应中国的明朝。

  • Mastodon 网友: 柚子小姐   (发表于 2023-06-15)

    这个剧的感觉真的很神奇很诡异又有趣, 有时候很有苏联或者说冷战时期的感觉。

  • 推特网友: 阿儒的混沌之刃   (发表于 2023-06-15)

    环形物语, 看完之后很震撼, 也很感动, 整个剧有一种唯美又忧伤的气质。

  • 新浪网友: 万精油微博   (发表于 2023-06-18)

    哈哈, 那你肯定死定了。 就凭你的美国 IP 地址, 显然就是境外势力, 直接划入 33,44 的行列, 都不用炸弹, 随便一对 5 就可以压你。 我微博最近好些评论就一句话: “你个美国 IP 还说什么? 脑袋 (如果有的话) 都长在屁股上了。”

  • 网友: kawolu   (发表于 2023-06-20)

    可逆性这个说得太好了。 不想要的时候, 就像一张废纸一样, 团成一团, 扔到垃圾桶里, 过几天又需要了, 就从垃圾桶里面翻出来, 再 “抚触” 一遍, 展平成一张白纸, 可能再过几天, 又扔进垃圾桶了。 一张纸尚且会以折痕记录自己经受的历史, 更何况一个活人。

  • 推特网友: 象牙山刘能   (发表于 2023-06-30)

    这个在科幻里有专门说法, 叫做 “电梯效应”。

本文的讨论期限已过, 如果您仍想讨论本文,
请在每个月前七天的 “读者周” 期间前来讨论。

>> 查阅目前尚在讨论期限内的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