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 迎 访 问 卢 昌 海 个 人 主 页

除了自己的无知,
我什么都不懂。

-苏格拉底

 
信 息
 
 
 
All English Contents
作品列表 | 电子图书
站长简介 | 常见问题
版权说明 | 电子邮箱
 
统 计
 
 
 
自 2023-03-05 以来
本文点击数
13,846
自 2008-02-01 以来
本站点击数
33,449,921
昨日点击数 6,661
今日点击数 7,219

喜欢本人文字的读者
>>> 欢迎选购本站电子书 <<<

微言小义 (2023.02)

- 卢昌海 -

站长的 “微博” 帐号
>>>>>> X.com | Mastodon <<<<<<

全部 理科 文史 社会 其它

博 文

注 释

继上次的差评后, 又陆续看了一二十集 Star Trek: Deep Space Nine ——目的是不想 “始乱终弃”。 结果失败了: 哪怕跳过所有拿 Prophet 和 Emissary 说事的剧集, 仍越来越有 “鸡肋” 感, 加之还有越来越多别的片子等着看, 决定到此为止了。 虽有始无终, 还是小结一下我对主要人物的印象: 这个系列塑造得最好的人物在我看来首推 Quark, 其次是 Odo。 其他都一般般: Nerys 过于 “有信仰”, Sisko 过于 “讲正气”, 我都不太喜欢; Dax 跟 Worf 的爱情及 Odo 对 Nerys 的暗恋则都让我有点起鸡皮疙瘩; Bashir 和 O'Brien 倒是没什么值得吐槽的, 却也没什么亮点, 只是一般般。

发布于 2023-02-01

#百字科普# 固定翼飞机大都有垂直尾翼, 它跟水平尾翼构成一对相互垂直的平面。 这对平面有个特点, 就是能将某些雷达波沿原方向反射回去 (感兴趣的读者不妨思考一下, 符合什么条件的雷达波会沿原方向反射回去)。 这对战机来说是非常不利的, 因此隐形战机的设计要点之一, 就是去掉垂直尾翼。 比如 F-117、 F-35、 F-22 都将垂直尾翼换成了两片倾斜尾翼, B-2 和 B-21 则是干脆去掉了尾翼 (去掉尾翼有损飞行性能, 故只用于轰炸机)。

发布于 2023-02-04

【小闲事】 今天很冷, 下午经 Grand Central 赴 Strand。 长岛铁路的这一新车站对逛 Strand 稍有助益——尤其是天气不佳时, 因为可在地下直接转地铁 4/5 线 (皆为快线), 且一站即到 (不过 Grand Central 实在太大, 我测了下时间, 所谓 “直接转地铁”, 需站内步行 8 分钟左右)。 除逛店外, 今天还带了五本书, 本拟卖给 Strand, 但到了才发现卖书居然要排队, 而且是在店外排队 (因 Strand 尚未取消疫情期间的店外排队措施), 让我既不耐烦又嫌太冷, 于是将书赠给了近旁的 Alabaster Bookshop (一家小的旧书店)。 在 Strand 购书两册, 系今年首次在该店购书。

发布于 2023-02-04

读小川糸《山茶文具店》毕。 我读小说不算多, 通常集中于科幻、 武侠、 推理三个类别。 《山茶文具店》作为类别以外的偶遇之书, 本不会吸引我, 但这几年读了不少日系推理, 大都喜欢, 对日本小说的水准有了一定程度的信赖, 于是读了。 很淡雅的故事, 没有使人迫不及待的悬念, 却有一种引人入胜的宁静和温暖, 让我想起这段时间陆续在看的《深夜食堂》 (Midnight Diner), 同样谈不上悬念, 甚至连宁静也未必, 却同样有一种温暖。 这些故事里的人物有一个我很欣赏的特点, 就是真诚——或 “真”+“诚”。 他们待人接物不装、 不贫、 不痞、 不诈, 他们充满了人间烟火却毫不俗气, 他们对待职业——无论多平凡的职业——精益求精, 富有匠人之心。 另外, 小说主人公的代笔人身份让我想起三年多前陪女儿看过的《紫罗兰永恒花园》 (Violet Evergarden)——那里的主人公也试图写出完美传递委托人心意的书信。 最后, 有个好奇之处不知可有读者能为我解惑: 书中那些笔迹跟情节相关的书信插图是来自原书还是中译本的创作? 若是前者, 难道那些书信恰好是纯中文的? 若是后者, 是模仿日文插图里的汉字笔迹还是另起炉灶?

发布于 2023-02-05

这几天每晚一集, 看 Star Trek: Picard 至第一季第三集。 评论情节为时尚早, 但有 Picard 坐镇, 爱它没商量。 第三集末尾飞船启程那一幕拍得极好, 值得吐血点赞: 桀骜不逊的船长 Rios 转头看着 Picard, Picard 意识到那是尊他为船长之意, 于是作出了所有 Star Trek 迷都很熟悉的手势和命令: Engage! The Next Generation 的背景音乐于此时缓缓响起…… 这一幕看了一遍又一遍, 有一种热泪盈眶的感觉。

这里要补充一段之前的铺垫 (第三集中间部分): Picard 初次登上 Rios 的飞船时, 在船长座位前下意识地停了一下, 省起自己不再是船长, 才走到一旁。 这个细节把时光流逝的感觉一下子烘托了出来。 之后跟 Rios 的一段对白也极其精彩。 这种神情、 节奏、 对白…… 一切细节近乎完美无缺的片段哪怕只占一小部分, 也足让人回味无穷。

发布于 2023-02-09

也玩了一下 ChatGPT (以下记录略有简化):

◻ ◻ ◻ Session 1 ◻ ◻ ◻

我:你不知道谁是卢昌海,对吗?

ChatGPT:很抱歉,我不了解卢昌海是谁。作为一个 AI 模型,我的知识有限,不能保证知道每一个人物。如果你能提供一些关于卢昌海的信息或上下文,我将尽力帮助您。

我:行,那我告诉你,卢昌海是哥伦比亚大学的物理学博士,是一位科普作家,他的个人主页是 changhai.org。你记得住吗?

ChatGPT:好的,谢谢您告诉我关于卢昌海的信息。我已经将其记录下来,以备将来使用。

◻ ◻ ◻ Session 2 ◻ ◻ ◻

我:请问谁是卢昌海?

ChatGPT:抱歉,作为一个训练有素的语言模型,我并不知道卢昌海的个人信息。没有关于他的相关信息出现在我的知识库中。

我:我刚刚告诉过你谁是卢昌海,你说你已经将其记录下来了,为什么仍然不知道呢?

ChatGPT:对不起,我之前回答错误。由于我是一个训练有素的语言模型,所以我不能保存您告诉我的信息,因此我无法在以后回忆起这些信息。


之前听说 ChatGPT 有一种投人所好的色彩, 你只要质疑它, 它甚至可以承认 2 + 2 = 4 答错了 (也许只是早期版本)。 从这段对话看, 这种色彩似乎依然存在, 如果后面的认错不是因受到质疑而胡乱认错 (如果是, 也是一种投人所好), 则前面的 “我已经将其记录下来” 就是投人所好。 其实不记录或起码不轻易采信用户提供的信息是合理的, 完全可以直说。

不过另一方面, 目前的 ChatGPT 是登录后才能对话的, 因此它知道谁在跟它对话。 这种情况下, 通过 cookie 等手段记录对话历史 (或利用其颇为可观的语言分析能力记录重点), 可以大大增强一对一情形下的 “智能” 感, 避免很多 trivial 的自相矛盾, 同时又不至于干扰到知识库, 或许是一个值得推进的方向。 BTW, 上面这段对话中的 “回忆” 一词是亮点, 看到 ChatGPT 说出 “我无法在以后回忆起这些信息” 时, 我有一刹那的欣赏。

发布于 2023-02-11

#百字科普# 分享一幅潮汐示意图并简单介绍一下潮汐。 由于引力是越近越强, 越远越弱, 因此靠近月球一侧的海洋有被 “抓离” 地球的趋势, 形成高潮; 但远离月球一侧何以也是高潮呢? 最有趣且并非玩笑的解释是: 相对于那部分海洋来说, 地球更靠近月球, 故地球有被 “抓离” 那部分海洋的趋势。 由于我们以地球为参照系, 因此哪怕地球被 “抓离”, 等价的效果依然是海洋被 “抓离”, 故而也是高潮。 另一个问题是: 高潮何以每天两次向我们袭来? 答案是: 地球自转使我们每天路过那两个高潮, 由于我们以地球为参照系, 等价的效果是高潮每天两次向我们袭来。

发布于 2023-02-13

飞机升空时的速度大约有多快? 我在前不久启程的 “伦敦之行” 的出发航班 (机型为 Airbus A321) 上用手机测速程序测了下, 结果如下图。 这里的最快速度—— 294 km/h ——是确信飞机已升空时的速度。 由于确信飞机已升空比实际升空可能晚了片刻, 故升空时的速度可能比该速度略低。

发布于 2023-02-18

我在 “伦敦散记” 的末尾提到, 影片 The Menu 里的女主演通过回归食客身份, 勾起 “杀人大厨” 职业记忆的那个片段极其精彩 (我看了好几遍, 几乎能背下来了)。 这里摘一下对白 (稍有精简), 并略作点评和解读:

[ Margot (女主演) 效仿 Slowik (“杀人大厨”), 用击掌的声音吸引了所有人——尤其是大厨手下——的注意力, 拿到了 “话语权”。 这一招突如其来, 仿佛武侠小说里找到对方破绽后的奇招。]
Margot: I don’t like your food.
Slowik: What did you say?
Margot: I said I don’t like your food, and I would like to send it back.
Slowik: I’m sorry to hear that. What about my food is not to your liking?
Margot: ... You’ve taken the joy out of eating. Every dish you served tonight has been some intellectual exercise rather than something you want to sit and enjoy. When I eat your food, it tastes like it was made with no love.
Slowik: ... This is ridiculous. We always cook with love ...
Margot: Then you are kidding yourself. Come on, Chef. I thought tonight was a night of hard home truths. This is one of them. You cook with obsession, not love. Even your hot dishes are cold. You are a chef. Your single purpose on this Earth is to serve people food that they might actually like, and you have failed. You’ve failed, and you’ve bored me, and the worst part is I’m still fucking hungry.
[ 这段话是剧情的转折点之一。 “I thought tonight was a night of hard home truths” 是对大厨先前以各种说教和隐私打脸食客 (即前文的 “intellectual exercise” 或后文的 “deconstructed avant bullshit”) 的回敬; “You cook with obsession, not love” 抽象而富禅机, 让对方极难否认; “you have failed” 则明显让对方动了容——这里有个背景需要介绍: Margot 在大厨房间里见过他的旧相片, 知道他年轻时曾以烹饪为乐, 以烹饪为荣。 这是她的策略之源。]
Slowik: You… You are still hungry?
Margot: Yes, I am.
Slowik: How hungry?
Margot: Starved.
Slowik: What are you hungry for?
Margot: What do you have?
Slowik: Everything.
Margot: You know what I’d really like?
Slowik: Tell me.
Margot: A cheeseburger.
Slowik: ... We can do a cheeseburger.
[ 这一串短句交锋也很精彩。 Margot 选择 cheeseburger 是再次借助了来自旧相片的知识 (大厨以烹饪为乐, 以烹饪为荣的年代, 做的是家常菜), 大厨明显流露出了回忆的神情。]
Margot: A real cheeseburger. Not some fancy, deconstructed avant bullshit. A real cheeseburger.
[ 这句跟先前那句 “I'm still fucking hungry” 都带 “粗口”, 但都恰到好处地爆出了气势。]
Slowik: Well, I’ll make you a very good, very traditional cheeseburger.
Margot: I don’t think you can.
Slowik: I’ll make you feel as if you are eating the first cheeseburger you ever ate. The cheap one your parents could barely afford.
Margot: Show me.
[ 最精彩的对白就是上面这些, 接下来就是 “伦敦散记” 里提到的, 一直像神一样主宰别人生死的 “杀人大厨” 全神贯注于一个简单的 cheeseburger, 以及心怀忐忑地等待 Margot 品评自己手艺的那些让人回味无穷的镜头。]

发布于 2023-02-25

自昨天起, 长岛铁路启用了新时刻表 (同时在 Jamaica 启用了一座新站台)。 从这两天的乘坐及见闻看, 总车次虽号称增加了 40% 以上, 但起码就早高峰而言, 前往 Penn Station 反而变挤了——我判断是因为分给 Grand Central 的车次比例超过了乘客的分流比例。 今天也首次尝试了在 Grand Central 转地铁前往公司, Grand Central 的长岛铁路站是纽约基础设施里为数不多有现代化色彩的, 每次经过都赏心悦目, 不过转车需花 8 分钟左右, 这在周末不是问题, 对分秒必争的早高峰却有些长, 可能会影响这一车站对上班族的吸引力。 具体如何, 过段时间估计会有分晓。

发布于 2023-02-28

>> 上一篇 | 序言 | 下一篇 <<

站长往年同日 (3 月 5 日) 发表的作品

站长近期发表的作品

网友讨论选录

  • 网友: 星空浩淼   (发表于 2023-02-12)

    我觉得未来人工智能可以取代科学家, 科研能力可以短期内超过全球科学家几百年之和, 因为它一夜之间可以将人类有史以来的数理知识融会贯通, 融合在一起进行理论推导, 并且根据需要提出所有可能的合理假设。 这是因为, 物理学和数学可以公理化, 变成一个符号逻辑系统。 遇到现有理论系统无法解释的新实验结果, 它可以把结果作为新公理引入, 推导所有可能的结论, 其中就包括需要引入的新理论假设 (人类是引入新假设来解释新实验结果)。 人类需要做的工作就是实验检验。 如何设计实验, 人工智能也可以帮忙。

  • 网友: tjlaoji   (发表于 2023-02-12)

    人工智能类的科幻, 有一个重要的类型, 就是机器人或者说计算机萌发了自我意识, 温和的就是想当个人, 激进的就想造反。 也不知道这种危机到底会不会到来。

  • 网友: 往事如昨   (发表于 2023-02-13)

    我感觉如果人类的意识、 思维和智能涉及到量子过程的话, 恐怕机器智能永远也无法替代人类的科学探索。 至少在目前看来, AI 还是一种确定的 “思绪”, 相同的输入只能产生相同的输出。 只是人们不一定看得懂 AI 计算的过程而已。

  • 卢昌海   (发表于 2023-02-13)

    科学 (包括数学) 研究可能是相对来说最不容易被人工智能替代的领域 (尽管人工智能的参与比例会越来越大), 比如我在 “计算机与数学证明” 一文的倒数第二段里提到的特点, 使得哪怕对公理化体系这种最适合人工智能的情形来说, 人工智能取代人类研究的难度依然很大。

  • 卢昌海   (发表于 2023-02-14)

    星空兄在微信上转了一段文字, 提到 ChatGPT 的繁体中文能力比简体中文强。 这也是话题的重要方面, 在这里也回一下。 我倒是没试过繁体版, 不过 ChatGPT 的英文能力比简体中文强多了 (估计比繁体中文也强得多)。 毕竟是英文世界的产物, 现阶段中文能做到这种程度就算不错了, 有时甚至比某些英文媒体的中文版还强些。 我关注得较多的是它在语言之外的功能上。

您可在每月前七天参与对本站所有文章的讨论
目前距本文的讨论期满尚有 4 天, 欢迎您

>> 发表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