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 迎 访 问 卢 昌 海 个 人 主 页

除了自己的无知,
我什么都不懂。

-苏格拉底

 
信 息
 
 
 
All English Contents
作品列表 | 电子图书
站长简介 | 常见问题
版权说明 | 电子邮箱
 
统 计
 
 
 
自 2025-01-04 以来
本文点击数
3,587
自 2008-02-01 以来
本站点击数
33,579,547
昨日点击数 5,942
今日点击数 74

站长在 Bluesky 新开了微博帐号
▷▷▷ 敬请关注 ◁◁◁

微言小义 (2024.11 - 2024.12)

- 卢昌海 -

站长的 “微博” 帐号
>>>>>> Mastodon | Bluesky | X.com <<<<<<

全部 理科 文史 社会 其它

博 文

注 释

The Lincoln Lawyer 第三季毕。 从情节上讲, 这一季比前两季更危险、 更绝望, 一度四面楚歌。 背后的原因则诚如剧中人物不止一次表述的, 是整个体制一塌糊涂。 这个所谓体制, 涵盖的是洛杉矶的警察和司法系统。 看这一季之前, 我正开始看另一个系列剧: S.W.A.T.。 那个系列剧也是以洛杉矶为背景的, 已看过的几集每集都有非常严重的恐怖案。 两个系列剧合在一起, 洛杉矶这座以 “天使” 冠名的城市简直成了无法无天的人间地狱, 而实际上, 洛杉矶在某些评选中据说是最让人向往的城市, 确实是很多人心中的 “天使之城”。 这两个矛盾印象的共同起因, 大概就是好莱坞。 因为好莱坞, 洛杉矶成了明星名流及时尚的会聚之地, 也因为好莱坞, 洛杉矶的警匪故事比任何其他城市都多, LAPD 甚至比 NYPD 更出名。 回到这个第三季来, 它的一个缺点是: 在 10 集之中, 有 8-9 集处于危险和绝望的持续升级中, 每集的结尾都让人欲罢不能, 从构建悬念的角度讲固然精彩, 却将收尾衬托得有些仓促——比如关键的证人在短得不太合理的的时间内, 以平静得不太合理的方式坦白了一切并自杀, 之后则直接跳到了 “胜利” (当然, 在结尾处, 明显为了引向下一季, 又安排了新的反转)。

发布于 2024-11-02

读阿城的《威尼斯日記》毕。 我多年前读过阿城的《閑話閑說》和《常識與通識》, 印象不错, 但《威尼斯日記》颇觉一般——读到后来甚至因乏味而改为翻阅。 当然, 此书——尤其是我所读的台湾版——也并非全无亮点, 比如某些议论——尤其是被大陆版删除的议论——不无识见, 但也有一些很 “水” 的东西。 比如六月三日的日记洋洋七页多, 从一句被称为 “簡單的真理” 的废话 “翻看前面的日記, 知道二十六日起有一次頭痛。 日記原來有這樣的用處, 只要你記下來, 它就告訴你記的是什麼。” 开始, 用了五页篇幅介绍治头痛药方里的中药草。 如果说这好歹还是文字, 那么另一类很 “水” 的东西则是一两句话占一整页纸: 比如六月十八日的 “早上六點半到威尼斯的陸地部分 Mestre, 之後坐通勤火車到威尼斯。 去鋪子裡問有沒有豬肉賣,「沒有。」” (这类里有一处可算例外: 六月四日的 “今日六四, 三年了。” 反因字少兼留白而显得有力) 另外, 此书还有一个最大的缺陷, 那就是名曰日记, 却有一种意在发表——甚至有可能出于约稿——的造作感。 此书末尾附有一篇阿城与张大春的对谈, 在其中阿城表示小说最好没有腔。 其实非独小说, 其他文字也最好没有腔, 但此书名曰日记, 却有一种发表腔, 起码在我看来是缺陷 (倒不是说日记不可发表, 而是说写的时候应纯系日记, 非为发表而写)。

发布于 2024-11-05

我所读的是台北新經典圖文傳播有限公司 2021 年的版本 (初版四刷)。

霍金 (Stephen Hawking) 是一个喜欢打赌的人, 留下了许多有趣的 “赌博” 故事。 其中一则是关于天鹅座 X-1 (Cygnus X-1) 的——那是人类最早发现的黑洞候选者, 如今已被确认为是一个跟一颗蓝超巨星为伴的黑洞, 靠吞噬蓝超巨星物质成为极强的 X 射线源。 霍金于 1975 年跟同事索恩 (Kip Thorne) 打赌, 赌天鹅座 X-1 不是黑洞。 霍金当时已在黑洞研究上投入了大量精力, 骨子里是非常希望发现黑洞的, 他为什么偏偏赌天鹅座 X-1 不是黑洞呢? 他的理由很幽默: 如果天鹅座 X-1 不是黑洞, 那对他的研究是不幸的, 但如果他赌天鹅座 X-1 不是黑洞, 那么在不幸的同时可以赢一个赌局作为安慰。 后来支持天鹅座 X-1 是黑洞的证据越来越多, 霍金愉快地认了输。:-)

发布于 2024-11-09

周末, 聊一个轻松且便于网友互动的话题吧。 翻看张爱玲致宋淇夫妇的书信, 其中张爱玲抵达美国后不久在 1955 年 12 月 18 日的信里写道: “……我自從來了之後一直非常愉快, 一大半的時候都是笑容滿面, 現在已經重了八磅, 可不能再胖了, 否則……”——大家猜猜 “否則” 后面是什么 (知道答案的请勿回复)?:-)

发布于 2024-11-10

看了影片 Juror #2, 这是数周前看了预告就感兴趣的片子。 感兴趣的原因之一是我前不久恰好当过陪审员, 且恰好也是二号陪审员; 原因之二则是此片的故事既简单又悬疑。 故事里的二号陪审员某个雨夜开车经过一座桥时, 将什么东西撞落了桥下, 他以为是鹿, 但随着他当陪审员的案件的庭审推进, 他意识到被自己撞落桥下的其实正是案件的受害者, 被告则是无辜的。 在陪审员闭门裁决时, 他出于内疚不愿支持定罪, 但他也不敢说出真相——因为他有酒驾案底, 那晚又恰好在酒吧逗留过, 虽然他因妻子规劝早已戒酒, 那晚也并未喝酒, 但若说出真相, 一定会被当成酒驾判处重罪…… 我一边看一边自己也在想, 这个类似于胡斐那一刀砍与不砍都有人要遭殃的局面如何处理才是好影片? 若是说出真相, 那样的牺牲自我成全别人似乎太鸡汤了; 若是不说真相, 以无辜者入狱落幕, 从现实人性上讲倒是并不失真, 作为影片却太平庸。 这部片子是如何处理的呢? 我就不进一步剧透了, 只说一句: 处理得不错——比金庸那个戛然而止好得多。

发布于 2024-11-10

听到这样一句话: It's about time to make twitter your X ——很漂亮的一语双关: “X” 一方面可谐 “前任” (Ex) 之音 (比如 ex-wife 是前妻), 另一方面恰好又是 twitter 的新名称。 因此整句话的意思是: 差不多到了告别 twitter 的时候了。

跟这句话同步, 我在 Bluesky 也开了一个帐号, 并发布了内容如下的第一个帖子:

这是我在 Bluesky 的第一个帖子——此刻之后, 我的一切微博都将在这里也同步发布。 我喜欢做试验, 这个帐号我将不在除主页之外的任何其他社交媒体上提及, 看看其成长状况会如何。

发布于 2024-11-11

这条微博的后两段未在其他社交平台发布。

Bluesky 是继 Mastodon 之后我看到的又一个非常清爽的微博平台。 这平台曾是 Twitter 内部的一个去中心化的尝试, 于 2021 年独立出来 (幸而如此, 才没有落入马斯克的魔爪)。 Bluesky 早先是受邀才能注册的, 及至 2024 年 2 月才彻底开放。 Bluesky 的用户增长很快, 截至目前, 总用户数已超越 Mastodon (约 1,400 万 vs 1,000 万), 活跃用户数更是远超后者 (约 650 万 vs 100 万), 值得成为我 “脚踩 N 条船” 里的一条。 Bluesky 的界面与 Twitter 高度相似 (毕竟是出自 Twitter), 但没有乌烟瘴气的广告。 虽新近才注意到, 但它已成为 Mastodon 之外我最欣赏的平台。 依我目前所见, Bluesky 最优于 Mastodon 之处是转发可添转发语, Mastodon 最优于 Bluesky 之处则是可修订文字, 字数限制也略宽 (500 vs 300)。

发布于 2024-11-11

星系的中心存在巨型黑洞, 这是基本被公认的事情。 但究竟是先有星系, 因为其中心区域恒星密度超高才形成巨型黑洞, 还是先有巨型黑洞, 凭借其强大引力才形成星系? 对这个先有 “鸡” (星系) 还是先有 “蛋” (巨型黑洞) 的问题, 以前的意见是倾向于先有 “鸡” (星系), 最近则有了一个新提议: 一些天文学家在分析了经由 James Webb 太空望远镜所获得的某些观测数据之后, 提出是先有 “蛋” (巨型黑洞), 是它们对周围物质的巨大扰动大大加速了恒星和星系的形成。 这个提议同时也为宇宙中最古老的星系比先前以为的明亮得多这一新观测结果提供了一种可能的解释。

发布于 2024-11-15

Ref: "Which Came First: Supermassive Black Holes or Galaxies? Insights from JWST", ApJL 961 L39.

Bluesky 开帐号至今已有五天, 颇感惊喜: 惊喜之一是尽管特意不在除主页外的其他社交媒体上提及, follower 增长却几乎赶上了昔日在 Mastodon 开帐号的初期 (那时可是使劲打广告的); 惊喜之二是尽管 follower 比我其他帐号少 1‒3 个数量级, 这几天的互动数量却居然各有千秋; 惊喜之三是跟 Mastodon 的用户总数已在 1,000 万左右长期停滞不同, Bluesky 的用户总数仍在快速增长 (几天前才援引过一个 1,400 万的数据, 如今已逾 1,700 万)。 有鉴于此, 我决定终止 “不在除主页之外的任何其他社交媒体上提及” 的试验, 尽可能壮大 Bluesky 帐号。 Mastodon 和 Bluesky 之中只要有一个的 follower 数量达到 X 的一半, 我就会考虑跟马斯克拜拜。:-)

发布于 2024-11-16

BTW, 先前为我 Bluesky 帐号所做的 “广告” 不是建议诸位从 Mastodon 转去 Bluesky, 而只是意在欢迎两地都有帐号的网友。 不过仔细说起来, 同样的广告, 我在新浪和 X 倒真的是希望多一些人从那里转去 Bluesky, 因为我觉得 Bluesky 比那两个平台都更好。 唯独 Mastodon, 我觉得是跟 Bluesky 各有千秋——不仅技术层面各有千秋, 其他方面也是: 比如 Mastodon 的用户规模及发展势头虽不如 Bluesky, 却有一个潜在优势, 那就是 Bluesky 毕竟隶属于一个公司, 目前虽一切都好, 连广告都没有, 但既然是公司, 哪天落到一个马斯克型的老板手里也是可能的, 而作为开放源代码程序的 Mastodon 则没有这种顾虑。 有鉴于此,Mastodon 作为我长期 “据点” 的地位是不会被顶替的, 也建议诸位哪怕发现其他好平台, 也同时保留 Mastodon 帐号。

发布于 2024-11-16

这条微博只在 Mastodon 发布过。

赵凯华先生日前去世, 享年 94 岁。 我 1990 年在北大参加物理集训队时见过他一次, 更深的渊源 (当然是单从我这方面讲) 则来自他的文字: 我早年订阅过他任主编的《大学物理》; 他与钟锡华编著的《光学》则算得上是我在光学领域的师承 (我读书很杂, 多数领域举不出唯一师承, 回想起来, 数学分析线性代数及光学大约是仅有的例外); 除此之外, 我也读过他与陈熙谋合著的《电磁学》及他的《定性与半定量物理学》。 赵先生的文字有一种中文教材里少有的不落俗臼的清新感, 我曾为《光学》中一处我特别欣赏的细节点过赞

发布于 2024-11-18

霍金论科普的意义:「科学已极大地改变了我们的生活, 未来还将改变更多。 如果我们想以民主的方式决定社会走向, 让公众对科学有某种理解是必须的。」

发布于 2024-11-20

Ref: The Playboy Interview.

>> 上一篇 | 序言 | 下一篇 <<

站长的 “微博” 帐号
>>>>>> Mastodon | Bluesky | X.com <<<<<<

【 本文系微博之实时汇集 整理和发布日期皆为预设 】

站长往年同日 (1 月 4 日) 发表的作品

站长近期发表的作品

=== 以下为网友讨论区 ===

>> 请登录阅读或参与讨论 <<